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降低荷斯坦牛乳房炎产生的不良影响,采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预防荷斯坦牛乳房炎。试验结果表明,在荷斯坦牛日粮中添加一定剂量的复合中草药制剂,可以增强荷斯坦牛机体的抵抗力和调节能力,改善新陈代谢,提高荷斯坦牛对乳房炎抗病能力,降低乳房炎发病率,保证荷斯坦牛乳腺正常旺盛的泌乳功能,提高产奶量。  相似文献   

2.
王晓  张勤  俞英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4):755-763
【目的】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和筛选相关基因,寻找与奶牛乳房炎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以进行下一步的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对2 093头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SCC进行对数转化,依据LASCS=log_2∑SCC/n和SCS-SD=log_2∑(scc-u)~2/n-1将测定日记录SCC转化为服从正态分布的统计量LASCS和SCS-SD。同时将LASCS和SCS-SD进行半个标准差(half of standard deviation,0.5 SD)和一个标准差(one standard deviation,1 SD)的划分,将牛只划分为乳房炎易感牛(Case)及抗性牛(Control)。将54 001个SNPs进行质控,剔除不符合条件的SNPs,剔除的条件是:SNPs的call rate90%,严重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HWE)(P10E-6)和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0.03。然后通过ROADTRIPS软件(版本1.2)的3种检验:RM检验、RCHI检验和RW检验对LASCS和SCS-SD进行Case-control方法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通过Bonferroni方法对关联分析结果进行校正,并针对牛的每条染色体分别制定各条染色体的显著水平,以0.05分别除每条染色体上的SNP数目,作为每条染色体的显著性水平。同时,将所有个体的LASCS和SCS-SD作为连续性状通过线性混合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将结果进行比较,以确定显著SNPs的位置。【结果】通过0.5 SD/1 SD的标准将群体划分后,分别有1371/708个个体用于LASCS性状的关联分析,和1385/716个个体用于SCS-SD性状的关联分析。通过质控将不符合的SNPs剔除之后,共有43781/43671(43817/43704)个SNPs分别可用于LASCS(SCS-SD)的0.5 SD/1 SD的关联分析。对LASCS和SCS-SD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经染色体水平上的Bonferroni校正(P0.05),共发现5个SNPs达到显著水平,其中3个SNPs定位到X染色体上,其它2个SNPs分别定位到7和28号染色体上。通过对基于0.5 SD的SCS-SD的乳房炎抗性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一个全基因组水平显著的SNP(Hapmap48573-BTA-104531,P=1.11E-06)位于X染色体上。结果发现,被检测到5个显著的SNPs中,X染色体的显著SNPs(Hapmap48573-BTA-104531和Hapmap54175-rs29021817)位于IL1RAPL2基因内,7号染色体的显著SNP周围存在与炎症反应相关的基因(ILF3)。这两个基因都与白介素有关,而白介素4、5、6、12、13、17、22、23等都参与了不同的炎症反应,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ILF3是白介素家族中的一个跟炎症反应相关的因子,其功能与抑制翻译蛋白有关。本研究还通过线性混合模型对LASCS和SCS-SD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了与Case-control方法在X染色体上同时定位到的SNP(BTA-28466-no-rs)。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线性混合模型方法和Case-control方法),对同一性状用两种方法可以定位的相同的位点,但不同性状的结果就各不相同。【结论】本研究找到了与乳房炎症反应相关的基因,为奶牛乳房炎易感性及抗性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奶牛乳房炎是制约着奶业的快速发展最主要因素之一。采用C.M.T法对南宁市及周边地区不同规模奶牛场、户的2186头泌乳奶牛的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地区乳房炎普遍存在,发病率高于北方地区;不同季节荷斯坦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也有所不同,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发病增加。文章提出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乳房炎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乳房水肿是荷斯坦牛的常见疾病,常见病原为饲料霉菌毒素,会导致荷斯坦牛出现病理性乳房水肿,严重影响其生产性能,为养殖户带来的损失较大。