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江门菠萝的寒害调查和品种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历了2013年冬季低温胁迫之后,根据寒害等级比较品种抗寒性差异,对4个菠萝品种‘金菠萝’(MD-2)、‘黄金菠萝’、‘巴厘’、‘卡因’进行了寒害调查。结果表明,这4个品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寒害,其中‘金菠萝’和‘卡因’的寒害等级较低,‘巴厘’和‘黄金菠萝’的抗寒性相对较弱,抗寒能力依次为‘金菠萝’>‘卡因’>‘黄金菠萝’>‘巴厘’。叶绿素的荧光特性决定作物的光合产量,为此,比较了不同菠萝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金菠萝’的Fo和Fm均显著高于‘巴厘’,但是4个品种的Fv/Fm却没有显著差异。‘金菠萝’和‘黄金菠萝’均适合在江门进行推广种植,寒害等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以为抗寒品种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品种‘树上干’杏的抗寒特性,为‘树上干’杏抗寒种质创新及抗寒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伊犁地区杏品种‘树上干’杏6个不同株系的一年生枝条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以4℃为对照组,设置-15℃、-20℃、-25℃、-30℃、-35℃共5个温度梯度,分析了低温胁迫对一年生枝条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应用隶属函数法分析和评价6个不同株系的抗寒能力。结果表明,6个不同株系的‘树上干’杏抗寒性强弱依次为S6S3S1S5S2S4。本研究通过对‘树上干’杏抗寒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各抗寒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可靠的‘树上干’杏抗寒性评价方法,为‘树上干’杏抗寒性新品种选育及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方法之一选用复色品种的梅花。在南京、武汉等地,有一类特殊的梅花品种,即“洒金型”梅花,品种包括‘复瓣跳枝’、‘单瓣跳枝’、‘米单跳枝’。这3个品种的梅花,往往在同一植株上开出粉红、粉白、半红半白、白底红纹、白底红斑等不同颜色的花朵,非常新颖亮丽,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不同品种抗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品种马铃薯幼苗的抗寒特性,为抗寒种质创新及抗寒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10个马铃薯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分析了苗期低温胁迫对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高于对照,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对照。马铃薯品种间叶片各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马铃薯叶片各项指标的抗寒系数作为衡量抗寒性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马铃薯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其强弱排序依次为:‘丽薯6号’‘中薯20号’‘滇薯701’‘冀张薯12号’‘青薯9号’‘合作88’‘中薯18号’‘滇同薯1号’‘师大6号’‘宣薯2号’。本研究将10个马铃薯品种聚为3类:‘丽薯6号’、‘滇薯701’、‘中薯20号’等3个品种抗寒性最强;‘滇同薯1号’、‘冀张薯12号’、‘青薯9号’、‘中薯18号’、‘合作88’等5个品种抗寒性中等;‘宣薯2号’和‘师大6号’这2个品种抗寒性最弱。综合评价结果与低温胁迫后植株霜冻损伤评分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通过对马铃薯抗寒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各抗寒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可靠的马铃薯抗寒性评价方法,为马铃薯抗寒性新品种选育及大规模马铃薯品种的抗寒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低温胁迫是影响甜高粱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为更好地了解低温胁迫下苗期甜高粱耐低温的机制,并服务于甜高粱耐低温品种的选育,本研究以6 个甜高粱品种为材料,对其在低温胁迫及恢复处理后苗期叶片中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以各项指标的抗冻系数作为衡量抗冻性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对抗寒性做出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低温胁迫后,6 个甜高粱品种Pro 含量均不同程度上升;而SOD、POD、CAT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却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部分品种表现为下降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最终将6 个品种分为3 类,‘BJ0603’和‘EN-11’为强抗寒类型,‘EN-12’、‘IMP-2’和‘KFJT-1’为中度抗寒类型,‘BJ0602’为弱抗寒类型。本研究结果为甜高粱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梅品种收集及分类工作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以已故工程院院士陈俊愉为首的梅花团队,经过近70年的潜心研究,编著《中国梅花品种图志》,记载了332个品种。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确定的梅品种约有360个。随着研究团队在抗寒梅花品种研究和推广上不断获得成果,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在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了梅品种登录国际精品园(简称鹫峰国际梅园),重点收集、展示适合在北方地区推广应用的抗寒梅花品种。  相似文献   

7.
