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正> 土窑洞苹果贮藏保鲜是适于产地苹果贮藏保鲜的良好形式之一,在我省灵宝、陕县等地推广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伏南山区由于处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年平均气温和果实采收季节气温,均比我省西北地区为高。为了探讨在该地区利用石质窑洞进行苹果贮藏保鲜的效果,我们于1984—1988年在南召县进行了该项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在伏南山区推广应用。目前南召县窑洞苹果年贮藏量已达500万公斤左右,成为南阳地区苹果贮藏保鲜的重要基地。一、窑洞的结构窑洞结构以大平窑为主。窑洞一般设两道窑门,两道门之间距离3—4米,构成一缓冲间,以减缓进出窑洞对窑温的影响。窑门、缓冲间与窑库高度、宽度一致。方向以迎风背阴为宜,减少日光辐射,利于自然通风  相似文献   

2.
窑洞的温湿度随季节变化小(温度一般12℃~20℃、湿度85%左右),光照弱,通风条件好,适宜杏鲍菇的生长和周年栽培,且菇形好,肉质鲜嫩.尤其在高温季节,可填补市场淡季,行情好,价格高.  相似文献   

3.
在15-0℃的缓慢自然降温的土窑洞和改良通风库条件下,利用碳分子筛气调机控制1%-5%O2和1%-6%CO2进行气调贮藏红星苹果,可以强烈地抑制果实组织中ACC的转化和乙烯的生成,保持果实的品质,减少失重率,有效地控制虎皮病的发生,延长货架寿命。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品种苹果的耐藏性和适宜贮藏苹果的条件,对简单、经济的土窑洞贮藏技术进行介绍,提高了果农贮藏苹果的质量并且贮藏时间延长,大大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15~0℃的缓慢自然降温的土窑洞和改良通风库条件下,利用碳分子筛气调机控制1%~5%O_2和1%~6%CO_2进行气调贮藏红星苹果,可以强烈地抑制果实组织中 ACC的转化和乙烯的生成,保持果实的品质,减少失重率,有效地控制虎皮病的发生,延长货架寿命。  相似文献   

6.
增设副洞、结合涂蜡,是在土窑洞加简易气调的基础上发展的一项简易有效的贮藏苹果新技术。增设副洞是为了更加有效的利用外界冷源。原来的土窑洞贮藏技术,在外界气温低于—6℃时便不能再直接通风。据统计,在北京地区低于—6℃的天数,1986~1987年度为55天,1989~1990年度为42天,平均48.5天。为使宝贵的外界冷源不致白白浪费,我们在主洞两侧各设一高2.5米、宽1.0米的副洞。当外界气温低于—6°时,关闭主洞,利用副洞充分通风,使周围土体最大限度的降温。事实证明,增设副洞后主洞内的温度在贮存前期  相似文献   

7.
研究马铃薯传统窑洞库、普通冷库和智能通风窑洞库对马铃薯的贮藏效果,为优化马铃薯的贮藏条件提供理论依据。对3种不同贮藏条件下环境温湿度、CO2浓度以及晋薯16号马铃薯块茎采后生理、贮藏效果的相关指标变化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智能通风窑洞库可有效抑制马铃薯块茎呼吸代谢速率,降低马铃薯块茎中干物质、淀粉、还原糖营养物质以及Vc的消耗,但不同处理对块茎中粗蛋白含量变化影响均不显著;智能通风窑洞库减缓了马铃薯块茎失重率和腐烂率的上升,适用于马铃薯块茎的长期贮藏,贮藏180 d时,智能通风窑洞库的贮藏效果与普通冷库基本相当,且显著优于传统窑洞库。  相似文献   

8.
在温度±1℃、相对湿度90%~95%时,鲜枣可贮藏60~90天,好果率80%~90%。现介绍一种加机械制冷的窑洞贮藏鲜枣技术。一、窑洞的结构平式土窑洞高约3米,宽2.5~3米,长30~50米,可随需要和工作方便而定。窑顶土层厚4~6米,砖、石窑等窑顶覆土不得少于2米,窑间土层厚4米。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土窑洞批量贮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窑洞有较厚土体与外界隔离,洞内温度、湿度等相对保持恒定,受外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而且可以通过人为控制洞门、气孔等适当调节,使洞内条件达到最佳贮藏要求。除贮藏马铃薯之外,还可贮藏某些果品和蔬菜,并能多年使用。一、贮藏窑的设置贮藏窑应选择在土质坚硬的崖头根底挖建,既要离生产基地和道路不远,又要与居民区保持一定距离,以防环境污染和畜禽破坏,还要注意不受洪涝等影响。窑洞应选在农闲季节挖建。要求窑顶为半圆形,窑高为2.5~3米,窑宽为5米,窑长一般为8~10米。其中10米长的窑可贮马铃薯4万千克左右。窑口用砖砌门两道,门高2米,…  相似文献   

