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1—2010年湖南省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湖南省97个地面台站1951—2010年各月降水资料分析了湖南省年降水的气候特征,得出:从降水距平的量值来看,夏季量值最大,冬季量值最小,春季和秋季相当。春季、秋季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夏季、冬季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采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法对长岛县1970~2014近45年的四季降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岛县年度降水量分布不均,降水量最大年份(2009年)是最小年份(1999年)的3.8倍;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近45年长岛县春季和夏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夏季上升明显,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秋季下降明显;春季降水突变年份为2005、2010、2013年,夏季突变年份为2013年,秋季突变年份为1976年,冬季突变年份为1973年。  相似文献   

3.
基于 Mann-kendall法的嘉陵江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嘉陵江流域11个气象站点经过处理的1961-2015年月降水量数据资料,以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为主,分析嘉陵江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为其水资源检测、评估和防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基础.结果表明:(1)嘉陵江流域近55年年均降水量为977.7mm,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Z=-0.56),且存在多个突变点;(2)降水量在春季和秋季均呈减小幅度,秋季最为明显(Z=-1.35),且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8.3%;(3)年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地区逐渐减少.遂宁地区降水量春季减小幅度最大(Z=-1.86),夏季上升最为明显(Z=2.49),秋季除武都地区增加(Z=0.21),其余地区均呈减小趋势,冬季巴中地区降水量上升幅度最大(Z=1.00).研究降水量的变化,预测和防治流域内旱涝和泥石流等气象灾害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汤阴县1964~2008年45年间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汤阴县年季降水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汤阴县45年平均降水量为576.3mm,年代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除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代降水总体亦呈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呈平稳略上升趋势;春季、夏季、冬季降水量随时间序数呈增加趋势,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月降水分布不均,汛期集中了全年71.3%的降水量。  相似文献   

5.
依据大湘西地区1981—2019年降水数据,采用地统计学变异函数理论,对年、季降水量空间结构及变异特性进行分析,并基于普通克里金插值研究年、季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湘西地区年、季降水量均存在二阶趋势,在东西方向上,年、春季及夏季降水量呈倒U形趋势,秋季由东至西逐渐增加,冬季则逐渐减少;在南北方向上,年降水量呈U形趋势,春季及冬季由南至北逐渐减少,夏季及秋季则逐渐增加。通过插值误差的比较得出年、季降水量的最优拟合模型,年降水量为球形模型,春、夏及秋季为高斯模型,冬季为指数模型。冬季降水量的C0/(C0+C)小于25%,说明冬季降水量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由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非常小,年及其他季节降水量的C0/(C0+C)介于25%~75%,说明降水量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大湘西地区年、夏季及秋季降水量基本呈由北向南逐渐递减的趋势,春季及冬季则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季风气候区降水变化规律,基于湖南省87个气象站点1960-2015年逐月降水数据,利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 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区域年、季尺度降水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近56 a,湖南省年降水量增幅为0.833 4 mm/a,春、夏、秋、冬四季降水变化幅度分别为-0.971,1.393 7,-0.199 1,0.633 6 mm/a.湖南省年度及春季降水量空间变化大致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夏季大致呈自东南、西北向中部递减趋势,秋季一定程度上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增趋势,冬季呈明显的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年尺度Pa显示,湖南省2002年为中涝, 2011年为中旱,其余绝大部分为正常年;季尺度Pa表明,除了春季,其余季节均有中度及以上旱情或雨涝.湖南省降水未来趋势反持续性的区域比重略高于持续性的区域比重,且未来呈增加趋势的分布范围更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本溪地区1955~2014年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对近60年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本溪地区年降水量平均为66.1 mm,年降水量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2.23 mm/10 a;7、8月降水较多,占全年降水量的48.7%;12、1和2月降水较少,3个月之和仅占全年降水量的4.0%。各年代平均降水量总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总体是减少的。春季和夏季的降水呈现上升趋势,秋季和冬季的降水呈下降趋势;降雨大多集中在主汛期,夏季降水是本溪地区降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冬季降水量最少,其次是春季、秋季。  相似文献   

