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离心、层析和电泳等方法研究了多粘芽胞杆菌T1163在红麻干皮、鲜皮和鲜茎三种材料和振荡、静置两种发酵体系中分泌的脱胶酶种类,结果表明红麻专用脱胶菌株T1163在脱胶过程中至少产生9种脱胶酶(和亚基),其中分子量为70800D、61600D、60000D、51200D、43000D、41700D和33500D的七种酶在两种体系中共同存在,分子量为56300D和28800D的两种酶分别只存在于振荡、静置系。不同酶在脱胶过程中产生的时间、速度和数量随红麻材料和发酵方式的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采用离心、层析和电泳等方法研究了多粘芽胞杆菌 T1 1 6 3在红麻干皮、鲜皮和鲜茎三种材料和振荡、静置两种发酵体系中分泌的脱胶酶种类 ,结果表明 :红麻专用脱胶菌株 T1 1 6 3在脱胶过程中至少产生 9种脱胶酶 (和亚基 ) ,其中分子量为 70 80 0 D、6 1 6 0 0 D、6 0 0 0 0 D、5 1 2 0 0 D、430 0 0 D、41 70 0 D和 335 0 0 D的七种酶在两种体系中共同存在 ,分子量为5 6 30 0 D和 2 880 0 D的两种酶分别只存在于振荡、静置系。不同酶在脱胶过程中产生的时间、速度和数量随红麻材料和发酵方式的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红麻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胶胶酶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株多粘芽孢杆菌对红麻博士、鲜皮和鲜茎3种材料在振荡、静置2种发酵体系中脱胶酶的活性变化和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材料在发酵对应时段,振荡系的酶活均较静置系的高,在干皮和鲜皮脱胶过程中,果胶酶活的峰值出现较半纤维素酶活的早,鲜茎则相反,峰值过后酶活变化幅度较小;(2)混合酶系中果胶和半纤维素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均为50℃,最适pH分别为8.0,4.4;(3)用豆饼粉培养基静置培养24h的粗酶液接种4.0mL可在30h内完成干皮脱胶。  相似文献   

4.
利用红麻专用脱胶菌T1163 分别在振荡和静置条件下,对红麻鲜皮进行了脱胶试验,测定了发酵液中的活菌量、pH 值、挥发酸、COD、还原糖、胞外可溶蛋白及脱落物量和总残渣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振荡条件下,54h 内完成红麻鲜皮脱胶;微生物在0~12h 旺盛繁殖;pH 值为6.5 ~7 .5;挥发酸峰值为236mg/l;COD在6h 出现峰值,为958mg/l;还原糖在0~24h 迅速下降。在静置条件下,48h 内完成红麻鲜皮脱胶;T1163 活菌量在6h 左右出现一个“低谷”;pH 值为5.0 ~6.0 ;挥发酸峰值为1920mg/l,COD和还有糖分别在12h 和6h 左右出现峰值。两种发酵体系中,脱落物和总残渣量均随着脱胶时间延长而增加,至完成脱胶时分别占麻重的18.51% ~20.05% 和4.1% ~5.52% ;可溶性蛋白质变化规律均类似于“M”型。  相似文献   

