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用籼粳稻分别与普通野生稻杂交,观察杂交F1籼粳性状的表现情况。据此分析认为,普通野生稻存在某些形质的籼粳分化现象,但分化是局部的,就总体来说、普通仍属非灿非粳的“中性型”,从籼事粳与普通杂交有较高的杂交结实率和相似的亲缘关系看,籼稻和粳稻的起源应是平行的,粳稻并从从籼稻而来,灿粳稻可能分别直接来源于不同地理生态的普通野生稻。  相似文献   

3.
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组配了12个栽培稻与普通野稻种间杂交组合,定量分析其杂种优势和利用加性-显性模型对11项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2个栽野交组合的平均杂种优势为-0.608~3.031,穗数和籽粒长宽比表现强优势是其主要特征。栽野交的穗数、籽粒长宽比、结实率和抽穗期的优势显著高于籼粳交。各性状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力(0.50~0.92);狭义遗传力为0.24~0.84,籽粒长宽比和抽穗期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其它性状中等偏低。各项农艺性状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可作为育种间接选择时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交吾托海野果林原生境内的新疆野苹果不同单株的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固体培养基法研究了不同保存温度和不同浓度蔗糖对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常温保存3d以内活力较高,平均萌发率为58%,保存5d以后花粉活力开始明显下降,平均萌发率为37%,保存30d以后平均萌发率仅1%,几乎无活力;花粉4℃保存10d以内具有较高活力,平均萌发率在50%以上,4℃保存130d仍有活力;蔗糖对花粉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浓度15%蔗糖较好。单株间花粉活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日本优质粳稻引种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7个日本优质粳稻品种进行试种表明,各品种在本地气候条件下均能正常结实。生长期最长175天,最短仅为143天。其中以“快出”、“秋”两品种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其次是“一见钟情”、“中生新千本”、“Shi锦”、“日本晴”、“广光”、“越光”、“法令”、“明星”、“山彦”和“小金胜”。“秋田小灯”、“日光”等5个品种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对外引稻种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本试验对近年来从东南亚国家收集和引进并经隔离种植、生物学鉴定筛选出的35份优异稻种资源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所筛选出的东南亚优异稻种资源类型丰富、遗传多样性高、综合性状表现优良,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我国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7.
普通野生稻辐射后代习性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合群体的普通生稻不同生态类型繁殖因种子,经^60Co半致死剂量处理后,单株种植观察农艺性状变异情况,。葡匐型倾斜型野生稻在M4代产生稳定直立型品系,以及早造始穗、晚造翻秋种植能始穗与终年不孕穗的完全无性生殖的品系。  相似文献   

8.
9.
以河北省北部塞罕坝机械林场为基点,调查了野罂粟的生态环境,并进一步研究确定了人工种植野罂粟的播种深度、播种量、播种时期、幼苗移植方法及移植时期。  相似文献   

10.
栽野稻杂种后代花药培养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栽野稻杂种后代花药培养效率,几年来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接种302个株系360660个花药,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5.58%,最高诱导率33.33%,平均绿苗分比率为25.11%,最高绿苗分化率91.67%,突破栽野杂交后代F1,F2低世代绿苗分化率低的难关,获得一批带野生稻优异种质的花花绿苗与稳定品系。  相似文献   

