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国普遍采用的各种类型单屋面温室的结构研究表明,从透明后屋面进入的光对温室的光温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测定结果是,后屋面透明的温室,地面水平光强度比对照增加0.60—26.31%; 白天气温和地温分别提高3.25℃和2.24℃;夜间气温差异不大,而地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温室内果菜类蔬菜生长前期的最适温度的延续时间,每天平均比对照长1.7小时.并求得了温度、光强度与高度、跨度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膜覆盖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研究验证不同类型环保地膜的田间应用效果,在大田条件下以露地栽培为对照,进行了普通地膜、可降解地膜和液态地膜覆盖玉米栽培试验,对不同地膜覆盖下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产量及构成因子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可降解地膜覆盖能够明显提高玉米出苗率,比露地对照高5.0%,差异显著;增加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使株高、茎粗、叶面积增加,促进穗的生长发育,使秃尖缩短,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产量比露地对照提高40%,差异显著;可降解地膜覆盖效果与普通地膜相似。而液态地膜覆盖对玉米出苗、干物质积累及株高、茎粗、叶面积变化的影响作用较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玉米产量,但仅比露地对照高0.5%,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选取我国南方套作模式下20个不同产量水平的大豆品种(系),于2013—2014年采用净作和遮阴(遮阳网或玉米)对比分析了高产和低产大豆品种在荫蔽期及复光期的生长特点。结果表明,荫蔽期间,茎叶干物重显著低于净作,分配规律表现为"茎多叶少",分别为58.4%和41.6%;与高产类型大豆相比,低产类型茎叶干重下降比例、茎长、茎长/茎粗、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茎长/叶面积显著增加;荫蔽期地上部干物质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干物质比例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光照恢复后,地上部干物质迅速增加,分配规律表现为"茎少叶多",复光后30 d分别为47.7%和52.3%;高产类型地上部干物质、叶面积、叶干重比例、茎粗均显著大于低产类型,茎长/茎粗、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茎长/叶面积均显著小于低产类型;地上部干物质、叶面积、茎粗、叶干物质比例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长/茎粗、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茎长/叶面积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复光前后生长性状与产量的回归分析,复光后30 d的叶干物质比例、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茎粗可作为预测套作大豆产量的主要指标。上述结果表明,选择荫蔽期茎长较短、地上部干物质较大、叶面积更大,光照恢复期茎粗较大、叶干物质比例较大、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较小的大豆品种可以在套作下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采用直尺测量和烘箱烘干及分光光度法测定B烟粉虱为害后西葫芦、瓠瓜、丝瓜的生长指标及叶绿素含量,比较葫芦科不同种类寄主植物被B烟粉虱为害后在生长发育方面的差异,探讨B烟粉虱对寄主植物生长影响差异的机制。结果表明,B烟粉虱为害对3种葫芦科寄主生长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与各自无虫对照植株相比,西葫芦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单位面积干重均显著降低。与对照植株相比,西葫芦受害30天后,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的抑制率分别为35.08%、4.38%和20.73%;单位面积干重较对照降低了31.86%。受害的丝瓜与对照植株相比仅株高明显降低,抑制率为31.47%;而茎粗、叶面积、单位面积干重均没有明显降低。瓠瓜受害30天后,株高和节间距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株高抑制率为-28.69%,节间距抑制率为-42.63%,但茎粗和单位面积干重较对照显著降低。生化测定结果发现,B烟粉虱危害后,3种寄主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其中以西葫芦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叶绿素a含量降低了68.22%,叶绿素b含量降低了64.63%。  相似文献   

5.
生物有机肥对木薯生长和块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试验以木薯品种辐选01和利达生物有机肥为材料,就生物有机肥对木薯生长和块根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对于提高木薯的株高、茎径和叶面积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在生长后期,各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株高、茎径和叶面积指数均比对照的高。另外,生物有机肥能明显提高木薯块根的产量,其中750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70.88%;450kg/hm2、600kg/hm2、900kg/hm2生物有机肥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5.06%、49.36%、20.88%。  相似文献   

6.