5.
利用红麻专用脱胶菌T1163分别在振荡和静置条件下,对红麻鲜茎进行了脱胶试验,测定了发酵液中的活菌量、pH值、挥发酸、COD、还原糖、胞外可溶蛋白及脱落物和总残渣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振荡条件下,84小时完成红麻鲜茎脱胶;pH值为6.80~7.45;挥发酸和可溶蛋白含量较低,其峰值分别为148mg/l和53mg/l.在静置条件下,72小时完成红麻鲜茎脱胶;pH值为6.20~6.80;挥发酸随脱胶的进程而不断增加,脱胶完成时下降,峰值635mg/l;胞外可溶蛋白变化趋势呈"M"型.两种发酵体系中,脱落物和总残渣量均随脱胶时间延长而呈不断增加趋势,脱胶完成时,其去除率均达11%左右;微生物均在2-6小时迅速旺盛繁殖;COD和还原糖均呈"M"型趋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红麻专用脱胶菌T1163 分别在振荡和静置条件下 ,对红麻鲜茎进行了脱胶试验 ,测定了发酵液中的活菌量、pH值、挥发酸、COD、还原糖、胞外可溶蛋白及脱落物和总残渣量等指标。结果表明 ,在振荡条件下 ,84小时完成红麻鲜茎脱胶 ;pH值为 6 .80~ 7.45 ;挥发酸和可溶蛋白含量较低 ,其峰值分别为 1 48mg/l和 5 3mg/l。在静置条件下 ,72小时完成红麻鲜茎脱胶 ;pH值为 6 .2 0~ 6 .80 ;挥发酸随脱胶的进程而不断增加 ,脱胶完成时下降 ,峰值 6 35mg/l;胞外可溶蛋白变化趋势呈“M”型。两种发酵体系中 ,脱落物和总残渣量均随脱胶时间延长而呈不断增加趋势 ,脱胶完成时 ,其去除率均达 1 1 %左右 ;微生物均在 2— 6小时迅速旺盛繁殖 ;COD和还原糖均呈“M”型趋势。  相似文献   

7.
从红麻田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T1163,这株菌可在36小时内使红麻脱胶,96小时内基本脱掉黄麻胶质。系统研究了这株菌的适宜培养条件,并采用湿润发酵方式进行了红麻接种T1163菌的小型脱胶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杂菌干扰下,脱胶红麻干皮只需3天时间,比传统的天然脱胶法缩短7天以上,并大大减少纤维损失,使精洗率提高5.7%。文中还就T1163的分类、培养及发酵条件和湿润加菌脱胶法的经济、生态效益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从红麻田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T1163,这株菌可在36小时内使红麻脱胶,96小时内基本脱掉黄麻胶质。系统研究了这株菌的适宜培养条件,并采用湿润发酵方式进行了红麻接种T1163菌的小型脱胶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杂菌干扰下,脱胶红麻干皮只需3天时间,比传统的天然脱胶法缩短7天以上,并大大减少纤维损失,使精洗率提高5.7%。文中还就T1163的分类、培养及发酵条件和湿润加菌脱胶法的经济、生态效益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利用红麻专用脱胶菌T1163分别在振荡和静置条件下,对红麻鲜皮进行了脱胶试验,测定了发酵液中的活菌量、PH值、挥发酸、COD、还原糖、胞外可溶蛋白及脱落物量和总残渣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振荡条件下,54小时内完成红麻鲜皮脱胶;微生物在0~12小时旺盛繁殖;PH值为6.5~7.5;挥发酸峰值为236mg/l,COD在6小时出现峰值,为958mg/l;还原糖在0~24小时迅速下降。在静置条件下,48小  相似文献   

