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芝麻是我县传统的油料作物之一。全县夏芝麻种植面积15—20万亩,最高年份可达30万亩。但由于播种较晚,加之其他原因,产量一直低而不稳。1950—1970年20年平均单产仅为39斤。为了探索芝麻的增产途径,我们从1976年开始试行芝麻麦垄点种。经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证明麦垄点种是夏芝麻增产的有效措施,一般比麦后播种增产20—50%。我县1981年种植芝麻20万亩,平均单产102斤,其中麦垄点种8万亩,单产132斤。当年不论单产、总产,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1984年湖南省棉花生产在连年丰产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大幅度增产。全省181.19万亩棉花,总产皮棉246.75万担,亩产皮棉136.18斤,总产和单产都超过了最高历史水平,比1983年总产增加了25.8%,单产增加了38.4%,亩增皮棉38.0斤。  相似文献   

3.
红麻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1982年全县种植红麻10.7万亩,其中夏播面积8.6万亩,占80%,比1981年夏播红麻5.4万亩扩大了60.4%;全县总产红麻75万担,比1981年增产13.3%;平均亩产700斤,比1981年596斤提高17.4%。1982年是洪涝  相似文献   

4.
(一) 我县地处湘东北,属丘陵山区。过去晚稻产量一直低而不稳,1977年以前单产在300斤左右。自1977年以来,随着杂交晚稻的不断推广,晚稻单产逐渐上升到500、600、700斤,到1983年达到853斤,1985年更有新的进展,尽管遇到了较为严重的干旱,由于杂交稻优势强,仍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全县实插晚稻49.3万亩,其中杂交晚稻45.2万亩,占91.7%。晚稻种植面积虽比1984年调减了7500亩,但总产达到4.43亿斤,比1984年增产3120万斤,增长8.7%,比历史最高的1983年仍增产1042万斤,平均单产897.5斤,比1984年提高83.6斤,增长10.3%。比1983年也高44.5斤。总产…  相似文献   

5.
抓纲治县结硕果,争来农业高速度,粮棉油猪齐跃进,新长征中跨大步。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指引下,我县人民深揭狠批林彪、“四人邦”,科学种田打硬仗,夺得了一九七八年农付业生产的全面丰收。27.97万亩粮田,全年总产48045.3万斤,常年亩产1717.7斤,总产、单产比去年分别增产25.7%和27.71%,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20.8万亩棉花,总产皮棉41.18万担,平均亩产198斤,比去年(116斤)增  相似文献   

6.
我区一九八二年的棉花生产,在连续三年大幅度增产的基础上,又喜创闯过百斤大关的新纪录。全区63.4万亩棉花,总产皮棉81万担,比历史最高的八一年净增27.4万担,增长51.1%比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净增46.83万担,增长137.2%,单产127.7斤,比历史最高的81年的89斤,增长48.4%,比78年的61斤翻了一番还多,在植棉历史上首次实现了百斤皮棉地区。单产最高的九江县,今年更上一层楼,全县10.3万亩棉花,亩产达176斤,彭泽县在连续三年过百斤的基础上,16.2万亩棉花,亩产也达164斤,单产总产都增长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二年我县棉花生产获得了单产、总产双超历史的特大丰收,全县计划面积16.2万亩,皮棉总产26万多担,比上年猛增59%,比历史最高的七九年增长52%,平均亩产164斤。其特点是:社社、队队、户户普遍增产,高产的更高产,低产的变高产,受灾地区也增产。  相似文献   

8.
今年,我县夏粮夺得了丰收。全县四十二万亩夏收粮食作物,平均亩产四百一十九斤,总产一亿七千六百万斤,比一九七八年增产一成以上,创造了历史新水平,其中小麦亩产四百四十五斤。夺取夏粮丰收,在栽培技术上除认真贯彻一系列增产措施外,与播种方式的改革也有密切关系。它不仅关系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汉寿县石板滩公社,1964年粮食、茶叶生产取得了大幅度增产。全公社共有茶园5393亩,平均亩产边销茶(黑茶)167斤,比1963年增产23%,比1957年增产48.8%,交售国家商品茶8819担,产值447355元,比1963年增加36.7%,其中有360余亩茶园,平均亩产达到300斤以上;全年生产粮食1024万斤,比1963年增产16.1%,每人生产粮食714斤,给国家贡献粮食336万斤,比1963年增加79.7%。由于收入增加,粮食增产,社员生活水平逐渐上升,粮茶生产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县棉花育苗移栽面积发展很快,1978年全县移栽面积仅2.2万亩,1979年陡增至28万亩。据调查,移栽棉花平均要比直播棉花增产15.97%,1979年全县皮棉总产103.5万担,单产160.2斤,总产与单产均比1978年增加3.1%,克服了长期以来旱丰水歉的现象,实现了灾年再创皮棉百万担的奋斗目标,这是与发展育苗移栽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星子县蓼南公社在大灾的1983年,棉花大丰收。全社植棉4300亩,除因灾120亩无收外,收获面积4280亩,总产皮棉5590担,平均亩产皮棉130.6斤。比去年总产增长13%,单产提高13.6%,并涌现出了一大批高产典型。亩产皮棉150斤以上的大队2个,面积1104亩,亩产200斤以上的生产队3个,面积250亩;亩产250斤以上的户7户,面积19.49亩。光辉大队九队社员万水平4.47亩棉花,总产皮棉1200斤,平均亩产268.5斤,他的一块试验地,亩产达300斤。蓼南公社位于我县南部滨湖黄壤丘陵地带,全社4300亩棉地,都是黄壤丘陵坡地。植棉30多年来,去年第一次闯过了亩产皮棉百斤关。比历史最高的1972年,总产、单产均  相似文献   

