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域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监测区划定及监测点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巍  廖丽君  余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41-4642,4646
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监测工作是提升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合理、全面地布置监测网络系统及布控监测点,是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监测技术的关键。该研究基于ArcGIS平台,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划定监测控制区及布设监测样点,其结果符合耕地等级变化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金塔县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化验土壤养分含量、归纳整理地力要素主要指标,并将各等级耕地归入全国耕地地力等级体系,了解掌握了耕地等级状况,为提升土壤耕地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月,《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正式对外发布。这是我国首部关于耕地质量的国家标准,这一标准适用于各级行政区及特定区域内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将为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提供科学的指标和方法。《耕地质量等级》对全国耕地土壤健康情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是否满足农产品持续生产的能力等进行评价,将耕地质量划分为十个等级。一等地耕地质量最高,十等地耕地质量最低。标准将全国耕地划分为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  相似文献   

4.
以韶关市浈江区为例,对耕地自然质量等级成果进行补充完善,从而全面掌握和科学量化耕地质量等级状况,实现耕地保护工作由数量管理为主向数量与质量并重的转变,切实提升耕地资源保障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昆明市耕地质量数量、空间分布情况。[方法]以2018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价项目监测数据及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历年来进行耕地质量监测的数据为基础,利用GIS技术,依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和《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昆明市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价。[结果]2018年昆明市耕地质量等级以中等地和高等地为主,占比分别为46.38%和42.67%,2018年平均等级为4.04,从空间分布来看,中高等级耕地主要分布在昆明中部、东部和北部,低等级耕地主要分布在昆明北部。[结论]全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提高,对比2017年昆明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4.15),提升了0.11个等级。  相似文献   

