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细粒棘球绦虫原发性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细粒棘球绦虫(E.g)虫卵在孵化脱壳后,通过腹腔、静脉或皮下注入鼠体内,使其发育为包囊,这一动物模型的建立为人们对宿主免疫反应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领域和前景。本论文通过静脉、腹腔、皮下感染六钩蚴及口服感染虫卵4种途径感染昆明小鼠,感染率分别达到100%、100%、83%和81%,建立了适合新疆家养绵羊株E.g的模型小鼠。并对六钩蚴感染方式与产生包囊寄生部位的对应关系以及寄生在不同部位包囊的生长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为包虫病生物学及免疫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胡惠民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990,(6):21-22
引言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细粒棘球绦虫的不同虫株在形态学.发育史.对中间宿主的感染性、抗原组成.免疫诊断和对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均具有其独特性.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本国境内的棘球绦虫形态学作了详细的报道.然而,我国目前对该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诊断和化疗方面。而对本病 相似文献
3.
4.
5.
为建立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检验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方法。用细粒棘球绦虫(简称,Eg)成虫抗原分别免疫兔和绵羊,收集高免血清,纯化的高免抗体。依据抗体夹心ELISA工作原理,以兔抗体包被,检测感染Eg、不同犬带科绦虫的实验犬和空白犬粪样,绵羊抗体扑捉抗原,HRP标记兔抗绵羊IgG(1∶8 000)催化显色,用酶标仪测定OD 405nm吸光度,用以确定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敏感性为82.69%(43/52),特异性为85.88%(140/163);粪抗原在感染细粒棘球绦虫16d后可检出,最低抗原浓度为9.7ng/mL即犬感染5条成虫时可检测出阳性。该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进一步研制检测细粒棘球绦虫虫体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利用绵羊-犬源细粒棘球绦虫的六钩蚴尾静脉注射感染昆明小鼠10只,每只接种六钩蚴600枚。结果,在接种后62-83d内小鼠全部死亡,剖检死亡小鼠其荷囊量为2-40个。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2019年新疆喀什地区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情况,于2019年8—10月从喀什地区各县(市)采集犬粪样品共760份,用细粒棘球绦虫犬粪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共检测出27份阳性样品,总感染率为3.55%(27/760);其中,牧区感染率为5.12%(19/371),农区感染率为2.06%(8/389).表...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5,(5):101-104
对细粒棘球绦虫感染家/牧犬常用的检测方法开展比对试验,并予以评估。对人工感染细粒棘球绦虫试验犬含卵粪样在不同时段用饱和蔗糖液(1.28 g/m L)漂浮虫卵,镜检;经化学药物驱虫,收集人工感染试验犬驱虫前、后粪样,流行病学调查中收集的家/牧犬粪样,用粪抗原抗体夹心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同时,对检出的家/牧犬阳性粪样,再用虫卵漂浮法复检;通过氢溴酸槟榔碱下泻法检查家/牧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虫体,同时,对下泻犬粪样用粪抗原检测和虫卵漂浮法进行复检。饱和蔗糖液漂浮虫卵最佳时段为2 h,可检出虫卵量与其他时段差异显著(P0.05);人工感染犬驱虫前、后粪样经粪抗原检测,OD值差异极显著(P0.01);对12 288份家/牧犬粪样进行粪抗原检测,阳性样品991份,感染率为8.1%(991/12 288),对991份阳性粪样进行虫卵漂浮法复检,检查出54份粪样中含虫卵。经下泻法检查312只家牧犬,其中,262只犬下泻,检查出27只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对262份下泻犬粪样进行粪抗原检测,阳性29份;对262份下泻犬粪样用虫卵漂浮法检查,仅14份粪样检出虫卵。犬粪抗原抗体夹心ELISA检测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可及时区分驱虫前、后感染状况,其更为安全、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9.
10.
11.
补体对体外细粒棘球蚴原头蚴有较强杀伤作用,单抗介入后能加强这一作用。由此表明宿主体液因子对原头蚴的免疫机理可能有3,即补体经典途径、补体旁路途径和抗体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试验在体外观察了单克隆抗体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原头节在1C2、2E3、3E6、3F10、3C2 5株单抗浓缩上清(1:5)及嗜酸性粒细胞存在情况下培养40小时,发育抑制率分别为100%,100%,100%,100%,57%;死亡率分别为100%,100%,100%,96%和14%。这一结果显示我们所获单抗中部分具有较强保护性,为寻求保护性抗原提供了线索,同时表明ADCC是宿主获得性抵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细粒棘球蚴生发层细胞的分离及初期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羊源细粒棘球蚴生发展,经研磨法或0.25%胰蛋白酶消化法处理,均可获得能在体外增殖的生发细胞。该细胞用RPMI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于胶原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中,72小时即开始增殖。 相似文献
14.
将细粒棘球蚴原头蚴培养于含7μg/ml莫能菌素的NCTC135培养液中,对其在36小时内的活动及结构变化作了观察。光镜下观察,培养至12小时部份虫体停止活动;至24小时已有半数虫体结构模糊,美蓝着染证明部分死亡;至36小时所有原头蚴结构模糊,全部死亡。电镜下观察,虫体高尔基复合体最先出现退行性变化,随后线粒体结构破坏,进而引起整个胞质及胞核的改变,至36小时细胞死亡。文中就莫能菌素作用的特点及细胞器改变的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绵羊人工感染东半吸虫尾场后,于第O、4、7、10、14天采血,以后每周采血一次,应用IHA法,对抗体消长规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绵羊产生抗体出现最早时间为接种后第4天,最迟是在第21天,一般于接种后第7—10天开始产生抗体,第7周抗体开始明显升高,第10周达到高峰,并在很小波动范围内持续,第14周开始缓慢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