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查清甘肃蓼科有毒植物资源的属种组成及使用价值,为蓼科有毒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采用标本采集、查阅文献资料和询问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甘肃蓼科有毒植物资源丰富,共有3属8种,并具有多种重要的使用价值。说明甘肃蓼科有毒植物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蓼属植物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慧春 《青海草业》2008,17(3):38-41
蓼(Polygonum)是蓼科中的一个药用大属。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蓼属植物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3.
水蓼在农药和兽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属蓼科(Polygonaceae)蓼属(Polygonum L.)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首载于《唐本草》。现代文献记载,水蓼全株含水蓼二醛、异水蓼二醛、水蓼素、槲皮素、槲皮黄甙、金丝桃甙等。其味辛,性平,具有化湿、行滞、祛风、消肿之功效。治痧秽腹痛、吐泻转筋、泄泻、痢疾、风湿、脚气、痈肿、疥癣、跌打损伤等。主要用于痢疾、肠胃炎、腹泻、脚气、疥癣、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功能性子宫出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水蓼在植物源农药、医药、兽药、食品添加剂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开发前景,但迄今为止,对其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及开发利用还不充分。  相似文献   

4.
高寒珠芽蓼草甸植被生物量的季节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甘肃省天祝县珠芽蓼高寒草甸,结果表明,调查草甸的主要植物有26种,隶属13科23属。其中珠芽蓼(0.148)为优势种,次优势种有乳白香青、球花蒿、线叶嵩草等。通过对珠芽蓼草甸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季节动态的研究分析发现,地上植物量在整个生长季中表现为单峰曲线,地下植物量变化呈现“V”型曲线,环境因子是制约珠芽蓼草甸植物生长发育和植物量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5.
<正> 中药何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有赤、白之别。赤首乌为蓼科蓼属植物,是首乌(Polynum multiflorum Thunb)正品。白首乌多指罗摩科牛皮消属植物,江苏、浙江一带的白首乌为飞来鹤(Cynanchum auriculatum  相似文献   

6.
<正> 川西高原有饲用和药用蓼科植物7个属,56种,其中蓼属36种,占64.3%;山蓼属Oxyria Hill 2种,占3.6%;金线草属Antenoron Raf.1种,占1.8%;大黄属Rheum L.8种,占14.3%;酸模属Ru-mex L.6种,占10.7%;荞麦属FagopyrumMill.2种,占3.6%;翼蓼属Pteroxygo-num Damm et Diels 1种,占1.8%。大多数是野生牧草和药用植物资源。现将蓼属  相似文献   

7.
李旭谦  陆福根  辛有俊 《青海草业》2013,22(2):47-52,56
青海省天然草地分布广、草地类型多样,草地植物以禾本科、莎草科、豆科、蓼科、藜科等植物为主,且绝大多数植物家畜可食,是一个丰富的优良牧草种质资源库。尤其是莎草科的植物其牧草品质良好,营养成分含量高,极具开发利用的潜力。因此,在积极保护天然草地上极具挖掘潜力的牧草种质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优质牧草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蔷薇属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栽培方法和主要作用,提出蔷薇属植物可作为贵州石漠化生态治理的植物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木藤蓼[Follopia aubertii (L. Henry.) Holub.]属蓼科何首乌属植物,原产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1998年引进北京。木藤蓼是木质藤本灌木。北京地区现有的木质藤本植物有地锦、常春藤、扶芳藤等,但这些植物都以绿色调为主,虽然地锦在秋季叶色变红,但总体上看存在色调单调的问题,而木藤蓼开白花、结红果,增强了色调的变化。而且木藤蓼生长量大,成型快,抗性强,在华北地区生长良好,是室外地面、空中垂直绿化和造型栽培的优良材料。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绿化正由原来以绿为多、为好,转向色调、造型的多样化。木藤蓼凭借其绿叶、白花、红果、生长快、抗性强等特点,将会是现有木质藤本的替代植物,发展前景很大。木藤蓼在北京地区4月5日开始展叶,从9月2日开始开花,9月15日转入盛花期,10月10日左右花期基本结束。果期从9月28日开始,以后渐变成粉红色,最后成褐色,至下霜叶脱落,果实宿存至12月。木藤蓼抗性强,在北京种植3年来,未发现有病虫害,耐寒、耐旱、耐盐碱,喜阳光充足的环境,也耐阴,盆栽的年生长量可达4m。木藤蓼在北京地区能正常结果,可用种子或扦插、压条等方法进行繁殖。12月收集种子,晾干...  相似文献   

