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类型棉田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998年在河南安阳植棉区对麦套春棉和平作春棉两种类型棉田二、三代棉铃虫自然种群进行了系统观测,并组建了相应的生命表。麦套春棉和平作春棉二代棉铃虫世代存活率分别为0.092%和0.105%,均低于相应的三代(分别为0.465%和0.450%)。麦套春棉和平作春棉二代棉铃虫自然种群趋势指数Ⅰ分别为0.2946和0.3376,均低于相应第三代(分别为2.9123和2.8318)。麦套春棉二代棉铃虫世代存活率和种群趋势指数均低于同代的平作春棉,而麦套春棉三代棉铃虫世代存活率和种群趋势指数则高于同代的平作春棉。天敌捕食和气候因子是影响两类棉田二、三代棉铃虫自然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素。麦套春棉二代棉铃虫发生期,捕食性天敌发生量较大,棉铃虫自然种群数量较平作春棉减少幅度大;平作春棉三代棉铃虫发生期,棉铃虫自然种群数量较麦套春棉田减少幅度大。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以来,河南省棉区棉红铃虫再度猖獗,其发生特点为:由豫南向豫北逐渐发展。发生期较50年代有所延长;年度内田间生存率逐代提高,棉花受害逐代加重,不同种植和生长类型的棉田受害有显著差别;主害代为第三代,其年度间发生轻重主要受第三、四代棉铃虫防治频度和8、9月份降雨的影响。棉红铃虫对棉花的危害损失率Y与单铃子棉含虫量(包括羽化孔)X呈幂函数关系,第二代为:Y=2.742X1.41,第三代为:Y=5.475X0.936,据此模型估算的防治指标试用于生产,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3.
我县多宝区农科站三生产队,一九七四年在棉田间作高粱175亩,每亩零星种高粱七、八十株。在七月下旬第三代棉铃虫发生期间,高粱已出穗。据七月下旬至八月初调查,每百穗高粱有棉铃虫幼虫460头,发育进度比棉株上的幼虫早五到七天。当时即组织群众捕捉围歼,共捉虫37586头,大大压低了第四代棉铃虫数量。据第四代  相似文献   

4.
1“三虫”发生特点1.1棉铃虫精河棉区棉铃虫越冬代成虫4月下旬至5月初羽化;越冬代羽化高峰期和第1代卵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7月上中旬为棉铃虫幼虫高峰期,危害高峰为7月中旬至7月下旬。第1代成虫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上旬出现成虫高峰期;幼虫高峰期在8月上旬至8月下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黄淮地区七月中旬至九月上旬是第三、四代棉铃虫发生危害期。今年套种棉田比例增加且发育偏晚,第二代棉铃虫的残虫量较大,七、八月份的降雨较多,加之抗虫棉进入中、后期的抗虫性能大大降低。据上述因素分析,今年黄淮地区,第三、四  相似文献   

6.
Bt基因在不同陆地棉基因型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Bt基因在陆地棉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1)Bt基因在不同陆地棉基因型中均能充分表达,与常规(非抗虫)棉相比抗虫性极为显著。(2)不同陆地棉基因型品系(种)之间抗虫性比较,有差异且部分品系间达极显著水平。(3)Bt基因在不同陆地棉基因型的表达,前期(对二代棉铃虫的抗性)差异较大;中期(对三代棉铃虫的抗性)差异变小;后期(对四代棉铃虫的抗性)没有显著差异。(4)转Bt基因抗虫棉Bt基因的表达随棉花的生育进程呈逐渐降低趋势,即对二代棉铃虫的抗性>对三代棉铃虫的抗性>对四代棉铃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不同立体种植对棉花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种植麦套春棉、麦套春棉播种玉米诱集带、麦套春棉邻近种植玉米三种类型的棉田,以平作春棉为对照。明确了不同类型生态区的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群消长动态。立体种植棉田与平作春棉相比:盛期平均百株黄地老虎为害降低87.5%;棉叶螨发生早为害重;苗蚜降低97.8%,差异极显著;伏蚜发生量上升202%,差异显著;第二代棉铃虫落卵士降低33.8%;三、四代棉铃虫落卵量差异不显著。第二代棉铃虫发生期,玉米诱集带百株累计诱集棉铃虫落卵量达1484粒,天敌数量最高达840头,明显看出种植玉米诱集带对棉铃虫有较好的诱集作用,对天敌有很好的保护和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全国大部棉区棉花处于花铃期。根据各棉区病虫测报区域站监测,今年全国大部棉区三代棉铃虫幼虫总残虫量较常年和去年偏低,结合当前棉花长势和8月份气象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今年第四代棉铃虫发生约2500万亩。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明确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玉米螟的效果,探讨育蜂治虫工作上存在的技术问题,一九七四年在盐城县南洋公社继续进行了试验。一、试验的经过和方法蜂种系采自马尾松毛虫的松毛虫赤眼蜂和采自玉米螟、水稻纵卷叶螟的螟黄(澳洲)赤眼蜂,以柞蚕卵、蓖麻蚕卵为寄主,进行人工繁殖。对棉铃虫防治四代,第一、二代棉铃虫卵期较短,每代放蜂四次(第一代在苕子留种田里放蜂),每次间隔二至三天,第三、四代放蜂五至  相似文献   