为培育优质健壮草莓种苗,提高定植成活率和减少定植时的缓苗时间,本试验以草莓品种"蒙特瑞"为试验材料,研究大棚槽式基质育苗对草莓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在基质育苗条件下,株高进入快速增长期起始时间提前了5 d,且结束时间较早,使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时间早;叶面积和叶片数在基质育苗条件下较低,茎粗、根长和根体积较大。地下部生物量积累以基质育苗条件下草莓积累较多,比土壤育苗多36.25%,差异达显著水平;根冠比也以基质育苗较大,而有利于提高草莓定植的成活率、减少定植时缓苗时间。  相似文献   

7.
植物生长营养液对燕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植物生长营养液对燕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了燕麦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喷施相同量不同稀释倍数的植物营养液后燕麦株高、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的营养液均可以缩短燕麦生育期,其中500倍稀释液与对照相比可提前7d成熟;各营养液处理的燕麦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在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均高于对照,各指标均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喷施植物营养液后燕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增加,喷施500倍稀释液后,燕麦穗数、生物产量和子粒产量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子粒增产达15.9%。  相似文献   

8.
补光时间对温室牛角椒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1):3720-3726
为探究补光时间对牛角椒生长发育,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补光0、2、4、8、10 h,共5个处理,研究冬春季温室牛角椒的最佳补光时间,保证该时段的牛角椒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随着补光时间的增加,牛角椒的株高、茎粗、叶面积、SPAD、地上部鲜干质量、全株鲜干质量随之增加,且补光8和10 h处理间差异性不显著;牛角椒的单株果实数、单株产量先增加后降低,补光8 h最高;糖酸比先下降后上升,且补光8和10 h处理间差异性不显著。产量和品质与植株生长的相关分析表明,叶面积、SPAD值与牛角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株高、叶面积、冠层宽与糖酸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牛角椒适合补光8 h,既能增加产量,也能保证风味。  相似文献   

9.
温室西葫芦生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采用半矮蔓和矮蔓西葫芦各2个品种,研究了温室西葫芦茎叶生长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分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类西葫芦叶和茎的生长均为"S"型曲线,且不同年份中均表现为时间函数;进入结果期后,两种类型之间出现差异且逐渐明显,半矮蔓西葫芦的叶发生速率、茎生长速率和单株叶面积分别是矮蔓品种的1.3,2.1和1.7倍,干物质积累速度约是矮蔓的1.2倍;向果实的干物质分配,半矮蔓由24%增加到28%,而矮蔓由27%增加到38%,向果实的过度分配,致使矮蔓品种营养生长过早地衰竭,单株产量的差异达28%。表明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情况会对西葫芦茎叶生长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10.
生物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及相关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研究生物有机肥FBOF1和FBOF2在烤烟上的应用效果及对相关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基因和抗生素对生物有机肥中特定功能微生物进行了标记,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功能微生物在根围土壤中的定殖情况,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烤烟叶面积等生物量指标以及PPO、POD、PAL、LOX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促进烟叶生长,叶面积、株高、鲜质量、干质量等生物量指标增加,30 d时叶面积分别增加26.20%和30.87%,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水平,鲜质量增加30.60%和36.72%,干质量分别增加47.93%和23.97%;施用生物有机肥还可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碱解氮、速效钾、全磷等养分供应水平;同时研究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其功能微生物能在根围土壤有效定殖,对有害病原微生物青枯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提高烤烟初期防御性酶活性,增强植株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施用生物有机肥7 d后,PPO活性分别增加38.1%和35.8%,LOX活性增加19.6%和17.5%,而PAL活性增加24.5%。