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兰是所有兰属植物中观赏价值较高的一种植物,该种属包含有蕙兰、春兰、春剑等。国兰素有花中君子的美称,兰花整体呈现出花色淡雅、香味清幽的特点,无论是在文化价值方面还是经济价值方面都有着不俗的表现。组培技术作为为国兰快速繁殖的主要技术,对于提高兰花繁殖速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究了国兰组培中外植体高效消毒方法,希望能对兰花组培技术人员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本地种的蕙兰种子和春兰新芽为外植体,以75%乙醇、0.1%升汞、10%次氯酸钠为消毒剂设计了6个消毒方案进行外植体消毒试验。结果表明:蕙兰种子组织培养时采用75%酒精45 s+0.1%升汞消毒8min的效果较佳,75%酒精45 s+0.1%升汞消毒5 min对春兰新芽组培灭菌效果较好;同时,升汞的消毒效果总体优于次氯酸钠,但需要掌握消毒时间,以免过度处理给外植体造成伤害导致其死亡。  相似文献   

3.
为探寻大叶藻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法,采用75%乙醇、1.5%碘化钾、4%次氯酸钠和10%双氧水这4种消毒剂以及不同的处理时间组合,对大叶藻种子和幼苗进行消毒试验。试验结果,最有效的外植体消毒方法为:对大叶藻幼苗,先用无菌水冲洗3~4次,再以75%乙醇处理20 s,然后再用无菌水冲洗3~4次,可以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对大叶藻种子,先以75%乙醇处理10 min,再以1.5%碘化钾处理10 min,然后用无菌海水冲洗3~4次,这样消毒效果最佳,且不影响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4.
千层塔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消毒灭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不同的外植体,使用不同的灭菌剂,不同的灭菌时间,并结合紫外线照射等试验研究。初步筛选出相对有效的灭菌剂、浓度、灭菌时间及比较理想的外植体,即:茎尖用HgCl2(0.1%w/v)作灭菌剂灭菌时间5—6min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黑暗预处理对蝴蝶兰组培中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蝴蝶兰R4品种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时间的黑暗预处理对褐化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预处理能减轻褐化,其中以预处理10 d的褐化最轻;未经暗处理的褐化最重且PPO活性最大,总酚含量无一致变化规律,各处理中褐化率与PPO活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彩叶凤梨离体培养过程中外植体消毒及褐化的防止措施。[方法]以彩叶凤梨幼苗茎段作为外植体材料,研究其消毒和褐化防止问题。[结果]减少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外植体选用0.1%升汞溶液消毒10 min,并在MS诱导培养基中添加200 mg/L的抗坏血酸,能够有效防止褐化,而且不影响愈伤组织的进一步分化。[结论]研究结果为彩叶凤梨离体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茶树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控制茶树外植体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化现象,从外植体表面消毒时间、抗氧化剂和吸附剂的使用、琼脂浓度和pH值的高低进行了综合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消毒时间以6 min为宜;外植体接种在MS+6-BA 2.0 mg/L+NAA 0.2mg/L+GA31 mg/L+核黄素0.02 g/L的培养基上,琼脂浓度为5.0 g/L,pH值为5.6,外植体生长状况良好,褐化率由57%下降为13.3%。  相似文献   

8.
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朱文祥  王金荣  李珺  赵秀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399-17401,17415
对导致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总结并简述了防止和减少褐化的相应途径以及非酶促因素对组培中外植体褐变的影响,旨在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最后对褐变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产业化构想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我国国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历史,对目前国兰商品化组培快繁生产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阻碍国兰产业化生产的问题,并提出了国兰商品化组培快繁技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降低茶树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降低茶树组培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程度,从外植体表面消毒时间、切割方式、转瓶间隔时间、培养基类型、激素配比、抗褐化剂和吸附剂的使用方面进行了综合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消毒最适时间为7~8 min;接种外植体带腋芽叶片保留2/5,3 d转瓶1次降低褐化的效果较好; 经此处理的外植体培养在1/2MS +BA 2 mg/L+NAA 0.1 mg/L+Vc 1.0 g/L+AC 1.0 g/L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褐化率由86 %下降为41 %.  相似文献   

11.
牛尾菜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现象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幼嫩叶片、顶芽及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外植体、消毒时间、抗氧化剂预处理、褐化剂以及不同培养基组合等对外植体褐变控制的效果.结果表明,嫩叶、顶芽及茎段的褐化率均随着0.1%升汞溶液消毒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诱导率和污染率不断降低,最佳外植体为顶芽,消毒时间为10 min,诱导率达70.0%.采用3种抗氧化剂预处理20min,均可抑制顶芽褐化,强弱表现为PVP>Vc>Na2S2O3,Vc溶液可以加快侧芽的萌动及生长.3种抗褐化剂对茎段褐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以0.3%AC抗褐化效果最佳,茎段未发生褐化,侧芽生长最好.在不同激素配比培养基中,随着6-BA和NAA浓度的提高,外植体发生褐化时间呈现提前的趋势,以MS+6-BA 2.0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中的外植体诱导率最高,为63.4%.此外,相对于基本培养基MS、1/2MS,在低无机盐离子浓度WPM基本培养基中,外植体褐化的时间有所推迟,可减缓外植体褐化程度.因此,适宜的外植体、消毒时间、抗氧化剂、抗褐化剂、激素组合配比和基本培养基,可以有效控制牛尾菜的褐化,提高诱导率.  相似文献   

