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温干旱是影响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2013年夏季发生的持续40余天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致使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内的园林植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受害甚至死亡现象。通过对校园内树木进行实地调查,对主要树种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比较,同时对表现不良树种在立地选择和管护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期望为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立地选择及管护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3年夏季信阳市遭遇了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极端高温干旱灾害,严重影响了信阳市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通过对信阳市区园林植物受灾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旱情发生规律及成因,提出了预防及应对措施,对指导信阳市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有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2013年夏季,我国东南部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毛竹林受灾严重。通过设置固定样地研究了高温干旱后毛竹林的受灾状况以及灾后竹林的自恢复能力。结果表明:在高温灾害发生以后,胸径较大的毛竹抵御灾害的能力高于胸径较小的毛竹;受灾毛竹地上部分生物量80%以上分布在竹秆中,因此竹枝和竹叶受损对毛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不大;毛竹林受灾后的恢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灾当年新生竹的株数。因此,在毛竹林经营中应加强林地的水肥管理,培育大径竹材,同时应保持较高的立竹密度和较多的新生竹数量,以抵御旱灾并加快林分的灾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旱灾对油茶林造成的损失,采用现场抽样调查与评价方法,调查了2013年夏季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条件下湖南省重点油茶产区的苗圃、新造林、幼林和自然林的高温干旱受灾情况,提出了湖南油茶产业应对高温干旱天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采用未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核查办法,对贵州省2013年人工造林未成林地干旱灾害受损情况进行省级核查。分别针对不同受灾地域、工程项目、造林年度、混交方式、树种组5个承灾体,分析受损程度等级、株数保留率情况。为积极有效应对干旱灾害,在科学造林、加大抗旱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完善灾后恢复重建相关政策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1979-2022年浙江省70个国家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及ERA5再分析资料,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和土壤湿度百分位数为干旱监测指标,对比分析了宁波市2013年7-8月和2022年7-8月高温干旱事件。研究发现,MCI和土壤湿度百分位数都能较好地监测宁波市的干湿变化,但后者在干旱初期显示出较快的响应速度,有助于干旱的监测和预警。2013年和2022年宁波市的干旱都达到了特旱级别,特旱区域基本一致,主要位于宁海县、象山县和镇海区。2022年的干旱持续时间更长,干旱程度更为严重,发生早且结束晚。2次干旱事件均受到水分条件约束,高温和降水减少是干旱的触发因素。气温上升和降水减少导致蒸散发增强和土壤湿度减小,但土壤湿度减小到一定程度后蒸散发减弱。2次干旱事件都受到偏西、偏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导致宁波市受到强烈的下沉气流和降水减少的影响,形成高温热浪和干旱。特别是2022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更为强盛,加剧了干旱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2019年湖北气候出现夏季高温、伏秋连旱现象,本研究对江汉平原地区的楸树组培苗在极度自然干旱下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楸树自根苗具有较强的耐旱性,但极度干旱对楸树苗木生长造成了较大影响,不同无性系对干旱的响应不同,不同无性系在不同干旱时段的地径和株高性状均表现差异显著,为进一步选择耐干旱的优良无性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燕  陈亮明 《绿色科技》2012,(10):20-21,25
比较了长沙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类型与结构,提出了顺应植物自然生长规律以及环境因素以促进湖南省城市道路的绿化,并在此条件基础上运用大量的园林植物材料,创造成长沙独具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文化。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持续高温干旱灾害天气对毛竹林生长的影响,为毛竹林抗灾减灾及灾后恢复提供参考,调查分析了毛竹林持续高温干旱灾害特征及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等对立竹受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使毛竹叶片灼伤、枯黄、失绿变白,严重的全株叶片脱落;竹秆脱水、皱缩、枯黄,中下部位出现黑斑,局部表皮灼伤。竹龄越小受损程度越严重,1度竹死亡率显著高于2度及2度以上竹。海拔高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立竹密度、经营水平等对毛竹林立竹受损程度均有较明显的影响,其中海拔较高毛竹林高于海拔较低毛竹林,阳坡毛竹林显著高于阴坡毛竹林,且上坡>中坡>下坡,土壤厚度<50 cm 毛竹林明显高于土壤厚度>100 cm毛竹林,立竹密度3 750 4 500株·hm-2和2 250 3 000株·hm-2毛竹林高于立竹密度3 000 3 750株·hm-2毛竹林,集约经营毛竹林高于粗放经营毛竹林。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持续高温干旱灾害对毛竹林的影响因子主要为土壤厚度、坡位,其次为海拔高度、坡向和立竹密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地调查法,对2013—2014年冬春季昆明出现的极端低温和持续低温天气导致的园林植物受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受冻害园林植物总计63科107属133种,划分了受冻害等级,统计了不同受害等级的植物数量,对产生冻害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园林植物防冻害及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1.