目前,荷斯坦牛乳房水肿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通过采用饲喂管理、饲养管理,合理选种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荷斯坦牛乳房水肿疾病,推动荷斯坦牛养殖产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荷斯坦牛乳成分数量性状表型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工农联盟奶牛一场(1996~1998年)934头中国荷斯坦牛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和干物质含量的测定,按不同胎次统计分析获得如下牛乳成分表型参数:乳脂率3.81±0.392%,乳蛋白率3.10±0.236%,干物质含量12.26±0.670%,其中各胎次乳成分为:第1胎最高,乳脂率3.96%,乳蛋白率3.14%,干物质含量12.63%,以后随胎次增长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多因子降维法(MDR)分析中国荷斯坦牛CXCR1和IL-8两个基因多态性与乳房炎易感性的交互作用,并评价MDR模型的具体应用.[方法]以上海光明乳业集团金山种奶牛场634头(其中有228头患乳房炎)中国荷斯坦牛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和直接测序法分析CXCRl基因-5'端和编码区及IL-8基因编码区共7个SNP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并用MDR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CXCR1和IL-8基因各位点突变及其基因型组合对奶牛乳房炎易感性的影响.[结果]CXCR1基因5'端-1 830、-1 768、-344和编码区783共4处发生突变,IL-8基因的2 789(A/G)位点与2 862(T/C)位点发生连锁突变,并导致两位点分别发生Ser→Gly和Cys→Arg的突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XCR1基因和IL-8基因5个SNP位点变异对该牛场奶牛乳房炎易感性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MDR分析发现CXCR1-(-1 768)-IL-8两位点、CXCR1-(-1 768)-(783)-IL-8三位点及CXCR1-(-1 768)-(-344)-(783)-IL-8四位点交互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且交叉验证一致性均为最大(10/10).CXCR1-(-1 768)-(78 3)-IL-8三位点互作模型和CXCR1-(-1 768)-IL-8两位点互作模型检验样本准确度较高(分别为0.5457和0.5485),但4个位点联合效应分级图表明CXCR1-(-1 768)-IL-8两易感基因型为强正交互作用,同时将CXCR1-(-1 768)-(78 3)-IL-8三位点互作效应和CXCR1-(-1 768)-IL-8两位点互作效应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XCR1-(-1 768)-IL-8两位点互作效应对该牛场奶牛乳房炎易感性达到显著水平.[结论]CXCR1-(-1 768)-IL-8两位点交互模型作为奶牛乳房炎易感性相关的基因联合选择模型最佳,MDR和Logistic回归均可用于奶牛乳房炎易感性多基因分析模型,MDR发现交互作用的能力比Logistic回归强,但两者有着各自的适用条件和优点.遇到有交互作用分析要求时,二者的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提取物与酶复合物对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抑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奶牛场的临床型乳房炎病牛奶样中分离鉴定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无乳链球菌进行12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和中草药提取物与酶复合物体外抑菌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奶牛乳房炎的3种病原菌对青霉素类药物有耐药性,而对庆大霉素、头孢类、环丙沙星等药物敏感.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的中草药提取物与酶的最佳复配物(复配物I)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无乳链球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抑制作用较强,其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分别为7.82、31.25和62.50 g/L,抑菌环直径分别为(23.4±0.2)、(14.2±0.1)和(14.5±0.1)mm.  相似文献   

8.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某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采集68份乳样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其中,主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黏质沙雷菌;分别选取15种常用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致病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等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喹诺酮类药物则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从健康荷斯坦成年奶牛新鲜粪便中分离纯化出1株疑似芽孢杆菌属菌株,编号为K.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测定等.试验结果表明,该菌菌体革兰氏染色阳性,芽孢染色为绿色,呈长杆状,芽孢中生,椭圆;能发酵糖醇,吲哚试验阳性,触媒试验阳性,能产生淀粉酶,并可以液化明胶,16S rDNA测序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菌K为枯草芽孢杆菌;本试验为获得反刍动物有益菌种及研制反刍动物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中国荷斯坦奶牛乳成分变化规律及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本海  马毅  庞之洪  杨露  易渺  杨琴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3):4891-4897
