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硫酸铵为唯一氮源,从发酵三天的肉鸡粪便中富集、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氨氮降解能力的酵母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生物化学法,鉴定菌株为皱落假丝酵母(Candida rugosa),命名为Candida rugosa YSA.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测定不同温度、pH、碳氮比(C/N)以及初始氨氮浓度对菌株生长和氨氮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为3.0~7.0,氨氮降解最佳碳源为乙酸钠,C/N为20.菌株在氨氮负荷为100~1 200 mg/L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表现出较好的氨氮降解能力,在富含高浓度氨氮养殖业粪污及其他行业污水治理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西藏地区藏猪源肺炎克雷伯菌荚膜血清型、耐药性、毒力基因及遗传进化现状,试验对从西藏地区林芝市、拉萨市采集的60份腹泻藏猪新鲜粪便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菌进行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和特异性基因检测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荚膜血清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用17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并用分离菌对小鼠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从西藏地区林芝市样品中成功分离鉴定出3株藏猪源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为5%(3/60),分别命名为P1、P2、P3菌株。3株分离菌能够发酵多种糖类,且不产生硫化氢。PCR扩增得到大小约为1 400 bp和430 bp的目的条带。3株分离菌均与郑州红袋鼠源CP051490和广州鹦鹉源CP064129聚成一簇,其中P1菌株和P2菌株聚为一个小簇;P3菌株与广州鹦鹉源CP064129聚成一个小簇,亲缘关系最接近。3株分离菌均未鉴定出荚膜血清型。3株分离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100%;对派拉西林和红霉素的耐药率为66.7%;对头孢氨苄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为33.3%。3株分离菌只携带2种耐药基因,分别为sul2、 blaROB...  相似文献   

3.
一株桑树内生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健康桑树叶片中分离到一株内生拮抗细菌L144,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及病原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碱基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定名为Bacillus subtilisL144。该菌株已在GenBank注册,登录号为EU118756。对菌株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其生长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生长温度为33℃,能广泛利用碳源,氮源。  相似文献   

4.
丹顶鹤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2月某动物园送来了一只病死的丹顶鹤,该鹤病初排稀粪,3~4天后死亡。经过剖检发现肝脏表面有米粒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灶,脾脏略肿大,从十二指肠到泄殖腔均有条索状出血。鹤群出现厌食排稀粪等症状为查明原因作者对病死鹤进行了病原的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5.
6.
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致病株是引起鹿等一些经济类动物腹泻、脱水、败血症及其他病症死亡的一类重要病原菌〔1〕。近几年 ,随着上海养殖业结构的调整 ,部分区县相继从北方引进梅花鹿加以饲养 ,但由于气候、地理环境及防疫措施的不完善等 ,鹿的疾病也时有发生。2 0 0 1年 4月 ,某鹿场 1 0 0多头鹿 ,一周内死亡 1 0头。临床症状主要是拉稀、精神沉郁。剖检见心出血 ,肝出血、稍肿、且有小米粒大灰白色坏死灶 ,脾稍肿、瘀血 ,肠粘膜出血、见有小米粒大出血性溃疡。采集相关病变组织 ,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分离菌株经鉴定为大肠埃希氏菌。为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8.
以药敏试验筛选出的多重耐药猪霍乱沙门菌为宿主,经双层琼脂纯化法从健康猪粪便中获得裂解性噬菌体SP3383。电镜观察发现该噬菌体为长尾病毒科成员;酶切分析表明其基因组为大于47.4 kb的双链DNA,可被限制性内切酶Nco I和BamH I酶切;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SP3383对温度和酸碱环境耐受力较好;最佳感染复数为0.1,潜伏期约为30 min,爆发期约60 min,平均爆发量为48 PFU/cell。本研究可为应用噬菌体治疗耐药猪霍乱沙门菌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绵羊刚果嗜皮菌的分离鉴定及某些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疑似嗜皮菌感染绵羊的皮肤疙瘩病料中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对其形态、培养特性、生长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同源性分析等研究,证明分离株为刚果嗜皮菌。人工感染羔羊表现出与自然发病绵羊相同的症状并死亡,从人工感染死亡绵羊皮肤中再次获得同种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林可霉素、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复方磺胺、土霉素、氟苯尼考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0.
从商品肉鸭场采集鸭粪及垫料,以实验室保存的沙门菌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到1株烈性噬菌体。对分离到的噬菌体进行纯化、效价测定、裂解谱测定、形态观察,并且进行了最佳感染复数、温度跟p H值稳定性和一步生长曲线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噬菌体形成的蚀斑均匀透亮,效价能达到109PFU/m L以上,并能裂解多株沙门菌菌株,为宽裂解谱噬菌体,透射电镜显示,该噬菌体为长尾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一步生长曲线测定表明,该噬菌体的潜伏期为15 min,暴发期为30 min,暴发量约为320;该噬菌体的温度、p H值耐受性良好;紫外线照射60 min后效价降低3个梯度,由此可见该噬菌体分离株可作为潜在开发的生物消毒剂菌株。  相似文献   

