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麻是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草本纤维植物,又名洋麻、槿麻等。红麻适应性强,在盐碱地、低洼涝地、城市周边地均可种植。红麻主要作为纺织麻袋、绳缆、捆扎的原料,还可以作为纺织帆布、窗帘、地毯、土工布、贴墙布、造纸等原料。红麻的副产品麻秆可制成麻屑板、活性炭等。红麻再生能力强,其生产能力是桉树林的3倍,麻制品天然可降解,具有很高的环保性,红麻造纸还可大大减低对森林的砍伐。  相似文献   

2.
红麻属锦癸科(Malraceae)木仅属(Hibiscus),一年生草木植物。是纺织、造纸工业的主要原料。红麻生产分布全国以广东、广西、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区)为主产区。我区位于淮河上游两岸,是红麻生产的  相似文献   

3.
红麻是我国主要的纺织纤维原料之一。我区是红麻的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6.67万hm^2左右。随着种子经营的放开,每年红麻种子多渠道经营,缺乏计划性,往往造成大量积压。红麻种子带有炭疸病、枯萎病等7种病虫害,特别是隔年陈种,播种后种子发芽时受害,引起幼芽腐烂,幼苗出土后,基部萎缩软化,终至倒伏枯死,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给红麻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减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红麻种子包衣新技术,通过试验示范,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红麻是我国重要韧皮纤维作物之一,具有吸湿性强,散水、散热快等独有的特点,不仅成为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品的原材料。本文将通过对红麻作物的田间试验结果与分析,探讨红麻施肥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以及最佳经济施肥的方法和技术措施,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红麻对炭疽病近似免疫高抗材料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芳  刘伟杰 《作物学报》1995,21(1):122-123
我国红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之首。红麻主要用于纺织和造纸。红麻炭疽病(Colletotrichum hibisci Pol)是我国红麻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50年代初该病在全国麻区大流行,使我国华北、东北红麻因该病为害而被迫停种,致使当时全国红麻从20万公顷减少到不足340公顷。直到1975年前后,由于对红麻炭疽病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才使红麻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下来。尽管目前我国生产上种植的红麻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与过去的品种比较有较大提高,但在人工接菌条件下,病情指数一般在50—70%之间,烂头率在13%左右,只属于中抗水平。在红麻生长季节雨水较多的年份,该病的发生仍较严重,这对我国红麻生产的稳产性仍是一个制约因素。国外因种植红麻的面积很小,对红麻只有一些零星的研究,虽然对红麻炭疽病的抗源及抗性有过一些报道,但未见有对红麻炭疽病  相似文献   

6.
三都县发展的两麻,就是苎麻和红麻。发展两麻生产,是调整本县产业内部结构的一项重大改革。两麻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是一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尤其是苎麻,是我国麻纺工业的优良纺织原料,又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其纤维品质居麻类作物之首,有着特殊的优点和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上麻类作物种类最多的国家,栽培有苧麻,黄麻、红麻、亚麻、大麻、青麻、龙舌兰麻等,年总产量曾达到4000多万担。麻纤维吸水、散热快,拉力较强。不同种类麻的纤维因细度和拉力不同,分别可织成绳索、包装袋(布)、高挡织物衣料等各种麻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苧麻织物供不应求;亚麻织品销路很好;黄、红麻产品竞争能力也很大。因此,加强我国麻类作物生产、纺织加工和科学研究工作,对发展经济,促进内销外贸,改善人民衣着都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红麻秸秆高效预处理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地球上储量最大的可再生的植物纤维质转化制备燃料乙醇,对于减少温室效应,缓解能源紧张,提高环境质量具有重大意义。红麻是一种传统的速生高产的纤维作物,为提高红麻纤维质的糖转化率,采用H2O、H2SO4、NaOH溶液(121℃,60 min)或白腐真菌P. sajor-caju固态培养的方法,对红麻秸秆进行预处理,比较了后续的纤维素酶催化红麻秸秆水解的纤维素转化率。结果表明,NaOH预处理样品的纤维素转化率达到82.24%,说明碱性预处理比较适合于红麻秸秆。微生物法预处理能有效去除红麻秸秆的木质素,提高样品的纤维素转化率,但耗时较长,糖分有所损失,可作为辅助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浙红3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红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优,耐旱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麻纺、造纸兼优的红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干旱胁迫对红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寻找最佳节水灌溉临界值,以红麻品种杂红992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控水法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强度和时长对红麻生长发育指标(叶片数、株高、茎粗和地上干物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红麻生长量,减缓了生长速度,且降低幅度与胁迫强度和时间呈正相关。干旱胁迫后的红麻在复水后将会进行补偿性生长。与正常灌溉相比,短时(5d)的轻度(土壤含水量控制在60%~65%)或中度(土壤含水量控制在40%~45%)干旱胁迫不仅可以节水45%~73%,而且提高产量8%~14%,综合经济效益提高2445~3729元/hm2。但重度(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25%)或长时间(>15d)干旱胁迫降低了补偿效应甚至产生伤害。因此,从红麻生产的高产、高效出发,确定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45%作为红麻旺长期增产、增效的水分临界指标。  相似文献   

11.
红麻种子含油量较高,在贮藏中,一旦保管不善,易引起发芽、发热霉变甚至丧失种子生活力,隔年红麻种子比当年红麻种子贮藏难度更大。经多年实践,我公司采用砻糠贮藏隔年红麻种子,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能较好地保持隔年红麻种子的播种品质。  相似文献   