【目的】为满足对奶牛饲养管理的季节性调控,探索乳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基于中国北方荷斯坦泌乳奶牛牛群生乳DHI测定数据,按第1胎到第4胎对泌乳奶牛的乳成分(乳蛋白率、乳脂肪率)进行分组,将原始数据经过预处理后获得乳蛋白率观察数据6 114个,乳脂肪率观察数据5 871个;假设以自然月份、泌乳胎次及两者的互作作为影响乳蛋白率及乳脂肪率变化的因素,采用SAS软件的GLM过程,建立统计分析模型。【结果】①在不分胎次(仅对1-4胎)对牛群自然月份乳成分的Duncan多重比较显示,不同月份之间的乳成分数据总体呈现显著差异(P<0.05)(尽管有些月份之间的数据差异不显著);乳蛋白率在9月最高(3.187%),在7月最低(3.016%);乳脂肪率在2月最高(4.137%),在7月最低(3.845%);②在不分月份(1-12个月)对牛群不同胎次乳成分的Duncan多重比较显示,不同胎次之间乳成分数据也呈现显著差异(P<0.05)(尽管有些胎次之间的数据差异不显著);乳蛋白率在第2胎最高(3.114%),在第4胎最低(3.066%);乳脂肪率在第2和第3胎分别达到最高(3.983%和3.973%),在第4胎最低(3.923%);③利用wood模型,建立了不同胎次混合牛群的乳蛋白率(MPP,%)及乳脂肪率(MFP,%)与自然月份之间的关系方程,即MPP=3.094x-0.0464×e0.0117x和MFP=4.2116x-0.0344×e0.0276x(x代表月份)。【结论】自然月份、泌乳胎次及两者的互作均极显著影响乳蛋白率及乳脂肪率(P<0.001),而且乳蛋白率及乳脂肪率分别与自然月份存在wood模式的变化规律。获得的研究结果为准确调控牛群的饲养管理和营养供给,保证在特定月份的生乳品质达到收购标准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从八五一一农场患临床型乳房炎的10头病牛的乳样中进行病原菌分离,共分离出11个菌株,经培养特性,菌落形态,生化特性等初步鉴定,其中,2株为大肠杆菌,2株为葡萄球菌,3株为沙门氏菌,4株为链球菌。结果说明,由于区域不同、时间不同或饲养环境不同等原因,奶牛感染的病原菌不近相同。所以,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检验,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运用TPY培养基,从健康的荷斯坦奶牛的粪便中分离、培养、筛选出1个肠道菌株,对其进行了细菌培养、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分离纯化、生化试验鉴定及药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培养出的菌株为长双歧杆菌,双歧杆菌对氟苯尼考极其敏感,对青霉素耐药。该研究为反刍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中国荷斯坦奶牛年龄鉴定技术在于揭示中国荷斯坦奶牛年龄与生产性能和健康程度之间的关系,以便比较容易地选择适龄、生产性能强、健康程度高的牛只。本文主要介绍了通常采用的牛牙齿鉴定方法及牛外貌、牛角轮鉴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中国荷斯坦牛乳中体细胞评分(SCS)与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的相关性。【方法】采集121头无临床乳房炎、胎次为2—3胎、泌乳期在100—300 d的中国荷斯坦牛早、中、晚共3次的混合奶样,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乳中脂肪酸含量,并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季节、胎次、泌乳阶段、乳中体细胞评分对乳脂率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同时对乳脂率和脂肪酸含量与乳中体细胞评分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乳中共检出21种脂肪酸,季节对脂肪酸含量和组成有显著影响(P<0.05),泌乳阶段对脂肪酸含量和组成影响较小;除十四碳一烯酸(C14:1)、棕榈油酸(C16:1)、十七酸(C17:0)、硬脂酸(C18:0)、亚油酸(C18:2n6c)、二十酸(C20:0)、二十碳三烯酸(C20:3)、花生四烯酸(C20:4)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等8种脂肪酸外,SCS显著影响乳脂率和其它脂肪酸绝对含量(P<0.05)。乳脂率、脂肪酸总含量、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及短、中和长链等19类脂肪酸的绝对含量随着乳SCS的逐渐增加而降低。除4种相对含量较低的脂肪酸(十一酸(C11:0)、二十酸(C20:0)、二十碳三烯酸(C20:3)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外,SCS对乳中其它脂肪酸及饱和SFA、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及短、中和长链等23类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SCS与SFA、MUFA及短、中和长链脂肪酸绝对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UFA和长链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SFA、中、短链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SCS与脂肪酸总量、SFA、MUFA及短、中和长链脂肪酸绝对含量的最佳回归方程均为对数函数,拟合度均在0.9以上;与SFA相对含量的最佳回归方程为指数函数,拟合度达到0.9以上,而与其它各种类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回归方程拟合度均低于0.9。