10.
不同脱胶菌株胞外酶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DS—PAGE法,通过系统研究T85—260、T1163、T66等3株脱胶菌株在纯培养、灭菌和未灭菌苎麻脱胶过程中的胞外酶系,初步明确了T85—260的胞外酶为组成型,而其它两种菌株的胞外酶为诱导型,T85—260存在较多种类脱胶关键酶,表达量多,而其它两种菌脱胶关键酶种类和表达量都少。T85—260的快速脱胶机理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不同脱胶菌株胞外酶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SDS-PAGE法,通过系统研究T85-260、T1163、T66等3株脱胶菌株在纯培养、灭菌和未灭菌苎麻脱胶过程中的胞外胶过程中的胞外酶系,初步明确了T85-260的胞外酶为组成型,而其它两种菌株的胞外酶为诱导型,T85-260存在较多种为在脱胶关键酶,表达量多,而其它两种菌脱腕关键酶种类和表达量都少。T85-260的快速脱胶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红麻专用脱胶菌T1163在振荡条件下,对红麻干皮进行脱胶试验。测定了干麻脱落物量及发酵液中pH值、活菌量、总残渣量、COD、还原糖、挥发酸7项指标。结果表明,在振荡条件下,36小时内完成红麻干皮脱胶;脱落物量、总残渣量在脱胶完成后分别达到麻重23.17%、3.17%;pH值呈碱性,在脱胶完成时最高;微生物在0~12小时旺盛繁殖;COD在12小时出现峰值;还原糖在36小时达到最高值,其值为979mg/l;挥发酸变化规律类似于“U形”。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黄麻红麻不同脱胶程度与熟麻产量质量的关系,探索不同鲜皮厚度脱胶适度所需的时间,掌握黄麻红麻鲜皮脱胶技术,我们于1979年、1982年进行了脱胶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材料与方法脱胶试验于1979年10月13日至11月8日在余杭县五杭公社红卫大队进行,熟麻品质分析于1982年5月在浙江供销学校进行。所用材料系红卫大队同一块黄麻或红麻田中挑选。脱胶试验尽量选用高度、粗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黄麻红麻不同脱胶程度与熟麻产量质量的关系,探索不同鲜皮厚度脱胶适度所需的时间,掌握黄麻红麻鲜皮脱胶技术,我们于1979年、1982年进行了脱胶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5.
红麻干皮加菌振荡脱胶过程中发酵液成份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利用红麻专用脱胶菌T1163在振荡条件下,对红麻干皮进行脱胶试验。测定了干麻脱落物量及发酵液中pH值,活菌量,总残渣量,COD,还原糖,挥发酵7项指标。结果表明,在振荡条件下,36小时内完成了红麻干皮脱胶;脱落物量,总残渣量在脱胶完成后分别达到麻重23.17%,3.17%;pH值呈碱性,在脱胶完成时最高;微生物在0-12小时旺盛繁殖;COD在12小时出现峰值;还原糖在36小时达到最高值,春值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T1163的扩大培养方法和人工接种脱胶适宜条件,并进行了脱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立式双层通气搅拌培养罐,装罐容70%的糠饼培养基,接种后在35℃下搅拌不通压缩空气,仅靠接种口(塞无菌棉花)与环境对流交换气体,培养6小时获最佳扩大培养效果;浸泡人工接种红麻干皮重10~15%的菌液,35℃下湿润发酵,36小时可完成脱胶,添加适量磷酸盐或尿素,24小时即能完成脱胶;还进行了0.5~50kg规模的红麻干皮脱胶试验,与天然脱胶比较,时间明显缩短,精洗率提高,纤维品质改善。文中还就人工接种脱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高效菌株T85—260在苎麻脱胶过程中的胞外酶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SDS_PAGE法,研究了高效菌株T85-260在苎麻脱胶过程中的胞外酶系,基本印证了其在纯培养过程中的酶学表现:即组成型产生41种胞外蛋白(含胞外酶或亚基),分子量为10.0KF-120.0KD;能分泌分子量分别为60.3KD、49.5KD、33.5KD、29.5KD的4种某露聚糖酶,分子量为28.8KD的果胶酶、较高浓度的镁离子有利于果胶酶的产生,分子量分别为72.9KD、35.5KD、31.6KD、19.9KD的4种蛋白酶。  相似文献   

18.
红麻由于“南种北植”,延长了营养生长期,在我县至10月中旬,仅少数麻株开花,一般采取鲜皮精洗,容易发生脱胶偏熟的问题。为了研究红麻鲜皮精洗脱胶程度对产量与质量的关系,以解决目前大部分生产队红麻精洗脱胶过熟,影响红麻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外引进和国内筛选的白腐菌菌种进行酶学、红麻发酵、全杆红麻生物-硫酸盐法制浆研究,初步明确了不同菌种的红麻发酵与生物制浆性能存在较大差异,菌种S4(Trametes sanguinea(L:Fr.)Lloyd)是较好的红麻生物制浆菌种,它能在两周左右完成红麻发酵,其硫酸盐纸浆粗、细浆得率相对较高,具有较高的漆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漂白浆白度较高、氯耗较低。基本明确硫酸盐法可能并不适合全杆红麻生物制浆,其粗、细浆得率较未经生物处理的明显降低。纸浆的物理性能也有所变差。  相似文献   

20.
红麻由于“南种北植”,延长了营养生长期,在我县至10月中旬,仅少数麻株开花,一般采取鲜皮精洗,容易发生脱胶偏熟的问题。为了研究红麻鲜皮精洗脱胶程度对产量与质量的关系,以解决目前大部分生产队红麻精洗脱胶过熟,影响红麻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我们于1978年在中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