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林复合经营土壤养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林间作是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土壤养分变异的研究,认为幼林期农林养分的竞争较小,选择适宜的间作品种有利于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豆科作物以改善土壤速效性氮、降低磷的含量为特征;谷类作物能较全面的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西瓜种植改善土壤的有机质、速效性氮和速效性磷,但肥效持续的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2.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及其实践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阐述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将该系统划分为6个类型即农林复合型,林农复合型,林牧复合型,农林渔复合型,林特复合型,地域性农林复合型,并作概要描述,对国内外农要复合经营系统的实践也作了典型介绍,这些典型的共同特点是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利用物种在时空上合理布局,保持组合的动态平衡,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该文阐述了国内外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进展,从水分、温度、辐射、光照等方面分析了农林系统小气候的研究状况;从化感作用和地下部分相互作用两个方面介绍了系统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农林系统的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多学科深层次、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注重科研机构与生产基层的有机联系,加强理论基础研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系统,更好地为生产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4.
农林复合经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选取了拜泉县幼龄云杉纯林土壤、大豆土壤、落叶松—美国红云豆农林复合经营型土壤、杨树—水飞蓟和杨树—板蓝根林药复合经营型土壤等5种土壤类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各种农林复合经营条件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行农林复合经营对土壤化学性质有显著的影响,并因作物的品种而存在差异。总体来看,只要选择适宜的间作品种,一般对林地的土壤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在本试验选择的3种农林复合经营类型中,杨树—板蓝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桂林漓江上游主要生态林区——青狮潭保护区为对象,以旅游城市桂林为依托,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经济基础,林农在以“生态利用”原则为主的农林复合经营中,根据林区的自然、社会、森林资源情况,从水平组合、立体交错、时差控制、物种搭配等进行实践,把农林种植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山区的经济建设与保护生态林区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与经济林树种间作,称为农林复合经营.农林复合经营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对农林复合经营的模式以及农林复合经营在乡村林业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是一种土地利用技术和系统的复合名称,是有目的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业和牧业用于同一土地经营单位,并采取同一时期或短期相同的经营方式,在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在不同组成之间存在着生态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在充分利用生态空间、挖掘生物资源潜力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秭归县境内长江一、二、三级支流的气候、海拔、立地条件等因子的研究 ,建立了二元、三元、多元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类别 ,在此基础上组建了 1 0 0种能适应不同环境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类型 ,在三峡库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广泛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乌江流域坡耕地农林复合经营提出了5点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经营设计程序,在生态经济分区的基础上,就不同生态经济区的坡耕地农林复合经营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0.
湿地农林复合经营类型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一项重要的土地资源。我国湿地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几大湖区、珠江三角洲、三江平原及沿海滩涂等地。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和发挥其更大的效益,本文重点介绍珠江三角洲湿地“基塘系统”复合经营和江苏里下河地区湿地农林复合经营的经验和技术,供其他地区在湿地开发利用时参考。1基塘复合生态系统1.1集基鱼塘桑基鱼塘是基塘系统最重要的类型。最早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北部南海县的九江、西樵、大同一带,以九江圩为中心。但最初淡水养殖和蚕桑业各自发展,彼此没有联系,直到400多年前,珠江三角洲农民发现蚕沙可作鱼…  相似文献   

11.
Water is a crucial factor restricting vegetation restorationand conserva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Zhang Leiming,et al, 2002). Annual rainfall is relatively low there, andits distribution is uneven on both the space and thetime scale. Water can be re-distributed in soil as thesoil layer is very deep (Hu Liangju, et al, 2000). It isdry on the mountain ridge and hilltop, but wet in thevalle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water distributionmake it difficult to conserve eco-environment in theLoe…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桥山林区油松造林标准地的观察分析,初步得出适宜陕北黄土高原油松造林中应采取的几种技术措施,对提高油松的造林成活率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甘肃黄土区缺乏常绿针叶造林树种的问题,从美国引进铅笔柏种子育苗造林,多点试验表明,铅笔柏能够适应甘肃黄土区气候条件,生长正常,在立地条件比较优越的造林地上表现出良好的速生性。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几种乔灌木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化学分析、微生物平皿培养及放线菌形态鉴定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安塞试区5种乔灌木根区0-20cm及20-40cm土层17个土样的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的数量与组成。结果表明:①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地人工林与无林裸地土壤中仍然生存着数量较多的细菌、放线菌及真菌,其中各类群的数量排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②不同树种根区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不同,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按灌木林>乔木林排序;③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地人工林及无林裸地土壤的放线菌组成中,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和诺卡氏菌(Nocardia)。灌木林根区放线菌数量与种类均多于乔木;④黄土高原“沙刺人工林-微生物-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数量大,种类较多,生物活性强,对土壤物质转化及肥力提高有明显作用,在恢复黄土高原植被时应作为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15.
以黄土高原坡地刺槐林—草地复合系统景观边界为研究对象,按一定的生态梯度调查分析了边界植物种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草地、林地斑块内都有自身的植物种类分布;草地斑块内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在草地斑块内,距林缘8~16m区域为边界植物多样性边缘效应的显著区;林地斑块内β多样性变化剧烈,林缘处的群落相异系数(CD)、Cody指数都最大,共有度指数(CP)最小,CD、Cody与CP成反比。  相似文献   

16.
以1977年MSS及1990、2000、2005年TM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运用RS与G IS技术,在深入剖析四合木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其种群动态驱动因子作用强度及其贡献率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四合木种群数量迅速减少,28年间减少了19.36%,年均减少13.40km2;这与其分布区旱化趋势加重、人为干扰强度加剧密切相关,且人为因素是造成四合木种群大面积减少的主要外因。  相似文献   

17.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多寡能够反映土壤质量。本文对皇甫川流域松林和沙柳灌丛的土壤微生物(包括芽孢型细菌、放线菌)进行培养、分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林地的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种类、多寡均不同,且油松林地大于沙柳灌丛,所以,油松林的土壤质量要比沙柳灌丛的土壤质量高。  相似文献   

18.
略论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提出进行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措施,并进行了分区治理规划。  相似文献   

19.
通过TRIME-TDR监测南泥湾镇典型区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设定18个监测点,监测土层深度50cm。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温度较稳定,测点处的土壤温差最大0.7℃,且下层土壤温度较靠近地表处土壤温度高,有助于保持作物根系的活性、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在温度较低区域的植被生长情况较温度较高区生长情况好,且温度较低区有多年生乔木生长;温度较高区主要是1年生草类生长;该区域土壤温度随时间变化较小,在作物主要的生长时期(5—10月)土壤温度变化较小,基本保持稳定,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较小;10月之后土壤温度为11.5~13.9℃,有助于作物有机物的最终积累。  相似文献   

20.
渭北刺槐和油松人工林林分质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木质量等级组成和期望成材类型的蓄积量被作为表达渭北黄土高原刺槐和油松人工林的林分质量的数量指标。结果表明,没有利用价值的林木占总林木株数的50%以上;龄级间各期望成材类型的蓄积均值趋于随着龄级的增长而增加,但波动较大,特别是在好的立地条件下生长的刺槐乔林;油松和刺槐矮林在好的立地条件下,期望成材的蓄积量高于其在并的立地条件下的值,对刺槐乔林来说则截然相反;在相同龄级内刺槐乔林的期望成材蓄积量高于刺槐矮林和油松林;由于林分间变异系数太大,因而龄级和好坏立地条件之间各期望成材类型的蓄积量差异并不显著,仅有个别龄级在好和差的立地条件下可见微小的差异;这是由无规则的抚育间代利用造成的,立地越好,采伐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