GGE双标图对抗寒烤烟品种区域试验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陈志厚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6):139-142
利用2012年南平市抗寒烤烟品种区域试验中各品种在3个不同试验点上的平均产量和平均产值,经过环境中心化后的数据,以GGE双标图的图谱形式阐述了参试品种在各试验点的表现、各试验点环境间关系、各试验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及各参试品种平均表现和稳定性。结果表明:(1)‘CB-1’在延平试验点平均产量、平均产值最高,‘NF-1’在邵武、浦城试验点平均产值最高;(2)邵武和浦城试验点之间存在紧密正相关,且与延平试验点均表现为负相关;(3)延平、浦城、邵武各试验点对参试品种均具有较强的区分能力,作为抗寒品种筛选的试验点,浦城和邵武具有较强代表性;(4)5个参试品种中‘NF-2’表现既高产量、高产值又稳定的品系,‘NF-1’表现相对高产和稳定的品系。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山西省平欧榛抗寒育种的进程,深入挖掘平欧榛抗寒资源,为平欧榛生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 ‘85-28’、‘达维’、‘薄壳红’、‘B-11’、‘玉坠’、‘84-72’、‘魁香’、‘辽榛3号’等生产中主要的8个平欧榛品种(系)成熟1年生枝条为试材,在自然越冬过程中,对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及差异性分析,并结合露地越冬试验,分析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休眠主要低温期,各品种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温度降低呈递增趋势,且抗寒性强的品种较抗寒性弱的增幅大,平欧榛抗寒性与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性。试验各品种(系)抗寒性强弱顺序依次为‘B-11’、‘达维’、‘85-28’、‘84-72’、‘辽榛3号’、‘玉坠’、‘薄壳红’和‘魁香’,与冻害调查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北京林业大学选育的'燕杏' '花蝴蝶' '送春'3个抗寒梅花品种通过国家林木良种审定,表明这3个抗寒性优良的梅花品种在生产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以在全国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这是北京林业大学梅花科研团队60多年来坚持抗寒梅花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如今,抗寒梅花品种可在北京、内蒙古、新疆、辽宁、吉林等地栽培,适宜于园林绿化与景观配置.它的推广应用对丰富北方地区城市园林早春开花植物种类有着重要意义,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低温胁迫对4个菜用甘薯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菜用甘薯抗寒机理,以‘宁菜3号’、‘CH-2’、‘福薯18’、‘福薯10号’4个菜用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越冬和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的方法,对菜用甘薯抗寒性与POD、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低温胁迫后,‘宁菜3号’、‘CH-2’的POD活性增加速度快、活性强、酶活力持久,SOD活性高,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在低温胁迫后,POD、SOD活性变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不同可能是引起菜用甘薯抗寒性差异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对菜用甘薯栽培的品种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进一步探索菜用甘薯抗寒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主要工作梅花蜡梅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取得新成就。北京林业大学梅花研究团队取得新突破;南京中山园林梅花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梅花育种成就显著;山东抗寒梅花资源圃初步完成;鄢陵蜡梅品种资源圃课题建设基本完成;梅花、蜡梅品种国际登录工作稳步推进;梅品种国际登录3个品种,蜡梅国际登录5个品种;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梅与蜡梅国际学术研讨会。梅花蜡梅苗圃和梅园建设取得新成绩。积极推进广东惠  相似文献   

12.
几种葡萄砧木的引种表现及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几种葡萄砧木的抗寒适应性。本试验以引进的1年生‘贝达’、‘山河1号’、‘SO4’、‘5BB’、‘抗砧3号’5种葡萄砧木为试材,进行植物学特性和生长特性调查,测定电导率、失水速率、萌芽率等指标,综合分析各砧木品种的抗寒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葡萄砧木叶片和新梢之间的形态特征表现不同;‘贝达’的新梢生长速率在各测定砧木中表现最高;‘抗砧3号’的移栽成活率和扦插成活率最低,分别为74%和79%,‘贝达’的移栽成活率和扦插生根率显著高于其他砧木,在新疆北疆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综合评价各砧木抗寒性得出:‘贝达’>‘山河1号’>‘5BB’>‘抗砧3号’>‘SO4’。本研究结果为葡萄砧木利用及品种改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低温下核桃枝条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加快山西省核桃抗寒育种的进程,深入挖掘核桃抗寒资源,为核桃生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山西省主要推广的核桃品种‘礼品1号’、‘礼品2号’、‘中林1号’、‘中林5号’、‘辽核1号’、‘辽核3号’和‘晋龙1号’7个品种为试材,对其被迫休眠期1年生枝条在不同低温条件下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等部分抗寒性生理生化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所测指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酶活性呈现“降—升—降”的变化。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SOD酶活性的变化幅度不大。‘礼品1号’和‘礼品2号’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变化幅度较大。综合分析各品种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可推测其抗寒性强弱顺序:‘礼品2号’最强,‘礼品1号’次之,‘辽核3号’和‘中林5号’抗寒性居中,‘晋龙1号’、‘中林1号’、‘辽核1号’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皂荚不同无性系枝条抗寒能力差异进行分析,为皂荚抗寒品种的选育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11个皂荚无性系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测定分析其在不同低温条件下(5℃、0℃、-5℃、-10℃、-15℃、-20℃、-25℃)的相对电导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测定不同抗寒能力的皂荚无性系枝条组织解剖结构、反射光谱及MDA、SOD含量,并探讨无性系间抗寒性差异的原因。皂荚枝条相对电导率对低温的响应随着温度的降低呈现上升趋势,但部分无性系呈“升-降-升”的趋势;抗寒性较强的无性系特点是枝条的木质部在枝横截面积中所占比例较大,皮层和韧皮部所占比例较小,NDVI、ARI2、SIPI、CRI2参数较高,MDA含量低而SOD酶活性高。11个供试皂荚无性系枝条抗寒性由高到低排序为:‘羊角皂’>‘LKHD5’>‘北山底’>‘帅荚三号’>‘牛家峪’>‘302’>‘河林一号’>‘涧头村’>‘西贾二号’>‘LKHD4’>‘LKSD’。  相似文献   

15.
