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贵州乌江库区某渔场发病的斑点叉尾中分离出4株细菌。经形态学、染色特性、溶血性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分离到3株嗜水气单胞菌。实验接种到鲤和小白鼠分别于48h和72h全部死亡,并从实验鲤鱼和小白鼠中回收到分离菌。药敏试验表明,它们对常用抗生素呈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斑点叉尾鮰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贵州乌江库区某渔场发病的斑点又尾鲴中分离出4株细菌。经形态学、染色特性、溶血性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分离到3株嗜水气单胞菌。实验接种到鲤和小白鼠分别于48h和72h全部死亡,并从实验鲤鱼和小白鼠中回收到分离菌。药敏试验表明,它们对常用抗生素呈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一株副溶血弧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患病的凡纳滨对虾体内分离了一株致病菌。对该菌进行了常规的生理生化鉴定,确认该菌为副溶血弧菌;该菌在第6 h就进入对数早期,对数期一直持续到22 h;用该菌腹腔注射小白鼠,对小白鼠半数致死量LD50为7.6×106cfu/g。  相似文献   

4.
复合硝化菌制剂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复合硝化菌制剂对鲫鱼、草鱼、淡水青虾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对小白鼠进行了30d喂养试验,进行血细胞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复合硝化菌制剂对鲫鱼和草鱼的96hLD501000mg/L,对淡水青虾的96hLD50500mg/L。以每天500、250和50mg/只的剂量分别拌饵投喂小白鼠30d,小白鼠的体表外观,运动能力及内脏器官与对照组无差异,血细胞和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草鱼肠道中香港海鸥型菌的选择性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广东省某市池塘采集商品规格(体重2.0~2.5k)的草鱼(Ctenoharyngodon idellus),利用加有头孢哌酮的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对其肠道中细菌进行选择性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12尾草鱼的肠道中,5尾可分离到具有以下特征的细菌:两端生鞭毛,菌体弯曲似海鸥状,革兰氏染色阴性,过氧化氢酶、氧化酶、尿酶和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还原硝酸盐。不发酵、氧化或同化葡萄糖、甘露醇等15种常见的糖醇类,细菌形态、生化特性与报道的香港海鸥型菌相似,阳性率为41.7%。但在肌肉中未分离到此菌。进行分离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与GenBank中登录的4株香港海鸥型菌序列的同源性为99.7%~99.9%。由菌的培养特征、形态特点、理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多元鉴定的结果表明,从草鱼肠道中选择分离的细菌为香港海鸥型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对奥格门丁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与报道的香港海鸥型菌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6.
罗非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从广西某江网箱养鱼场的发病或濒死罗非鱼中分离到8株呈β溶血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的特征,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8株分离菌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均能致死小白鼠和罗非鱼,并都能产生较强的毒素致死小白鼠;8株分离菌对环丙沙星、氟哌酸、氯霉素、庆大霉素等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7.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患细菌性烂鳃病的草鱼病灶分离得滑动细菌M_(165),经多次水中感染(及反复分离、再感染),能使草鱼及多种池塘鱼类显症、死亡。M_(165)的生物学特性与鱼害粘球菌相似,但不能用Dworkin法快速诱生小孢子。该菌DNA碱基比为35.3%,与粘球菌有明显差异,采用柱状屈桡杆菌学名Fiexibacter columnaris (Davis)Leadbetter。  相似文献   

8.
戴礼泽 《畜禽业》2007,(3):16-18
从平武某猪场发生仔猪黄痢病死猪的心血、肝脏、脾脏分离到一株细菌,染色镜检革兰氏阴性,细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呈红色菌落。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对葡萄糖、乳糖、麦芽糖产酸产气,不分解尿素,无硫化氢产生。小白鼠接种实验,小白鼠全部死亡,证实所分离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头孢噻吩、头孢曲松、先锋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等高敏。将分离菌制成蜂胶灭活苗,在该猪场进行免疫,显示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示踪研究拟态弧菌感染草鱼的动态过程,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编码基因EGFP克隆至质粒pBAD24,并转化到拟态弧菌04-14菌株构建荧光标记重组菌.重组菌经阿拉伯糖诱导后,能高效表达EGFP蛋白;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均发现重组菌能够发出明显的绿色荧光信号,且传至30代后质粒稳定率仍为100%;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重组菌的形态、生长特性和细胞黏附性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用标记重组菌浸泡感染草鱼,定点采集鳃、肠道、肌肉、头肾、脾脏和肝脏,借助荧光信号检测4d内细菌在不同组织脏器中的动态分布.结果发现感染4h后即可在肠道和鳃中检测到绿色荧光信号,标记菌检出量分别为3.60×108和2.36×106 CFU/g,直至10 h,其含量无明显变化,12 h后含菌量逐渐下降,但持续存在直至鱼死亡.标记菌在肌肉、头肾、脾脏和肝脏中呈现相似的动力学,感染24 h后才检测到荧光信号,24~ 85 h时间段含菌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48 h达到峰值,检出量分别为9.58×104(肌肉)、8.75×104(头肾)、1.50×104(脾脏)和4.50×104 CFU/g(肝脏),但均低于肠道中的检出量,结果表明肠道是拟态弧菌黏附定植与繁殖的主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食用菌菌糠作为饲料在草鱼养殖中的可行性,同时寻求一种低成本的草鱼养殖方法,以姬菇菌糠为原料,经粉碎和微生物发酵后,按一定的比例添加到草鱼日常饲料中喂养草鱼,试验共进行60d,通过比较养殖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间草鱼增重和饲料系数的差异来判断姬菇菌糠作为草鱼饲料的使用效果。结果显示:姬菇菌糠经微生物发酵,粗蛋白含量由8.8%增加到9.2%,粗纤维由26.8%下降到26.2%,营养价值有所提高,但变化不大;对照组、菌糠10%添加量和20%添加量试验组的饲料系数分别为1.51、1.45和1.42。以上试验结果说明食用菌菌糠可作为草鱼饲料起到替代部分商品饲料的作用,采用商品饲料+发酵菌糠的喂养方式可降低草鱼养殖的饲料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