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带一路”战略下湖州蚕桑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桑蚕业的发展呈现多元融合生态化的趋势。随着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湖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城市,桑蚕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可能。桑蚕文化旅游开发应在深入挖掘传统蚕桑文化的同时,进行适当创新,形成湖州蚕桑文化旅游的新格局,积极开发特色蚕桑文化旅游产品,以迎合旅游者对文化旅游的新需求,促进蚕桑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南宋时期,太湖地区桑蚕业发展迅速,出现了桑蚕专业户.根据陈尃《农书》记载,当时湖州桑蚕户的收益充盈,生活较为优越.但实际上,桑蚕户收入的盈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与绢价、米价的上下波动息息相关,其生计相当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湖州桑蚕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州有"中国绸都"之美称,作为湖州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的蚕桑业是许多纯农业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单一的产业结构已经不能促进行业的发展,蚕桑产业急需在保护和继承传统桑蚕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达到多元化融合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湖州桑蚕产业的现状和目前的制约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湖州未来桑蚕产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20,(5)
蒙山县桑蚕业发展历史悠久,自国家"东桑西移"政策出台之后,桑蚕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近年来随着蒙山县种植结构发生变化,本地桑蚕业发展受到了阻碍。本文简要阐述了蒙山县种植结构变化对桑蚕业发展的影响机制,为桑蚕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覃保特 《吉林农业》2014,(15):52-53
近年来,我国桑蚕业重心由东部沿海地区逐步向西部转移,为广西部分市县桑蚕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本文从当地桑蚕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提高种桑养蚕技术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对以后桑蚕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桑蚕业的养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呈现产业规模化发展模式。近些年来,重庆市鼓励桑蚕业发展,并投入了项目资金与技术支持之后,桑蚕业并未得到有效的进步与发展。本文将就重庆市的桑蚕业发展现状与促进发展对策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桑蚕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促使我国桑蚕业逐渐从传统手工化朝着现代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该文介绍了当前桑蚕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桑蚕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桑蚕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广西桑蚕业发展迅速,既是广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广西农业支柱产业;但在桑蚕综合利用方面与国外及国内一些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依靠科技来加强对桑蚕综合利用的研完与开发,对促进广西蚕业经济循环、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桑蚕业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同时,桑蚕也是桑蚕业区域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但是人们并不十分了解桑蚕的经济价值,从而致使桑蚕业养殖一直都是靠天吃饭,养殖人员的养蚕技术并没有实现。因此,想要改变当前的养殖状况以及养殖者的经济状况,就需要在桑蚕业中应用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同时还要将桑蚕的功效进行提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力度,增加经济收入~([1-2])。在桑蚕养殖业中利用省力化高校养殖技术,可以让养殖者同时养  相似文献   

10.
介绍藤县桑蚕业发展的概况和现状,分析藤县桑蚕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认真的思考,并提出加强蚕桑新技术的应用维护,加强技术队伍和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生态桑蚕业,加强蚕种和蚕茧流通管理,引进蚕茧加工企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淑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40-8941
[目的]为了因地制宜地指导低产桑园改造和测土配方施肥,实现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对湖州市的42个有代表性的桑园土壤的养分及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桑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的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平均值分别为16.671、.13 g/kg;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较高,分别达到37.951、27.97 mg/kg;有效钙、镁、硫、硅等中量元素及有效铜、锌、铁、锰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但有效硼、钼含量较低。部分桑园土壤存在酸化趋势和重金属汞含量超标。[结论]该研究为湖州市的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加快农业商品基地建设--以高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农业生产化和专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应对农业国际化挑战的进程中,寻求适应和推动农业向商品化、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有效生产形式和生产途径,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课题。商品生产的特点就是要在分工分业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化、基地化、社会化、现代化生产,这就必须逐步改变当前农业上仍然存在的“小而全”的传统生产状况,克服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分散化、小型化、低效率和低效益的问题。农业商品基地的建设,正是适应了商品生产的这种要求,并能有效地解决农业进一步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以高安市为例.分析农业商品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提出加快农业商品基地建设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范畴能否覆盖整个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提出质疑,认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成熟阶段商品经济的典型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商品经济只能是创造条件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渡的中间形式;其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经济具有自身客观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必须经历商品经济的各个发展阶段,才能达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发达阶段。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部分地区生志农业建设综合发展的研究表明,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必须以合理的投入为前题。以高效多功能的农林牧复合系统的建立为基础,并以农业生态工程配套技术为保证。生态农业建设对于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加速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为了实现农村经济有效发展;农村经济及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必然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业经济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商品生产者浪费时间还是节省时间,从而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或有利地位,指出了商品生产劳动耗费都得到了完全的补偿,不存在得不到或超补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阶段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农业机械化分阶段发展的理论依据,从农业机械的替代效应,农用总动力结构变化,人畜机作业费用构成,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等4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得出我国农业机械化仍处于初步机械化阶段的结论,提出应根据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农业机械化区划和经济区划,并在农业机械化区划的基础上,结合新情况,拟定不同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西部开发在财政投资、优惠政策、生态建设、招商引资、商品销售、劳务输出、发展旅游等方面都为洛阳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同时洛阳又面临着国家政策和市场方面,周边地区及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中国蚕业的发展历史悠久,目前的茧丝绸生产居世界主导地位,但是中国蚕业的生产关系和产业的上层建筑都存在着很多深层次问题,已严重阻碍蚕业的正常发展。文章指出中国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于"变",必须从蚕业的内涵、发展思路、科技创新方向、产业组织模式、产业链运作机制、产业分工与布局、政策环境等方面系统地进行创新,才能确保中国蚕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蚕桑产业是汉中市重要的区域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在带动汉中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叠加影响,蚕桑产业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为进一步推动汉中市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深入汉中市5个养蚕大县的养蚕企业、合作社、大户等经营主体,通过实地调研、入企(户)走访,对汉中市蚕桑生产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提炼,旨在为推动汉中市现代蚕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