8.
采用1957—2010年北票本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分析了北票地区1957—2010年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票地区1957—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0.026 95℃/年,即上升了1.2℃,其中冬季气温的上升占主要贡献,增长率为0.044 25℃/年;北票地区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主要降水集中在6—8月,其降水量占全年的70.0%;北票地区1957—2010年的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速率为1.300 7 mm/年,即减少了70.2 mm。其中春季、秋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分别为0.646 24、0.028 21 mm/年。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分别为1.964、0.011 07 mm/年,相对于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的变化趋势最为明显,对年降水量的减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盘龙河流域22个雨量站1978—2018年的降水量观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克里金插值法、3年滑动平均法、降水距平法、降水累积距平法对近41年来该流域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41年来盘龙河流域降水量呈明显增加趋势的是年及夏季、冬季,而在春季、秋季的降水量则相对较少;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少的趋势;在周期上,年降水量存在5个不同的主振荡周期,而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降水量均存在3个主振荡周期;年际变化上,年、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倾向率分别为-6.19、-5.00和-14.00 mm/10 a,其中在夏季和冬季倾向率分别为8.75、6.27 mm/10 a,降水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云浮地区4个气象站(市区、新兴、罗定和郁南)1965—2011年降水量、暴雨日数等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讨论分析云浮地区降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云浮地区降水量呈较明显下降趋势;夏季降水量最多,其次是春季、秋季,冬季最少;夏季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呈较显著上升趋势,其他3个季节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均呈现较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禹城市1960—2010年逐月降水量资料,通过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禹城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及年降水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禹城市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季节降水量、年际变化都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明显不同。其中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最大,下降趋势最明显,对全年大气降水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春季变化次之,呈减少趋势,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幅度较大,但总体下降趋势不明显。降水年代分布特征也较明显,20世纪60—70年代降水丰富,80年代最少,90年代开始降水量略有增多趋势。降水量对水资源多少的影响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61—2022年娄底市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降水量实测数据,对湖南省湘中地区的降水量分级别、分季节、分年代进行了线性回归及M-K突变分析,对其空间分布、时间变化气候趋势特征及显著性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979—2022年娄底市夏季与秋季降水量呈西部高于东部的趋势,春季、冬季降水量差异较小。1961—2022年春季中雨降水量占比最大,其次为大雨、小雨、暴雨;夏季暴雨降水量占比最大,其次为大雨、中雨、小雨;秋季中雨降水量占比最大,其次为小雨、大雨、暴雨;冬季小雨降水量占比最大,其次为中雨、大雨、暴雨。从变化趋势显著性来看,1979—2022年娄底市夏季暴雨增加趋势显著,新化站在夏季暴雨增加趋势显著、大雨减少趋势显著,涟源站秋季中雨增加趋势显著、大雨减少趋势显著,双峰站春季中雨增加趋势显著、秋季小雨减小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气候条件分布不均,不同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同。基于济南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资料,运用Manner-Kendall趋势及突变检验法、滑动平均法、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济南地区1981—2020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济南地区的平均气温为14.6℃,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2年、2003年和2017年为年平均气温突变点,2002—2020年四季气温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相符。近40年来,济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696.5 mm,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3年为年平均降水量升高的突变点。2002—2020年春、秋两季平均降水量均呈现波动减少趋势,春季降水减少趋势不显著,秋季降水量下降速率较快,而夏、冬季的降水量均为增多的趋势,夏季上升速度较快,冬季降水增加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该文采用云龙县气象观测站1977—2016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量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云龙县近40a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龙近40a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年平均气温、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年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呈上升趋势.(2)云龙近40a年平均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年平均最高气温、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最高气温年代际变化呈上升趋势.(3)云龙近40a年平均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年平均最低气温、春季、夏季、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呈上升趋势,秋季平均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呈下降趋势.(4)云龙县近40a降水量变化趋势呈"∩"型,2009—2015年连续7a降水为负距平,属于连续干旱年份.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年降水、夏季、秋季、冬季、干季、雨季降水年代际变化整体呈现出"增加–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微山县1961—2010年气象资料,对温度和降水资料进行整理,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距平等方法,对50年来微山县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微山县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幅度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年、春季、秋季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冬季呈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明显,夏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选用葫芦岛市1971-2010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葫芦岛近40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等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院葫芦岛1971-2010年的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升温趋势最为明显。年降水量有波动性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显著;四季降水量中春季降水略有增多,冬季降水量无明显变化,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均呈现减少趋势,且以夏季降水量下降最为明显。日照时数年际变化较大,呈现出随年份的增加而波动性减少的趋势;春季日照最为充足,秋季次之,夏季由于降水较多而日照偏少,冬季日照时数最少。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黄河源头降水的特点及其规律,利用黄河源头玛多站1961~2019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rm—Kendall(M—K)法、Hurst指数、以及根据世界气候组织对气候异常的判别标准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间,黄河源头年降水量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度为16.2mm/10a;四季降水量也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春季降水量的增加趋势最为显著明显,夏季降水对年总降水量的贡献最大,为59.8%,冬季最小,为3.1%;源区降水量的月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型,降水量年内分配十分不均,主要集中在5~9月,7月份的降水量最大, 12月份的降水量最小;黄河源头近50年降水量变化从2003~2004年开始发生突变。根据世界气候组织对气候异常的判别标准判别,黄河源头出现4次正异常年份降水;春季出现1次正异常;夏季出现3次正异常,秋季分别出现1次正异常和1次负异常;冬季出现3次正异常。用Hurst指数分析黄河源头未来的降水变化趋势,未来该地区降水量变化趋势将与过去的变化趋势一致,呈“较强”的增加趋势。四季中,春季持续性强度“较弱”,夏季持续性强度为“强”,秋季持续性强度为“较强”,冬季持续性强度为“很强”。  相似文献   

18.
吴建梅  孙金森  陈林祥  马英洁  徐桂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41-11342,11379
[目的]分析1961~2010年山东诸城市气候变化特征。[方法]选用诸城市1961~2010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其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诸城市近50年平均气温以0.383℃/10a的速度上升,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增温幅度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近50年平均降水量以18.7 mm/10a的速度下降,春季、冬季略呈上升趋势,夏季、秋季呈下降趋势,且夏季下降最为明显,以20.9 mm/10a递减。近50年气温异常低温仅出现1年,异常高温出现了7年,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近50年未出现降水异常偏少年份,降水异常偏多年份为6年,年总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说明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为不均。[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气温和降水预报准确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重庆地区30个台站近46 a的月降水量资料,对重庆降水资源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61-2006年期间,除夏季和冬季降水整体呈小幅度的增加趋势外,重庆地区平均的春季、秋季和年降水整体都呈减少趋势,尤其是秋季降水的减少趋势明显,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小波分析表明重庆降水主要存在着准15年的周期振荡.在空间变化趋势上,春季和年降水都表现在除重庆的西北部地区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而夏季和冬季降水都表现在除重庆西部小范围地区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秋季降水量在重庆佥区表现为一致的减少趋势,尤其是南部地区的减少趋势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相似文献   

20.
1967—2016年东乡县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1967—2016年甘肃省东乡县国家气象站的逐月降水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东乡县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东乡县降水量变化呈减少趋势,以6.8 mm/10年的速度减少。春季、秋季、冬季降水量变化呈增加趋势,但不明显。减少主要表现在夏季,以9.4 mm/10年的速度减少;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秋季次之,冬季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