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玉米收获机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广泛,但玉米机械化收获仅为16.9%,成为制约玉米机械化的"瓶颈".针对当前玉米机收水平区域差别较大、玉米机收得到主产区高度重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激发了农民购机热情等现状,从农艺、技术、需求、经济角度,详尽分析了玉米收获机在农业生产和技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农艺标准化、实现经营规模化、搞好科技攻关、创造良好环境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悬挂式玉米收获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起步晚,收获主要靠人工,机械化收获程度很低,玉米种植机播水平达到58.7%,而机收水平不足5%,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严重制约了玉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瑞雪 《山西农机》2009,(8):12-13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起步晚,收获主要靠人工,机械化收获程度很低,玉米种植机播水平达到58.7%,而机收水平只有10%,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最薄弱的环节,严重制约了玉米产业的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多,既有玉米种植行距不统一、收获工艺不同以及玉米价格偏低、机收成本高等原因,也有机器可靠性和适应性差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中央和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的强力推进下,玉米种植面积、机收面积持续增加,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也在稳步提高。纵观近期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形势,总体呈良好态势,玉米收获机械产销两旺,主产区发展竞相提速,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农机农艺融合得到重视。一、促进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一)行政推动与政策支持。行政推动与政策支持是玉米收获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超过2666.7万hm2,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0%左右。玉米耕、种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收获环节的机械化程度较低。2010年全国玉米机收水平仅达到25%,且发展不够平衡。山东省率先实现了玉米收获机械化,而中西部地区发展较慢。因此,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措并举,努力把玉米机械化收获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忻州的主要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约26万hm2。目前,玉米生产过程的耕整地、播种、灌溉、植保等环节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收获环节已成为制约忻州市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瓶颈”。为了研究探索玉米种植行距对产量、收获质量的影响,加速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推广,实现农机与农艺的互促共赢,忻州市农机推广站在山西省农机推广总站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了玉米机械化宽行密植增产技术的试验与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浅谈玉米种植行距对机收机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钦 《农机科技推广》2011,(8):27-27,45
玉米是我国种植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全国31个省区市都有种植,年种植面积近3000万公顷,年产量1600多亿公斤,2010年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8%和粮食总产量的31%,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重要地位。近年来,玉米耕整地、种植和田间管理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机具问题基本解决,机播水平达到64%,但是玉米收获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较慢。2010年底,全国玉米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4.71万台,机收面积达4753万亩,机收水平仅为10.6%,是玉米生产机械化乃至粮食生产机械化中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北京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00余万亩。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其它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只有玉米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偏低,2009年玉米机收面积只有59万亩,占可机收面积的34%。玉米机收成为制约全市粮食作物生产实现机械化的瓶颈。2010年,北京市为推进玉米机收发展采取了四大措施。  相似文献   

9.
玉米机械化收获是开鲁县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薄弱环节,其发展受到玉米收获机质量问题、农机与农艺不相匹配、机具的地域适应性问题、土地分散经营难以实现规模化作业等因素制约,发展缓慢。结合开鲁县玉米机收发展情况,深入分析制约因素,探讨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玉米收获是玉米种植中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约占整个玉米种植投入劳动量的55%,在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国目前的玉米机收水平不足8%,远远低于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低,不仅影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江苏来看,玉米是四大主要农作物之一,2007年全省种植面积近40万hm^2,但种植、收获机械化才刚起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解决玉米收获机械化这一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杨治财 《农业机械》2012,(26):55-57
十一五期间,彭阳县农机化水平稳步提高,2009年底农机总值达23.3亿元,农机总动力36.22万kW,拖拉机3670台(大中拖634台);小麦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87%、65%,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而玉米于2009年机收面积仅66.7hm2,占玉米种植面积1.5%,制约了彭阳县农机化的发展。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在2万hm2以上,生产过程机械化程度较低,是彭阳县粮食生产机械化中的薄弱环节,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阜新市玉米种植面积26万hm2(390万亩),玉米机械化播种24.77万hm2(371.5万亩)。玉米生产机整地、机播、机械化田间管理等已经占了玉米种植面积的很大比例,而玉米机械化收获面积仅为4.02万hm2(60.23万亩),机收水平为15.4%。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玉米机械化种植的各生产环节,只有机械化收获水平最低,因此,加快发展玉米全程机械化的重中之重是玉米机械化收获。1玉米机械化收获现状(1)2011年,玉米机收面积为4.02万hm2(60.23万亩),机收水平为15.4%,比2010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2)截至2011年,玉米收获机保有量260台,比2010年增加了87台。  相似文献   

13.
, 《农机科技推广》2012,(11):19-19
日前,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董佑福研究员强调,种植模式是当前制约我国玉米机收水平提高最重要的因素,是最需要进行农机农艺融合的地方。目前我国玉米种植模式多样,宽窄行种植、平作、套种、垄作等各种方式都有。种植行距也很不统一,40cm~80cm各种行距都有。种植不规范非常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尤其是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14.
阜新地区是辽宁玉米主产区,全市玉米生产除收获环节之外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玉米收获机械化成为制约阜新地区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的瓶颈,也是深入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难点。论述了阜新地区的玉米机收发展现状,分析了阜新地区发展玉米机收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今后阜新地区发展玉米机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玉米机收难度最大,是粮食生产机械化中最薄弱的瓶颈环节,目前我国玉米机收水平仅为16.9%。然而在山东省诸城市,玉米种植和收获已率先实现了机械化。目前,该市玉米免耕播种机械保有量达5700  相似文献   

16.
阜新地区是辽宁玉米主产区,全市玉米生产除收获环节之外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玉米收获机械化成为制约阜新地区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发展的瓶颈,也是深入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难点。论述了阜新地区的玉米机收发展现状,分析了阜新地区发展玉米机收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今后阜新地区发展玉米机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在北方种植,全国种植面积为0.24亿公顷。进入21世纪以来,玉米收获机械产销量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目前的机具数量和发展水平还远远不够,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缓慢已成为制约玉米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分析其原因,其中既有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因素,也有操作技术、农艺条件的因素。为此,在农机与农艺结合中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把先进的农艺技术与农机化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对农机农艺进行无缝嫁接,实现农业生产每个环节农机与农艺的互相衔接、全面提高粮食生产产量,是最近几年来莱州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农业机械化的成功经验。1.农机与农艺相适应玉米机收水平年年创新高莱州农机部门紧紧围绕推进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加快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牡丹江市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升,但发展中仍然存在较多薄弱环节,产生问题的原因很多,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农机农艺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1.玉米收获方面牡丹江市玉米种植面积近300万亩,但玉米机收一直是薄弱环节。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是种植品种与使用机型不配套,影响了玉米收获机械化效果;  相似文献   

20.
谈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卉 《河北农机》2007,(5):10-10
水稻、小麦、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与水稻、小麦种植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的现状相比较,玉米机收还相对滞后,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玉米收获机械需求量逐年增大,玉米收获机械已成为继小麦联合收割机之后我国农机发展的又一大热点.了解玉米机收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大力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对于提高农机化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