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对征集自云南高原的11份甘薯耐旱地方品种的生态分布特点、植物学形态特征、薯块萌芽出苗特性,生产力水平,薯块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粗蛋白质含量及粗纤维含量作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紫红皮,甘心红薯及路南红皮等品种萌发出苗能力强,生产力水平高,品质亦较好,可作为杂交育种亲本材料或在山区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云南黄心甘薯地方品种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世清  冯毅武 《种子》2000,(6):15-17
1996~1997年对征集到的24份云南黄心甘薯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生长特性、抗逆性、生产力及营养品质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蒙自黄心、红鸡窝、普洱黄山芋、紫红皮、甘心红薯、路南红皮、东川白花等一批黄心地方品种生长势强、适应性强、块根产量高、品质优,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甘薯绿豆间作增收技术李友军,韩如岩,袁宝玉,付国占,马庆华(河南省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471003)甘薯是河南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常年栽植面积在l00万hm2左右,其中春薯占70%以上。长期以来,春种秋收,一年1熟,光能、地力浪费严重。如何在保证甘薯...  相似文献   

4.
甘薯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35万亩,多是一年一熟和二年三熟,产量低、效益差。自1984年在本县西部山区的双垢、孙祖乡进行春甘薯和西瓜间作一年两熟试验以来,显著效果到1989年2乡已示范,推广间作面积1.63万亩,为当年西瓜总播种面积的75%,平均亩产西瓜1930公斤,甘薯在严重的秋旱情况  相似文献   

5.
甘薯在中国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已搜集、保存了2000余份珍贵的种质资源。在过去50多年中,中国育成的甘薯品种近94%具有南瑞苕和胜利百号的血缘,狭窄的遗传基础造成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减低,选育突破性的新品种相当困难。中国现保存有589个甘薯地方品种,这些地方品种具有某些特异性状如抗病性、抗逆性、优质型,作为育种材料有较大的价值,明确这些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是将其应用于甘薯改良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云南高原甘薯地方品种光合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试验对23份自育的甘薯品系、台湾薯、川山紫、徐91-51-1和京杂4号等甘薯良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对照品种为甘薯良种徐薯18。结果表明:叶片叶绿素a含量以“云薯122”(3.19g/L)最高,叶绿素b含量以“云薯104”(0.86g/L)最高 ,叶绿素总量含量最高的是“云薯112”和“云薯122”,均为4.04g/L,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最高的是“云薯52”(4.25)。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细胞间隙CO2浓度均以“甘心红薯”最高,分别为17.98μmol/(m2?s)、7.64μmol/(m2?s)、235.63 mmol/ (m2?s)和320.12μL/L,均高于徐薯18。  相似文献   

7.
为响应国家扩种大豆油料的号召,解决大豆和玉米争地矛盾,本试验开展新疆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模式和品种的筛选,选取5个大豆品种和7个玉米品种,设置2种不同的间作模式(模式1:大豆:玉米=8行:4行;模式2:大豆:玉米=6行:4行),以各作物单作为对照。得出以下结论:(1)大豆品种新大豆25号和NK0906-19,玉米品种垦玉4606和新玉77在两种模式下产量相对较高且差异较小,是适宜间作种植的大豆和玉米品种;(2)间作系统内玉米占群体产量的主导地位,适宜的带宽有利于玉米边际效应的发挥,提高间作系统的土地产出;(3)各作物产量较各自单作均有所降低,但大豆玉米间作系统的土地收益与单作大豆相比增加了1.5~1.8倍,而且模式2的收益较高。综上,筛选出适宜新疆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为新大豆25号和NK0906-19,玉米品种为垦玉4606和新玉77号,间作模式选择6行大豆4行玉米模式。研究可为新疆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后续的研究和技术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甘薯与绿豆间作配套技术的研究马庆华,袁宝玉,韩如岩(河南省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甘薯是河南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一般在1500万亩左右,其中春薯面积占70%以上。由于春薯在7月份以前生长缓慢,常不能封拢,造成光能和地力的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  相似文献   

