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亲水气单胞茵(Aeromonas hydrophila)属弧菌科气单胞菌属细菌,是冷血动物和人兽的一种致病菌,引起各种动物的皮肤腐败、肠炎、腹泻和败血症死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对该菌在自然界生态状况的研究甚少。为了解该菌在海水鱼类中的生  相似文献   

3.
4.
5.
<正> 亲水产气单胞菌病(Aeromonas hy-drophila disease)过去被认为是鱼类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但近年来人类和动物发生本病的报道日见增多,已构成严重威胁.一、病原体亲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简称Ah,下同)是引起本病的病原菌.该菌隶属干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是一种两端钝圆、单鞭毛、有动力、直形或略弯、单个或偶成短链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广泛存在于水、土等自然环境中,其致病菌株产有肠毒素和溶血素,能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肠炎与败血症.  相似文献   

6.
1997年7月,某甲鱼养殖场的甲鱼发病,而且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死亡率40%左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经调查和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甲鱼亲水气单胞菌病。亚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发病甲鱼行动迟缓、厌食,常浮于水面后陆继死亡。体表皮肤有大小不一的红斑或溃疡灶,有的溃疡灶化脓,已形成空洞。剖检发现肝肿大,表面有散在白色坏死灶,切面呈褐白相间的大理石样变;肺肿大,切面有暗红色泡沫样液体流出;胃肠充血,有血性内容物。2实验室诊断2.工病原分离无菌取濒死和死亡甲鱼的肝组织、心血接种普通肉汤37℃培养24小时,肉汤浑浊。取肉汤培…  相似文献   

7.
环丙沙星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抗菌剂,该药对临床分离的几株致病性气单胞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0.0049-0.0098μg/ml。人工感染治疗试验表明,该药以1mg(kg.d)剂量灌服,边在,能有效控制鲫鱼败血症的暴发。  相似文献   

8.
黑鹳亲水气单胞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鹳作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是极其珍稀的大型涉禽之一,已被列入世界鸟类红皮书。其亲水气单胞菌病在国内外少见报道。1999年1~6月间,我国四只黑鹳相继发病,经实验室检验后诊断为亲水气单胞菌病,采用敏感抗菌药物和支持疗法后,治愈2只。现报道如下。1 症状和病变病鹳精神萎靡,羽毛松乱,曲颈缩脖;食欲减少或废绝;拉稀;活动异常(不再象正常时那样站立于栖架上引颈击喙,而是离群呆立于笼舍一角地面上)。剖检所见病变主要集中在肝、胃、肠等处:肝淤血,有坏死灶;肌胃角质层质脆易碎,角质层下胃壁出血,肌腺胃交界处有出血斑点;出血性卡他性肠炎。…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合肥地区类志贺邻单胞菌的动物贮存宿主,采用二次增菌分离培养法,对15种228份标本进行检测,结果12处36份样品检出此菌,总阳性检出率为15.79%,鱼类、观赏水禽、家鸭、猪和清摘工,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29%、17.86%、13.04%、6.67%和10%,表明该菌具有广泛动物贮存宿主,尤其是淡水鱼类,同时对36株阳性菌的血清分群,其中17株可分群,分群率为47.22%,共分布于7个血清型,人源与动物源共有的血清群是O19  相似文献   

10.
对市售的6种淡水鱼共采肠内容物样品73份,检出气单胞菌32株,阳性率为43.84%;类志贺邻单胞菌17株,阳性率为23.29%。其中有8份样品同时检出上述两菌。对32株气单胞菌用8项生化试验鉴定为4个种,分别是嗜水气单胞菌16株,豚鼠气单胞菌8株,温和气单胞菌7株,简达气单胞菌1株。  相似文献   

