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简述了铜仁地区生态名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抓好茶业规划落实、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名茶品牌、引导农民土地流转、借助旅游业带动茶业、建立完善营销网络、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发展有机名茶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昆明四种名茶历史、现状的简述 ,提出了昆明发展茶业、发展名茶的思路 ,发展茶业要走“保名茶 ,创精品 ,弘扬民族茶文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从略阳县茶业发展需要名茶,研制出了灵岩仙茗名茶,引领了略阳县茶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参与汉中市茶品牌整合,融入汉中仙毫茶名之下,进一步带动了略阳县茶业发展。现特从研制的条件、型质等选定设计、研制用原料及工艺试验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略阳县灵岩仙茗名茶生产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从保证成茶成条率在90%以上来选择鲜叶规格,应选生长单芽和1芽1叶初展规格的芽叶;鲜叶摊晾以4 h制茶品质最好;生产绿名茶品质最好的季节应为清明前后;杀青投叶量以300 g为最佳。研制出的灵岩仙茗名茶结束了略阳县无名茶的历史,提高了略阳县茶叶的知名度,促进了略阳县茶叶技术进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刘秋华 《农业考古》2015,(2):225-228
广东省英德市处于南岭山区向珠江三角洲、亚热带向热带、客家文化向广府文化过渡的位置上。其自然生态环境宜茶且多名茶,茶业种植历史悠久,茶文化沉淀深厚,茶业市场广阔,使其发展成为一个名茶名品荟萃、茶业及茶文化特色很浓的高品质茶区。其休闲茶业与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发展成果突出。但在茶旅游的结构上,以茶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有待加强,茶旅客源市场必须进一步细分,其茶旅品质级别亦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5.
江苏茶业历史悠久,名茶辈出,地位突出.史料证明,早在三国时期,江苏茶业即已产生.两晋南北朝时,随着饮茶风俗的兴盛,江苏茶业得到相应发展,茶区从江南拓展到江北少数地区.唐宋时期,江南茶区成为东南新兴茶叶生产和技术中心,所产阳羡茶作为唐代最著名的名茶,受到热烈追捧而入贡,并一直持续千余年.同时,茶区也相应推广到江苏最北面的海州一带.元代江南茶区仍然受到官府重视,地位重要.明代,散茶兴起,江南茶区对中国散茶生产和技术创新发挥了重要影响.由于战乱等影响,晚清时期江苏茶业已趋不振.入民国后,江苏茶业曾一度有所恢复,但最终并未摆脱衰落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茶业是汉中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特别是绿茶生产,已成为汉中市茶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一县(区)中有8个县生产茶叶,已有茶园面积50余万亩,在陕西名列首位,拥有茶叶生产企业600余家,茶叶销售企业300余家,已经具备了茶业产业化发展的物质条件.特别自将全汉中的名茶统一命名为"汉中仙毫"以来,经过多方的努力,汉中茶叶的发展进入了产业化的阶段.但受传统农业的影响,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多种多样,如何选择一种适合汉中茶叶产业化发展的经营模式,把汉中茶业这个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成为人们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安溪县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全国首批100家无公害(种植业)茶叶生产基地县,全国茶叶生产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基地县。1995年3月被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茶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也是我县的重要经济支柱。做足做大做好“茶章”,将安溪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市场优势,是加快我县农村小康建设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我县新一轮创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茶叶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的,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型茶叶食品.在市场上,茶叶绿色食品很受欢迎,目前已成为茶业关注的热点,也是今后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安溪是我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之一,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1995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全县从事与茶业相关的人员达60多万人.因此,茶叶绿色食品的开发,不仅能够维护安溪乌龙茶在国内外市场的声誉,同时必将有力地推动安溪茶业产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陈喜 《中国农垦》2010,(5):45-45
<正>日前,随着上海世博会安徽馆正式落成,皖垦茶业集团在敬亭山茶场隆重举行了历史名茶--敬亭绿雪进驻上海世博会安徽馆,参加全省著名企业、名牌产品展示的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10.
