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明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比对烤烟生长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为南平烟区烤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硝态氮与铵态氮不同配比烤烟大田生育期、农艺性状及烟叶化学成分含量与经济性状的变化。【结果】硝态氮与铵态氮不同配比对烤烟大田生育期的影响不明显,团棵期前铵态氮有利于烤烟的生长及烟叶的开面,进入旺长期后提升硝态氮比例的烟株粗壮,叶片数较多,有利于烤烟的生长;不同配比处理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均偏低,烟碱含量偏高,糖碱比失衡,氮碱比均较适宜;大田烤烟赤星病和气候斑点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9.16%~12.48%、1.88~3.57和1.85%~8.10%、0.52~2.57,增加硝态氮比例有利于提高烤烟对赤星病的抗性,增加铵态氮比例烤烟气候性斑点病的发生率降低,普通花叶病零星发生且发病较轻;不同配比处理烤后烟叶的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和中等烟比例分别为175.15~181.51kg/667m~2、4 191.10~4 487.26元/667m~2、23.91~24.72元/kg、49.89%~56.35%和43.65%~49.44%,差异均不显著。【结论】硝态氮∶铵态氮为5∶5时,烤烟的农艺性状及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与经济性状等综合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2.
氮肥形态及运筹对烤烟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川北烟区进行了氮肥形态及其运筹对烤烟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铵态氮基肥与追肥比例7∶3处理烟叶产量、产值均最高。上中等烟叶所占比例大小顺序为50%铵态氮+50%硝态氮100%硝态氮100%铵态氮。随铵态氮肥用量减少,烟叶中水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有增加趋势,而总植物碱、总氮、钾和氯含量有降低趋势。综合考虑烤烟产量、产值及品质等因素,试验区域内,烤烟优质适产最佳施肥方式是铵态氮与硝态氮各一半配合施用,基肥与追肥比例为7∶3。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川北烟区烤烟的产质量,采用不同氮肥形态及基追肥比例,研究氮肥运筹对烤烟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基追肥比例为7∶3处理的烟叶产量及产值均最高;不同基追肥比例,上中等烟叶比例顺序为50%铵态氮+50%硝态氮100%硝态氮100%铵态氮;随铵态氮肥用量减少,烟叶水溶性总糖及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而总植物碱、总氮、钾和氯含量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烤烟产量、产值及品质等因素,优质适产烤烟最佳施肥方式为50%铵态氮+50%硝态氮,基追比例为7∶3。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铵态氮硝态氮配比对烤烟新品种“川烟200”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质量性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为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增加铵态氮施用比例对烟株的生长影响为团棵期以前抑制、团棵期到打顶期促进;随铵态氮用量增加烟叶产量、产值、均价和等级结构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铵态氮施用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烟叶产量从而增加烟叶种植效益,而硝态氮施用比例增加则有利于改善烟叶质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50%硝态氮+50%铵态氮处理烟叶产量、产值和感观评吸得分均最高。施用氮肥对根区土壤脲酶活性影响程度大于非根区;随生育期延长根区土壤硝态氮含量表现为波动变化,非根区则呈下降趋势。四川广元烟区烤烟新品种“川烟200”推荐以50%硝态氮+50%铵态氮进行氮肥施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形态氮肥配比对会理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适宜会理地区烤烟生长发育的不同形态氮素配比,以红花大金元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硝态氮和铵态氮不同配比处理下烤烟的农艺性状、发病率、病情指数、经济学性状和主要化学成分的表现。结果表明:农艺性状方面,移栽后45 d,以50%硝态氮+50%铵态氮的处理表现较优,而移栽后60 d,各处理烟株表现各异,最大叶长和有效叶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方面,以50%硝态氮+50%铵态氮的处理黑胫病和根黑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常规化学成分方面,在同等施氮量条件下,随着硝态氮肥用量的增加,中部叶中总糖和还原糖均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上部叶总糖、还原糖和烟碱含量各处理间均达到显著差异,综合中部叶和上部叶,以50%硝态氮+50%铵态氮的处理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最适宜;经济性状方面,在同等施氮量情况下,随着硝态氮肥比例的增加,烟叶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和中上等烟比例均是先增加后降低,均以50%硝态氮+50%铵态氮的处理最高。