9.
低纬高原的云南水稻同一群体密度下.在大小行稀植栽培的大行中分别直播两个水稻品种比同一品种等行等株距移栽稻增产显著,同品种移栽 直播增产7.1%.移栽 直播糯稻增产15%。增穗数、增粒数和增粒重是主要增产原因,田间群体空间养分的利用还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不同品种间作增产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单526、丹玉39和沈玉213个品种为试材,采用高矮秆品种搭配组成两个间作试验组,比较了间作与单作的产量、群体结构、生理指标和田间小气候等。结果表明:玉米不同品种的合理间作有显著的增产效果。间作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群体结构的改善。高矮间作形成的立体结构即波浪式冠层使群体受光面积增加、光照增强,冠层内通气性改善、C02浓度提高,在光合速率、叶面积、株高、叶绿素含量等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改善,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谢世清  冯毅武 《种子》2000,(5):49-50
本文对40个云南高原甘薯地方品种种薯萌芽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易门黄皮”、“蒙自黄心”、“卷叶”、“紫红皮”、“普洱黄山芋”、“红鸡窝”、“路南红皮”、“樱枝”、东川白花”等一批云南甘薯地方品种种薯萌芽能力强,出苗较早,幼苗生长状况较好,是选育甘薯新品种的重要亲本材料,亦可在生产上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适宜株型玉米和矮秆大豆进行玉米一大豆带状间作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玉米不减产或减产5%以内,且额外增收大豆1000kg/hm2的间作组合,选择适合间作的玉米品种是构建优异玉米一大豆间作复合群体技术的核心之一。对2:2玉米一大豆带状间作的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初探,初步了解了间作模式对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规律,初步筛选出适宜本地区间作的玉米品种,为本地区示范、推广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IIa.  MR 《国外作物育种》1993,(5):28-29
  相似文献   

14.
一个优良的甘薯品种首先应该是高产的,从目前我国甘薯生产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看,甘薯的高产应是三重的:鲜薯产量高、茎蔓产量高、产薯量及产蔓量均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几个特色甘薯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研究,为今后有关育种单位进一步选育甘薯优特新品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澎湖红心尾和台农 5 7,是台湾省的两个甘薯品种。澎湖红心尾在台湾可以常年生长 ,随时采收茎叶作青饲料使用 ,是我国少有的甘薯品种资源类型。台农 5 7是优质食用品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甘薯的主要用途已由粮食改作饲料和特色食品。除产量之外 ,饲用和食用品质已成为甘  相似文献   

16.
马辉  郑贤陆  王穿才 《种子科技》2005,23(3):159-161
通过对10个特色甘薯品种的主要产量性状表现进行试验研究,品种间差异较大.10个特色甘薯品种茎蔓产量高低排序为:湘菜薯1号>日引2号>江永紫晕>宁远大白薯>83-2146>湘农黄皮>徐薯18号>川山紫>日引1号>湘薯15号;鲜薯产量高低排序为:宁远大白薯、日引2号>83-2146>湘菜薯1号>徐薯18号>湘薯15号、川山紫>湘农黄皮、江永紫晕>日引1号.生长期分次剪蔓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品种的总产蔓量及降低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17.
利用适宜株型玉米和矮秆大豆进行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玉米不减产或减产5%以内,且额外增收大豆1 000kg/hm2的间作组合,选择适合间作的玉米品种是构建优异玉米-大豆间作复合群体技术的核心之一。对2∶2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初探,初步了解了间作模式对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规律,初步筛选出适宜本地区间作的玉米品种,为本地区示范、推广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高淀粉脱毒甘薯品种产量及品质分析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在铜仁市进行了不同高淀粉脱毒甘薯品种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豫薯王产量最高,淀粉含量最高,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小麦地方品种Wx基因构成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用SDS-PAGE电泳技术,从900份小麦(T.aestivum)地方品种鉴定出普通小麦Wx-7D基因缺失材料一份,Wx-4A基因缺失材料六份,含三个基因的材料为893份,出现频率为正常类型〉Wx-4A〉Wx-7D〉Wx-7A,Wx-7D缺失然因的发现,再次证明我国小麦资源是一特殊类群,这些材料的发现,为我国开展面各品质育种研究打下了坚实的材料基础,在小麦淀粉遗传控制研究和品质育种方面具有深远的理  相似文献   

20.
1996、1997年分别在云南省甘薯主产区昆明、建水两地开展了甘薯新品种徐91-54-1的生产力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的产量、产量成分均显著优于当地当家品种,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