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蜂业》2017,(9):20-22
本文就卵的大小对蜂王初生重及蜂王初生重对中华蜜蜂蜂王品质影响进行研究,以明确提高中华蜜蜂蜂王品质的方法。结果表明:限王前后卵重增重0.05 mg,增重33.3%,限王产卵前后卵重差异极显著(P<0.01);用大卵培育的蜂王初生重比用小卵培育的蜂王初生重平均增重13.0 mg,增重7.14%,差异极显著(P<0.01);日龄对蜂王初生重有明显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日龄越小,蜂王初生重越大,随着日龄的增大,蜂王初生重明显降低,呈负相关;用大卵培育的蜂王卵巢管数比用小卵培育的蜂王卵巢管数平均增加6条,差异极显著(P<0.01);蜂王初生重和卵巢管数的显著性值为0.023,即在0.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蜂王初生重与蜂王日均产卵量的显著性值为0.365,显著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蜂王的质量对蜂群的强弱及其遗传性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以中华蜜蜂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1、2、3日龄工蜂幼虫培育蜂王,对不同日龄培育出蜂王的初生重和卵小管数量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培育蜂王的工蜂幼虫日龄的增加,蜂王的初生重和卵小管数量都呈现出减少的趋势,1、2、3日龄工蜂幼虫培育的蜂王在初生重和卵小管数量上的差异都显著(P<0.01),同一日龄幼虫培育出的蜂王初生重与卵小管的数量呈正相关性.结果表明:1日龄是中华蜜蜂人工育王工蜂幼虫选择的最佳日龄.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蜜蜂营养杂交的潜在规律,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Fabricius,简称中蜂)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Spinola,简称意蜂)进行营养杂交,测量其营养杂交后代工蜂的初生重,结果表明,营养杂交中蜂第1代工蜂初生重(99.58±5.70)mg比中蜂亲本对照组工蜂初生重(89.5±4.3)mg增加10.08 mg,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营养杂交意蜂第1代工蜂初生重(109.19±6.22)mg比意蜂亲本对照组工蜂初生重(134.8±8.7)mg减小了25.61 mg,两者差异也是极显著(P<0.01)。但营养杂交各代工蜂初生重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了弄清区域产卵所培育优质蜂王的3种性状表现。采取了同时期对区域产卵和自然产卵所培育的蜂王初生重比较,蜂王交尾成功率,交尾成功的蜂王所产工蜂初生重试验。结果表明:区域产卵培育的蜂王初生重(W=0.1719 g)显著大于自然产卵培育的蜂王初生重(W=0.0861 g)。区域产卵培育的蜂王比自然产卵培育的蜂王交尾成功率高1.91%。所产工蜂初生重差异不显著。说明:培育蜂王时采取控制蜂王在一定区域内产卵可以提高蜂王初生重。区域产卵培育的蜂王比自然产卵培育的蜂王交尾成功率高。培育的蜂王所产工蜂初生重差异不大。这可为培育优质蜂王和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中华蜜蜂蜂王育王的影响。选取基本情况相近的中华蜜蜂9群,随机分成3组,每组3群,在每群蜂巢门口装置脱粉器,阻止花粉进入,使其处于缺粉状态。Ⅰ组、Ⅱ组、Ⅲ组蜂群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15%、25%、35%的试验饲粮,45 d后控制蜂王产卵,并进行人工育王,待蜂王出房后,测其初生重、胸宽,并检测其卵巢卵黄蛋白原基因(vitellogenin,Vg)、转铁蛋白基因(transferrin,Trf)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蜂王的初生重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升高,Ⅲ组和Ⅱ组培育蜂王的初生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且Ⅲ组也显著高于Ⅱ组(P0.05);蜂王的胸宽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但3个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和Ⅱ组培育蜂王卵巢的Vg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但Ⅲ组与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培育蜂王卵巢的Trf相对表达量3个试验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相对表达量最高的是Ⅲ组,最低的是Ⅰ组。由此得出,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中华蜜蜂育王质量存在影响,高蛋白质饲粮可以增加中华蜜蜂蜂王的初生重,促进蜂王卵巢Vg和Trf的表达。育王时,中华蜜蜂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不应低于25%。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开发蜜蜂王台产卵育王技术与方法,以意大利蜜蜂为试验材料,利用蜜蜂王台产卵育王器培育蜂王,检测此育王法的幼虫接受率及蜂王质量,包括蜂王初生重、蜂群繁殖力和卫生清理行为,并以人工移虫育王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幼虫接受率方面,蜜蜂王台产卵育王法与人工移虫法相比差异显著(P<0.05),王台产卵育王幼虫接受率显著低于人工移虫育王法。但在蜂王初生重、蜂群繁殖力和卫生清理行为方面,王台产卵育王法显著优于人工移虫育王法(P<0.05)。说明采用王台产卵育王技术可以将蜂王发育的营养与环境条件调整至更优水平,从而培育出繁殖力和抗病力强的蜜蜂良种。  相似文献   

7.