10.
<正> 苹果是我省主要水果之一.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苹果的保鲜贮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保持果实新鲜,减少损耗,调节市场,达到四季销鲜.洛阳市科委、市农委、市果品公司和郊区有关社队协作,承担了苹果保鲜贮藏试验研究.在该市年平均气温14.5℃,九、十月份平均气温18.2℃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在土窑洞和常温库内,用钢架散装硅窗气调保鲜贮藏的新技术,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改造土窑洞贮藏苹果保鲜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制冷条件下的气调贮藏是苹果保鲜中较为理想的途径,次为单纯的制冷贮藏。在此基础上配合森柏尔保鲜剂处理是提高果实贮藏质量的有效措施;普通土窑洞贮果,配合硅窗袋及硅窗袋+高锰酸钾也可获得良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2.
苹果双变气调贮藏中气体指标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双变气调贮藏(TDCA)是在产地简易气调贮藏基础上总结发展形成的一项新的气调贮藏技术和理论。本文以红星、金冠苹果为试材,通过严格对比试验,研究在土窑洞自然温度变化条件下,不同氧和二氧化碳浓度对果肉硬度、内源乙烯和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初期较高温度(12℃)下.低于12%的二氧化碳和高于6%的氧不能有效抑制果实的后熟衰老;当二氧化碳超过16%和氧低于2%时,提高果肉硬度的效果有限,并将造成生理伤害。同时提出适合红星、金冠苹果的经济有效的气体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13.
<正> 苹果是我省主要水果之一.随着生产的发展,产量在不断提高,但出于贮存不善腐烂严重使果农减少收入;经营单位亏损,直接影响着苹果生产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吸收外地经验,综合采用了"在土窑洞里钢架散装,大帐气调贮藏苹果"的新技术,在洛阳市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14.5℃,采果期平均气温18.2℃)的条件下,1981年贮藏苹果105130斤(包括对照果);品种有:青香蕉、小国光、倭巾、印度、秦冠五种.大量贮藏至"春节"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的40%和36%,均居世界首位。苹果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增加农民收入及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整个苹果产业链的采后环节相对薄弱,我国苹果总贮藏能力仅为总产量的20%左右,并且大多是以土窑洞、地埋等土法贮藏为主,冷库和气调贮藏仅占总贮藏量的25%.[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成熟期苹果日最适采收时间,为田间预冷、冷库贮藏苹果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监测了未采摘苹果、几种常见田间预冷方法和冷藏库贮藏下苹果果心温度变化。结果表明,未采摘苹果11时前温度低于3.6℃;竹筐、塑料筐预冷效果相似,夜间苹果温度降低3-10℃;果堆预冷中降低2.3-7℃;冷库中未套薄膜袋苹果比套薄膜袋苹果温度降低快。因此,9-11时是最适采收期,11时前采摘的苹果可直接入库贮藏,之后采摘的苹果需经足够预冷;通风较好的竹筐、塑料筐预冷效果比果堆预冷效果好。预冷后苹果应于11时或12时前入库;未经预冷苹果入库降温时间将增加12-24h。  相似文献   

16.
1设施介绍果蔬通风库是一种具有良好隔热、通风性能的永久性贮藏设施,利用自然通风或辅以轴流式风机强制排风,适用于苹果、梨等短期贮藏,库体与设备投资与冷库相比,可节省60%,节能90%。2设施建造2.1选址通风库的通风系统设置要合理,否则无法快速实现库内外空气的置换,更无法调节库内温湿度,以致使所贮苹果受损害。选址要具备以下条件:1)通风库建设选址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提高土地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陕西相继建成一批大、中、小型冷库或气调库,但目前苹果的贮藏,仍是以产地简易贮藏为主,辅以冷藏、气调设施。这种土洋结合的贮藏库,投资少,见效快,促进了农村果品贮藏业的发展。土窑洞贮藏,最大特点是易于保冷、保湿、保温,依靠自然通风,能保持0℃左右的库温长达100天以上。但土窑洞并不能总是保持0℃恒温状况,特别是贮藏前期(9月中、下旬)库温高达10~15℃,自然通风使库温降至0℃则需60~80天。因此,这段时间辅以冷藏或气调措施来弥补,贮藏效果很好。一、苹果简易贮藏库的形式庭院小果窖一般贮量为0.5~1.5万公斤,其形式大致分土窖、地窖、棚窖三种。土窖又分深土窖和浅土窖两种。深土窖一般采用掏挖式建库,深入地下5~6米,窖顶覆盖土厚达3~4米左右,入口多采用井筒式。  相似文献   

18.
董兴囤  康伟 《油气储运》2006,(10):27-27
苹果适宜在0℃左右的温度和85%-90%的相对湿度下贮藏,果农可因地制宜,利用自然降温,创造适宜苹果贮藏的环境条件进行苹果贮藏。  相似文献   

19.
机械冷藏和气调贮藏:机械冷藏库和气调贮藏库,是目前国外贮存水果最主要的贮藏设施,我国近十几年来在这方面发展也很快,但主要分布在销地。(1)机械冷藏和气调贮藏技术要点①苹果质量要求:一般苹果都可以进行中长期贮藏,耐藏品种的贮藏效果会更好。但要求适期采摘,无病虫,无机械伤。②库房管理:在苹果入库前,对库房进行消毒灭菌,并将库温降至苹果的适宜贮存温度,入库后要维持适宜贮温,尽量减少温度波动。前期要利用夜间外温较低的条件,加强库房通风换气,使库内乙烯等有害气体及时排出。气调库则在果温接近0℃时封门调气,维持最适宜的温度…  相似文献   

20.
1.栽培季节。鲍鱼菇是一种高温型菇类.适宜出菇温度为20-33℃,一般出菇季节在5-9月,生产菌袋在3-6月。夏季栽培鲍鱼菇能够填补食用菌市场淡季短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栽培场所。要求选择干净、通风好、夏季不被阳光强烈照射的地方.可利用一般的菇房。也可用人工搭建的草棚栽培。草棚菇房易保湿,夏季高温季节降温、通风效果好,是栽培鲍鱼菇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