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南平市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农业绿色发展重要方针,立足自身优势,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促进南平市绿色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南平市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和发生特点,分析影响南平市稻纵卷叶螟发生的主要因素,总结相关绿色防控措施,为今后南平市稻纵卷叶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南平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减少农药使用量,积极推进绿色健康种植业发展。通过总结南平市农药减量使用实践,结合南平市农业生产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农药使用减量化的途径与对策,以期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立,南平市围绕农业绿色发展,积极开展农药使用环节监管,严格管控农药残留,保障种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总结南平市农药使用环节的监管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农药使用环节监管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南平市地处"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区"叠合圈内,在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麓,为福建沿海通向内陆省份的走廊,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是全省举足轻重的农业区,但经济欠发达,目前,农业发展还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初级阶段。笔者结合当前南平市农业发展的区位、资源和生态特点,对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南平农业经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休闲旅游业迅速发展,开展了松溪县百年蔗异地移栽绿色高产标准化栽培试验示范,通过绿色标准化栽培生产的百年蔗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现从选地整地、移植、田间管理、采收、翌年管理等环节,总结了松溪百年蔗绿色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要点,以供当地种植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南平市为福建省淮山主产区之一,淮山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淮山是南平市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由于兼具药、食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南平市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仍然依靠种植水稻、柑桔等普通大宗作物,效益比较低下。开展淮山产业化开发对策研究,对推动南平市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于2007年9月到淮山主产区建阳市麻沙镇开展问卷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半高山大棚草莓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精选壮苗、土壤消毒、选地整地施底肥、定植、定植后管理及采收等,供农业企业、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南平市为福建省“母亲河”——闽江的发源地,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南方林海”、“绿色金库”的美誉。据2005年森林资源建档数据显示,全市共有林地260万hm^2,活立木蓄积量1.18亿m^2,占全省的1/3;毛竹林35.1万hm^2,占全国的1/10,年提供毛竹3500余万根。虽林木葱郁,  相似文献   

10.
南平市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气候适宜,冬闲田面积大,土质疏松肥沃,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经过近年来较大面积的种植,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宜南平市马铃薯高产栽培的技术模式,高产农户商品薯亩产达2516公斤。马铃薯市场需求绩大,尤其足加工型品种的市场潜力更大,农民收益好,是南平市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业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11.
南平市位于福建北部,与江西省交界,属内陆山区,2.6万平方公里,300万人口,辖四市五县一区。南平作为福建的重要农业大市,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中国锥栗之乡之称。近年来,在南平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兴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兴起。据统计2003年南平市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450个,涌现出了市葡萄协会、市食用菌协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福建南平市围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比较效益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区域规模、科技含量、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和关联强度,构建点状、带状特色产业发展区域规模,农业结构调整呈现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南平市沼气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南平市沼气建设现状、沼气生态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和典型案例的介绍,阐述了南平市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稻、菜、菌、烟、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生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改善了村容村貌,带动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为了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美丽家园,积极探索和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实现资源化利用、清洁化生产,推动农村沼气建设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提升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针对当前南平市发展沼气生态循环模式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与GIS的南平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南平市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2003年2期TM遥感图像,对南平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得到南平市2000-2003土地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结果表明:2000-2003年南平市耕地面积与居民地面积明显增加,林地与园地面积减少.最后对南平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驱动力分析,分析结果可为南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后,南平市菌业发展要实施“四轮”驱动的战略,坚持“生态环保,可持续性,优化结构,创新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闽北山区的资源优势,努力拓宽药用真菌的深加工,真正把南平市食药用菌产业做大做强,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再做贡献!  相似文献   

16.
南平市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有四分之三人口在农村,农业经济占有重要位置。如何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南平市“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Ⅱ优125系南平市农科所用自育恢复系南恢125与Ⅱ-32A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1-2002年参加南平市晚稻区试,表现突出。2003年通过福建省区域性(南平市)审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科技》2007,(10):11-13
1998年底,地处闽北山区的福建省南平市。与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南平的“三农”问题十分突出,农村社会矛盾激化,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南平市政府派出3000多名干部驻村调研发现,在导致“三农”困境的诸多矛盾中,农村基层科技力量不足与科技服务缺位成为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19.
陈芳 《福建农业》2006,(7):18-19
一、闽北茶叶的现状 南平市是全省主要茶产区之一,区内茶类繁多,有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花茶五大茶类。武夷大红袍、肉桂、闽北水仙、正山小种红茶、蒸青绿茶、政和大白茶、闽北茉莉花茶等名杨海内外,改革开放以来南平市茶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选择适合福建省各地市林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阐述了林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处理方法,并以南平市为例详细分析了南平市林业竞争力的状况,提出了提升南平市林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