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前按照国家部署,要求国土资源系统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壤普查和上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清可开垦未利用土地、可复垦采矿用地的面积、类型、权属及分布情况,掌握准确数据和基础图件资料,落实到地块并加以标注,为下一步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调整奠定基础。本文对开展此项工作的有关技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RS的阳山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是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基本前提.构建了基于GIS、RS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方法及用多因子进行评价的方法.结果表明:阳山县耕地后备资源中.宜耕地为29176.56 hm2,占评价单元总面积的59.09%;不宜耕地为20198.18 hm2,占评价单元总面积的40.91%.宜耕地中,一等地(A1)为865.14 hm2,占宜耕地总面积的2.97%;二等地(A2)为3 675.37 hm2,占宜耕地总面积的12.60%;三等地(A3)为24636.05 hm2,占宜耕地总面积的84.43%.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当实时监测耕地后备资源,为耕地的补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正安县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的分析及研究,可以看出该县的耕地后备资源潜力主要为其他草地.通过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分析其耕地后备资源分布状况,并提出了对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浅议我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我国为实现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而采取“占一补一”的措施,从这几年的实施情况看,基本上能做到占补平衡,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我省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是查清集中连片土地开发、复垦耕地后备的类型、数量、质量、利用状况、权属以及人口、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并进行了科学评价,开发利用潜力分析,提出开发利用措施等工作。这项工作将对今后我省土地利用、土地管理、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下面,就我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情况,以及土地开发整理如何应对占补平衡做个探讨。一、我省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土地适应性评价,耕地后备资源评价与普通的土地适应性评价比起来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文章以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工作为例,对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7.
8.
基于3S技术的古浪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3S技术、野外实地考察与测量等方法,结合土壤、农业、土地利用、土地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等资料,综合考虑区位、交通等开发条件,构建自然-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限制性评价指标法开展古浪县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结果发现:古浪县共有未利用地182 155.00 hm~2,可开垦的易耕性土地15 878.29hm~2,占全县未利用土地资源的8.73%;后备资源中可开垦的其他草地和沙地规模占绝大多数,为总规模的97.88%。建议统筹考虑古浪县石羊河流域、北部沙漠区的生态效益,结合水利、农业、林业等规划编制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以避免盲目开发利用。在耕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配套采取工程、生物、节水等技术,要加强区域综合治理的力度,提高开发耕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目的、方法和工作程序,以长沙县为例,分析了其耕地后备资源分布状况,并提出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能够为保证粮食安全而进行的耕地后备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二调数据库为基础,将集宁区的耕地后备资源作为评价对象,选取了内在和外在2个方面的6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运用经验指数和法,进行全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集宁区有4 603.52 hm~2耕地后备资源具有不同程度的宜耕性,其中,高度适宜等级占18.52%,中度适宜等级占33.64%,勉强适宜等级占47.84%;南部的翟家沟村和大十号村的部分洼地等拥有面积较大的耕地后备资源,可作为开发关注重点。此评价结果中集宁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等级和数量,可为内蒙古和其他相似区域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有效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能减少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该研究结合吉林省实际,研究吉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为市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对于土地管理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安徽省2012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作为评价底图,以全省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作为评价对象,采用"限制性"因子法做宜耕性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有112 353.13 hm~2,主要体征是总量少、分布不均,主要地类是内陆滩涂和其他荒草地。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限制性因素有土地规划、开发成本、生态环境和图斑破碎度。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耕地后备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环境、立地条件、区位指标等3个方面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采用极限条件法对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2 100.09km~2,仅占山东省土地总面积的1.33%,其他以草地为主。空间分布呈现出不均衡性,东营市和德州市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较多,面积分别为266.59和210.91km~2;青岛市、聊城市、淄博市和威海市耕地后备资源较少,占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的比例均3%。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可开垦其他草地和可开垦内陆滩涂空间分布差异相对较小;可开垦盐碱地和可开垦裸地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其他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较少,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可复垦采矿用地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空间格局。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576.67km~2,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7.46%。相对稀缺、零散破碎化程度较高、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是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特征。耕地保护不应只注重占补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还应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等提高对现有耕地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加强对各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保护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该文基于Arc GIS软件平台,在分析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库建设的规程与要求下,阐述了数据库建设的内容与技术流程,分析了数据检查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及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短板原理,利用GIS技术,以研究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等级为出发点,以万载县耕地后备资源为研究对象,建立万载县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对照评价体系分别对评价对象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适宜性进行了有差别的等级评定。在国家相关规范的基础上,最终选取了8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适宜性等级并进行分析,同时给出各适宜等级土地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现代化农业》2016,(5)
科学准确地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是其开发利用的基础。以2010年黑龙江省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源,从生态环境、立地条件、气候状况和区域指标等方面构建三江平原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对其数量、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三江平原耕地后备资源来源具有多样性,可开垦其他草地、可开垦内陆滩涂、可开垦沼泽地、可开垦裸地、可复垦采矿用地、可开垦沙地、可开垦盐碱地面积依次递减;市域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及类型具有差异性,佳木斯市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最大,而七台河市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最小;县域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均值为1.355万hm2,其中密山市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最大,而友谊县、宝清县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运用GIS软件,根据浙江省富阳市胥口镇的实际情况,对其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和范围进行确定,得出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分析其坡度、土壤、水分条件等因子,并对其耕地后备资源做宜耕性评价.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安徽省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的总量、类型结构、区域分布和类型分布分析 ,寻求耕地后备资源的某些特点和规律 ,以期为国家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