皖南山区中华蜜蜂个体发育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安徽皖南山区,中华蜜蜂的发育历期:蜂王平均为14.3d(332~353h),工蜂平均为19.1d(446 ̄468h),雄蜂平均为23.7d(556 ̄576h);中华蜜蜂初生重:蜂王平均为167.6mg,工蜂平均为94.9mg,雄蜂平均为146.4mg。季节(春、夏、秋)温度的差异,使得中蜂发育历期相应缩短或延长,发育历期的变化引起初生重的差异极显著(p<0.001)。幼虫的体重增重速度在卵孵化后90h以内较慢,90h以后增重速度很快。在种用蜂王和蜂王培育过程中,确保蜂王和雄蜂幼虫发育处在稳定的蜂巢环境中,以提高种用蜂王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为研究对象,采用囚王的方式控制蜂王以提高蜂王体内营养水平,研究所产卵粒对培育出的处女蜂王体型大小及产卵潜力的影响。利用蜂王自然状态下产的卵粒和通过囚禁蜂王后产下的卵粒孵化的幼虫,分别培育处女蜂王,测定处女蜂王相关形态指标及卵巢小管数量。结果表明囚王前后蜂王所产卵粒培育出来的处女蜂王初生重、体长、翅长、翅宽差异均不显著,而卵巢小管数量差异极显著。囚王后处女蜂王卵巢小管数较多,因此囚王可以提高处女蜂王的产卵潜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人工添加中华蜜蜂王浆技术来培育江山2号与法国意蜂的杂交蜂王,并测定江山2号、中华蜜蜂、营养杂交子一代和子四代工蜂的初生重及春季繁殖率。结果表明:营养杂交F4代工蜂初生重与法国意蜂差异不显著,与其他两组蜜蜂差异显著;营养杂交F1和F4代蜂群春季繁殖率均显著高于亲本江山2号与中华蜜蜂,且F4代显著高于F1代蜂群。  相似文献   

10.
不同营养对蜜蜂初生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利用不同花粉饲料制作的粉脾饲喂蜂群,测定后代蜜蜂的初生体重。结果表明.饲喂花粉与饲喂花粉+20%豆粉的蜂群相比,其所育工蜂初生重差异不显著,蜂王初生重差异显著,雄蜂初生重差异极显著;饲喂花粉和饲喂花粉+20%豆粉的蜂群,其后代与饲喂豆粉的蜂群相比,差异均为极显著;饲喂豆粉的蜂群,群势逐渐衰落,甚至不能培育出雄蜂个体。因此,建议在蜜蜂饲养工作中使用纯正花粉饲料饲喂蜂群,以保证蜜蜂的质量和蜂群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中肠消化酶活性差异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中华蜜蜂(A.c.cerana Fab.)和意大利蜜蜂(A.m.ligustica Spinola)的成年工蜂、幼虫中肠内蛋白酶、淀粉酶、蔗糖酶的活性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幼虫之间三种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而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的成蜂间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意大利蜜蜂高于中华蜜蜂;淀粉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分别为差异显著(P<0.05)、差异极显著(P<0.01),中华蜜蜂高于意大利蜜蜂;同一蜂种内,成年蜂中肠液内的三种酶活性,均高于大、小幼虫,且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E对中华蜜蜂蜂王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蜜蜂姐pisce僦cerosa)为试验材料,在培育中华蜜蜂蜂王的过程中,分别添加4种不同剂量的维生素E溶剂,检测其对中华蜜蜂处女蜂王初生重和卵巢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剂量维生素E对蜂王初生重没有影响,差异不显著;过高剂量地补充维生素E会降低处女王的卵巢重,不利于蜂王幼虫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确定育王时额外添加不同浓度的叶酸对西方蜜蜂蜂王质量的影响。控制蜂王产卵8 h,孵化后进行人工移虫育王,从移虫第2天起每天用微量进样器给王台内的小幼虫饲喂2μL分别含有0(Ⅰ组)、0.05(Ⅱ组)、0.25(Ⅲ组)、1.00 mg/kg叶酸(Ⅳ组)的糖水,连续饲喂3 d。蜂王出房时,测其初生重、胸宽,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蜂王卵巢中储存蛋白110(hex110)、储存蛋白70b(hex70b)和卵黄蛋白原(V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Ⅱ组蜂王初生重显著高于Ⅰ组、Ⅲ组和Ⅳ组(P0.05),Ⅰ组、Ⅲ组和Ⅳ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蜂王胸宽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Ⅲ组蜂王卵巢中V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Ⅳ组(P0.05),但Ⅰ组、Ⅱ组及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与Ⅳ组之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随着叶酸浓度的增加,蜂王卵巢中hex11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增加后降低,且4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并以Ⅱ组最高;Ⅰ组、Ⅱ组及Ⅲ组蜂王卵巢中hex70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Ⅳ组(P0.05),但Ⅰ组、Ⅱ组及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在育王时额外添加叶酸对西方蜜蜂蜂王质量存在影响,额外添加低浓度的叶酸可以增加蜂王的初生重及上调卵巢中hex110基因的表达,但额外添加高浓度的叶酸会抑制蜂王卵巢中Vg、hex110及hex70b基因的表达,因此,育王时可添加0.05 mg/kg的叶酸来提高蜂王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补充花粉对东方蜜蜂工蜂初生重和体蛋白的影响,以60%蔗糖液调制杂花粉每隔7 d 1次,每次500 g饲喂中蜂群,以测量初生重和BCA法测定1日龄工蜂体蛋白。