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铃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蔬菜,不仅可当作蔬菜食用,也可当作猪、牛、马等牲畜的喂养饲料.与普通的传统马铃薯相比,脱毒马铃薯的种植效益更高,因此,在种植中推广脱毒马铃薯栽培技术,对提高农户收入和提高我国农业产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为配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任城区李营、唐口两乡镇,进行了以鲜食玉米为主的立体栽培。两茬玉米收入2500元,马铃薯收入1800元,蔬菜收入800元,共计5100元。并利用茬口空隙,翻耕晒垡,休养土地,种养结合,既获得了较高收益,又培肥了地力。其主要措施是: 1 种植模式 1.1 3月中旬整地、施肥,起垄种马铃薯。垄距55厘米,株距27厘米,0.067公顷4200株。品种选用了克新3号、克新4号等早熟品种。为促进马铃薯幼苗早发,在播种前20天左右进行  相似文献   

3.
一、原平市蔬菜发展的现状到2003年底,全市种植面积达3.6万亩(不含4.1万亩马铃薯),专业菜地面积达1.8万亩,复播蔬菜面积1.2万亩,蔬菜总产量达7.6万吨,平均亩产2600公斤,总产值5151万元,全市人均蔬菜占有量163公斤,每667平方米纯收入1034元,总纯收入3028万元。各类保护地面积2.1  相似文献   

4.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动下,我国农业结构得到调整,农产品尤其是特色蔬菜的种植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将陆川县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结合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分别论述了当地马铃薯、韭菜、淮山三种蔬菜种植情况,以期为各地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马铃薯和秋白菜是我国北方的主要蔬菜,早熟马铃薯上市早,而秋白菜又是腌制酸菜的主要原料,用量比较大。为了节省土地,增加菜农收入,多年来,宾县已形成了春季种植马铃薯,收获后种植秋白菜的薯—菜型种植模式。主茬马铃薯产量45000kg/hm2,产值67500元,净收益61500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业》2005,(3):8-8
原本是困难户的福建政和县杨源乡富坂村农民张守正,因为种植蔬菜, 脱了贫,致了富,当他盘点着一年来的收入时,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他种植 蔬菜的面积仅3.5亩,种植的品种是反季节花椰菜,仅种二季,一年收入就达1.3 万元,靠种植反季节蔬菜他鼓起了腰包,圆了他的致富梦。 如今在政和县杨源、镇前、澄源3个高山区乡镇像张守正这样种植蔬菜的 农户,就有4300多户。2003年这3个乡镇种植了1.3万亩反季节蔬菜,平均亩产收 入近2000元,菜农靠种植蔬菜,户均收入达5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的菜农在镇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引领下。不断增加香椿芽、雪樱子、黄秋葵等三种特色蔬菜的种植面积.种菜收入比过去增长了近3倍,菜农的人均纯收入达16000元.其中有80%以上的收入来自特色蔬菜的种植。香椿芽等特色蔬菜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认识和青睐.开发种植特色蔬菜.既可以丰富居民的菜篮子,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这里特将以上三种特色蔬菜的种植方法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华池县地膜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马铃薯种植效益的提高,华池县的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6年全县播种面积达4000hm2,年产量6.00万t。2007年建立了以西北部乡镇为主的6700hm2马铃薯基地,产量达11.13万t,实现总产值6680万元,人均种植马铃薯的纯收入达465元。  相似文献   