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高温和干旱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春玉米‘科河28号’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溉、持续干旱和持续高温3种处理,探求干旱区高温干旱发生发展过程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持续高温处理下,春玉米苗期缩短9~13天,穗期生育间隔延长6~12天,花粒期不完整;而持续干旱处理,春玉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延长3~8天,无法正常灌浆成熟。(2)持续高温处理,春玉米前期生长快,抽雄后高度不再增加;而持续干旱处理,春玉米生长缓慢,拔节期之后植株高度显著偏小;持续高温和干旱处理,单株总叶面积和比叶面积拔节期之后均较对照偏小。(3)干物质分配率在持续高温处理中呈现茎>叶片>叶鞘,在持续干旱处理中呈现叶片>茎>叶鞘,穗很小,造成经济产出少,而在对照处理中呈现穗>茎>叶片>叶鞘。(4)持续高温和干旱处理下含水率呈现叶鞘>茎>叶片。受高温和干旱胁迫,产量不保时,抽雄期进行粮转饲较合适。本研究可以为科学抗旱减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GhCPS基因沉默对棉花幼苗生长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RT-PCR从棉花中获得493 bp的GhCPS(赤霉素(GA)合成酶基因)片段,经EcoRⅠ/KpnI双酶切后连入pTRV-RNA2质粒,获得了重组载体pTRV-GhCPS;用该载体转化农杆菌后,室内盆栽条件下侵染棉花品种欣抗4的子叶苗。结果表明,病毒诱导沉默GhCPS基因的棉花幼苗中GhCPS的表达量仅为空载体对照的52%。与空载体对照相比,沉默GhCPS的棉花幼苗第1叶和第2叶的内源GA4含量分别降低33%和60%;第2叶ABA含量降低48%,IAA、ZR和iPA含量均无显著变化;株高降低64%。第1叶和第2叶的叶面积分别减小26%和47%,总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29%和63%,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27%和46%。第1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和蒸腾速率分别增加23%、40%、9%和31%。可见,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技术沉默GhCPS后可调控棉花幼苗叶片内源激素平衡,控制棉花幼苗的生长,并提高单位叶面积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朝天椒不同品种定植密度试验,探讨新疆奎屯垦区朝天椒高产栽培最佳定植密度。以奎屯垦区主栽的‘艳椒一号’、‘艳椒808’、‘艳椒52’、‘艳椒408’4个品种朝天椒为研究对象,通过6个定植密度试验,研究不同定植密度对朝天椒生长发育时期、植株性状、叶面积指数及产量的影响。朝天椒始花期、结果期、始收期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延迟0~6 d,终收期却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提前0~9 d,株高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茎粗、分枝数、开展度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本试验定植密度范围内,4个朝天椒品种单株结果个数、椒果纵径、椒果横径、单果鲜质量、单果干质量、单株干椒质量均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叶面积指数随着定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5万~6.5万株/hm2定植密度范围内,4个品种朝天椒均在定植密度为4.8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定植密度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艳椒一号’最佳定植密度为4.87万株/hm2,最佳产量为9304.74 kg/hm2;‘艳椒808’最佳定植密度为4.97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土壤调理剂对温室西葫芦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土壤调理剂植株抗逆性增强,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土壤理化性状及速效养分有所改善。与对照相比,温室内增施土壤调理剂西葫芦株高增加27.49%,根系活力增加29.55%,叶面积增加27.77%,产量增加33.51%,Vc增加21.4%,Ca含量增加24.91%,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比较不同处理对西葫芦生长发育影响可知:土壤调理剂用量在50kg/666.7m2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不同施磷量对烟草云烟87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探讨适合贵州省黔东南州烟草种植区的最适宜磷肥施用量,以期为烟草生产中磷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CK、M、P0、P1、P2和P36个施肥处理,调查各处理烟草生育期内烟株主要的农艺性状、病害发生情况、烘烤后各处理烟叶产量。结果表明:在所有处理中,烟草的农艺性状、抗病能力和产量,以P3处理最好。在成熟期,与CK处理相比,P3处理烟株的株高、最大叶面积、叶片数、茎围、节间距和根体积分别增加了63. 19%,72. 67%,78. 93%,37. 93%,13. 65%,161. 79%;与P0处理相比,P3处理烟株的株高、最大叶面积、叶片数、茎围和根体积分别增加了15. 90%,21. 46%,23. 61%,11. 25%,28. 75%。