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微评     
《中国禽业导刊》2014,(15):79-79
光鸡和泳鲜鸡能否并存? 据南方日报报道,广州试点家禽生鲜满三个月,但走访发现光鸡和生鲜鸡混合经营的情况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有档主认为,政府要么加强执法,杜绝卖光鸡、私宰鸡现象,要么规范光鸡屠宰,让光鸡和生鲜鸡一同售卖,逐步引导市民习惯。  相似文献   

2.
首先阐述鸡常见病的种类,以鸡白痢、鸡支原体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球虫病为例,分析以上常见病的发病症状,最后给出鸡常见病的中药治疗与西药治疗方法,旨在进一步降低鸡发病率,并提高病鸡恢复速度,以此实现肉鸡的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3.
加快屏边县大围山微型鸡发展进程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屏边县大围山微型鸡,民间称为“发财鸡”、“香鸡”、“金鸡”、“娇鸡或焦鸡”等。分布在屏边县境内,以大围山为中心的玉屏镇、白河乡、湾塘乡甚多,是民间长期驯养的原始鸡种。其生长速度比一般土鸡或土杂鸡较慢,体型和外貌近似家鸡,与茶花鸡相似,但个体比茶花鸡小,毛色与茶花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肖智远  林敏 《中国禽业导刊》2003,20(1):22-22,23
我省拥有非常丰富的地方品种鸡资源,国内外享誉盛名的有三黄胡须鸡、清远麻鸡、中山沙栏鸡、杏花鸡、阳山鸡等,这些鸡种体型上可分为中型和小型两种,其中三黄胡须鸡、清远麻鸡、中山沙栏鸡、杏花鸡等均属小型鸡种,只有阳山鸡比其它地方鸡种略大,可算为中型鸡种。在羽色上可  相似文献   

5.
在大规模鸡养殖中,鸡呼吸道疾病存在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快速化特征,为危害鸡健康成长的重要杀手。由于细菌性、病毒性鸡呼吸道疾病多发频发,寄生性细菌和支原体感染等引发的鸡呼吸道疾病也容易造成大规模传染,这些都使得规模化养殖鸡过程中风险极度扩大,危害了鸡的规模化、高质量养殖。因此,做好规模化养殖鸡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针对重点传染性疾病加强防护,是规模化鸡养殖必须采取的重要措施。基于此,主要探讨规模化养殖鸡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特征、发病诱因、疾病种类、病理特征和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促进规模化鸡养殖过程中呼吸道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提高规模化养殖鸡的养殖效能。  相似文献   