11.
白僵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株白僵菌菌株为材料,对其进行鉴定并探讨了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有2株为卵孢白僵菌,7株为球孢白僵菌;以营养生长量、产孢量、抗紫外线能力和致病力等生物学指标进行综合比较筛选,球孢白僵菌B1为生产白僵蚕的最佳接种菌株。  相似文献   

12.
从发病率为 100%、病死率为 97%的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可凝集鸡的红细胞,血凝价为 28~ 10,且此凝集作用可被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证明所分离的病毒为新城疫病毒。经回归试验、 MDT、 EID50、 ICPI等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病毒为 NDV强毒株,命名为 NL株。  相似文献   

13.
刘瑾  赵华 《饲料研究》2023,(8):63-67
试验旨在筛选畜禽可利用的优良菌株。从窖泥筛选出2株丁酸梭菌,经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同源性比对确定丁酸梭菌,并比较2株丁酸梭菌进行生物学性能。结果显示,菌株J-1产酸种类及产酸量比菌株J-2多,菌株J-1的丁酸产量是菌株J-2的100倍,为411.7 mg/L;菌株J-1和菌株J-2在活菌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菌株J-1芽孢率比菌株J-2高17.16%,为77.64%;菌株J-1淀粉酶活性为19.35 mm,比菌株J-2高1.7倍。研究表明,菌株J-1在产酸种类和含量、活菌率、芽孢率、淀粉酶活性方面表现较好,可作为后续试验菌株。  相似文献   