与CK和P0处理比较,P3处理烟株赤星病、花叶病和黑胫病的发病率分别降低了7. 51,7. 92,6. 68和3. 66,6. 52,4. 72百分点,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56. 12%,45. 53%,51. 33%和33. 72%,31. 97%,43. 53%。与CK和P0处理比较,P3处理烟叶产量分别提高了120.62%,28.51%,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烟区烟草适宜化学磷肥施用量为112. 5 kg/hm2,建议在本烟区推广应用,同时可为相近地区烟草磷肥施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以苯甲酸和香豆素作为番茄的连作障碍自毒物质模拟土培盆栽试验中,研究了苯甲酸和香豆素对番茄苗期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加入土壤生态调控剂缓解酚酸类物质对番茄苗期生长抑制作用的效果。结果表明:施用苯甲酸100~200μg/(mL.kg),株高较对照降低0.35~2.02 cm,复叶数减少1片,复叶长减少0.11 cm,叶面积减少29.93%~33.81%。加入土壤生态调控剂后,株高增加2.39~4.07 cm,复叶数增加1~2片,复叶长增加3.10~3.52 cm,叶面积增加11.94%~33.81%。施用香豆素100~200μg/(mL.kg)的处理,100μg/(mL.kg)处理株高较对照降低1.6 cm左右,复叶数较对照减少1~2片,复叶长减少0.5 cm左右,叶面积减少20.9%,其它两个浓度处理,番茄生长受到伤害而死亡;加入土壤生态调控剂后,株高增加0.25~2.51 cm,复叶数增加1~2片,复叶长增加2.04~3.84 cm,叶面积增加4.22%~66.61%。苯甲酸和香豆素混合处理及加入土壤生态调控剂后,结果与2种药剂分别处理有相同的趋势。分别施用苯甲酸、香豆素及混合处理加入土壤生态调控剂后,叶片丙二醛及苯丙氨酸解氨酶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土壤调理剂对温室西葫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了土壤调理剂对温室西葫芦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土壤调理剂植株抗逆性增强,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土壤理化性状及速效养分有所改善。与对照相比,温室内增施土壤调理剂西葫芦株高增加27.49%,根系活力增加29.55%,叶面积增加27.77%,产量增加33.51%,Vc增加21.4%,Ca含量增加24.91%,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比较不同处理对西葫芦生长发育影响可知:土壤调理剂用量在50kg/666.7m2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8.
水分胁迫对内农大莜1号裸燕麦品种生长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含水量土壤盆栽裸燕麦.通过对不同生育时期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量进行测定,研究土壤含水量对燕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裸燕麦生长的最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苗期和灌浆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为90%时生物量最高;裸燕麦各生育时期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量均随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降低,生长速率呈下降趋势;土壤含水量过高和过低使株高衰退速率增加,叶面积衰退速率减小;裸燕麦拔节期水分胁迫,营养主要分配到根、茎和叶鞘;土壤含水量过多时,营养主要分配到叶;水分适宜营养主要分配到穗部.  相似文献   

19.
树皮替代泥炭对飞羽竹芋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树皮替代泥炭栽培飞羽竹芋的可行性,以100%泥炭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复配基质的物理性状,以及对飞羽竹芋株高、冠幅、叶片数、叶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树皮替代部分泥炭的复配基质优于单一使用泥炭的栽培效果,最佳配比为泥炭60%+树皮40%,其次是泥炭80%+树皮20%。2种配方基质的容重为0.20 g/cm3左右,总孔隙度大于65%,持水力为300 g/100 g左右。飞羽竹芋上盆8个月后,比使用纯泥炭的株高增加20%,冠幅增加15%,叶片数增加2.4%,叶面积增加55%~65%。树皮替代部分泥炭培育飞羽竹芋可行,还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0.
渭南是陕西省西瓜种植主产区,但多年连作种植加上不合理的田间管理使得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病虫害加剧,果实品质下降等问题突出。为了有效地改良土壤环境,促进当地西瓜产业的发展,本试验以小型礼品西瓜 “玲珑王”为供试作物,探究了使用土壤消毒剂之后西瓜的生长、根结线虫发病以及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西瓜生长后期株高茎粗随着消毒剂浓度的增加都有所增加;植株总鲜重、西瓜产量和含糖量均表现为52.5 kg/ hm2浓度处理最高,亩产比对照高7.30%;随着消毒剂浓度的增加根结线虫发病率降低,二者相关系数为0.747;加入消毒剂之后土壤在0~10与10~20 cm土层细菌总数均低于对照,而四种土壤酶的活性均高于对照,且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也均表现为52.5 kg/ hm2浓度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