10.
气象条件与三代棉铃虫发生发展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三代棉铃虫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利用1969-2005年山东省三代棉铃虫的卵盛期平均卵量和成灾面积资料,与经“膨化处理”的逐旬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气象条件的变化对三代棉铃虫有较为显著的影响,特别是最高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的变化,其中三代棉铃虫成灾面积与5月下旬平均相对湿度和6月最高气温相关性最好,与6月最高气温呈负相关,与5月下旬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卵盛期平均卵量与7月上旬最高气温相关性最好,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以前,我们对棉铃虫防治,重视三、四代,轻视一、二代;重视药剂,轻视人工。一九七四年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根据第二代棉铃虫主要集中在新双一号、六十籽等早熟玉米的顶花上的特性,创造了一种人工敲捕棉铃虫的新方法。具体做法是:当第二代棉铃虫幼虫绝大多数在三龄以前,群集在早玉米的顶花尚未往下爬以前,以两个人为一组,一人捧一个接虫器,另一人一只手将玉米顶花捺入接虫器  相似文献   

12.
<正>山西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日前发布棉花伏蚜、三代棉铃虫发生趋势预报,预计伏蚜今年在该省大部分棉田将偏重发生;三代棉铃虫在该省南部棉区将偏轻  相似文献   

13.
《科学种养》2013,(8):64-64
近日,由东北农业大学承担的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新型农用抗生素多拉菌素代谢工程菌的构建及剂型加工与应用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验收。专家组认定该成果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悉,多拉菌素代谢工程菌是第三代农用抗生素产品,对各种螨、线虫有较高的防效,在毒性、安全性、稳定性、抗氧化性方面都优于前两代产品,尤其对防治小菜蛾、棉铃虫等严重为害农作物的害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2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南疆棉铃虫第二、三代危害表明,棉花产量损失百分率同百株虫量之间的相关性,二代危害的产量损失百分率y=-0.5 0.422,5x;三代危害为y=0.46 0.45x,2%损失阈值的二代防治指标为6头/百株,三代为3.5头/百株。  相似文献   

