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近年来不少报道证实,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脂血症有密切关系外,血清纤维蛋白原(以下简称Fbg)的增高亦是一重要因素。因此,降低血脂和Fbg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曾分析了257例高脂血症,其中60.7%伴有Fbg增高(>400毫克%)。在茶叶具有明显纤溶的实验研究启示下,自1979年底以来我们在浙江第二医院专科门诊,以茶色素治疗了近160例高脂血症以及其它疾病伴Fbg增高者,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120例高脂血症伴Fbg增高者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不少报道证实,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脂血症有密切关系外,血清纤维蛋白原(以下简称 Fbg)的增高亦是一重要因素。因此,降低血脂和 Fbg 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曾分析了257例高脂血症,其中60.7%伴有 Fbg 增高(即>400毫克%)。在茶叶具有明显纤溶的实验研究启示下,自1979年底以来,我们在本院专科门诊,以茶色素治疗了近160例高脂血症以及其它疾病伴 Fbg 增高者,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120例高脂血症伴 Fbg 增高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赤芍 8 0 1是一很强的血栓素A2 (T×A2 )抑制剂 ,同时又可促进前列腺环素(PGI2 )的合成 ,故可抑制血栓的形成。通过用赤芍 80 1对血栓深静脉炎 66例患者的治疗 ,获得较好的疗效 ,现将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注射用赤芍 80 1 (通脉酯 )冻干针剂由福建闽东力捷迅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 一般资料本组共 66例 ,患血栓深静脉炎患者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 4 1例 ,女性 2 5例 ;年龄最大者 72岁 ,最小者 2 6岁 ,病程在 1年以上者 2 7例 ,半年以内者 30例 ,半年至一年者 9例 ;患者部位 ,左下肢 38例 ,右下肢 2 1倒 ,双下肢 7例。2 病例选择本…  相似文献   

4.
德都县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地区南部,北纬48°16′—49°12°,东经125°42′—127°39′之间,横跨四、五、六,三个积温带。海拔高度300—350米左右,属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带。土壤为黑土和草甸黑土,黑土层一般为20—30厘米,0—20厘米耕层有机质含量5—7%。全氮0.2—0.35%,全磷0.17—0.21%,全钾2%左右;水鲜氮5—8毫克,速效磷4—6毫克,速效钾15—35毫克,pH值在6左右,土质比较肥沃。  相似文献   

5.
对马铃薯9个亲本及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18个杂种无性一代的8个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①8个性状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超中亲优势的大小顺序为:烂薯率>块茎产量>结薯数>淀粉含量>单个块茎重>薯形>块茎外观>结薯习性;超高亲优势的排列顺序则为:结薯数>单个块茎重>块茎产量>块茎外观>烂薯率>淀粉含量>薯形>结薯习性。②品种P(2L0031-17)、P(4陇薯3号)、P(7L0218-38)、P(995D-P-8)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是理想的亲本材料。③组合P1×P4、P2×P9在淀粉含量、块茎产量等性状上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在马铃薯高淀粉育种中应选择高淀粉材料作为亲本之一,选配组合时亲本最好采用高×高类型或高×低类型配置组合。  相似文献   

6.
高EGCG的茶树种质资源筛选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GCG(epigallocatechln—3—gallate,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是茶叶品质最关键的核心成分之一;是茶多酚具有生理活性和广阔用途的最关键的成分。迄今为止,高EGCG的茶树特异资源的筛选在国内外尚未见研究报道。我国茶树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居世界之首,若能从中筛选出高EGCG(>13%)的品种或株系,对于EGCG的工厂化生产、茶树新品种选育、提高茶树鲜叶或干茶的品质、组织培养材料选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酯型儿茶素含量的茶树资源筛选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福建省茶树品种园780份资源为试验材料,依外部形态特征初步筛选出45份较有希望的品种或株系。用等度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检测这45个品种或株系的春梢、夏梢、秋梢酯型儿茶素含量,筛选高酯型儿茶素含量的茶树特异资源。结果表明:新梢酯型儿茶素含量在不同品种、株系间差异很大;春梢、夏梢、秋梢的酯型儿茶素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5.21%~24.03%、3.05%~20.31%、2.89%~19.66%,平均值分别为16.08%、14.73%、9.96%,变异系数分别为22.26%、24.10%、40.76%。同一品种或株系新梢的酯型儿茶素含量呈季节性变化,大多数(约71.11%)表现为:春梢>夏梢>秋梢。有5个品种、株系(033、505、509、524、1005),春、夏、秋三季,酯型儿茶素平均含量高于19%,为超常规水平的高酯型儿茶素茶树特异资源,可作为品质遗传改良或直接应用于提取酯型儿茶素的重要材料。有8个品种、株系[033、505、509、510(1)、510(2)、524、1001、1005]新梢酯型儿茶素含量在儿茶素总量中所占比例高达80%以上(一般品种为68%),可作为提取茶多酚、儿茶素的特种材料。  相似文献   