【结论】该结果为通过SCS来预测和评估乳脂肪酸含量和组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乳房炎是家畜在临产之前或妊娠期间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给生产带来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弄清中国不同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种类、分布情况及其药物敏感特性,并为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对在内蒙古、甘肃、四川和上海4地部分奶牛场采集的472份临床型或亚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检测奶样中检出细菌482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9株,占30.91%;表皮葡萄球菌91株,占18.88%;无乳链球菌60株,占12.45%;停乳链球菌60株,占12.45%;乳房链球菌35株,占7.26%;大肠杆菌33株,占6.85%。各个地区优势菌群存在差异,药敏试验结果也不相同,分离出的细菌绝大部分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先锋霉素V高度敏感,但对青霉素、红霉素和万古霉素有较强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荷斯坦奶牛牛乳中营养成分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河南省郑州市3个牛场荷斯坦奶牛的生鲜牛乳,检测了多项成分的含量,分析了各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并对全脂乳固体和乳脂之间及脱脂乳固体与密度之间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全脂乳固体与乳脂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脱脂乳固体含量与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密度则主要与蛋白、乳糖的含量相关而与乳脂含量无相关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全脂乳固体含量)=8.006+1.107(x脂肪含量),y(脱脂乳固体含量)=-195.638+197.792(x密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中国荷斯坦牛溶菌酶基因(lysozyme,LYZ)编码区多态性与乳房炎的关联性,寻找与乳房炎相关的分子标记,加快中国荷斯坦牛的抗病育种进程。【方法】利用PCR-SSCP技术对30个公牛家系的610头中国荷斯坦牛LYZ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利用最小二乘均数法对LYZ基因的多态位点与SCS和305d产奶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LYZ基因的外显子1上存在115(TG)突变位点,突变使精氨酸变为亮氨酸;突变位点经PCR-SSCP法检测发现了3种基因型TT、TG和GG,频率分别为0.270、0.508和0.222,χ2检验表明中国荷斯坦牛在该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GG基因型个体的SCS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低于TT基因型个体(P0.01),显著低于TG基因型个体(P0.05);GG基因型个体的305d产奶量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高于TT基因个体(P0.01),显著高于TG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115(TG)位点GG基因型,对中国荷斯坦牛的SCS和305d产奶量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奶牛乳房炎抗性的筛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 SDS-PAGE对 56头云南德宏水牛和 47头中国荷斯坦牛的乳上皮粘蛋白 MUC1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德宏水牛乳和荷斯坦牛乳中的 MUC1均呈现多态性。德宏水牛乳中共发现 3种分子量分别为208,185,168kD的电泳谱带,命名为 A,B和 C等位基因;荷斯坦牛乳中共发现 5种分子量分别为 196,191,188,176,159kD的电泳谱带,命名为 D,E,F,G和 H等位基因。德宏水牛乳 MUC1基因座 A,B,C3个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232,0.3304和0.4464,群体期望杂合度为0.6475;荷斯坦牛乳 MUC1基因座 D,E,F,G,H5个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681,0.0106,0.2128,0.2553和0.0532,群体期望杂合度为0.6747。结果揭示德宏水牛乳 MUC1蛋白与荷斯坦牛乳 MUC1蛋白遗传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该座位遗传多态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