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冕宁县友林蚕桑家庭农场位于该县沙坝镇,现有“6215”标准桑园12hm^2(180亩),标准小蚕共育室120m^2,简易大蚕棚2750m^2,省力化蚕台10500m2,贮桑室200m^2,工具房100m^2,总投资160余万元。2018年全年养蚕320张,单产56.8kg,产茧18200kg,售茧收入达94.8万元。  相似文献   

2.
西昌市蚕种场成立于1975年,历经40多年的发展,场区占地面积40hm^2(600亩),其中自有桑园面积30hm^2(450亩),拥有原蚕共育工厂800m2,标准化蚕房4幢4800m^2及配套完善的保种、发蛾调节冷库、浸酸、浴种、镜检等设备设施;固定式原蚕基地集中在2个乡镇、4个村,500余户农户,基地规模333.3hm^2(5000亩);现有员工113人,其中在职员工64人。  相似文献   

3.
邓华 《四川蚕业》2019,(2):29-29
乐至县位于四川中部,浅丘地貌,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蚕桑是县域经济的特色优势效益产业,也是现代农业建设主导产业。近年来,我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提升蚕业综合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全面推进蚕桑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多元化发展。2017年,全县有桑园6666.67hm^2(10万亩),养蚕农户2.8万余户,养蚕13.7万张,蚕茧产值2.2亿元。  相似文献   

4.
家住宁南县六铁镇树基村一组的苏呷色日,现有桑园91亩(6.07hm^2),其中自有桑园41亩(2.73hm^2),流转桑园50亩(3.33hm^2)。2018年养蚕87张,产茧4800kg,售茧收入25.8万元,通过栽桑养蚕,苏呷色日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南部县兴盛蚕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首批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017年开始引进江浙地区桑树良繁技术,2018年成功繁育川桑系列优良品种桑苗20万株,2019年该社以建设高标准、快节奏、低成本、适应强的川桑良繁基地为目标,流转土地100余亩(6.67hm^2),建设蓄水池1口、渠系及作业便道1100m,建设穗母园30亩(2hm^2),实生桑育苗地10亩(0.67hm^2),良种桑苗圃60亩(4hm^2),生产川桑98-1、川桑826、白皮油桑、强桑1号等嫁接商品苗100万株。  相似文献   

6.
王春雨 《四川蚕业》2019,(1):25-25,34
嘉陵区是全省20个蚕桑丝绸重点县(区)之一,2018年3月,中国蚕学会授予嘉陵区“中国桑茶之乡”,全区良桑面积达到5万亩(0.33万hm^2),茶桑面积近2万亩(0.13万hm^2),果桑面积1万亩(666.67hm^2),年发种2万张、产茧60万kg,年产桑果1000t。  相似文献   

7.
鲁建根 《四川蚕业》2005,33(1):53-53
淳安县唐村镇五星村分五个自然村,共有377户,1140余人。其中养蚕户160户,现拥有桑园面积465亩(1亩≈667m^2,下同),户均桑园2.9亩。近年来,该村党支部,村委始终把做强做大蚕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当作一件大事抓,积极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2004年全村年饲养蚕种862.25张,产茧38033kg,产值743043元,张产44k,亩产茧136kg,亩产值1598元,  相似文献   

8.
周旭 《四川蚕业》2019,(3):50-50
高县可久镇大坝村,有桑园面积46.67hm^2(700余亩),2018年养蚕1215张,产茧46t,茧款收入210万元,蚕桑综合产值超过300万元,产量、产值比三年前翻了一番多。高县正川蚕桑家庭农场在大坝村产业发展中,立足自身发展优势,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1基本情况高县正川蚕桑家庭农场成立于2016年。  相似文献   

9.
蚕桑产业是平利县的传统产业,截止目前,已有桑园5060mh^2,其中密植丰产桑园1400hm^2,投产桑树3500万株。2005年养蚕发种44256张,产鲜茧1300t。由于农民鲜茧收入低,从而导致产量、质量、效益“三低”的蚕业局面。加之养蚕劳动强度大,蚕室、蚕具建设投资较大,传统上蔟营茧方法茧质得不到提高和外出打工人员猛增,已严重制约着蚕农增收和蚕桑产业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推行“桑园管理规范化、小蚕饲养共育化、大蚕饲养省力化、营茧蔟具优良化”综合技术体系建设,提高单位面积桑产茧量,提升蚕茧质量,增加养蚕效益,加快蚕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孙树勇 《蚕桑通报》2012,43(1):56-57
射阳县蚕业生产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于90年代,稳定提高在本世纪初,生产总量现列江苏省第四位。2010年全县现有桑园4000hm^2,全年实发蚕种16万张,蚕桑产值2.5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31%和66%,产值达4951元怕67m^2。“十一五”期间被列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  相似文献   

