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萘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对脱毒马铃薯扦插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赤霉素(GA3)混合使用对马铃薯脱毒苗扦插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浓度NAA50mg/L+IBA50mg/L+GA3 3mg/L为扦插处理的最佳组合,成活率最高,生根最好,长势最强. 相似文献
2.
3.
4.
《中国马铃薯》2017,(3):129-133
为降低马铃薯组培污染,试验采用多菌灵、盐酸万古霉素、制霉菌素、益培隆和冰片5种抑菌剂,开展不同浓度处理对青霉菌、黑曲霉、细菌抑制效果比较及其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冰片与益培隆浓度分别达20和50 mg/L时,对青霉菌的抑制率达100.0%;冰片、益培隆和制霉菌素浓度分别达50,80和80 mg/L时,对黑曲霉的抑制率达100.0%;冰片、益培隆和盐酸万古霉素浓度分别达20,50和80 mg/L时,对细菌的抑制率达100.0%;5种抑菌剂浓度为20 mg/L时,对试管苗生长发育及成活率均无任何影响,当浓度增大到80 mg/L时,对试管苗生长发育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试管苗及顶芽扦插原原种产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及顶芽扦插生产原原种情况,探索一种高效、高产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方法,对川芋早和米拉试管苗移栽到基质(V锯末:V细土=1:2)30、45 d后剪取顶芽(带有3~5片叶),将顶芽扦插在相同基质的防虫大棚网室内。分品种比较一次扦插苗(第一次顶芽)、二次扦插苗(第二次顶芽)、剪取一次的试管苗、剪取二次的试管苗、未作处理的试管苗(对照)的各自的产量及其形态指标。结果表明:一次扦插苗平均单粒重最大,川芋早每粒为4.0 g,米拉为3.7 g,极显著高于剪取一次顶芽后的试管苗、剪取二次顶芽后的试管苗和二次扦插苗。对照单株结薯数最高,川芋早每株为3.9个,米拉为4.0个,显著高于剪取二次顶芽后的试管苗、二次扦插苗、一次扦插苗。剪取顶芽能显著增加由一株试管苗繁殖的1 g以上原原种个数,剪取一次顶芽和剪取两次顶芽繁殖的1 g以上原原种个数差异不显著。对移栽的试管苗可以剪取一次顶芽,并将顶芽作为扦插苗生产原原种,此方法能显著增加原原种产量。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脱毒是克服当前马铃薯因病毒而引起的品种退化的有效手段。而脱毒扦插苗的繁殖则是在不换代情况下提高繁殖系数的措施之一 ,我们用蛭石做苗床土来繁殖脱毒扦插苗 ,在保证种薯质量的前提下迅速扩大种薯的繁殖效果 ,现将生产中需掌握的一些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 苗床的整理首先把网棚内土壤彻底浇灌 1次 ,翻松耙平 ,后将毒砂 (锌拌磷拌砂 )按 2 5 0g/ 6 6 7m2 均匀撒在地里 ,防止地下害虫的危害 ,以免缺苗。将三元复合肥 (N∶P∶K =15∶15∶15 )按 10kg/ 6 6 7m2 均匀施在地表 ,这样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并熟化土壤 ,最后铺上经高… 相似文献
7.
8.
9.
提高马铃薯脱毒苗扦插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 前 言脱毒苗扦插是生产马铃薯脱毒小薯的有效方法 ,全国各地马铃薯研究生产单位大多用这一方法生产 ,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有些地方由于技术不过关 ,导致大量死苗 ,成活率很低 ,增加了脱毒小薯的生产成本 ,影响了推广应用的速度。究其原因是温度、湿度、光照、剪切方法等环节不配套造成的。作者在多年工厂化生产脱毒小薯的工作中 ,总结出一套提高马铃薯脱毒苗扦插成活率的经验 ,介绍如下。2 基质选择脱毒苗扦插对基质的要求不太严格 ,用蛭石、珍珠岩、棉籽皮、锯末、灰渣、森林土等都可以 ,但必须进行高温消毒 ,这样既有利于脱毒苗… 相似文献
10.