12.
茶树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铁盐对茶树组织培养中褐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0倍MS标准铁盐浓度下,茶树外植体褐化率较低,为40.5%,生长良好;在此条件下控制茶树组培褐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0.50倍标准铁盐浓度MS+Na2S2030.50g/L+AC0.50g/L。  相似文献   

13.
核桃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的多元因子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核桃叶片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的最佳激素配比进行探讨的同时,对控制核桃外植体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以硫代硫酸钠(Na2S2O3)、硝酸银(AgNO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PPO活性抑制因子,探讨试验因子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之间的关系,且通过三元二次回归组合设计建立回归方程。用贡献率法判断三因子对方程的重要性,得出Na2S2O3、AgNO3、PVP三因子在抑制核桃外植体PPO活性方面,以PVP作用最为突出,其次为Na2S2O3,再次为AgNO3。  相似文献   

14.
大叶栎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大叶栎多酚类物质含量对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影响情况。[方法]将大叶栎外植体接种在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和抗坏血酸的MS培养基上,观察其褐变致死情况。同时对大叶栎不同年龄、不同部位试样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对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影响,初步研究降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措施。[结果]大叶栎不同器官、不同部位的试样多酚类物质含量不同,多酚类物质含量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99),在培养基中添加1.0~3.0 g/L活性炭和0.1~0.3 mg/L抗坏血酸有利于降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的褐变,活性炭的效果略优于抗坏血酸。[结论]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的褐变与多酚类物质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手掌参组培过程中外植体的褐化程度,从表面消毒剂和消毒时间、活性炭和VC的使用、暗培养、光照强度、转瓶间隔时间等方面对手掌参外植体的抗褐化方法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建立高效稳定的手掌参再生体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手掌参的芽部用75%酒精表面消毒20s→无菌水冲洗2次→用0.1%升汞消毒处理10min→无菌水冲洗6次→接种于MS+KT 0.5mg/L+ZT 0.5mg/L+NAA 1.0mg/L+AC 1.0g/L+VC2.0mg/L培养基中→暗培养5~10d(3d转瓶1次)→2 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其生长良好,褐化程度大大减轻,褐化率由93.33%下降为48.28%。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番红花球茎消毒和褐化抑制的方法。[方法]以番红花球茎的染菌率、褐化率和愈伤组织诱导率为指标,分析了外植体大小、氯化汞浓度和消毒时间对番红花球茎染菌和诱导的影响,同时比较了抗坏血酸和活性炭对番红花球茎褐化的抑制效果。[结果]当外植体大小5 mm~3,氯化汞溶液浓度0.2%、消毒时间10 min时,染菌率和诱导率较为适宜;向培养基中加入0.5 g/L活性炭可以降低球茎的褐化。[结论]该研究建立了番红花球茎消毒和褐化抑制方法,为野外番红花球茎的初代组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羽藓组培初代培养适宜消毒方法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苔藓植物组织培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大羽藓配子体和孢子体组培初代培养消毒方法进行筛选。[结果]结果显示,配子体初代培养的最佳消毒方法为:0.5%次氯酸钠溶液+0.05%升汞消毒60 s;孢子体组培初代培养的最佳消毒方法为:用2.0%次氯酸钠消毒6 min。[结论]该试验筛选的方法比较适用于大羽藓配子体组培初代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外源过氧化氢(H2O2)对水曲柳体胚发生过程中外植体内部抗氧化物质、抗氧化酶、一氧化氮(NO)等的影响,以成熟水曲柳子叶胚为外植体诱导体胚发生,通过对体胚发生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外植体取材,测定其内部生理变化,分析外源H2O2对水曲柳内部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H2O2的添加,对水曲柳体胚发生过程中还原性抗坏血酸(ASA)的质量摩尔浓度的影响主要在中后期阶段(42 d),且H2O2添加组高于对照组2.14%,对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影响在前期阶段(14 d),H2O2添加组是对照组的3.23倍;外源H2O2处理提高外植体H2O2的质量摩尔浓度,在14 d时,外源H2O2处理和对照的H2O2  相似文献   

19.
张燕  何晖  吴国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553-10556
[目的]研究抑制核桃外植体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方法,得到数学模型来达到精确控制褐变的目的,并且为核桃组织培养过程中控制褐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硫代硫酸钠(Na2S2O3)、硝酸银(AgNO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PPO活性抑制因子,设定为X1、X2、X3。通过三元二次回归组合设计建立回归方程,并用贡献率法判断三因子对方程的重要性,用降维法分析各单因子与指标之间的关系,了解各因子之间的互作关系。[结果]实测值回归方程为:y=0.162-0.101x1-0.015x2-0.331x3-0.047x1x2+0.091x1x3+0.029x2x3-0.026x12+0.124x22+0.100x32。Na2S2O3、AgNO3、PVP三因子在抑制核桃外植体PPO活性方面,以PVP作用最为突出,其次为Na2S2O3,再次为AgNO3。在不同的码值水平下,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有所变化。[结论]核桃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变是影响核桃组培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利用三元二次回归组合设计方法来设计试验因子的用量,更能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艾叶、大青叶、诃子及连翘4种中草药熏蒸对组培室空气消毒的效果,筛选出对组培室空气消毒效果最佳的中药品种及用量,该研究采用平板沉降法进行采样和培养,对4种中草药烟熏消毒效果进行现场消毒试验。结果表明:艾叶、大青叶、诃子、连翘4种中草药对组培室空气的灭菌率分别为74.4%、76.8%、85.7%、97.8%,因而连翘为最佳消毒中草药;并且当连翘的用量为2.0g/m3、熏蒸时间为1h时消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