6.
鸡支原体病的流行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支原体病是由鸡支原体引起鸡疾病的总称,其中对鸡危害较大的主要包括鸡慢性呼吸道疾病、传染性滑膜炎及火鸡支原体病。鸡支原体病分布于世界各国家,鸡群一旦感染就难以清除,严重危害养鸡业,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四个家鸡群体血液蛋白质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测定了新兴黄鸡,矮脚鸡,竹丝鸡,粤黄鸡麻羽系血液蛋白质多态性,观察了以上群体多态性血液蛋白质基因频率的区别,根据基因频率计算出4个群体的平均杂合度,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对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表明竹丝鸡与新兴黄鸡的关系相对新兴鸡与矮脚鸡,竹丝鸡与矮脚鸡之间的关系更为疏远:矮脚鸡则与粤黄鸡麻羽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关向晖 《兽医导刊》2016,(16):236-236
乌骨鸡又名药鸡、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松毛鸡、黑脚鸡、丛冠鸡、穿裤鸡、竹丝鸡、丝羽鸡。乌骨鸡是我国优良的品种和我国禽类基因库的宝贵资源。体型外貌独特,性情温驯,适应性强,在国际标准品种中被列为观赏型鸡,世界各地动物园纷纷引入作为观赏型禽类。是我国特有的优良药用珍禽,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以其为原料生产的药品、补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乌骨鸡以羽色分有白、黑、杂花三个品种,其中白羽乌骨鸡饲养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9.
我们所说的柴鸡,严格来讲并不是一个品种,而是我国地方品种的统称,包括北京油鸡、浦东九斤黄鸡、山东寿光鸡、山东汶上芦花鸡、江苏狼山鸡、江西泰和丝羽乌骨鸡、青藏藏鸡、浙江仙居鸡、浙江萧山鸡、河南固始鸡、庄河大骨鸡、湖北江汉鸡、广东杏花鸡、云南茶花鸡、江西东乡绿壳蛋鸡等,经农业部认定的品种,大概就有80多个。这些鸡的优点:一是分布广,几乎全国每个地方都曾经有自己的地方品种鸡;二是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适合散养,鸡蛋品质优良,肉质很好;缺点是产蛋率低,饲养周期长,生长速度慢。近几年,无污染、无残留、放养时间长的土鸡、土鸡蛋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0.
泰和鸡生长发育,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泰和鸡为实验材料,以本地地方黄鸡为对照,研究了泰和鸡生产发育、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泰和鸡生长速度显著慢于地方黄鸡,屠宰率偏低,而在肉品质(肉色、嫩度等)方面却明显的优于地方黄鸡。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制剂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器官的影响,探讨中草药添加剂对某些中间代谢过程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将120只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Ⅰ组为对照组,Ⅱ、Ⅲ组分别按每只雏鸡每天0.1 g(临床预防剂量),0.3 g(3倍临床预防剂量)的剂量饲喂复方中草药,连续用药30 d。测定其对免疫器官指数及血清中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B)及白蛋白(ALB)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Ⅲ组TP含量较Ⅰ、Ⅱ显著提高(P<0.05),但GLB、 ALB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Ⅱ、Ⅲ组免疫器官绝对重量和指数在不同阶段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试验表明日粮中添加中草药添加剂可显著提高肉仔鸡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超微粉碎技术在中兽药方面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超微粉碎技术和中兽药超微粉碎技术,阐述了中兽药超微粉碎技术的应用特点,并对中兽药超微粉碎技术的发展前景做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亚抑菌浓度中药提取物处理大肠杆菌耐药菌,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外排泵基因acrA表达量的变化及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乳酸环丙沙星对处理前后细菌MIC的变化。结果显示,经亚抑菌浓度中药提取物处理后的耐药大肠杆菌其acrA基因表达量存在显著变化。其中经中药A,I,S,X处理过的大肠杆菌外排泵基因表达量分别降低到原来的0.20,0.16,0.05和0.24倍,表明亚抑菌浓度中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耐药菌的外排泵基因表达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在中药提取物中寻找大肠杆菌耐药外排泵抑制剂有一定前景。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定性检测止痢散、白头翁散、苍术香连散、银翘散和清瘟败毒散五种中兽药散剂中违规添加的氯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根据《中国兽药典》2000年版二部规定的处方配制五种中药散剂,根据氯霉素禁用以前的临床治疗量和中药散剂的临床治疗量,在配制的中药散剂中定量加入氯霉素作为样品;用丙酮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定性测定。试验表明,该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上述五种中兽药散剂中违规添加氯霉素的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15.
由于新生仔猪特殊的生理特点,尤其是其免疫防御能力较低,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作者详细分析了仔猪免疫机能低下的原因,并结合当前国内外养猪生产实际,提出了改善仔猪免疫功能的措施,以期对有效提高仔猪免疫力和成活率,促进养猪业发展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扶正方剂“七补散”煎剂灌服10d后,能促进健康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体内T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加血清中溶血素的含量,对小鼠脾、胸腺的重量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影响则不显著。本实验结果表明,“七补散”具有广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扶正”包括增强机体免疫力,“正气”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犬复孔绦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与接触犬、猫等动物有关。经过对患有犬复孔绦虫病的患者诊断治疗 ,结果表明 ,用中药驱虫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复方中草药与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 rhamnosus)共发酵产物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将复方中草药(青蒿、常山、白头翁、仙鹤草、槐花、黄芩、甘草)与L. rhamnosus共发酵12h,患球虫病雏鸡灌服共发酵产物,连续用药5日,观察雏鸡临床症状,并检测各组雏鸡的相对增重率,盲肠病变记分,盲肠病理切片,每克粪便卵囊值(OPG),并计算各组药物抗球虫指数(ACI)。结果显示,服用复方中药发酵制剂后的感染球虫的雏鸡体重显著上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发酵产物可以明显减轻盲肠病理变化,同时可以降低受感染雏鸡卵囊的排出量。发酵产物组的ACI为130.59,达到中等抗球虫水平。复方中草药与L. rhamnosus共发酵提高了中药对鸡球虫病的治疗效果,为益生菌中药发酵治疗球虫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兽药制剂在猪病防控中的科学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草药作为我国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在我国中医的研究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其不仅在治疗人们体内的病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治疗和防治猪病中也有着良好的效果。本文就目前兽医临床上常用的中兽药制剂,在猪病防控中的科学应用作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建立我国农区三元结构生产体系的可能及设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文惠  郑卓杰 《草地学报》1997,5(3):148-153
论文在分析我国农区传统二元结构生产体系限制和影响今后大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三元结构生产体系的有利条件,分析今后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生产体系过渡的必由之路,同时提出我国农区各类地区逐步形成三元结构生产体系的可能和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