结果表明补饲花粉的蜜蜂个体初生重(0.0781±0.0009)g显著高于对照组(0.0750±0.0010)g,工蜂体蛋白平均为(0.5763±0.1631)mg,显著高于对照组(0.4758±0.0969)mg。通过饲喂花粉能够有效地提高工蜂的初生重和体蛋白,从而为今后蜜蜂处理复杂环境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杨明显  谭垦 《中国蜂业》2008,59(1):14-16
蜜蜂是典型的二态型社会性昆虫,蜂王和工蜂有不同的分工,在正常情况下工蜂的卵巢几乎不发育,因此工蜂也几乎不会产卵,蜂王分泌的蜂王信息素是其最重要的抑制因素。本实验将西方蜜蜂幼蜂介绍到东方蜜蜂蜂群内,定期检查其卵巢发育的情况,结果显示:西方蜜蜂工蜂的卵巢发育与正常蜂群内的工蜂没有显著差异,与失王群内的工蜂的卵巢发育有显著差异,表明东方蜜蜂蜂王对西方蜜蜂工蜂的卵巢发育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燕麦青干草粉对互助八眉二元母猪初生仔猪器官发育的影响.选取40头体况和胎次相近的互助八眉二元母猪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高纤维组、中纤维组、低纤维组和对照组(妊娠前期饲粮粗纤维水平分别为13.96%、11.02%、7.83%和4.33%,妊娠中期饲粮粗纤维水平分别为11.93%、9.26%、6.38%和4.33%).结果表明:1)肝脏指数高纤维组和中纤维组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脾脏指数处理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消化器官指数:胰脏指数高纤维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纤维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小肠指数高纤维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纤维组、低纤维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3)其他器官指数:心脏指数处理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肾脏指数高纤维组和中纤维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初生仔猪生产性能:对照组初生仔猪个体重最大,与中纤维组无显著差异(P>0.05);初生产仔数、初生产活仔数高纤维组和中纤维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初生窝重中纤维组表现最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分析认为,中纤维组母猪日粮(妊娠前期11.02%、妊娠中期9.26%)可显著促进初生仔猪器官的发育,并改善初生仔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特克塞尔羊和无角陶赛特羊在甘肃榆中地区的繁殖性能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种羊的妊娠期分别为:149.71 d和149.18d,与国内肉羊的平均妊娠期150d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羊的平均产羔率均较高,分别为132%和133%;特克塞尔羊和无角陶赛特羊单羔初生重极显著高于双羔初生重(P<0.01);不同性别之间,公羊初生重极显著高于母羊(P<0.01),同性别之间,特克塞尔羊单羔公、母羊初生重极显著高于双羔公、母羊初生重(P<0.01),无角陶赛特羊单羔母羊显著高于双羔母羊(P<0.05),单羔公羊初生重高于双羔母羊,但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两个品种的羊在甘肃榆中地区具有良好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8.
引言在生产实践中,养蜂者总希望能够根据一些可靠的表面特征获得产卵力强的蜂王。这是因为蜂王产卵力是蜂群繁殖力的决定因素之一。在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的育种中,许多研究者认为:蜂王的初生重可以作为鉴定蜂王品质优劣的一项指标,因为  相似文献   

19.
蜂王、工蜂和雄蜂都叫蜜蜂。一群蜜蜂中只有一只蜂王,体长不足一寸(約25—30毫米),体重不足一克(初生重約为220毫克)。可是产卵能力确是很大。在天气温暖,蜜源丰富的季节,一个昼夜能夠产下2,000—3,000个卵。把这些卵一个一个联起来,就有150个蜂王那样长(卵的平均长度为1.3毫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实验表明,用人工蜂粮作为蜜蜂春繁饲料,对蜜蜂白垩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能提高蜜蜂抗病力,促进蜂王产卵,蜜蜂群势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