9.
平阴县店子乡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建立了马铃薯一鲜食玉米一大白菜的粮菜高效种植模式,马铃薯和大白菜形成向外输出的优势蔬菜产品,亩收入3000元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该模式一年三种三收,亩产马铃薯2000~2500kg,产值1200~1500元,嫩玉米3000穗,产值1000元以上,大白菜产4000kg,产值12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是山区,尤其是高寒山区群众的主要食物,在低热河谷地区,马铃薯怍反季蔬菜种植,可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因此,推广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邢台县南石门镇东先贤村,一提起武朝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种的大葱,葱白长、品质好、产量最高,全村种菜户,有什么不懂的都去问他,成了东先贤村名副其实的蔬菜技术员。他种的大葱亩产高达6800千克,亩产值2040元,除留1亩口粮地外,其余的五亩地全部种成了大葱,仅大葱一项年收入10200元,前茬还可种植地膜芸豆,亩产1000千克左右,亩收入800元,年收入4000元,两项收入合计达14200元,成了东先贤村蔬菜种植致富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格尔木市农牧区以设施农业建设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日光节能温室为主建成了郭勒木德镇蔬菜基地、郭勒木德镇宝库村反季节蔬菜基地、大格勒乡大蒜种植基地、乌图美仁乡小灶火马铃薯种植基地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并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自2010年以来格尔木市在郭勒木德镇宝库村、农垦集团河东农工商公司投资50万元,建设了1000亩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蔬菜主导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田间种植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现有的耕地和光、热、气、水、温资源,增加优质农产品的产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几年来。松溪县采取“马铃薯-西瓜-菜”栽培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2006年种植面积达110公顷,平均亩产马铃薯1530公斤。西瓜2580公斤,菜1500公斤,合计农产品总量5600公斤,总产值达5600元。这种栽培模式效益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如何种植高产脱毒马铃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调节旺淡季的重要蔬菜品种.近年来尤溪县大力推广冬种脱毒马铃薯技术,每667m2产量达1500~2500kg,市场销售价格2元/kg以上,经济效益高,加上马铃薯生长期短、耐贮运、栽培管理方便,种植马铃薯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好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张娟 《甘肃农业》2016,(16):27-28
近几年来,定西地区大力种植荷兰土豆,增加了广大种植农户的收入,拓宽了蔬菜市场销售渠道。广大土豆农户在不断地总结土豆种植经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以下是我们根据农户种植的经验,和费乌瑞它马铃薯生长的特性,提出的几点高产种植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2年,我们在地处晋西北高寒区的偏关县推广地膜覆盖糯玉米套种马铃薯复播白萝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亩玉米鲜穗收入650元;亩产马铃薯2110kg,收入1688元;白萝卜亩产4040kg,收入1616元。两茬总收入3954元,纯收入3600元。1种植模式130cm一带,玉米种植于70cm宽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海市海澄镇抓住冬春季节北方市场蔬菜淡季的有利时机,在冬季黄金季节,大面积连片种植马铃薯,现已成为全镇农业生产的一大支柱产业。2005年冬种植马铃薯约1000hm^2,每亩产2300kg,高者达3000kg.亩产值3000元,农民净收入3600万元。马铃薯产品畅销广州、杭州、上海、武汉等市,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一个短平快项目。为提高马铃薯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品品质,增加种植者经济效益,笔者经多年摸索,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近几年,山东省莒县调整大棚种植业结构,变一年一季深冬大棚蔬菜种植为一年两季深冬大棚蔬菜种植。采取深冬大棚番茄套种菜豆反季节一年两种两收种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8年每667m^2产番茄14000kg,收入25000元,菜豆产量为2500kg,收入7000元,一年共收入32000元。  相似文献   

19.
武威市蔬菜生产农药污染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武威市是甘肃省重要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蔬菜生产已成为武威市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04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2.5万hm2,总产量101.1万t,总产值10.8亿元,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和农产品的大量流通,病虫害的发生为害也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土地沙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生产资料昂贵,农民种植成本攀升,粮食价格趋稳,农业收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粮农种粮积极性不高,导致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寻找新的挣钱门路,使本就不多的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针对农业生产实际存在的问题,对于小麦种植区采取麦茬复播蔬菜种植模式。结果表明:2011年、2012年复播蔬菜,均以菜花平均产值最高,达41 287.5元/hm2,品种以雪妃为宜;白菜平均产值达18 750元/hm2,品种以太原二青为宜;甘蓝平均产值达23 250元/hm2,品种以中甘21号为宜;大葱平均产值达23 370元/hm2,品种以山东章丘大梧桐为宜。可见,菜花生产是当地的优势产业,已经形成地方特色,是当地农户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麦茬复播蔬菜种植模式,既有效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又可以增加农业收入,并且可以稳定务农农民队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