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虾病及虾病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在养殖环境的保护、病害防治和科学养虾方面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养虾的残饵,加上对虾本身的排泄物,致使虾池底部沉积大量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腐烂分解使底质变黑发臭,滋生各种细菌,而后又污染水体,导致虾病频发。连续几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面积暴发性虾病,已成为困扰养虾业的一大问题。尽管学者对虾病及虾病防治的紧迫问题积极开展研究,但尚未取得明显成效,而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2.
1993年全省大面积发生了暴发性虾病,对虾生产遭受了很大损失。1994年沿海各地虽然重视了虾病预防工作,但仍有不少虾场防病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养虾生产再次遭到严重挫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对虾还能不能养?如何预防虾病发生等是沿海有关领导和虾农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南北众多虾场连续两年发病情况下,启东盐场对虾养殖场认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1993年暴发性虾病流行情况和黄河三角洲沿海滩涂养虾业应采取的方针、策略和方法,探讨了适合当地情况的养殖模式和技改课题。  相似文献   

4.
颜超群 《淡水渔业》2000,30(1):40-40
近几年来 ,内陆省份的罗氏沼虾养殖业发展迅猛 ,各地养虾产量也不断上升 ,养虾效益很高。但许多生产户还不了解虾病的病症及防治方法 ,对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对此 ,笔者据我公司近 6年的养虾实际经验 ,将几种典型常发虾病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 甲壳溃疡病[病症 ]病虾体表甲壳有斑点状黑褐色的溃疡 ,溃疡的中部凹陷 ,边缘呈白色 ,褐斑大小不定 ,在虾体的各个部位都可发生 ,在头胸甲和腹部前三节的背面发生较多 ,有时触角、尾扇和其他附肢也有褐斑和烂断 ,在断痕处也呈褐斑 ,严重影响虾的生长蜕壳。[病因 ]虾体在运输过程中碰伤 ,水质不好 ,营…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内陆省份的罗氏沼虾养殖业发展迅猛,各地养虾产量也不断上升,养虾效益很高。但虾病对生产的困惑不少,许多生产户还不认识虾病不了解虾病的病症及防治方法,对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对此,笔者据我公司近6年的养虾实际经验,将几种典型常发虾病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一、甲壳溃疡病 [病症]病虾体表甲壳有斑点状黑褐色的溃疡,溃疡的中部凹陷,边缘呈白色,褐斑大小不定,在虾体的各个部位都可  相似文献   

6.
<正> 1993年以来,我县的养虾业一直受到虾病的制约和困扰。我们在虾病的综合防治、调整产业结构、新品种的引进和综合养殖、生态养虾等方面作了一些工作。日本车虾(以  相似文献   

7.
斑节对虾由于其个体大、生长快和杂食性等优点,近几年已成为对虾养殖中的主要品种。但由于亲虾来源全靠进口,不仅来源不易、价格昂贵,且因一些亲虾带病毒等原因而使养虾成本升高、虾病流行,导致养虾业蒙受损失。为降低养虾费用,减少亲虾进口,本站自1991年9月——1992年3月就以本地较易得到的亲虾资源——鱼塭斑节对虾,进行越冬促熟试验.以期探讨利用本地亲虾作斑节对虾苗种生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养虾的重点在于预防虾病。而虾病的预防又取决于日常观察。通过对池水透明度、水色、虾体外观及其活动状态的细心观察,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对策,可有效预防虾病的发生,把握虾病防治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9.
对虾养殖业的发展,随之而来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发病区域不断扩大,危害性越来越严重。我国台湾省1987年因为虾病流行,造成对虾产量急剧下降。我国大陆沿海各地养虾地区,于1990-1993年也先后发生暴发性流行病,虾病种类及危害性也逐年增加,使养虾业遭受重大挫折。 虾病是全球性养虾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成为养虾成败的关键。1992年以来,中、南美洲的凡纳对虾曾多次发生对东、西两半球危害性最大的桃拉病毒综合症(Taura syndrome viruses, TSV)和白斑病毒综合症(WSSV),死亡率80%~100%:1997-1998年,台湾省又掀起凡纳对虾养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虾养殖业出现大起大落,很不稳定。我县养虾生产也同其它地区一样,养虾有人赚有人亏,其亏本的主要原因就是虾病的暴发。目前威胁最大的虾病是对虾“白斑病”,对于对虾白斑病的防治方法世界上养虾国家都在研究,我国有关部门的专家和学者也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为上,  相似文献   

11.
罗氏沼虾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志勇 《齐鲁渔业》2006,23(7):27-27
近几年来,罗氏沼虾养殖业发展迅猛,各地养虾产量也不断上升,效益很高。但虾病对养殖户的困惑不少, 现将几种典型常发虾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甲壳溃疡病 1.1病症病虾体表甲壳有斑点状黑褐色的溃疡,溃疡的  相似文献   