11.
野生稻资源蛋白质含量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整粒稻米,共鉴定了19个野生稻种2028份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探明了野生稻种间的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发现蛋白质含量在155以上的野生稻种共233份,占11.5%,其中普通野生稻99份,占其总数的5.7%,药用野生稻87份,占其总数的83.7%,国外野生稻47份,占其总数的27.3%,可供水稻品质育种工作者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乡野生稻遗传异质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光温反应、株高等位基因、细胞遗传和酯酶同工酶四方面对东乡野生稻的遗传异质性作了分析。试验表明,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存在着交配障碍、株高不等位、减数分裂期染色体行为明显异常、酯酶同工酶无籼、粳特征带而特具5A带,表明差异很明显。这是东乡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与栽培稻产生遗传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对15个栽培稻和17个普通野生稻的19个性状进行了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是相互有联系的两大类群;源于相同地域分布的普通野生稻未必具有相近的亲缘;根据遗传距离的大小,聚为7个生态类型,遗传距离反映了类型间的亲缘关系,是选择杂交亲本的重要参数,对野生稻种资源的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78种野生鸟类舌的形态学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9目24科78种265例野生鸟类舌的形态进行了观察、比较,发现舌的位置、形态及质地与鸟类的采食对象、采食方式有密切关系,各种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舌形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舌尖和舌体。就目前所获得的标本来看,其形态可分为:矛尖型、棒状型、短阔型和圆钝型四型。其中棒状型的舌类具倒钩,舌体和舌根的过渡标志不明显。矛尖型的舌尖又有分叉和不分叉两类。  相似文献   

15.
11种野生苹果种质资源RAPD标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G.Alpha等的DNA微量提取法,提取了山荆子MalusbaccataBorkh.等11个苹果属植物野生种类的DNA,并用5对引物对所研究材料的RAPD标记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叶片中富含多酚类化合物的苹果植物叶片DNA的提取及纯化方法,并初步建立了野生苹果RAPD标记的PCR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6.
抛栽水稻整齐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抛栽稻及常规移栽稻成熟期的6个主要性状,借助于Gini系数、变异系数及变幅等有关整齐性统计参数与频率分布结构分析表明,抛栽稻无论在穴间水平上还是单茎水平上,性状间大小不等系数明显要比常规移栽稻增加,分布结构上差异明显,抛秧稻较离散,表现了抛栽稻整齐度逊于常规手栽稻。同时研究了抛栽姿态对整齐度的影响,表明整齐度以抛栽直立苗为最高,倾斜次之,平躺最差。  相似文献   

17.
普通野生稻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及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2个品种的成熟种子经54±1℃温度处理5d打破休眠后,诱导产生出愈伤组织。挑选胚性愈伤组织置于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经6个月继代培养,建立起胚性细胞悬浮系。其中1个品种(No.40)的悬浮细胞经酶解游离获得大量原生质体,用琼脂糖包埋培养,2周内分裂频率达21.4%。形成的小愈伤组织经增殖后在分化培养基上再生出绿色小植株。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4个早条组合早季在凤凰县3个海拔高度的位点种植,初步研究了武陵山区杂交水稻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升,杂交水稻的生育期延长,特别是灌浆成熟期延长,冠层叶片缩短、变宽、加厚,叶数增加,群体叶面积系数增加,植株变矮,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增加,植株变矮,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增加,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增加,农艺性状优化,产量提高。高海拔地区不宜选用生育期太长的组合。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不同药剂和接种方法处理的胚培法将玉米DNA导入水稻的试验,对导入后代进行单株产量的分析结果表明:a.水稻采用一般胚培法(MS+DNA+胚)导入玉米DNA,未能产生主要经济性状(单侏产量)的有利变异;b.胚经不同药剂(丙酮、氯化钙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处理后,能促进外源DNA的导入;c.采用4%丙酮浸胚12h后。再接种到培养基(MS+DNA)上的方法,导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研究鉴定出云南省水稻潜根线虫10种:贝氏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 belli)、刻尾潜根线虫(H.caudacrena)、分离潜根线虫(H.diversa)、纤细潜根线虫(H.gracilis)、伊玛姆潜根线虫(H.imamuri)、墨西哥潜根线虫(H,mexicana)、小结潜根线虫(H.microtyla)、尖细潜根线虫(H.mucronata)、水稻潜根线虫(H.oryzae)、刺尾潜根线虫(H.spinicaudata)。水稻潜根线虫、伊玛姆潜根线虫为优势种。田间组合总趋势为水稻潜根线虫和伊玛姆潜根线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