11.
谢中伦  干群 《四川蚕业》2007,35(4):52-52,58
金堂属成都平原边缘丘陵县,也是四川省优质蚕茧基地县之一,现有桑园近4万亩,金堂蚕业历经茧丝绸市场几起几落,在稳定中有所发展。近年来,随着其它农副产品和劳动力价值大幅度攀升,单一的栽桑养蚕模式已难以有效提高桑园比较效益以维系蚕业生产的稳定。金堂县2007年起通过探索发展桑园养鸡,桑禽互补,实现蚕桑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现已出栏桑园土鸡10万余只,存栏20余万只,比照单一的栽桑养蚕模式,亩桑收入实现了翻番,达到5600元/亩。1开发模式主要做法分两种:一是引进家禽养殖龙头企业(如成都金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桑园,直接养鸡并对口链接…  相似文献   

12.
凡周  仝德侠 《蚕桑通报》2007,38(4):51-52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分散零星的桑园已逐步被淘汰,桑园主要集中在重点镇、村,养蚕户数减少了,但户平均桑园面积比以前扩大了近2倍。如睢宁县双沟镇现有桑园面积180hm^2,其中单桥和孟圩两村的桑园面积120hm^2。占桑园总面积的66.7%。桑园面积3000m^2以上的户占60%以上,由于户桑园面积的扩大,单季养蚕量的增加,小蚕共育率在逐渐降低,据调查,单季养蚕5张以上的户,大多自己养小蚕。而且大部分户没有小蚕专用蚕室。  相似文献   

13.
袁胜国  张劲 《四川蚕业》2004,32(4):19-19,21
蚕桑产业是安岳县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县委、政府为了实现蚕桑产业“追乐至、赶宁南,争创四川省优质桑蚕茧基地县”的目标,从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栽桑和发展密植小桑园,目前全县拥有桑树资源11万亩(1亩≈667m^2,下同),7766万株。  相似文献   

14.
<正>黔江区自2001年以来利用国家"退耕还林"和"东桑西移"政策,开始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始终坚持将蚕桑产业打造成全市"举旗"产业目标不动摇,产业发展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1主要成效1.1产业规模迅速壮大目前,全区建有桑园基地6 660hm2,其中优质桑园2 667hm2,分布在21个乡镇,123个村(居委),2.3万余户。建有小蚕专用  相似文献   

15.
广西的桑蚕生产近年来迅猛发展,据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的统计:全区去年桑园已达110万亩(其中投产桑园80万亩),全年养蚕种280万张,产鲜蚕茧8.7万吨(174万担),年产量已超过浙、川、鲁、粤等主产区,已从国内的“小产区”跃升为全国产茧产量第  相似文献   

16.
四川武胜建成桑枝规模集中粉碎生产示范基地四川省武胜县从2017年开始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现已完成3万亩(2000hm^2)标准化桑园建设,每个蚕桑基地乡镇的集中成片桑园面积都在2000多亩(133.3hm^2)以上。全县每年废弃桑枝都在3万t以上。如不及时有效处理,任其堆积丢弃在田间地头,必将泛滥成灾,对农村环境及蚕桑生产造成极大危害。为解决桑枝就地高效利用的难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功能研究室通过对国内各种大型粉碎设备的选型改良,成功开发了适用于桑枝粉碎的大型粉碎机,每小时可粉碎桑枝2~3t。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如皋市雪岸镇是栽桑养蚕产业历史悠久的乡镇之一,全镇桑园面积866.7hm2,全年发蚕种4万余张,茧款收入5000余万元,一个只有3万多人口、2666.7hm2耕地的小镇,桑园面积占据了总耕地的三分之一,发种量占全市养蚕总量六分之一,亩桑园养蚕量、单产等均列全市前茅,为了总结经验,我们对该镇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促进和提高全市蚕桑产业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杨明建 《四川蚕业》2004,32(4):29-29
近日,笔采访了安居区蚕桑业主蒋玉英。她从人寿保险岗位上退下来,在老家西眉承包了100余亩(1亩≈667m^2,下同)桑园。从开始承包到搞良桑嫁接、施肥、治虫、除草、耕地、修简易蚕房、添制蚕具等短短几个月时间,已投入资金3万余元,现在总算可养第一季蚕了。她说,茧丝行情上扬,只要搞好消毒防病,季季养蚕都有钱赚,这比保险还保险呢!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速推进蚕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农业结构调整水平,实现蚕业跨越式发展,我市于2002年成立蚕业产业园区。园区辖高明、搬经、常青3个行政镇,农业人口14.45万人,农田面积10.48万亩(1亩≈667m^2,下同),农业产值4.06亿,其中桑田面积3.92万亩,桑田面积中,去冬今春新栽、更新1.18万亩。  相似文献   

20.
陆琴 《江苏蚕业》2010,(3):39-40
蚕桑生产是如皋的四大高效特色产业之一,全市现有桑园面积10万亩,其中投产桑园8.49万亩,全年发种25万张,蚕桑综合产出近4亿元,生产规模与效益位居江苏省第三位。为了实现蚕桑产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充分发掘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加快推进蚕桑产业高效规模化发展进程,蚕农栽桑养蚕技术水平必须进一步提高。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发展蚕业信息化,构建蚕业信息技术平台,让广大蚕农足不出户了解掌握市场信息、技术,加速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提升了蚕业产业化水平,加速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传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