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优质品种相对不足,劣质粮食品种库存大量积压,福建省妥生产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本文认为优化早稻种植结构,必须加大优质稻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力度,实行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并采取政策优惠,落实优质优价,扶持砂企业,推进优质稻米的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调整稻米品种结构应因地制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基总理在1999年5月的讲话中指出了限制劣质米、发展优质米的方向,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落实过程中还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的地方,如四川,应从实际出发,在重点发展优质杂交稻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分阶段完成。实践已经证明,优质杂交稻与常规化质稻产量差异悬殊,如1992年四川评选出的典型常规优质稻光辉1号单产仅26Okg/667m‘左右。总体上说,从Z000年开始,在3年内使城市居民(包括少部分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下同),都能吃上大众化的优质米,农民能吃上近似原部颁二级优质米的汕优63、D优63的米;再过3年…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找适宜轻简栽培又节水的高产优质抗旱水稻或旱稻品种,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后的早期林果园的间作套种和部分缺水地区的稻作问题特设计试验。试验结果,有5个品种生育期适宜本地区旱直播(含对照),其中2个品种米质优良,1个品种有较高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4.
“白88”是福建省稻麦所从国外引进的早稻品种。1996年早季在福清市东阁华侨农场抛秧示范种植6亩,平均亩产410.25kg。一、特征特性株高94cm,株型紧凑适中,叶片中宽(剑叶平均宽1.gcm)、较挺直、色淡绿,分首力较强,丛有效穗16条,穗长23.63crn,每穗平均总粒数105.4粒,结实率88.3%,千粒重23.4已全生育期1154,主茎叶片数14叶,总活动积温2580.gC,亩有效稳33.6万穗,在1996年早季种植中表现较耐寒。二、栽培要点l·适时播种与插秧采用软盘育秧技术,每盘播种量659,大田亩用软盘as盘,秧龄30d,薄膜复盖。在“春分”季节播…  相似文献   

5.
三明市地处闽西北内陆山区,市辖十二个县(市、区)。1997年全市茶园1218万hm2,产茶112万t,茶叶总产值1亿元,其中名优茶1000t,产值3000万元。1 茶树良种布局现状11 茶树良种多,覆盖率高 我市现有茶树良种30余个,其中包括了本省选育的15个国家级良种和9个省级良种,还少量引种了龙井43、浙农品系、碧云、白叶水仙、云大等国家级或省级的省外良种,全市良种覆盖率达95%,其中无性系良种约86%。12 品种搭配基本合理 按茶树品种的适制性来分,全市适制绿茶品种有6733hm2,绿、乌龙茶兼制品种3066hm2,适制乌龙茶类2333hm2,三者比例为55∶…  相似文献   

6.
宁德地区早稻优质组区试品种产量稳定性研究杨炎官(宁德地区农科所)宁德地区近年引进和选育一批优质早稻新品种(系人进行早稻良种(组合)区域试验。笔者就早晚优质组的汇总结果,对9个参试品种的产量稳定性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试验材料有优质早制品种6个,早糯品种...  相似文献   

7.
高产早稻品种理想型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89~1990年两年试验的基础上,对19个早籼和8个早粳高产品种的193个性状的育种值进行了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1)早籼高产品种共有谷草比、单株生物产量、成熟时绿叶剩存率、蜡熟期剑叶胞间CO2浓度等10个理想型性状,由这10个理想型性状建立的回归方程预测准确率均在93.87%以上且χ2 测验效果好;2)早粳高产品种共有移栽时最大叶长、主茎倒二节间直径等7个理想型性状.由这7个理想型性状建立的回归方程其预测准确率均达97.47%以上,且χ2测验效果好; 3)有3个理想型性状的广义遗传力高(>0.92))。其它理想型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为中等(0.50~0.76)。就几个特别重要的理想型性状对产量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对2003-2011年通过江西省审定早稻品种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江西省审定早稻品种的平均产量随着年度推进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产量为6.98t/hm^2,变幅为6.04~7.70t/hm^2;杂交早稻产量高于常规早稻;迟熟组平均产量高于早中熟组和优质组;高产品种仅24个,平均产量7.09t/hm^2。在一定范围内,早稻品种的生育期和株高与其单产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湖北省早稻镉污染情况,以湖北省主要种植的31个早稻品种(包括19个常规稻,9个三系杂交稻,3个两系杂交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839份稻米样品的镉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不同早稻品种镉含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湖北省早稻镉超标率为6.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常规稻的镉含量明显高于杂交稻(P=0.031);湖北省种植面积较大的早稻品种是两优287、金优402和鄂早18,金优402对应样品镉超标率为1.2%,其余2个品种超标率分别为4.0%和6.5%。  相似文献   