这说明50%铵态氮+50%硝态氮的配比对提高会理烟区烤烟的产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适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铵硝氮配比对烤烟生长生理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铵硝比对烤烟生长的影响,为优质烤烟生产中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单因素试验的方法,设N1(铵硝质量比100∶0)、N2(75∶25)、N3(50∶50)、N4(25∶75)、N5(0∶100)5个处理,以吉烟9号为材料,研究不同铵硝比对烤烟生长、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经济性状、烤后烟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含量的影响。【结果】(1)硝态氮及其比例较高的N4和N5处理烟株前期生长较快,铵态氮及其比例较高的N1、N2处理烟株后期生长较快,N3处理可使烟株持续稳定生长,尤其以叶片生长较快。(2)铵硝态氮配施可不同程度增加烟叶叶绿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增强S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延长叶片生理功能期,其中N3处理烟叶的SOD、CAT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叶绿素和净光合速率也最高。(3)与纯施铵态氮相比,硝态氮比例增大,烟叶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明显升高,N3处理烤烟综合经济性状最优,若再增大硝态氮比例,其综合经济性状变差。(4)N3处理烟叶水溶性糖、还原糖含量明显较低,烟碱和钾素含量明显较高,各处理总氮、蛋白质和氯含量均在适宜范围之内。(5)不同铵硝比导致烟叶致香物质含量有所差异,N3处理烟叶的新植二烯含量较低,但除新植二烯外的致香物质含量、致香物质总量相对较高。【结论】综合分析认为,N3处理有利于烟株稳定生长和叶面积增大,且烟叶膜脂质过氧化水平较低,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组成较为协调,使烤烟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说明在优质烤烟生产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各50%配合施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铵态氮/硝态氮配比对豫中烟区烤烟生长及品质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豫中浓香型烟区施肥适宜的铵态氮/硝态氮配比(即铵硝比),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氮肥、钾肥和磷肥施用量相同的基础上,设计4个不同铵硝比(6∶4、5∶5、4∶6、3∶7)处理,研究了豫中烟区不同铵硝比对烤烟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及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株移栽后30、45 d,烟株的叶长、叶宽、茎围和叶面积随硝态氮比例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以铵硝比4∶6处理表现最好。在成熟期(移栽后90 d),各处理间烟株株高和叶宽无明显差异,而叶长和叶面积随硝态氮比例增加呈降低趋势。各生育时期不同铵硝比处理下烟叶氮、磷、钾含量差异表明,铵硝比为4∶6时有利于烟株对氮、磷、钾的吸收。硝态氮不利于烤后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总氮、氯离子含量的合成或累积,而铵态氮则促进烟叶的碳、氮代谢;烟叶钾含量则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以铵硝比为4∶6时(钾含量1.3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硝态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烟叶对钾的吸收。香气成分分析发现,硝态氮有利于烤烟中部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的合成,过高或过低的铵硝比都不利于西柏烷类致香物质和棕色化反应产物的合成,二者含量均以铵硝比4∶6时最高,且致香物质总量也以铵硝比4∶6时最高。综合考虑烟株的生长情况、烟叶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含量,在河南浓香型烟区推荐以铵硝比4∶6进行氮肥施用。  相似文献   

8.
以云烟87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铵态氮/硝态氮配比(3∶7、5∶5和7∶3)施用对恩施市烟区烟株生长发育(农艺性状、生物量)、养分积累(氮磷钾含量)及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生育期内各处理烟株农艺性状和生物量差异不明显;在平顶期和成熟期,各处理烟株不同部位氮磷钾含量和累积量变化基本一致;随着铵态氮比例增加,其上部烟叶中总糖、还原糖含量降低,而总氮和烟碱含量上升,钾和氯含量变化不明显。不同铵硝配比施用,对烟株生长发育和养分积累影响不明显,对上部烟叶化学成分有一定影响,其中铵态氮/硝态氮配比为3∶7时化学成分协调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求有利于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形成的氮肥形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烤烟氮肥利用率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的对照相比,硝态氮和铵态氮肥都有利于烟叶产量的形成;在施肥的各处理之间烟株生物量及氮肥利用率最高的为硝铵比1∶1的处理;而烟叶中氮、烟碱和蛋白质的含量最高的为铵态氮处理;总糖、还原糖则是硝态氮处理效果最好。