上期我们对抗寒梅花的栽培做了系统的介绍,本期将抗寒梅花品种列表展示给大家。  相似文献   

16.
4个国外接骨木属种质资源引种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4个接骨木品种在河南省郑州地区的引种表现及适应性,2015—2019年定期观测引种的‘金叶’、‘金羽’、‘花叶’、‘紫云’4个国外接骨木品种,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性状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露地栽培中,引种的4个接骨木品种均可在郑州地区正常生长、开花、结果。4个接骨木品种均生长健壮,枝繁叶茂,花期较长,较耐低温。以观赏性、适应性、生长特性权重分配分别为0.4、0.3、0.3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综合分值表现为‘金叶’接骨木>‘花叶’接骨木>‘金羽’接骨木>‘紫云’接骨木。由此可见,4种接骨木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适应性,可广泛用于郑州地区城市园林绿化和美化。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高酸海棠栽种适宜区域,用高酸海棠新品种‘冰心1 号’、‘红勋1 号’与现有品种‘新苹1号’进行抗寒性比较,以枝条作为试验材料进行低温处理,并根据外渗电导法、脯氨酸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研究了各样品的抗寒性能。通过试验测定结果可判定3 个样本的相对电导率大小依次为‘新苹1 号’>‘红勋1 号’>‘冰心1 号’,脯氨酸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冰心1 号’>‘红勋1 号’>‘新苹1 号’,MDA含量大小的总体趋势依次为‘红勋1 号’>‘新苹1 号’>‘冰心1 号’。总体而言,‘冰心1号’的抗寒性最强,3 个品种的抗寒顺序依次为‘冰心1 号’>‘红勋1 号’>‘新苹1 号’。其中‘冰心1 号’与‘红勋1号’都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适宜栽种于新疆天山以北及其他寒冷区域。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低温下品种间差异的抗氧化物酶或者活性氧清除物,为低温下鉴定冬小麦品种抗寒性提供理论依据,以抗寒性不同的‘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为材料,在低温驯化期和封冻期进行取样,通过测定冬小麦品种间活性氧清除物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封冻后抗寒品种的相对电导率低于不抗寒品种;丙二醛含量只有在深度封冻期1月14日抗寒品种显著低于不抗寒品种。封冻后15天不抗寒品种SOD酶活性逐渐降低,而抗寒品种SOD酶活性仍在增加;封冻后30天抗寒品种的ASA含量显著高于不抗寒品种,SOD酶活性和ASA含量可以用于冬麦品种抗寒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宜在丽江高海拔区域生态气候条件下栽培的越橘优良品种,于2010—2013年在云南省丽江市海拔2400 m的区域进行了12个越橘品种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灿烂’、‘蓝丰’、‘布里吉塔’、‘北陆’4个品种适合在丽江市海拔2400 m的区域栽培,其中‘灿烂’可作为加工品种,‘蓝丰’和‘北陆’可作为鲜食品种,‘布里吉塔’既可鲜食又可用于加工,其余品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0.
5个美国山核桃优良品种开花等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安徽地区美国山核桃品种少、产量低等问题,连续13年对引种的美国山核桃实生品种对比观察,筛选出‘安农1号’等5个优良适生品种。并对这5个品种的新枝及叶萌发生长节律、雌雄花开花物候、花期长短等特性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5个品种新枝平均长度差异达到6.5 cm,叶平均长度差异3.3 cm;枝梢、叶、雄花序生长量最大均为温度最高日期;5个品种雄花盛花期持续时间相差不大;‘安农5号’雌花盛花期持续10天,比其他4个品种长3~5天;‘安农1号’、‘安农3号’、‘安农5号’均为同时型品种,‘安农2号’为雄先型品种,‘安农4号’为雌先型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