12.
《茶叶》1980,(2)
(一) 建德县大洋公社下徐大队,是个山区队。全大队241户,1147人。有田446亩,山15700亩,茶园608亩,其中正式投产茶园373.7亩。这个大队今年农业生产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总产预计跨过80万斤,比去年增产10万斤以上;茶叶总产820担,比去年增产86.5担,产值118968元,比去年增加19253  相似文献   

13.
1982年,我区有苎麻面积100047亩,比1981年减少7000亩,总产26.25万担,比1981年增产25.7%,单产由1981年的200斤上升到260斤,增产30%。如沅江县有苎麻面积67269亩,总产18.69万担,单产277斤,全县农业人口人平近40元。  相似文献   

14.
1982年,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征途中,我县棉种场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赢得了农业全面大幅度增产,棉花超历史的特大丰收。全场棉花2343亩,总产皮棉3900多担,比八一年增长一点三三倍,比历史最高的七九年增长48.4%,创造了亩产皮棉一百七十斤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5.
1979年我县棉花生产,在战胜严重春旱、夏涝和秋雨连绵的恶劣气候,皮棉总产仍然可达103万担左右,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按全县78万亩棉田计算,皮棉单产132斤,比1978年增产21万担左右,粮食预计总  相似文献   

16.
1982年,我区有苎麻面积100047亩,比1981年减少7000亩,总产26.25万担,比1981年增产25.7%,单产由1981年的200斤上升到260斤,增产30%。如沅江县有苎麻面积67269亩,总产18.69万担,单产277斤,全县农业人口人平近40元。 1982年全区苎麻增产幅度大,品质提高,主要经验是:进一步建  相似文献   

17.
我县是一个以植棉为主的县。由于油菜与棉花存在着“争地”的矛盾,长期以来油菜生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面积种得少,产量很低。单产一般只有40—50斤,总产二、三万担。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路线指引下,为使棉区群众增加收入,尽快富起来,县委和县人民政府自八○年冬种以来,狠抓棉地前作油菜生产争取棉油双丰收,八一年全县种油菜九万多亩,总产上升到480多万斤。今年油菜面积超过十万亩菜籽总产超过千万斤,比去年增长两倍多,单产翻了一番,创造了我县历史新纪录。今年油菜增产的特点是:社社增产,队队增产,户户增产。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收获菜籽千斤以上的农户有1341户,双千斤以上的有43  相似文献   

18.
我县是个老苎麻产区,麻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水用水经验。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实行了苎麻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种麻积极性,老经验又有了新发展,苎麻产量不断上升。1982年新老麻地10152亩,其中收益面积8800亩,总产221万斤,平均亩产251斤,比1981年总产138.4万斤增长59.7%,单产196斤提高28%;比1980年总产99.7万斤增长121%,单产151.6斤提高66%。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英山县在总结群众固有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从1974年开始,逐年扩大红薯(甘薯—下同)地间作芝麻的面积,夺得了粮油双丰收。1979年全县47100亩红薯地,间作芝麻36000亩,占红薯种植面积的76.4%,实收芝麻78.5万斤,红薯9770万斤,与1978年比较,在红薯芝麻单作种植面积没有扩大的情况下,红薯总产增加72.3%,芝麻总产增加27.4%,与推  相似文献   

20.
1986年全县两个制种基地乡(杰兴和林泉),合计制种面积3198亩,获得总产188.6733万斤,平均亩产589.97斤。入库185. 6733万斤,占总产量的98.4%,比大增产的1985年,面积扩大2.9%,总产增加41.93万斤,增产28.6%,单产增加117.8斤,增产24.9%。1986年制种,从大面积杂交水稻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有计划地调整了品种组合,扩大了我县生产上需要量较大的“汕优63”,新配制了“矮优63”以及其他试验性组合。各组合产量与1985年比较如表1。 1985和1986年两年的产量均按丈量标准面积折算单产:1985年为406斤(472.2÷1.163),1986年为507.3斤(590÷1.163)。两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