8.
新杀虫剂——速灭杀丁(Sumicidin)是由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提供的一种新的拟除虫菊酯系的杀虫剂。该药的优点是:杀虫效果高、毒性低、无嗅味、残效期长。速灭杀丁农药对热血动物的毒性比较低,对大鼠急性口服致死中量为甲基1605的1/20~1/25,(速灭杀丁致死中量LD50 451毫克/公斤),本年试验对甜菜害虫甘兰夜蛾及斜纹夜蛾(幼虫)均有较高的防治杀虫效果。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正> 地枣是山东省北部沿海盐碱地上的一种野生植物、属蒺藜科白刺属,为匍匐丛生的小灌木。五月开黄白色小花,7~8月结紫色果实,味酸甜。维生素含量较高,每百克干果含维生素C313.20毫克,含糖5.4%。种仁含油量很高,入药有调经活血消食健脾之功  相似文献   

10.
建立吡唑醚菌酯在香蕉全蕉、蕉肉及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在云南、海南两地香蕉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0.01~0.1 mg/kg添加范围内,吡唑醚菌酯在香蕉果、肉、土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2%~104%,变异系数为1.3%~3.6%;方法最小检出量为1×10-10 g,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吡唑醚菌酯在云南和海南两地香蕉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7.2、16.7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9.9、17.9 d。施药后35、42、49 d收获的香蕉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均低于0.02 mg/kg。该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线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正> 德州地区有盐碱地398.62万亩,主要为内陆盐渍土,即硫酸盐为主,氧化物次之。德州地区平均气温12.9℃,极端最高温43.4℃,极端最低气温为-27℃。平均无霜期为201天,年降水量590.1毫米。土壤含盐量0.38%~0.47%,PH值8.0~8.81。碱化度19.5%左右,代换钠0.5~3.07毫克当量/100克。  相似文献   

12.
目前根肿病已成为长江流域油菜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油菜产业发展。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快速转育抗根肿病、高配合力亲本,本研究以双抗根肿材料18NS(含PbBa8.1和CRb抗病位点)为供体亲本、波里马恢复系37R为轮回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结合田间表型性状综合选择、室内品质分析、配合力测定以及抗性鉴定结果创制双抗根肿病甘蓝型油菜亲本37RR。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BC3F3世代筛选到8个携带PbBa8.1+CRb纯合抗病位点的株系。根肿病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8个株系在南充和广元两地均表现为免疫抗性。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8个株系配合力由高到低依次为20S200-2> 20S199-8> 20S200-11> 20S205-3>20S200-8> 20S199-1> 20S199-7> 20S205-1。株系20S200-2于2021年定型并命名为37RR,其杂交种1937R参加西南地区冬油菜品种试验9个试验点中8点增产,平均单产3204.00 kg·hm-2,在获得根肿病抗性的同时,产量较原始杂交种南油1...  相似文献   

13.
用两个苏丹草自交系和两个高粱品种,研究了幼苗氢氰酸势(HCN—P)和粒重的遗传。这两个苏丹草自交系来自两个为选择幼苗低氢氰酸势(约250毫克/公斤)和雄性不育的群体,其平均粒重为10.1毫克。两个高粱品种(CK60和瑞德兰代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和保持系B)都具有高氢氰酸势(大于1000毫克/公斤),其平均粒重23.9毫克。这4个系  相似文献   

14.
用离体花药诱导巴西橡胶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自1973年培养巴西橡胶花药以来,已产生了诱导频率很高的愈伤组织和近4万个胚状体。在1977年底至1978年春先后从高产无性系“海垦2”和“热研88—13”获得113棵完整植株。并首次盆栽成活,成活率30%。到目前为止,已从“海垦2”、“海垦1”、“热研88—13”等品种中诱导出完整植株137棵,1979年移栽成活率提高到69%。经过几年的试验,得到了培养效果较好的下列培养基:用以诱导愈伤组织和幼小胚状体的第一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添加5%椰乳、0.5~1.0毫克/升2,4—D和0.5~1.0毫克/升K,蔗糖提高到7~10%,用以继续诱导肉眼可见胚状体的第二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添加0.1~0.2毫克/升NAA,0.2~1.0毫克/升K和0~10毫克/升水解DNA,蔗糖提高到7%,微量元素可提高1~2倍;用以诱导植株的第三培养基为改良的MS培养基,其大量元素减为60~80%,微量元素加倍,蔗糖提高到5%,再添加2毫克/升GA。对非完整植株,再加0.5毫克/升K和0.5毫克/升BAP,有促进顶芽长出真叶,成为完整植株的作用。接种后45~50天是转移愈伤组织的最适时间。胚状体和植株的诱导频率因材料和花期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经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证明花药植株起源于花药的体细胞。  相似文献   

15.
<正> 湖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洪亚辉等几名专家采用浸胚法将高蛋白玉米“马齿黄”的总DNA导入优质早籼稻91-L中,通过多样的选择,最近从变异后代中成功选育出5个高蛋白稻新品系。 这5个高蛋白早籼稻新品系编号分别为:DH早1、DH早5、DH早6、DH早8、DH早9,经中国农业部杭州稻米及制品质量检测中心米质分析表明,这些品系的平均蛋白质含量达到13.8%,其中DH早9高达14.9%。而目前普通水稻稻米蛋白质含量在8%左右,普遍低于小麦和玉米(12%-14%)。  相似文献   