当前,“创名牌产品,树企业形象”已成为我国各行各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的经营走向。茶业企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更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本文就全面正确理解名茶、品牌、名牌产品涵义;认识我国茶业企业创中国茶叶名牌,尤其是世界名牌茶叶产品的艰巨性;以及必须把茶业企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确立长期规划,长抓不懈,分阶段地落实各项造就企业名牌产品的具体措施,才能使茶业企业的名牌产品脱颖而出等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11.
李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231-11233
论述了3个贵州茶业产业贸易发展战略:发挥贵州自然资源优势,建设规模的优质茶园基地;强化初级产品贸易战略,使之成为贵州荼业发展的引擎;打造自然资源和资本技术优势结合的“茅台式”精品战略,并以精品为核心组建省级规模递增的茶业集团,配以巧妙的销售战略,才是贵州茶业贸易繁荣兴旺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名茶却鲜有名牌的产茶大国,茶叶强势品牌的缺失已成为制约中国茶叶行业发展的瓶颈。笔者通过对中国茶叶市场品牌状况的分析,旨在探索中国茶叶如何打造品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九曲红梅茶是著名的传统工夫红茶之一。在红茶消费热兴起的环境下,如何振兴与发展杭州十大名茶中的唯一红茶——九曲红梅,成为杭州茶产业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与评价九曲红梅发展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并据此提出新形势下九曲红梅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英山茶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北产茶大县英山县的茶业生产现状调查,指出了在茶园实际面积、生产管理与品牌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英山茶叶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英山茶产业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黔东南自然环境优越,是茶树起源中心之一,历史上出现多个知名的茶叶品种,目前,当地的古茶种质资源已被严重破坏,保护较差。但古茶树散落的种子、根茎、枝条等生成的后代茶树在其原产地还有少量分布,及时保护利用,可为产业建设提供较好物质基础。对黔东南州主要古茶种质资源凯里香炉山云雾茶、黄平回龙茶、镇远天印茶、岑巩思州绿茶和从江滚郎茶的保护利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李捷  徐有明  高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92-15694,15697
采用SWOT方法分析九江茶叶产业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提出九江茶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包括优化茶叶区域布局,着力培植名优茶区和重点茶区;提高茶产业集中度,统一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加大茶叶基地建设力度;建立生态观光示范园,培植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加快茶叶加工设施改造,推行清洁化生产;建立茶叶专门市场,健全营销体系;实施科技兴茶,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加快推进茶叶产业与茶文化的融合,营造产业发展氛围;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保障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贵州茶叶加工业与国内外比较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以贵州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生产潜力、良种和品牌为基础,浅析贵州茶叶加工业的发展趋势。认为:在“十一五”期间,贵州茶叶栽培面积将稳定增长,加工规模不断扩大;茶叶消费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科学技术的提升将促进茶叶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茶叶深加工是茶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贵州茶叶加工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茶叶加工产业化。  相似文献   

18.
新疆主栽春播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新疆推广较好的主要玉米品种15 个,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袁进行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的分析袁 鉴定新疆自育玉米品种和国外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和机械化种植的适应性袁比较国内外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的差 异袁明确新疆进一步提高玉米育种水平的主要方向遥结果表明院国外玉米品种比国内自育品种熟期早袁抗倒伏尧抗倒 折性强袁籽粒灌浆脱水速率快袁结实性好袁其中先玉335尧KWS2564 等几个品种籽粒产量高尧熟期早尧抗倒伏性强尧出 籽率高袁是适宜新疆机械化种植的优良品种遥 关键词院新疆春玉米曰品种曰产量曰适宜机械化种植  相似文献   

19.
以国内外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为背景,从茶叶产量及区域分布情况,产业发展形势,产品供需与消费市场 等方面着手,深入剖析广东茶叶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当前广东省茶叶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 发展高效生态茶叶产业、塑造品牌、打造名牌、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改造传统的流通体系等茶叶 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清改 《农业考古》2020,(2):247-25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茶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就。而各地的茶产业、茶文化也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大潮,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掘地方茶的优势,创造了地方茶发展的辉煌业绩,积累了地方茶发展的有益经验。本文以中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茶为例,对其70年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进行研究,希望能对区域茶产业发展和中国茶产业发展都产生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