15.
1材料与方法1.1预报要素的确立根据安徽省望江县棉花病虫测报站资料,棉红铃虫第三代卵量与青铃被害程度极显著相关(r=0.7398,P0.01=0.708)。因此以棉红铃虫第三代卵量为预报对象y,就能正确反映当代棉花的受害程度。从1974~1985年历...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抗虫棉田释放赤眼蜂增强生物控害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增强转基因抗虫棉与自然天敌的联合控害功能,为转基因棉田害虫控制策略的调整和制定提供依据,于2002年在山东省惠民县转基因抗虫棉田设置化防田和以释放赤眼蜂为主的综防田,研究了棉铃虫卵的分布格局、释放赤眼蜂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及生态效应。结果发现:棉铃虫卵在棉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异较大,2代棉铃虫卵主要分布在叶正面、叶背面和茎尖,3代棉铃虫卵主要分布于蕾铃;在放蜂田,赤眼蜂对棉株不同部位棉铃虫卵的寄生率差异较大,2,3代棉铃虫时期对叶正面、叶背面、茎尖、蕾铃的棉铃虫卵寄生率均较高,对叶柄和茎杆处卵的寄生率较低;并以3代棉铃虫时期的寄生率较高;在2,3代棉铃虫时期分别连续释放3次赤眼蜂,对棉铃虫具有很强控制作用,2,3代棉铃虫卵的被寄生率分别为66.0%~70.7%和76.0%~81.2%,均显著高于化防田的自然寄生率(2代:7.0%~12.3%,3代:5.2%~7.4%);蕾铃被害率分别为2.2%和3.1%,均显著低于化防田(2代:8.5%,3代:20.9%);2代棉铃虫时期,放蜂田和化防田的棉铃虫卵量和幼虫数量差异均不显著,但3代棉铃虫以后,放蜂田棉铃虫卵量和幼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化防田,且放蜂田的捕食性天敌数量显著高于化防田。可见,转基因抗虫棉田棉花生长中后期通过释放赤眼蜂可有效防治棉铃虫,降低其为害,并有利于棉田捕食性天敌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棉铃虫对棉花的为害和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景明  毛爱莲  钟涛 《棉花学报》2000,12(4):202-204
用自然感虫与人工控制虫量的方法,研究棉铃虫三代和四代的虫口密度与棉花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棉花对于三代棉铃虫为害的补偿能力比四代的强.根据田间小区试验结果得出百株虫量与产量损失的关系为,Y三代=1.0+1.379lnx±2.4;Y四代=-7.910+3.855lnx±1.92,按照防治的直接收益与直接成本,确定了本省的不同产量水平下棉铃虫的经济阈值,即三代为百株幼虫6~10条,或百株累计卵量36~60粒;四代为百株幼虫17~20条,或百株累计卵量60~96粒.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三年,我们在学习外地育蜂治虫经验的基础上,繁殖利用赤眼蜂在全县九个区共十三个单位作了防治棉铃虫的试验示范。实践证明,赤眼蜂防治棉铃虫效果显著,深受群众欢迎。一、试验经过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的试验,于八月二日至九月三日在三代和四代棉铃虫发生期间,先后在县农科所、县良种繁育场及姜灶、兴仁、幸福、余西、向东、五总公社等十三个单位进行。三代放蜂五十八亩,四代放蜂六十三亩八分。放蜂时间及次数:县农科所及姜灶公社两处自八月二日开始,每五天放蜂一次,至九月三日  相似文献   

19.
胚轴切断法诱导棉花对棉铃虫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刚  张青文  周明牂 《棉花学报》2000,12(3):155-158
诱导抗虫棉株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发生动态的影响表明,在田间累积卵量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胚轴切断结合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P303-1)诱导处理的棉株上棉铃虫二代、三代、四代幼虫发生量分别比在自然生长棉株上的幼虫量减少44.79%、37.98%和29.70%;而只用胚轴切断法处理的棉株上二代、三代棉铃虫幼虫发生量减少25%和8.53%,四代幼虫发生量与自然生长棉株相近。棉铃虫幼虫在菌诱导棉株和无菌诱导棉株上的死亡率分别是自然生长棉株上的4.7l倍和3.01倍。诱导棉株对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发育亦有影响,菌处理和无菌处理的棉株饲喂棉铃虫幼虫,其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延长17.17%和7.80%,虫重分别降低25.28%和15.63%,化蛹率分别降低14.94%和9.97%,蛹重分别降低19.80%和8.68%。菌处理和无菌处理后棉株体内多元酚和萜烯类物质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菌处理的增幅要高于无菌处理。  相似文献   

20.
《农药市场信息》2007,(17):39-39
棉花病虫:棉花病虫总体发生程度为3级。1.三代棉铃虫:预计全省发生5级,发生面积约1100万亩;四代棉铃虫1级。局部2级,发生面积500万亩。2.其它病虫:棉伏蚜、棉盲蝽、棉红蜘蛛全省发生2级,局部3级,发生面积1300万亩;棉田烟粉虱3级,发生面积500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