12.
了解2001年苏北滩涂养虾情况发现:虾的收获淡水好于海水,二茬虾好于一茬虾,南美白对虾好于中国对虾,初养虾者收获好于常养虾者。就此,对防虾病工作提出讨论。1.淡水为什么好于海水?目前养虾的最大危害是白斑杆状病毒(WSBV)病,有资料表明WSBV的最适盐度应与对虾一致,即22‰~29‰,但在纯淡水仅在1小时内有感染力,而对虾在2‰的盐度下照常生长;这几年,我们也看到不少淡化虾池养殖成功的例子,这就从理论和实践都证明WSBV对盐度的适应能力不如对虾,利用适应能力的差异大力开展对虾的淡化养殖成为可行,是防WS…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市养是业日益发展,但是虾塘也日渐老化,污染严重,虾病频发,已成为困扰养虾生产者的在一大问题。1991年以来我局承包遂溪县黄略镇三元围虾场养虾,由于采取了不同品种轮养和混养,较好地克服了对虾病害,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1992年福建省虾病症状,流行特点,病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出现一股养虾业,目前这股势头正方兴未艾。但是,在长期养虾过程中,面临棘手问题,就是流行性暴发虾病,这个问题的研究已引起虾病专家们的重视和兴趣。作者对福建省1992年虾病症状、流行特点、病因分析及其对策作了详细的概述。编者认为,该论文的发表,对1993年暴发性虾病的病因的分析及其防治对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台州地区的对虾养殖业发展很快。但前几年由于虾病蔓延、连续遭受台风袭击等原因,养虾业出现滑坡现象。为了巩固和发展养虾事业,根据本地区的虾塘条件,提出了“以虾为主,虾贝同养,综合利用,立体养殖”的设想。经过二年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989年全区虾塘综合利用面积占51.7%,至1990年扩大到78.4%。  相似文献   

16.
<正> 虾病的流行,已成为养虾业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1 虾病流行情况本省人工养殖对虾发病始见于1985年。当时在黄骅、海兴等地的人工育苗过程中,发生了聚缩虫病和气泡病,严重地影响了幼体的变态发育,甚至导致大批死亡。随后,每年均发现不同程度的各类虾病。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养殖面积逐渐扩大,放养密度不断增加,近海水域污染日益严重,虾池老化,因而虾病的发生机率、流行面积和虾病种类,一直呈增长趋势。同时,发病季节越来越早,危害程度愈来愈大。目前全省已发现生物性  相似文献   

17.
对虾养殖具有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市场潜力大等特点,产业优势非常明显。但是自1993年以来,连年暴发虾病使养虾生产遇到严峻挑战。海阳市现有养虾池5万多亩,养虾生产在沿海经济中居于非常重要地位。如何面对现实,尽快探索出养虾生产新路子,实现养虾生产二次创业,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1立足优势定思路确立主攻方向海阳市海岸线长23Okm,沿海乡镇7处,渔村108个,15m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139万亩,沿海滩涂14.8万亩,现有对虾养殖面积5万亩,养虾劳力4000多人。养虾生产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93年以前的规模扩张阶…  相似文献   

18.
李豫红  王丽敏  张秀文 《河北渔业》2002,(5):《河北渔业》-2002年5期-22-22.2页-《河北渔业》-2002年5期-22-22.2页
<正> 我国养虾业在80年代初兴起,在随后的几年中,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高效益的时候却忽视了对水域环境的控制,结果养殖区水质情况日趋下降,虾病泛滥,于是大量药物被用于养虾当中。而实践表明,各种虾病流传并没有得到根本控制。相反由于大量滥施药物,导  相似文献   

19.
<正> 1993年唐海县对虾养殖业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不能因此一蹶不振,而必须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千方百计地重振唐海养虾雄风。1 立足三个调整1.1 调整养殖模式将目前的开放式养殖模式改为内循环封闭式养殖模式,因地制宜,适量放苗,一池水养一池虾,走低成本、大规格、好效益之路。一是继续推广生态养殖。针对目前池底老化,水质恶化、虾病复杂化、早化等现实,采取生态养殖模式,前期以肥  相似文献   

20.
于水 《水产科技》1993,(3):58-58
今春以来,我省沿海气候变化异常,加上水质污染等因素,使对虾养殖病害严重,许多养虾户经济损失很大。对此,深圳新光饲料公司与梅林鱼药厂合作生产的“健虾宝”药物饲料,具有提供营养和防治虾病的双重作用,经深圳、湛江和福建漳州等地的养虾户使用,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