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4.
5.
6.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7)
[目的]为探索山西省中部地区夏高粱-冬小麦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不同麦秆还田量对夏高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麦秆不还田(CK)、50%麦秆还田(HR)和100%麦秆还田(WR)3种麦秆还田量对夏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相比CK处理,秸秆还田处理显著影响了夏高粱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及产量构成因素。其中,夏高粱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在HR处理下显著增加,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16.82%和11.45%;穗长、穗数和穗粒数等性状较CK处理增加了5.13%、11.01%和2.86%。此外,HR处理下的夏高粱产量最高,较CK和WR处理增产8.44%和20.41%。[结论]50%麦秆还田量有效地增加了夏高粱的叶面积指数、穗长、穗数和穗粒数,从而表现出显著增产的优势,适宜在我省中部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8.
9.
10.
选择不同稻草、麦秆、玉米芯配比的培养料进行双孢蘑菇栽培试验,测定分析基质理化性质、双孢蘑菇产量、投入产出比等指标,筛选出适宜当地栽培的双孢蘑菇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双孢蘑菇基料配方T2(干稻草38%、麦秆0%、玉米芯19%、牛粪38%、其他5%)的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与全钾的含量均表现出较高水平。且T2的基料配方的投入产出比最高,达143.17%;生物转化率高达31.48%。对比基料配方T3,将玉米芯比例控制在20%左右经济效益最好,生物转化率最高,达到了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料配方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利用青海产不同农作物秸秆设计8种培养料配方进行金针菇栽培试验。[结果]与CK比较,以小麦秸秆为主料的培养料发菌最快,以油菜秸秆为主料的培养料获得的产量及经济效益最高。[结论]采用油菜、小麦等农作物秸秆生产金针菇具有可行性。这不仅可以扩大食用菌栽培原料的范围,而且可以解决农作物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变废为宝,降低食用菌生产栽培料成本,增加种植户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江西农业生产中的伏秋干旱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江西农业生产中伏秋干旱的危害,时空分布规律,成因及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全省伏旱、秋旱、伏秋连旱的频率分别为10%、16.7%和13.3%。1950~1994年全省因伏秋干旱累计受灾面积1937.4万hm2,成灾面积956.6万hm2,累计损失粮食95.66亿千克;降水时空分布不均,7~9月高温少雨、水热不同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1倍以上,红壤调控力弱,有效水少,是形成伏秋干旱的主因;注重蓄水、科学节水、巧种避旱是综合配套的有效抗旱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烤烟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22.5-67.5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烤烟产量、效益提高,评吸鉴定品质提高。当施氮量过多时,产量增加,但品质和效益降低。施氮量37.5kg/hm2时,烤烟产值达到最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不同栽培季节对不同品系番茄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总结分析造成的原因,提出避免发生的措施,以期降低农户的经济损失,提升宁夏地区蔬菜市场的竞争力,使该区蔬菜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方法]通过对6个粉果和3个红果番茄品系在冬春茬和秋冬茬2个时段栽培,比较各参试番茄在2个时段的植株性状、果实性状、果实品质、产量、抗病毒性。[结果]3穗果之前冬春茬与秋冬茬的生长势差异不明显,秋冬茬的第1穗果坐果数较冬春茬减少。秋冬茬的单果重明显比冬春茬的降低,各品系的果形指数在两茬没有差异,均接近圆形。秋冬茬较冬春茬的果实品质均降低。从产量看,在秋冬茬除齐达利减产不明显外,其余品系均大幅减产。从抗病毒性比较,冬春茬发生率很低,而在秋冬茬栽培时除齐达利发生病毒病几率较低外其余参试品系发生病毒病的几率高达60%以上。[结论]相同品系的番茄在秋冬茬较冬春茬种植品质下降,产量减少,病毒病发生率提高。建议在宁夏地区秋冬茬栽培番茄应严控烟粉虱并选择抗病毒品种。 相似文献
17.
豫东平原夏花生高产栽培措施优化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夏花生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5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研究施氮量、播期、密度、化控量及叶面喷硼5项栽培措施与夏花生产量的关系。通过模拟寻优,找出了综合栽培措施决策方案。[结果]建立了豫东平原夏直播花生综合栽培措施的产量数学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944 5,达极显著水平。5项栽培措施对产量的一次项效应是播期>密度>施氮量>多效唑>硼砂;二次项的效应为密度>施氮量>多效唑>播期>硼砂。5个因素95%置信域的最佳组合值是:施氮量169.9~192.2 kg/hm2,播期6月7日~9日,密度30.7万~31.7万株/hm2,多效唑920.6~965.4 g/hm2,硼砂1 159.2~1 325.4 g/hm2。[结论]模拟寻优的方案比经验方案增产13.1%。 相似文献
18.
2019-2021年连续3年在陕西省泾阳县试验示范基地选取不同类型夏玉米品种,研究了4种密度对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探索各品种在关中灌区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各品种同一年度间株高、穗位、倒伏率、倒折率和空秆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有增高趋势,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数有降低趋势,在4.5万株/hm2和6.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百粒重较大。关中灌区陕单650最佳种植密度为7.5~9.0万株/hm2,郑单958最佳种植密度为6.0~7.5万株/hm2,陕单609最佳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东单60最佳种植密度为6.0~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遮阳网的遮阴度和高度以及覆盖物的种类和覆盖厚度对天麻产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方法]在70%与90%遮光率的遮阳网和2.5、2.0m高度下,测定平地栽培天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以及树叶和沙土分别在3、5、10cFn的覆盖厚度下平地栽培天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结果表明:在7~9月份高温季节,采用90%遮光率的遮阳网能有效降低天麻生长层温度,对天麻产量的提高效果明显;青冈树叶覆盖5cm的厚度是最佳的覆盖处理。[结论]在平地栽培情况下,遮阳对天麻的产量及产量结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摸索一条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提高水稻生产效益的途径。[方法]2012年在金城江区凌霄村在早稻和晚稻生产期间开展田间小区试验。4种栽培方式分别为非稻草还田免耕抛秧(A)、稻草还田常耕抛秧(B)、稻草还田免耕抛秧(C)、非稻草还田常耕抛秧(D)。[结果]不同处理对水稻分蘖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各处理分蘖高峰期相同,但分蘖量有差异,表现为处理B﹥处理D﹥处理C﹥处理A;抛栽后30 d分蘖大多属于无效分蘖。各处理早稻全生育期均为130 d,晚稻121 d,说明免耕抛栽和常耕抛秧对水稻生长发育进程没有影响。处理A、C比处理D,早稻分别增产823.5、850.5 kg/hm2,增幅分别为9.1%、9.3%;晚稻分别增产811.5、1 084.5 kg/hm2,增幅分别为10.0%、13.2%。处理A、C比处理D早稻分别增收2 805.0、2 854.5元/hm2,晚稻分别增收2 847.0、3 369.0元/hm2。[结论]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和免耕抛秧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节省劳力,同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不但能解决稻草资源的浪费,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