12.
应用ISSR分子标记绘制红麻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6份红麻种质资源为材料, 对UBC807~UBC80等80个ISSR引物进行筛选, 筛选出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20个。利用这20个ISSR引物扩增来自国内外84份红麻种质资源, 共获得230条谱带,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1.5条谱带, 其中多态性谱带185条, 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0.43%, 表明供试的红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以供试84份红麻种质资源的ISSR扩增谱带为基础, 建立了供试材料扩增条带指纹数据库的Excel文件。根据指纹图谱唯一性原则, 采用自行开发的DNA指纹数据分析软件, 再从20个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中遴选出UBC 813、UBC 825、UBC 836、UBC 888和UBC 889引物, 绘制出82个红麻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 为红麻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谭石林 《种子》1999,(3):68-70
我国80年代初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中熟红麻种子繁育生产地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湖南、四川、江西。留种面积从无到有,已发展到年繁种面积053~067万公顷,年种子总产250~30O万kg,约占全国红麻种子产量的1/4。近年来,经济发达的福建、广东等省红麻留种面积逐年缩减,长江流域繁种面积和种子产量却逐年增加,正在朝成为我国新兴红麻种子生产主产区发展。鉴于基地在全国麻类生产中的地位,笔者分别于1982~1997年在江西、湖南等基地县(市)就种子低产、质差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红麻种子基地建设、种子高产、优质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14.
俞琦英  张吕望 《种子》1998,(4):29-30,36
浙红3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红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优,耐旱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麻纺,造纸兼优的红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关于锦葵科植物通过花药培养获得花粉植株,国内外尚少报道。红麻属锦葵科植物,为探索红麻育种新途径,加快育种步伐,从1979年开始进行红麻花药培养的研究。 取花粉为单核靠边期,大小为0.8~1.0厘米的花蕾,按常规方法消毒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培养基上。试验结果表明:红麻花药的培养须经过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分化、再诱导、  相似文献   

16.
红麻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不育基因的ISSR分子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麻不育系的选育为红麻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红麻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可用于优良不育系或保持系的选择。采用单株选择回交的方法进行不育系的选择,用BSA法进行ISSR引物的筛选。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红麻育种课题组在海南三亚发现的红麻不育株AT-1做母本分别与15-4,04K1做杂交,再用父本回交4次,选育出2个高度不育的不育系。用CTAB法提取红麻单株DNA,利用BSA法构建近等基因池—不育池和可育池,以近等基因池DNA为模板,进行ISSR引物的筛选,筛选出一条能在不育池和可育池间产生稳定差异带的ISSR引物U859。对不育系鉴定表明,不育系为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且不育性稳定。通过不育和可育单株对ISSR引物的鉴定表明,U859是与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的ISSR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麻类是国内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针对市场上麻纤产品需求日益增加,麻类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的问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大麻作前茬,大麻收获后接茬种植黄麻/红麻的种植模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麻-黄麻种植模式,麻纤总产量比单独种植大麻或黄麻分别最低增产90.8%和34.2%。大麻-红麻种植模式,麻纤总产量比单独种植大麻或红麻分别最少增产92.7%和28.8%;同时,大麻和黄麻/红麻接茬种植,其净收益和产投比均较单独播种时增加,而且6月20日左右接茬净收益和产投比最高。从麻纤产量、净收益和产投比等指标综合来看,大麻-黄麻/红麻的种植模式可以实现麻类的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值得大面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挖掘红麻雄性不育核基因,解释红麻花蕾败育的分子机理,通过分析转录组数据,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红麻花药中克隆出拟南芥MALE STERILITY1(MS1)的同源不育基因,并命名为HcMS1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HcMS1蛋白进行结构、理化性质及亲缘关系等分析,并通过qRT-PCR分析HcMS1基因在红麻不育系、保持系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构建过表达载体,利用叶盘法转化本氏烟草并对转基因烟草进行表型观察。HcMS1基因序列开放阅读框(ORF)为1 950 bp,编码64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HcMS1蛋白为亲水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上且含有典型PHD-finger结构域,没有信号肽和跨膜区结构,与陆地棉MS1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木槿MS1蛋白。qRT-PCR结果表明,HcMS1基因的表达量在保持系和不育系中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红麻花蕾的四分体至单核期表达量最高,这与拟南芥中MS1基因表达模式一致;另外在保持系中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不育系,推测红麻败育与HcMS1基因的低量表达相关。通过遗传转化试验发现,HcMS1转基因烟草株型较矮,花萼大小不一,花筒长度缩短,并出现自交不结实的现象,说明红麻HcMS1基因的异源表达有影响本氏烟草正常育性的功能。从红麻花药中成功克隆出核不育相关基因HcMS1,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为后续红麻雄性不育育种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前期高通量测序结果为基础,利用MISA软件分析了所获得的转录组数据的SSR位点,发掘了11个EST-SSR标记。这11个EST-SSR标记了红麻响应干旱胁迫的关键基因外显子区的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并且在遗传变异来源广泛的红麻品种中具有多态性,可以区分44个红麻品种。通过5个红麻品种的初步筛选和44个红麻品种的验证,这11个多态性标记可稳定检测,可以直接将本研究所开发的标记应用于更多红麻品种的检测,进行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多样性评价、亲缘关系鉴定和关键抗旱基因的特定外显子区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为红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良好的标记储备,也为红麻自然变异中筛选关键基因的功能等位变异提供一种检测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0.
浙江红麻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了解和有效利用已收集的红麻资源,以22份浙江红麻种质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2年重复,对其16个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22份浙江红麻资源变异系数范围为3.49%~20.10%,以纤维强力变异系数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分别为单株产量因子、群体产量因子和纤维品质因子)提供了原始性状80.753%的信息;欧氏距离为10时,可把22份浙江红麻资源分为3类,其中I类为高产型,Ⅱ类具有高纤维强力特征;隶属函数法分析显示,浙1-96、航优1号、ZHKX-01和浙4438等I类资源排名靠前,具备选育高产种质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