16.
用中国25个省区80年代的大豆生产品种做了蛋白质、脂肪、18种氨基酸、5种脂肪酸、碘价的化学分析及其相关和通径分析.蛋白质含量,北方春大豆(A)40.86%<夏大豆(B)42.91%<秋大豆(C)43.48%<南方春大豆(D)43.91%;脂肪含量,A(19.76%)>B(18.61%)>D(18.49%)>C(17.77%);蛋白脂肪总量,D(62.56%)>B(61.45%)>C(61.25%)>A(60.64%);分析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生态地理分布趋势;发现了高必需氨基酸(37.25),高苯丙氨酸(7.87),高含硫氨基酸(2.59),高色氨酸(1.38),低亚麻酸(4.86),低碘价(117.17)的各种优质品种;讨论了品质性状的生态地理分布和品质育种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甜菜是喜中性或微硷性土壤的作物。在低湿易涝且偏酸的白浆土上增施石灰,以冲和土壤酸度,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有益微生物的活劝,从而可获得较好的产质量。 1987年于黑龙江八五○农场25分队进行了石灰改良白浆土种甜菜试验(熟石灰由卫星糖厂提供)。设4个处理:①石灰50公斤/亩耙入;②50公斤/苗条施;③100公斤/亩耙入;④100公斤/亩条施;无石灰区为对照。对比法排列,3次重复,4行区,行长5米,行距60厘米,小区面积12米~2。试验地前茬小麦,5月1日取样测定基础肥力为:有机质含量4.88%,全氮0.267%,全磷0.1316%,水解氮11.26毫克/100克土,有效磷5.93毫克/100克土,有效钾19.57毫克/100克土,pH值6.17。5月1日播种,播前  相似文献   

18.
对农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自育杂交棉品种3-0812进行多茎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第7片真叶时去顶心的处理较对照单株结铃多5.8个,单铃重高0.1g,皮棉产量高404.3kg/hm^2,增产幅度达11%,但衣分低2.5%;在第6片真叶时去顶心的处理较对照单株结铃多3.8个,单铃重高0.2g,皮棉产量高67.8kg/hm^2,增产2%,但衣分低2.0%。对杂交棉进行多茎秆棉栽培时。摘除顶心的时期选择在7叶期较为合适,且以果棉间作的棉花边行采取多茎棉栽培技术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19.
李文滨  王金陵 《大豆科学》1989,8(3):207-216
分别运用早代(F_1)连续回交和高代(F_3)选择性回交两种交配方式,探讨了改良大豆种间杂种野生性状及最大限度遴选优良基因型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高代有选择地回交可以有效地保持野生大豆的高蛋白特性;同时,对提高百粒重和扩大黄色种皮类型入选率也有明显效果。早代随机回交使高蛋白、高亚油酸和丰产基因型频率大幅度下降。从育成超高蛋白(>45%)品种考虑(长期计划),野生种质渗入率不应低于0.25;而从育成普通高蛋白(<45%)品种考虑(短期计划),渗入率可以降到0.125以下。在大豆种间杂种后代,种皮色遗传较复杂,出现IIrrttW_1W_1gg基因型的机率非常低。不同种皮色的BC_0F_2单株分离产生含黄色种皮类型的能力为:黄褐(单株)>黄黑>褐绿>黑绿>黑>褐。野生大豆炸荚性的遗传比较简单,但不符合3:1分离模式,通过二次回交炸荚卒降至25%以下。本研究选择指数结果指出,在早代回交和高代回交后代,用对蛋白质含量有较强相关选择进度的生育期、茎粗和主茎节数,间接选择高蛋白基因型,将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四川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及高EGCG资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四川茶树资源评价与茶树特异资源鉴定,本文利用11对SSR引物对109份四川茶树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并对其夏梢的茶多酚含量及儿茶素组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1对SSR引物共扩增出35个观测等位基因,遗传多态信息量(PIC)、Nei’s多态性指数及Shannon信息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58、0.58、0.98。将109份种质资源聚为7个类群,在分子水平上具有较大差异性,材料来源地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同时对茶多酚及儿茶素组分进行分析,109份材料夏梢的茶多酚为(21.59%±0.25%)~(30.56%±0.72%)(平均25.17%±1.87%),儿茶素为21.82%~25.04%(平均23.29%),酯型儿茶素为17.91%~22.08%(平均19.46%),EGCG为9.71%~16.24%(平均13.86%)。结果显示,四川茶树资源遗传背景较复杂,遗传基础较宽且差异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中筛选出一批特异资源材料,其中高儿茶素资源8份(>19%),高酯型儿茶素资源10份(>15%),高EGCG资源14份(>13%),超高EGCG资源的5份(>15%)。为核心茶树资源圃建设及高EGCG资源鉴定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