11.
不同动物源性维氏气单胞菌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维氏气单胞菌,本试验选取8株不同动物源性的维氏气单胞菌,并对其染色特性、理化特性、培养特性、耐药性、不同p H值、温度、渗透压对其生长的影响以及16S r RNA序列的相似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多数维氏气单胞菌在体外培养的老龄培养物中呈现多形性;理化特性大致相同;可以在TSA培养基、RS培养基、S.S.培养基、BS培养基、HE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可以在4℃、25℃~40℃、p H值6~9、氯化钠含量0%~4%中生长;对青霉素G、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B、氨苄西林、新生霉素等表现出耐药性;经比对,不同维氏气单胞菌菌株的16S r RNA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将为维氏气单胞菌的检验检疫、疾病预防奠定基础,同时为该菌的深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不同动物源性维氏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的克隆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研究维氏气单胞菌毒力因子气溶素,对不同动物源性的维氏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aerA)进行了克隆,获得了1500 bp左右的目的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动物源性维氏气单胞菌aer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均具有APT Superfamily与Aerolysin Superfamily保守结构域,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5.8%以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9.8%以上,说明不同源性维氏气单胞菌气溶素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该研究结果可为维氏气单胞菌的检测及疫苗制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环丙沙星对水产动物气单胞菌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丙沙星为第三代步诺酮类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抗菌剂。该药对临床分离的几株致病性气单胞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为0.0098μg/ml。人工感染治疗试验表明,该药以1mg/(kg.d)剂量灌服,连用5天,能有效控制鲫鱼败血症的暴发。  相似文献   

14.
鸭胴体沙门氏菌和空肠弯菌带菌率调查李槿年(安徽农业大学230036)沙门氏菌和空肠弯菌均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病源菌,人群食人被其污染的肉、蛋、乳类食品而爆发食物中毒,尤其是污染肉品对人类危害严重,为此,笔者近年来对合肥市禽蛋公司所宰鸭胴体两菌带菌率及...  相似文献   

15.
4型菌毛、毒素及蛋白酶在动物源气单胞菌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来源于鱼、猪、犬等9种动物的18株气单胞菌分离株通过AD(氨苄青霉素-糊精)培养基纯化。另以大肠杆菌束状菌毛相关(bfp-related)基因的PCR引物对EB1(GATTGAATCTGCAATGGTGC)—EB2(GGATTACTGTCCTCACATAT)扩增,用digoxingenin-11-dUTP标记,构建核酸探针,作斑点杂交试验,用以检测上述气单胞菌菌株的4型菌毛,同时以溶血试验检测其毒素,用脱脂奶溶蛋白圈试验检测其蛋白酶。结果显示,在18个菌株中,4型菌毛、毒素和蛋白酶均为阳性者为10株(55.6%);3项指标均无肯定的阳性结果者4株,两者合计共14株,占检测总数约80%(14/18),提示这3种毒力因子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所有鱼源株(5株)三项指标皆为阳性;4株猪分离株三项指标均为阳性者占一半;其它动物分离株检测结果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部分地区山羊沙门氏菌健康带菌率及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四川省山羊沙门氏菌带菌情况,本试验采集了四川省部分地区5个规模化山羊养殖场表观健康山羊粪便196份,经BPW预增菌、TTB选择性增菌后,采用靶向invA基因的PCR方法检测沙门氏菌的带菌率;对阳性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随机选择25株沙门氏菌分离株测定其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山羊沙门氏菌的平均带菌率为54.5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均对丁胺卡那敏感,而对其余14种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多重耐药菌株占88%,其中耐2~7种药物的占52%,耐9~13种药物的占36%。结果表明,四川省部分地区山羊的沙门氏菌健康带菌率较高,且多重耐药性普遍,其公共卫生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边贸入境黄鳝鱼,活蟹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广西凭祥浦寨边贸点入境的越南黄鳝鱼,活蟹分离出8株细菌,生理生化特性显示它们的属气单胞菌,取纯培养物接种于葡萄糖发酵管,并做七叶苷水解试验,其中2株发酵葡萄糖但不产气,定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caviac)2株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但不水解七叶苷,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iminassobrla)4株发酵葡萄产糖产气且水解七叶苷,定为嗜水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  相似文献   

19.
对1991年8月长春地区暴发的红色豚鼠气单胞菌感染症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本病以急性出血性败血性综合征为特征,首次暴发呈地方流行性,仅鲤鱼有易感性,主要经水传播,流行水温25~30℃.防治试验表明,投喂呋喃唑酮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s,FQs)应用于水产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该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高、不易产生耐药性、残留低、排泄快、毒副作用小,尤其是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抗菌作用强等特点,因此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生动物细菌性疾病的治疗.虽然在我国该类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生动物的疾病治疗,尤其是在治疗水生动物细菌性疾病时,大多是借鉴治疗哺乳动物疾病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故在该类药物应用水生动物疾病防治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本研究选用5种动物专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恩诺沙星、单诺沙星、二氟沙星、麻保沙星、沙拉沙星,研究其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与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不同温度下对两种细菌抗菌活性,目的是探讨它们对该菌的体外药效及影响因素,更好地了解该类药物对水产业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效果,为更合理的应用该类药防治气单胞菌引起的水生动物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