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工业化动力机制与"三农"问题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具有最根本的动力机制作用,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存在形式,工业化、城市化必然要求非农化,农业产业化实质上还是工业化改造传统落后农业的问题。“三农”问题与工业化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三农”问题实质上是属于工业化发展的问题,本文建议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等来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央明确指出“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省委电提出:“解决‘三农’问题要注重‘三个依靠’,即依靠工业化来致富农民,依靠城市化来带动农村。依靠产业化来提高农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以都市农业为契机,以园区(基地)为载体,发展稻米无公害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是提高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水稻增产目标的核心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虹 《中国农垦》2006,(10):40-41
发展经济学研究证实,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从农村注入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共生现象。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体,实现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顺利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4.
江西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省份,长期以来一产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在转型期又怎样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走一条既依靠“三农”、又跳出“三农”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是全省各级领导关注和思索的大课题。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战略。最近,通过对泰和县的调查,该县在推进县域经济改革与发展时,针对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业和中小企业(含乡镇企业、县属工商企业和集体企业等),把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放到一起规划、一起…  相似文献   

5.
2003年以来,河北省柏各庄农场按照“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富裕农民、城镇化改造农村”的思路,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统筹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推动城乡同发展、同繁荣。  相似文献   

6.
解决“三农”难题,应发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非农化和产业化的组合效应。推动农村工业与新型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提高农业的信息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加快向城镇转移。促使农业走上现代化之路,以此推动农业加快发展,农民加快富裕,农村加快繁荣。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分析,提出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三农”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我们牢牢把握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紧紧抓住我市作为胡锦涛总书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系点这一大好机遇,扎实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法是:一、坚持城乡互动,增强统筹实力我市“三农”工作基础较好,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着提升档次、再上水…  相似文献   

9.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深刻总结几十年来我国处理城乡关系问题上的实践经验而提出的一个大战略,大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新。要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超越农业、农村、农民的范围加以思考,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重要的战略选择。农产品加工业贯穿一、二、三产业,衔接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组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我国面临的诸多挑战中,“三农”问题大概是最严峻的一个。“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与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有着密切的关联——它的解决将是当前我国扩大内需的重要保证;可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利于应对入世带来的挑战;可加速我国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此外,它的解决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乡村“终结”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工业化和城市具有足够的就业容量,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吸纳。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没有也不可能复制先行工业化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前提,不可能复制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工业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变历史进程,非农就业压力以及农民工在城乡之间频繁流动的严峻现实,都表明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无法吸纳庞大的农村人口,由此则昭示未来中国的村庄无法“终结”。从而在理论上纠正城市“中心论”,在实践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就地城市化提供必要性和正当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在对中原经济区农区范围界定的基础上,运用多指数综合分析法,从农业现代化、生态环境、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协调性5个方面,对中原经济区主体河南省农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评估,据此诊断出中原经济区农区"三化"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研制出了传统农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路径必须要走的3个阶段:一是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形成优势主导产业链,启动工业化进程。二是引导这些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集中布局在城镇及产业集聚区,提高城镇化水平。三是以产业集聚促人口集聚,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深化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实证分析了整体推进乡村农业企业化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城市化、资源整合和以企带村、村企合一、以企代村等6种模式,通过分析得出"重点发展内生性农业企业,引导和规范外生性农业企业发展;农业企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深化和升级;农业企业化有可能成为农业产业化的替代战略"等3点理论新认识,以及创立了整体解决"三农"问题、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整体利益联结、传统农户改造和新型农业企业家培育等5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全省非农区而言,河南省农区劳动力,特别是第一产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较大,但农区在"三化"协调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列举了中原经济区主体河南省农区"三化"不协调的主要表现,如农业结构层次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仍然落后、结构转换失衡等,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如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政策及制度缺陷等,并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农业工业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原经济区农区"三化"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毕节地区“毕农泰丰”牌特色蔬菜的发展实践为例,分析了特色蔬菜在黔西北地区的发展优势,同时结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推动特色蔬菜产业化进程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农业产业集群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用于指导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本研究利用全国首批76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2010—2012年数据,采用DEA-Tobit模型测度农业产业集群的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业产业集群的效率呈递增趋势;东部地区的综合效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各地区的规模效率差异相对较小;企业带动型的农业产业集群的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城镇化和研发投入对农业产业集群效率的影响较为明显,资产总额对农业产业集群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上述结论,为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河南浚县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并从集聚产业、产城融合、示范引领和建立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传统农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一个影响现代化进程的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中国的“三农”问题,由于特殊国情所致,与其他国家相比,表现得更为尖锐,解决起来难度更大。深入探索“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乃为当前急需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的一种主张,引起我国理论界和经济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从我国的农业现状出发,对我国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从而证明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简要回顾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历程,指出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农业产业化在我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探索了农民工“二重收入”所反映的本质,揭示出影响农民工市民化和制约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农民工工资收入远低于劳动力的价值,而且享受不到相应的社会保障,他们把农业收入作为生活保障底线。从而提出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从而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