摘取腋芽薯对脱毒马铃薯扦插苗生产微型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温室条件下 ,使用相同的无土栽培基质 (蛭石 ) ,利用脱毒试管苗和扦插苗生产微型薯 ,扦插苗采用摘取腋芽薯和不摘取的管理办法 ,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扦插苗生产微型薯单粒重达7 0 g ,试管苗单粒重为 4 5 g ,摘取腋芽薯扦插苗达 4 0 g ,单株结薯和单位面积 (m2 )结薯分别比扦插苗高 76 3%和 6 1 1%。而试管苗和摘取腋芽薯扦插苗则相差不大。而扦插苗 >1g微型薯比例达90 %,试管苗仅 82 %,摘取腋芽薯扦插苗为 83%,单位面积产量三者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1.
2016年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叶龄期刈割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响应。2017年以相对耐密品种郑单958为研究对象,研究增密刈割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叶龄期刈割影响玉米生长发育,随刈割时间的延后对玉米影响越大,表现为抽雄、吐丝时间推迟,郑单958抽雄时间推迟2~8 d,吐丝期推迟3~6 d;先玉335抽雄时间推迟2~8 d,吐丝期推迟4~8 d。株高和穗位高降低,穗位高系数和茎秆长粗比降低。绿叶数目减少,叶面积下降。两个品种单穗重较对照分别降低4.6%~21.7%和1.4%~24.5%,穗粒数3叶龄期刈割最高,其他处理穗粒数较对照降低。产量降低,以3叶期刈割减产幅度最小,5叶期在1叶位刈割基本全部死亡,6叶以后刈割叶位提高至4叶以上但减产幅度较大,且较对照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随着刈割密度的增加,产量性状呈下降趋势,产量较对照先降低后增加,密度达到1.08万株/hm~2时,产量与对照相当;密度达到1.2万株/hm~2时,产量较对照提高7.3%,增加密度可弥补刈割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残留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残留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网袋法设置不同地膜残留量梯度种植马铃薯,于收获期分别测定马铃薯不同部位生物量、根系状况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马铃薯的地上及地下部干、鲜重受到土壤中残留地膜的影响,与无残膜处理相比差异显著,随着残留地膜数量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残留地膜对马铃薯根系生长的抑制表现在根长、根总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量的减少,地膜残留量为180 kg/hm2时影响最大,根长、根总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量分别为无残膜处理的83.6%、79.6%、75.1%、76.4%。土壤中因地膜的存在导致马铃薯减产且达显著水平,地膜残留量最高的减产幅度最大,减产14.5%,但是各处理间减产幅度与地膜残留量多少不成线性相关。残留地膜对马铃薯的生长及产量产生了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产量和营养品质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大西洋’和‘克新13号’为试验材料,于盛花期进行叶面喷施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简称DTA-6;烯效唑(Uniconazole),简称S3307;氯化胆碱(Choline chloride),简称Cc。通过比较块茎重量和块茎内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以及酚类物质含量,分析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DTA-6可显著提高‘大西洋’和‘克新13号’大薯重量,Cc可显著提高‘大西洋’大薯重量;各处理对可溶性蛋白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但都显著提高了‘费乌瑞它’酚类物质的含量;DTA-6可显著提高‘费乌瑞它’和‘克新13号’维生素C的含量,而Cc可显著提高‘费乌瑞它’淀粉含量,DTA-6和Cc处理可显著提高‘克新13号’还原糖含量。 相似文献
17.
18.
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比利时212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DTA-6、烯效唑和SODM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DTA-6(100mg·kg-1)和烯效唑(50mg·kg-1)处理显著提高了产量,改善了经济性状;烯效唑(50mg·kg-1)和SODM(100mg·kg-1)处理显著提高了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了还原糖含量;DTA-6(100mg·kg-1)和SODM(100mg·kg-1)显著提高了酚类物质含量,烯效唑(50mg·kg-1)显著降低了酚类物质含量;各处理对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于2009年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展旱育保姆、壮秧剂和多效唑3种调理剂在水稻湿润育秧上的应用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调理剂均能创造出适宜秧苗生长的条件,实现增根、增叶、壮秧目的。其中,以旱育保姆处理的秧苗各项指标最好,秧苗健壮整齐,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其次为壮秧剂处理。以上2种调理剂的增产效果较好,分别比多效唑处理增产15.74%和12.88%,可在水稻湿润育秧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