湖南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园林绿化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彭重华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1):10-13,20
通过调查湖南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园林绿化植物,结果表明:3个城市共有种子植物86科,183属,266种,占湖南种数的5 5%。3个城市绿化植物分布有5个种以上的科18科,143种,占3个市种数的53 7%。3个市植物区系具有热带性亲缘、温带性成分较多的特征,这些与湖南植物区系特征相似。在3个市绿化植物种数中,国外种占1/4多,这些种将面临3个市周期性的特殊气候;经受突然冰冻和夏秋的高温干旱的考验,3个市园林绿化植物的发展方向应以中亚热带植物为主。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长沙地区的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情况,列出了多种在长沙园林中常用到的水生植物,通过对长沙水生植物的调查,总结、分析、归纳出水生植物景观效果和生态配置中的问题,探讨水生植物应用的一些规律和途径,旨在丰富水生观赏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以期为其它地区利用水生植物进行营造水景景观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来自不同地区的24种白三叶种质材料进行对比研究,调查不同种质材料在长沙2013年夏季旱灾后的恢复情况和2014年“倒春寒”后各种质材料的存活及返青情况。结果表明,植株高度和匍匐茎长短与白三叶耐旱情况成正比,而干旱后返青速度越快的白三叶材料,遇到寒冷时死亡速度越慢。同时从中选出了三类适合于华中地区种植的材料类型,第一类为既耐旱又耐寒的02485和海发,第二类为较耐旱不耐寒,但返青速度快的02478、00858、CF022549和00605,第三类为不耐旱但耐寒、返青速度快的百事吉、和谐、贵州大方和02587。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高温干旱对毛竹林下植被数量特征、群落结构变化特点的影响及群落演变趋势,对2013年安吉县高温干旱受灾毛竹林林下植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受高温干旱灾害影响的毛竹林的林下植被以喜阳类植物为主,平均盖度达0.95,物种丰富度为44,高度达1.20 m;而未受灾毛竹林的林下植被以喜弱光或喜阴类植物为主,平均盖度为0.72,物种丰富度为42,高度仅为0.66 m;受灾毛竹林一般位于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经营效益低下,且受灾后毛竹林的自然恢复速率缓慢,而林下植被的自然生态恢复能力较强,并有较快地从低矮阴性或喜弱光的草灌逐渐向高大喜阳的乔灌木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园林绿化对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热岛效应作为现代城市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目前在大部分地区城市有日渐严重的趋势.基于当前城市热岛研究现状,根据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生态作用的有关原理,结合长沙市城市中心区与城市郊区两地的气候测量数据,选取城市典型地段的绿地小气候进行实测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园林绿化可从根本上大大改善城市下垫面热力学特性,是有效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的绿化结构和植被类型,能使城市园林绿化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3年生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对长沙市4种园林植物细叶萼距花、麦冬、吉祥草、葱兰的耗水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物在全光照下的耗水速率均比遮荫条件下高.在全光照和遮荫条件下,4种园林植物的蒸腾耗水速率大小均是细叶萼距花>葱兰>麦冬>吉祥草;细叶萼距花、麦冬、吉祥草、葱兰等4种园林植物的日耗水进程一致,都是6:0...  相似文献   

17.
Many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physi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responses of Quercus suber to high temperatures and summer drought. Nevertheles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tential of this species to cope with climate change is incomplete. An increase in severity, length and frequency of summer droughts is expected in the Iberian Peninsula over the 21st century. We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 of cork oak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in a 4-year study comparing seedling survival from thirteen Spanish populations in a common garden. Acorn size was evaluated as a possible adaptive trait enhancing stress resistance during establishment. Populations originating from sites with the driest summers exhibited the highest survival rates under dry conditions. These popula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bigger acorns, suggesting selection for this trait across sites experiencing drought. Our findings reveal that northern populations are not well adapted to cope with increasing drought but suggest that they might cope well with the moderate drought increase expected for these zones. However, continental populations are intermediately adapted to dry conditions, while drastic and fast increases in summer droughts are expected to occur in these regions. This extensive and quick change will provide scant chances to adapt making the populations of cork oak in these regions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the future climat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