综合考虑各处理烟叶化学指标可知,按硝铵比1∶1的比例施用氮肥对烟叶产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探求有利于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形成的氮肥形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烤烟氮肥利用率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的对照相比,硝态氮和铵态氮肥都有利于烟叶产量的形成;在施肥的各处理之间烟株生物量及氮肥利用率最高的为硝铵比1∶1的处理;而烟叶中氮、烟碱和蛋白质的含量最高的为铵态氮处理;总糖、还原糖则是硝态氮处理效果最好。综合考虑各处理烟叶化学指标可知,按硝铵比1∶1的比例施用氮肥对烟叶产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形态氮素对云烟87产质量的影响,为云烟87制定更科学的施肥方案。[方法]该试验于2014年在攀枝花市米易县开展,旨在探讨氮素形态对云烟87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品质及协调性的影响。[结果]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施比例各为50%时,能较大程度提高烤烟旺长期和成熟期的各农艺性状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增施硝态氮(30%~50%),对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有明显提升作用,但当硝态氮施用比例超过50%后,烤烟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均逐渐下降。就提高烤烟的经济效益来看,施入铵态氮与硝态氮以各50%为宜。硝态氮施用比例从30%增加到50%,能明显提高各化学指标适宜性;中部叶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了5.64%和7.43%,钾含量提高了8.98%;但硝态氮施用比例超过50%以后,各化学指标适宜性逐渐下降,总糖、还原糖和烟碱含量上升明显。[结论]总的来说,铵态氮和硝态氮施用比例各50%时,对云烟87烤烟产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晓惠  金亚波  韦建玉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055-1057,1245
以K326烤烟品种为材料,通过生育期烟株的碳氮代谢主要相关酶活性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含量动态变化,从氮素形态调控的角度对烤烟产量和烟株碳氮代谢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硝态氮和铵态氮对烤烟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随着硝铵比的增加,烤后烟叶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明显增加,而烟碱、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但是对全氮含量没有影响;硝态氮和铵态氮配合施用有利于烤烟产量和产值的提高。适当的硝铵比可以有效调节烟株碳氮代谢及其产物,有利于生长前期烟株维持较高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水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保持较高的氮代谢,降低生长前期烟株淀粉酶的活性,提高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而在烟叶生理成熟期能够适时提高淀粉酶活性,即促进前期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后期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在该试验条件下,以75%~50%硝态氮+25%~50%铵态氮的施用比例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硝态氮(NO^-3-N)和酰胺态氮(NH2-N)配比对烤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化学成分、评吸质量和代谢酶活性(酸性转化酶和硝酸还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相同氮量的前提下,提高酰胺态氮比例,烤烟的产量和产值分别提高2.5%~8.6%和1.5%~20.5%,以NO^-3-N:NH2-N=75:25和NO^-3-N:NH2-N=50:50处理效果较好,该2个处理提高烤烟均价、中等烟和上中等烟比例、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糖碱比、K2O含量、降低非还原糖和含氮化合物(烟碱、蛋白质、总氮)含量。烟叶评吸结果,不同处理的烟叶在香气质、综合评分等方面的变化与肥料配方中硝态氮的比例无显著相关性,其中以NO^-3-N:NH2—N=50:50处理最低。烤烟叶片中酸性转化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与硝态氮比例的关系也不密切。结果表明,一定生产条件下较好的烟叶产量和产值需要适当的硝态氮比例而不是全施硝态氮,  相似文献   

14.
设置不同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10:0(N1)、7:3(N2)、5:5(N3)、3:7(N4)、0:10(N5)共5个处理,以当地习惯施肥为对照(CK),在四川会理烟区开展烤烟氮肥形态配比试验,探讨不同氮肥形态配比对烤烟含梗率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N3(5:5)产量和产值比对照分别高228.45kg/hm2和18630.15元/hm2,处理N4(3:7)产量和产值比对照分别高115.8kg/hm2和10029元/hm2,N3和N4中部烟叶含梗率比对照分别低1.33和2.01个百分点,下部烟叶含梗率比对照分别低1.02和2.01个百分点;N3和N4对烟叶质量均无不良影响.由此可见,铵态氮和硝态氮配合施用表现优于单一氮肥形态,且以处理铵态氮:硝态氮=5:5和铵态氮:硝态氮=3:7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影响始兴烟叶生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兴是广东浓香型烟叶的重要产区。