6.
<正>《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近日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于2016年12月30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指标和方法。该标准规定了耕地质量区域划分、指标确定、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流程等内容,适用于各级行政区及特定区域内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对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用地数质并重管理的需要,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通过资料收集和外业调查对样点区域耕地的自然禀赋状况做了细致调查和分析,在确定样点区指定作物自然质量分的基础上,计算了其相应的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并完成国家级等指数的转换.研究得出,样点区的农用地质量为国家级X级.耕地质量等级检测可为实现耕地占卜平衡、数质并重管理、耕地保护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按照华南区滇南农林区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指标,对盈江耕地质量等级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年度耕地质量等级变化,耕层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养分变化情况及土壤性状进行了评价分析。耕地作为人类生存和生活最基本的条件和资源,同时也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耕地质量保护变得愈发重要。以盈江县耕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农业部《耕地质量调查与监测评价办法》(2016年第2号)和《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的要求,开展了2018年度74个调查点位的等级综合评价工作,分析了盈江县年度耕地质量等级总体状况、县域耕地空间等级变幅、耕地养分变化情况及土壤性状。根据所得结果分析不同耕地类型的特点,强化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应用,探讨不同区域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技术措施,为指导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吼海  胡增强  周晋皓  陈飞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39-17340,17361
针对当前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不足的状况,结合广东耕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构建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库和监测数据分析模型库。利用技术优势,基于3S技术研发具有针对性的广东特色耕地质量变化监测系统,实现耕地数据的动态管理与更新,使监测流程化、规范化,提高管理效率和科学化水平,并借助于专家系统进行快速分析与智能决策,达到"定位、定量、快速"监测耕地质量等级、数量、结构和布局目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对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耕地质量开展等级调查评价。杨凌示范区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进行耕地质量监测调查与评价工作,合理布设监测点,将监测调查和检测数据结果作为基础,在完成杨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的同时建立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数据库。文章分享了杨凌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的主要做法,在总结分析基础上,对提升耕地质量提出开展土壤培肥、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等相关建议,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国家标准经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已于2016年12月30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指标和方法。据了解,该标准规定了耕地质量区域划分、指标确定、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流程等内容,适用于各级行政区及特定区域内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从农业生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根据白银区耕地质量等级的评价结果,分析白银区耕地存在的问题并为白银区耕地质量保护和质量等级提升提出建议对策。[方法]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和综合指数等方法,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白银区耕地质量等级信息系统数据评价库,对白银区耕地质量等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白银区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6.99等。四等地到十等地面积占比分别为8.75%、5.95%、5.27%、49.68%、17.96%、12.38%、0.00%。白银区耕地受地貌、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影响等级高低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分布规律。全区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平均为17.10 g·kg-1、28.62 mg·kg-1、225.87 mg·kg-1。[结论]该评价较准确的反映了白银区耕地质量等级现状,基于耕地质量问题进行了合理分析,对耕地质量的监测和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金塔县从2017年开始通过建立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利用Arc GIS技术对全县耕地进行了连续多年的监测和评价,摸清了全县耕地质量等级现状、土壤类型分布和耕地养分状况。本文介绍了金塔县耕地质量监测基本概况,分析了2017—2020年度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和等级变化趋势,并提出了耕地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耕地自然质量等级与土壤肥力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基于化州市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将化州市耕地分为4个监测分区,布设38个采样点,调查测定耕地质量监测指标和主要土壤肥力指标,并对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和结论】耕地自然质量等级指数(y)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pH(x1)、碱解氮含量(x2)]间存在如下数学关系式:y=1 300.15+630.33 x1+3.24x2.pH、碱解氮含量与耕地自然质量等级的10个原始监测指标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与自然质量等指数也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标准《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以下简称《标准》)日前经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已于2016年12月30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耕地质量评价国家标准,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指标和方法。1《标准》发布实施的重要意义一是贯彻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根据顺庆区2021年耕地质量等级更新的评价结果,分析耕地质量等级及耕层土壤养分状况,提出建议对策,为耕地质量的监测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云霄县2018年耕地质量调查监测、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调查样点进行数据资料分析,借助GIS与数学模型集成技术,进行2019年云霄县耕地质量等级年度变化评价,建立云霄县耕地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查清了2019年云霄县耕地质量等级及其变化,为持续开展耕地质量提升、指导化肥减量增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为基础,从耕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出发,选取新疆阿勒泰市为研究示例,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和土壤监测评价方法,建立指标体系分析影响区域耕地质量变化因素,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模型评价耕地质量等别和综合水平,同时描述多时段内区域耕地质量动态变化情况,揭示耕地质量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变化趋势和规律。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结果表明阿勒泰市耕地整体质量呈上升趋势,其中自然等别变化平缓,利用和经济等别波动性较大;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得出区域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波动幅度较小,变化趋势与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9.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是摸清耕地质量“家底”,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措施,也是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筑牢农业产业扶贫的重要基石,更是第三次国土调查的重要工作部分。通过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掌握境内耕地质量等级现状,明确中低产田分布状态,对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2021年陇南市武都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点为基础,每个监测点从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剖面构型、土壤养分、田间管理等层面搜集获取16个评价指标数据,使用空间插值、以点代面的方法给武都区耕地单元赋值。首先,针对数值型指标建立隶属函数,计算每个评价单元上指标的隶属度;其次,针对概念性指标采用特尔斐法直接给出隶属度,再采用层次分析模型计算出每个评价指标对耕地质量等级的组合权重;最后,计算每个评价单元的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并根据耕地质量综合指数大小,划分出耕地质量等级。结果显示:按照国家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将武都区耕地划分为二至九等地。武都区参与评价的耕地面积为77 220.87 hm2,其中二等地面积11.56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0...  相似文献   

20.
根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农业部令2016 年第2号)和《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等要求,本研究构建了包含前期准备、资料收集、单元划分、样点布设、样品采集与检测、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内容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技术流程,并以肇东市明久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为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项目区建设前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为34.31g/kg、有效磷平均为16.51mg/kg、速效钾平均为205.66mg/kg,耕地质量等级平均为4.13等,属于较好水平;部分地块的障碍因素为盐碱,灌排设施水平有待提升。本研究明确了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技术路径,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建设前后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