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0 毫秒
1.
微藻和菌藻共生系统是目前畜禽养殖污水的重要处理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生物法和物理化学法,藻类和菌藻共生体系实现了资源再利用和无污染化处理,并对污水中硝酸盐、总磷、总氮和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佳。本文将从微藻及菌藻共生系统的构建原理、在畜禽养殖污水的应用效果及菌藻固定化载体工艺和相关反应系统设备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微藻及菌藻共生系统在养殖污水处理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生物工程处理技术虽取得较好效果,但仍存在投资成本高、氮磷去除效果不佳等问题,且其副产物又有二次污染的风险。近年来,利用狐尾藻处理养殖污水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就近年来狐尾藻处理养殖污水及其饲料化、肥料化等资源化利用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狐尾藻的生物学特征及生长条件,其在养殖污水中氮磷去除、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及重金属吸附方面的作用原理、应用方式和效果,并对其应用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狐尾藻在养殖污水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是制约规模化养殖产业发展的亟需解决的难题。随着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污废弃物由于处理方式不当而造成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成为各级政府开展环保整治工作的重点,其中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问题尤为突出,加强对畜禽养殖场污水治理势在必行。近几年来,南宁市开展应用狐尾藻治理畜禽养殖污水问题的探索研究,取得了较好显著试验推广成效,笔者就运用狐尾藻治理畜禽养殖污水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索出适合南宁市的畜禽养殖污水治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生猪养殖污水中污染物负荷高,处理难度大,对环境造成潜在风险.菌藻共生系统是微藻与细菌的共生系统,目前已在国内外开展了广泛研究,可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菌藻共生系统对生猪养殖污水中氮、磷和重金属等的处理效果展开综述,深入介绍藻菌间在氮磷营养元素利用等方面的互作机制,并对可能影...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聚乙烯醇(PVA)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生活污水脱氮的条件和效果,试验以PVA为包埋材料,以含2%CaCl2的饱和硼酸为交联剂,采用包埋和交联联用的固定化微生物方法制成固定化生物膜(PVA生物膜)并用于处理生活污水中的NH3-N,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温度、pH值、进水浓度等因素对生活污水脱氮效果的影响,在优选条件下连续运行1个月,考察其对有机负荷冲击的抵抗能力。结果表明:随着HRT的延长,NH3-N去除率呈增大趋势,出水NH3-N质量浓度仍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温度约为27℃时,NH3-N去除率达到最高,污泥固定化后增强了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去除NH3-N的适宜pH值为6~9,固定化后,微生物对pH值的适应范围变宽。PVA是一种比较好的固定化细胞包埋载体,PVA生物膜能较长时间保持降解活性,并且PVA生物膜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丙酸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张华峰  康慧 《饲料工业》2004,25(8):29-33
丙酸及其盐是重要的饲料防腐剂。发酵法生产丙酸是现代发酵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丙酸发酵是一种终产物抑制发酵,因此发酵法生产丙酸收率低而经济效益差,目前尚难替代化学合成法。本文探讨了丙酸菌的培养条件以及丙酸代谢机理,介绍了丙酸菌耐丙酸突变株的选育现状。着重综述了补料分批发酵、固定化细胞反应器以及耦合发酵技术在丙酸发酵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发酵法生产丙酸的存在问题,指出,丙酸发酵研究应当注重优良菌种的选育和耦合发酵技术的应用。提出了采用离子交换法实现丙酸耦合发酵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是在生物滤池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生物膜固定和污水流动来说,相似于生物滤池法。从污水充满曝气池和采用人工曝气来看又类似于活性污泥法。广泛应用于轻工造纸、食品加工、发酵酿酒等高浓度有机质的污水处理,将其应用于畜禽生产污水的处理,效果比...  相似文献   

8.
正《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河北省2017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由于其污水产生量大、处理困难,成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关键。河北某猪场采用干清粪工艺,日产污水100立方米左右,污水处理场采用UASB+活性污泥氧化池处理技术。本研究对其运行效果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了解猪场污水处理场基本情况、污水处理效果以及成本的情况等。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畜禽养殖规模化的快速发展,如何解决畜禽粪污处理和综合利用问题,已成为持续推动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近年来,通过学习研究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新技术,不断探索运行模式,加快推进实施先进技术,引进推广了畜禽养殖污水立页增氧发酵设施及零排放处理技术,解决了养殖场周边没有土地消纳的难题,该系统可以使污水全部挥发完毕,实现污水零排放。一、主要技术原理生物吸附、层滤净化、增氧发酵、高效扩散。添加  相似文献   

10.
随着定点屠宰制度的推行,屠宰场污水排放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这种屠宰污水会造成屠宰场周围环境大面积污染,本文介绍几种屠宰污水生物处理方法(工艺),供从业者参考。生物处理法又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前者是在有氧的条件下,后者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处理。1好氧活性污泥法是由大量繁殖的好氧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原生动物、藻类等),并吸附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絮状微粒组成。如图1所示,经预处理的污水与来自二沉池中返回的沉淀污泥一同进入曝气池,使用机械搅拌器或加压鼓风机对污水进行搅拌混合,使活性污泥中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粪污对环境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发酵床是以生态学、微生物学、发酵工程学等学科为技术依托,利用活性微生物菌将动物的粪尿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低污染、少排放的生态养殖模式。近年来,虽然发酵床技术在养猪生产中得到推广,但其在生产中依然存在需要探讨的问题,为此,本文对发酵床养猪技术的背景、原理、发展状况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存在问题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膜生物反应器(MBR)、人工湿地以及沼液浓缩等畜禽养殖沼液深度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为沼液高效处理、资源化利用及防止环境二次污染等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一种新兴养猪技术,发酵床生态养殖模式可提高生长性能,显著改善猪只福利水平,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养猪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综述了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优势。近年来,随着畜牧业迅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养殖迅速扩大,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畜产品,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畜牧养殖业的集约化生产产生大量的粪便和污水,部分猪场污水不经处理,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养殖大国,传统的养殖存在生产成本高、技术落后、效率低下等问题,限制了养殖业的发展。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4/5G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养殖业已从传统养殖进入现代化养殖阶段。为理清养殖业信息化技术研究现状,本文阐述了信息化养殖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现状,提出了信息化养殖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建议,为中国信息化养殖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裂殖壶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殖壶藻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本文介绍了裂殖壶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应用途径及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其在水产养殖上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基于目前的研究水平和市场应用情况,提出了需要攻关的技术难点,并指出加强成果转化、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是保持产品竞争力、占领市场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SBR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本实验采用ABR-SBR组合工艺治理制药污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现代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我国养殖业发展迅速,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动物防疫方面最为突出。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养殖动物的常见病及其病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希望为防控养殖动物疾病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模式发展迅速,在带来较高养殖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破坏了养殖水域环境与生态平衡。微生物修复技术因其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和生态环保等诸多优点在水产养殖环境修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水产养殖用微生物制剂的常用菌种,并对微生物制剂的局限性以及固定化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规模养猪场粪便和污水治理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畜牧业和畜禽规模化养殖迅速发展,粪便和污水对农村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粪便资源化利用及污水的有效治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畜禽养殖污水尤其以规模养猪场、养牛场治理难度较大,为摸清养猪场粪便利用、污水治理现状,探索可行的治理方式,笔者对辽宁省内一些规模养猪场进行了专题调研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治理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固定化酶便于运输和贮存,有利于自动化生产,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酶应用技术。介绍了酶固定化技术的应用,包括传统酶固定化技术的应用、利用不同载体材料的酶固定化技术的应用、利用不同载体材料改性后的酶固定化技术的应用以及新型酶固定化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