为探讨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烤烟生育进程、农艺、经济性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为始兴烟区筛选最优的氮素施肥方式提供依据,田间试验设N1(100%硝态氮)、N2(30%铵态氮+70%硝态氮)、N3(50%铵态氮+50%硝态氮)、N4(70%铵态氮+30%硝态氮)、N5(100%铵态氮)5个供氮形态配比处理,施氮量为165 kg/hm~2,按N︰P_2O_5︰K_2O=1︰1︰3配肥。结果表明:(1)全硝态氮处理(N1)团棵期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分别比处理N2、N4、N5早4、9、12 d;(2)随着铵态氮配比的增加,团棵期各处理间主要农艺性状差异显著,而现蕾期及圆顶期烟株各主要农艺性状差异不明显,从整个生育期来看,硝态氮能加快烤烟的生育进程,而不同氮素形态对烟株农艺性状影响较小;(3)烤后烟叶以N3处理经济性状表现最优,每公顷烟叶产量2 621.16 kg、产值70 666.47元,中上等烟比例96.87%、均价26.96元/kg;(4)N4、N3处理有利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的积累。说明硝态氮促进烟株早生快发、加快生育进程,而合适的配比有利于烟叶经济性状的表现及化学成分的协调。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硝态氮(NO3--N)和酰胺态氮(NH2-N)配比对烤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化学成分、评吸质量和代谢酶活性(酸性转化酶和硝酸还原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相同氮量的前提下,提高酰胺态氮比例,烤烟的产量和产值分别提高2.5%~8.6%和1.5%~20.5%,以NO3--N:NH2-N=75:25和NO3--N:NH2-N=50:50处理效果较好,该2个处理提高烤烟均价、中等烟和上中等烟比例、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糖碱比、K2O含量、降低非还原糖和含氮化合物(烟碱、蛋白质、总氮)含量.烟叶评吸结果,不同处理的烟叶在香气质、综合评分等方面的变化与肥料配方中硝态氮的比例无显著相关性,其中以NO3--N:NH2-N=50:50处理最低.烤烟叶片中酸性转化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与硝态氮比例的关系也不密切.结果表明,一定生产条件下较好的烟叶产量和产值需要适当的硝态氮比例而不是全施硝态氮.  相似文献   

17.
氮素形态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硝态氮(NO2^--N)和铵态氮(NH4^ -N)配比对烤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化学成分、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相同氮量的前提下,提高硝态氮比例,烤烟的产量和产值分别提高2.5%~8.6%和1.5%~20.5%。以N03^--N:NH4^ -N=75:25和NO3^--N:NH4^ -N=50:50处理效果较好,烤烟均价、中等烟和上中等烟比例、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糖碱比、K2O含量提高,非还原糖和含氮化合物(烟碱、蛋白质、总氮)含量降低。评吸结果,不同处理的烟叶在香气质、综合评分等方面的变化与肥料配方中硝态氮的比例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中下部烟叶烟碱平衡度,开展了不同硝铵态氮配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硝态氮比例的增加,株高、茎围、有效叶片数、最大叶面积等农艺性状指标变化不大,总体以硝态氮比例50%处理表现较好。化学成分方面,增加硝态氮比例,中上部叶烟碱和氮含量增加,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降低,有利于中部叶钾含量积累。适当的硝态氮用量,控氮提钾、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有利于改善部位间烟碱平衡度。从部位间烟碱平衡度和经济性状来看,以硝态氮比例30%和50%处理较为适宜。综合来看,南平烟区以硝态氮比例30%~50%较适宜。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铵态氮/硝态氮配比营养液(100:0、75:25、50:50、25:75、0:100)对烤烟各处理的烟叶生长以及碳氮代谢酶活性、水溶性铵态和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周期内,叶片干物质量均表现为T4>T5>T3>T2>T 1.硝酸还原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谷氨酰胺合成酶、蔗糖合成酶和...  相似文献   

20.
采用磺基水杨酸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了渗透胁迫下不同形态氮肥环境中生长的烤烟叶片脯氨酸和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 :在非胁迫条件下 ,铵态氮处理烟叶中脯氨酸 (PRO)和脱落酸 (ABA)、赤霉素 (GA3)含量较高 ,吲哚乙酸 (IAA)含量较低 ;硝态氮处理则相反 ;硝态氮 +铵态氮处理可以提高烟叶玉米素核苷 (ZR)含量。在渗透势为 -0 .3Mpa的渗透胁迫下 ,各种形态氮肥处理烟叶中PRO含量都显著增加 ;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烟叶中ABA含量有升高的趋势 ,IAA和GA3含量明显下降 ;硝态氮 +铵态氮处理烟叶中各种激素含量都有不同程度增加。随胁迫程度增大 ,铵态氮处理烟叶PRO含量显著降低 ,GA3和ZR含量明显增加 ,ABA和IAA含量变化不大 ;硝态氮处理烟叶PRO含量持续增加 ,各种激素含量变化幅度都较小 ;硝态氮 +铵态氮处理烟叶PRO和ABA、GA3、ZR含量有所降低 ,IAA含量变化不明显。提示GA3可能是渗透胁迫下铵态氮处理烟株体内主要的信号传导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