14.
对5起雏鸡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进行了发病情况、临床特征、主要病理变化等方面的检验,取病死鸡肝组织或卵黄为材料做细菌的分离,经对分离做纯培养的50株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代表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等方面的鉴定,表明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血清型为6型。从每起病例选择1个代表菌株对健康雏鸡做人工感染试验,明确了相应的病原学意义。用37种抗菌类药物对10株菌做敏感性测定,结果对供试的头孢哌酮等12种药物敏感或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等10种在不同菌株间存在耐药性差异,对青霉素G等15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从健康未断奶的仔猪粪便中分离出一株对猪链球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菌株1~6,排除有机酸、过氧化氢、菌体细胞等的干扰后仍有抑菌活性;用蛋白酶K处理后, 其抑菌活性消失;进一步硫酸铵沉淀、透析处理后, 其抑菌活性显著增强, 因此确定该抑菌活性物质为蛋白类物质, 进而确定菌株1~6为细菌素产生菌.通过个体及菌落形态、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 结果证明1~6菌株为屎肠球菌.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引起张掖地区肉牛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从张掖地区不同肉牛养殖场采集患有呼吸道疾病的肉牛的鼻腔拭子、肺脏及肝脏等病料组织127份,采用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及PCR等方法进行分离鉴定,用人工感染动物试验、K-B药敏纸片法分别检测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和耐药情况。结果显示,分离得到了79株腔隙莫拉菌,其中64株能引起小鼠发病,为致病型菌株;分离的64株腔隙莫拉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等8种抗生素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在66.7%~98.4%之间,对头孢噻肟、头孢噻呋、恩诺沙星等6种药物耐药率在7.8%~30.2%之间,耐10、9、8种药物分离菌株最多,分别占分离菌株的23.2%、21.9%和17.2%。结果表明该地区腔隙莫拉菌为引起肉牛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具有一定耐药性,对肉牛养殖可能存在潜在的威胁,应加强肉牛源腔隙莫拉菌病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云南某鸽场的肉鸽发病原因,拟定治疗方案,试验无菌采集病鸽肝脏组织,划线于麦康凯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16S rDNA同源性分析、动物回归试验、药敏试验及毒力分析。结果显示,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可见圆形、光滑、无色半透明的菌落,初步鉴定为革兰氏阴性菌;经沙门菌属血清凝集试验和16S rDNA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为阿哥纳沙门菌(Salmonella Agona),其抗原结构式为:O抗原1(+)、4(+)、12(+),H抗原fg(+)、s(+),将其命名为SSYN036株。细菌生长曲线测定表明,该菌株生长速度较快;动物试验表明,该菌株对试验小鼠致病强,接种浓度为5×10~8、5×10~7、5×10~6和5×10~5 CFU/mL的小鼠在7 d内死亡率分别为100%、100%、60%和30%;病理切片显示产生明显的多灶性坏死炎症及炎性细胞浸润;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链霉素、强力霉素和四环素存在耐药,对利福平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头孢他啶等11种抗菌药物敏感;菌株毒力基因检测表明,菌株含有spvB、spiA、pagC、msgA、invA、sipB、prgH、spaN、tolC、iroN、sitC、lpfC、sifA、sopB和pefA共15种毒力基因。本研究为了解鸽源沙门菌的致病性和菌株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新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云南某鸽场的肉鸽发病原因,拟定治疗方案,试验无菌采集病鸽肝脏组织,划线于麦康凯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16S rDNA同源性分析、动物回归试验、药敏试验及毒力分析。结果显示,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可见圆形、光滑、无色半透明的菌落,初步鉴定为革兰氏阴性菌;经沙门菌属血清凝集试验和16S rDNA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为阿哥纳沙门菌(Salmonella Agona),其抗原结构式为:O抗原1(+)、4(+)、12(+),H抗原fg(+)、s(+),将其命名为SSYN036株。细菌生长曲线测定表明,该菌株生长速度较快;动物试验表明,该菌株对试验小鼠致病强,接种浓度为5×108、5×107、5×106和5×105 CFU/mL的小鼠在7 d内死亡率分别为100%、100%、60%和30%;病理切片显示产生明显的多灶性坏死炎症及炎性细胞浸润;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链霉素、强力霉素和四环素存在耐药,对利福平中度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头孢他啶等11种抗菌药物敏感;菌株毒力基因检测表明,菌株含有spvB、spiA、pagC、msgA、invA、sipB、prgH、spaN、tolC、iroN、sitC、lpfC、sifA、sopBpefA共15种毒力基因。本研究为了解鸽源沙门菌的致病性和菌株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新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查明吉林省长春市张二路鹿场致鹿死亡病原菌,对分离出的1株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扩增,并用NCBI blast及MEGA5.05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从剖检死亡鹿肺脏中分离出的病原菌为大肠杆菌。采用玻片凝集法鉴定其血清型为O102型大肠杆菌,命名为Ed-102。在此基础上,为确定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对分离株完成运动性分析、生物被膜检测、人工感染小鼠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Ed-102可以在LB半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运动圈,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弱。人工感染小鼠试验显示小鼠感染12 h后开始死亡,剖检小鼠肝脏、肺脏及脾脏有不同程度出血,其对小鼠的LD_(50)为1.20×10~7 CFU/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Ed-102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曲南、卡那霉素、链霉素、四环素、西诺沙星、萘啶酸及氯霉素高度耐药,仅对于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乳酸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并为制定乳酸菌发酵生产过程中噬菌体污染的防控措施提供试验数据和参考,本研究通过斑点试验和双层琼脂平板法,以干酪乳杆菌(L. casei) ATCC 393、戊糖乳杆菌(L. pentosus) KLDS 1.0413、短小乳杆菌(L. brevis) ATCC 367为指示菌从乳制品、泡菜样品中分离乳酸菌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噬菌体基因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分析其包装机制,并进行宿主范围和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SDS-PAGE分析噬菌体结构蛋白,对获得的噬菌体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获得3株烈性乳酸菌噬菌体,依次命名为Lc、Lpen和Lbre。电镜结果显示,噬菌体Lc、Lpen均由多面体头部和非收缩性尾部组成,而噬菌体Lbre由多面体头部和收缩性尾部组成。根据形态学分析,Lc和Lpen属于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B1类,Lbre属于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A1类。噬菌体基因组经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后,核酸电泳结果显示,噬菌体Lc、Lpen基因组均为异质平末端,其包装机制属满头包装,即pac-型,而Lbre含有黏性末端,其包装机制属于cos-型。宿主范围测定结果显示,噬菌体Lc、Lbre对宿主专一,而Lpen宿主谱较广。一步生长曲线显示,噬菌体Lc、Lpen和Lbre潜伏期分别为60、45和150 min,裂解期分别为45、90和105 min,裂解量分别为47、24和30 PFU/cell。SDS-PAGE分析显示,噬菌体Lc结构蛋白有7个,主要结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50 ku;噬菌体Lpen和Lbre结构蛋白均有5个,主要结构蛋白分子质量分别约为55和50 ku。综上,本研究分离获得3株乳酸菌烈性噬菌体,并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对了解乳酸菌噬菌体及后续乳酸菌噬菌体污染的防治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