10.
荞麦属蓼科植物,其子实、秸秆和叶壳等被绵羊采食后,能增加动物对阳光的敏感性,引起家畜中毒。  相似文献   

11.
岳星慧 《青海草业》2005,14(4):46-49
根据实地调查,在青海铝业厂区共有草本植物40种,隶属16科,其中,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以及篇蓄、藜、田旋花、草本犀等为优势种,具有较强的抗污染特性。  相似文献   

12.
朱砂七是蓼科蓼属植物毛脉蓼的干燥块根,为"太白七药"之一.朱砂七所含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蒽醌类、二苯乙烯类、鞣质、多糖等,蒽醌类为其主要成分之一.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已经证实朱砂七总蒽醌在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等方面作用显著,因其副作用低,而具有很好的开发及应用前景.论文简要概述朱砂七总蒽醌的化学组成、提取方法及相关...  相似文献   

13.
经取样调查及田间观察,云南白三叶种子田中共有76种杂草,分属26科。主要杂草分别为春季杂草:荠菜、藜、苕子;夏季杂草:野黍、荞叶、十字马唐、牛膝菊、尼泊尔蓼、希签;秋季杂草:牛膝菊、荞叶、夏枯草、十字马唐、尼泊尔蓼、野黍;冬季杂草:荠菜、夏枯草、藜、鼠麴草。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常见草坪杂草种类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韩烈保  邓刚 《草业科学》1997,14(1):51-52
在两年时间内,对北京地区各类草坪进行现场调查和鉴定,以确定春,夏季常见草坪杂草的种类及其优势种。调查结果:常见草坪优势杂种有车前,紫花地丁,蒲公英,扁蓄,独行莱等。同时,还对不同管理水平和不同种类的草坪进行了调查,发现管理水平越低,杂草危害严重,不同种类的草坪,杂草的优势种不同。  相似文献   

15.
前期研究中运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对辣蓼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试验,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为了获得质量稳定的辣蓼黄酮,为工业化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芦丁、槲皮素与槲皮苷为对照品对辣蓼总黄酮进行目标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蓼黄酮乙酸乙酯部分(FEA)中芦丁、槲皮素与槲皮苷的含量分别为281.97、160.98、83.31 mg/g,辣蓼黄酮正丁醇部分(FNB)中芦丁、槲皮素与槲皮苷的含量分别为150.33、147.51、73.82 mg/g。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精密度、重复性好,可作为辣蓼黄酮中芦丁、槲皮素与槲皮苷含量分析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青藏高原东缘珠芽蓼+线叶嵩草草地3年的定位监测研究表明:该草地群落主要以杂类草组成,杂类草占草群密度的89.6%,是高山带典型的杂类草草甸草地,群落共有植物104种,分属18科48属,珠芽蓼、线叶嵩草为优势种,草群构成中,珠芽蓼所占比例最大,在5.7~13.4,且随生育期的延伸呈逐步上升趋势,在整个草群地上植物量的变化中,珠芽蓼处于主导地位,它的增减变化决定其他类草比率的升降。草地生产力月动态变化呈单峰形曲线,6~7月是地上植物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产量高峰出现在8月(167.24g/m2)。全年单位面积载牧量(羊单位)为1.833个/hm2,青草期月理论载牧量(羊单位个/hm2)分别为:5月5.3个,6月11.0个,7月17.8个,8月21.6个9月17.3个,10月11.3个。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辣蓼中黄酮类化合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试验用环磷酰胺(CTX)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以4种不同剂量(25、50、100和150mg/kg)的辣蓼黄酮正丁醇部分(n-butanol part of flavonoids,FNB)对小鼠灌胃给药,发现免疫抑制小鼠的脏器指数和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海南辣蓼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并探讨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热回流提取海南辣蓼总黄酮,以提取液中总黄酮的百分含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 设计(BBD) 对影响提取工艺的因素液料比、提取时间及乙醇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应用响应面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 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方法,对最佳工艺所得总黄酮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海南辣蓼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15、提取时间60 min、乙醇体积分数48%,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10.101%。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95 mg/mL和0.46 mg/mL。该方法优选的工艺合理,操作简便,试验周期短,且提取的海南辣蓼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为琼辣蓼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