10.
在1996-1997年田间筛选的基础上,1998年对从全国各地征集到的14个品种(组合),以湘早籼13号为对照进行多点田间品比筛选和抗性鉴定,并进行了米质分析,评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有:株早籼5号,香两优68,丰优早11号,浙9521,中鉴101等。  相似文献   

11.
早稻新品种对比试验王美珍(安溪县龙门镇农技站362442)为了进一步筛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的早稻接班品种,在1994年早季对比试验的基础上,1995年早季又从省稻麦所等地引进早稻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材料与方法1.参试品种"N433137"、"...  相似文献   

12.
灾害性天气多,品种增产优势不强,布局不合理,农业投资减少,稻田抗灾能力减弱,新技术推广速度慢,是造成早稻单产徘徊的主要原因,要迅速扭速早稻单产徘徊局面,需要进一步发挥早稻品种增产潜力,增加农业投入,提高抗灾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培肥地力,加快新技术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3.
早稻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王玲,郑金贵,陈金铨,高诚(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福州350019)为了筛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的早稻新品种,经多年的选育,现将几个表现较好的新品系进行对比试验。材料与方法1.参试品系556—108,556—51,凡196—1...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最大根长、叶面积系数、根干重、根干重比值、株干重、株干重比值等指标对一些早稻品种进行抗旱性鉴定。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认为:这些品种中LARK、非旱的抗旱性最强。各个单个抗旱指标与综合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根干重、株干重比值、株干重、最大根长是主要的抗旱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5.
在1996年高蛋白饲料早稻品种(组合)筛选基础上,1997年又比较研究了省内外征集的高产早稻新品种(组合)。结果表明,95早鉴25,WH07,中早18,湘早籼24号,威优56,96早鉴112产量优势明显,蛋白质含量高,生育期适宜,经济性状好,可作为饲料稻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2016,(5):56-64
以发芽率与产量为衡量指标,通过室内发芽实验和大田产量试验,比较了30个早稻品种的耐酸性差异,并研究了萌发期弱耐酸性品种种子发芽特性对不同p H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早稻品种耐酸性差异明显,湘早籼44号和德111A/974为强耐酸性品种,湘早籼45号、陆两优211、陆两优611、T优705、陵两优396和陵两优104为弱耐酸性品种,其他品种为中耐酸性品种。随p H下降,萌发期弱耐酸性品种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持续下降,异状发芽率上升,而强耐酸性对照品种变化不明显。在酸性环境下,弱耐酸性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不同程度低于强耐酸性对照品种,且p H值越低,差异越显著。  相似文献   

17.
余姚市早稻生产品种布局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稻是浙江省余姚市最主要的春播作物,早稻生产的发展有效保证了当地的粮食安全。分析早稻生产品种布局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早稻生产品种的发展对策,对进一步促进余姚市早稻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邓定武 《作物研究》1995,9(1):28-29
湖南省自1983年至1994年间,早籼单位面积产量年递率仅0.08%,稳产性也不强,45年中减产年份占35.56%,增产年平均减产率8.32%,增产缓慢的原因,主要是栽培上品种应用不当,熟期过短,适应性差,其次是粗放农作制的扩大,对应之策首先是要在正确划分早晚稻生产时间的基础上选用感光性感温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期中等的品种,并实行集约性强的农作栽培制度。  相似文献   

19.
协优赣7号,原名协优49,是江西省赣州地区农科所于1985年春在海南岛用协青早不育系(代号:回153)与测49(代号:B61,即测64-7-49)配组,同年兴国县种子站试验制种,赣州地区种子站组织示范推广。该组合的选育采用科研、种子、生产部门和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税型杂交早稻。1988年12月通过江西省技术鉴定,1989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经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定名“协优赣7号”。1992年7月由国家科委颁发“国家科技成果证书”。1产量表现 该组合1987~1988年参加江西省杂交早稻区试,亩产496.7kg和446.okg,比…  相似文献   

20.
赵爱民 《作物研究》2000,14(2):48-49
早籼稻在衡阳市粮食生产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常年种植面积 2 0万公顷左右 ,产量比较稳定 (约占全市粮食总产的 40 %) ,是其它粮食作物不可替代的。调整和优化早籼稻生产结构 ,既是目前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呼声 ,同时也是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一件大事。近期 (2 0 0 0~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