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淮丘陵地区玉米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玉米每公顷施用K 150.0 kg时产量最高,达7065kg/hm2,比对照(NPKO)增产9.9%。钾肥经济效益也以每公顷施K 150.0kg最高,比对照增收892元/hm2,产投比为2.2:1。钾肥施用量在K 150.0kg/hm2以下时,土壤中的钾素亏损,不能保持土壤中钾素平衡。  相似文献   

2.
江淮丘陵地区棉花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确定江淮丘陵地区棉花生产中氮肥适宜的施用时期,结果表明,等量氮肥,以基肥:蕾肥:花铃肥=5:2:3的施用方式最佳,单铃重、单株铃数、成铃率都有所增加,脱落减少,产量增加11.56%,施肥效益提高22.47%。  相似文献   

3.
西藏栽培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典范相关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60份西藏栽培芥菜型油菜材料为对象,运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对西藏栽培芥菜型油菜的产量性状(5个变量)、主茎性状(6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果性状(4个变量)等4组农艺性状(共含18个变量)间的典范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西藏栽培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则主要靠每株角果数和千粒重取胜,每角果粒数的影响很小;(2)影响西藏栽培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最重要的则是角果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主茎性状;(3)西藏芥菜型油菜在产量性状、主茎性状、分枝性状、角果性状等4组性状间均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小麦白粉病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以河北农业大学近年培育出的鉴定圃中16个品种(品系)为试材,对小麦白粉病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小麦白粉病与株高、基部三节长、倒三叶长呈显著正相关(r=0.5356,r=0.5687,r=0.5157);与倒二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r=0.7181);与不孕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7132);与倒二叶宽、倒三叶宽负相关不显著(r=-0.4340,r=-0.4803)。与其它性状均无相关或相关系数很小。使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抗白粉病基因进行定位,并进行标记辅助育种,培育和使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也是综合治理小麦白粉病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有机磷杀虫剂对枸杞蚜虫的作用机制,对枸杞蚜虫乙酰胆碱酯酶的底物专一性以及3种有机磷杀虫剂对其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枸杞蚜虫AChE对乙酰硫代胆碱(ATCh)的水解活性最高,对丁酰硫代胆碱(BuTCh)的亲和力最强,对4种底物的水解趋势相同;3种有机磷杀虫剂对枸杞蚜虫AChE都有抑制作用,其中,氧乐果对枸杞蚜虫AChE体外抑制最强,I50为6.9×10-6mol/L,辛硫磷和三唑磷分别为9.8×10-6和11.8×10-6mol/L;3种有机磷杀虫剂对枸杞蚜虫AChE体外抑制均随着抑制时间的延长,抑制率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6.
丘陵地区农业节水抗旱技术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丘陵红壤是南方地区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衢州市属比较典型的南方红壤区,但因红壤所处地形地势复杂多变、植被覆盖度低和水源水利设施不足等原因,旱灾频繁,笔者综合分析旱情发生原因,根据本市有关试验研究和业巳实践证明的有关技术、农民经验和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丘陵地区农业节水抗旱的相关技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戚瀚月 《种子科技》2020,(9):70-70,72
深入研究了新时期下农艺节水技术在当前农艺发展中的具体应用,以期助推我国农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8.
棉蚜乙酰胆碱酯酶对杀虫剂不敏感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蚜是第一个用RT-PCR方法发现具有2个不同乙酰胆碱酯酶(AChE)基因的昆虫,2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仅48%.进化分析表明,两者相距甚远,分化于昆虫纲出现以前.从棉蚜2个AChE中发现多个抗药性相关突变位点,但功能表达证实AChE-1可能是两类杀虫剂的主要作用靶标,AChE-1的S431F和A302S突变导致对多种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降低,但对某些杀虫剂品种的敏感性反而升高.并讨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浓度的1,2-二亚油酸-3-3硬脂酸-甘油三酯,研究了其对玉米象的触杀毒力及其对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二亚油酸-3-硬脂酸-甘油三酯对玉米象的触杀毒力在12 h、24 h、48 h的LC50分别为4.97 mg/mL,3.95 mg/mL,3.83 mg/mL;对谷胱甘肤S-转移酶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趋势是:开始的12 h内,玉米象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均比未处理的低,但比活力逐渐增大;24 h时达到最大值;超过24 h后,比活力又有所下降.但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当浓度为3.0 mg/mL、3.5 mg/mL时,48 h最终表现为抑制作用,但浓度上升为4.0 mg/mL,时,48 h内对乙酰胆碱酯酶表现为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艺节水技术:一是减少风蚀、少免耕种植技术。二是提高水效益、减轻风蚀种植技术。三是节水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1.
江淮地区冬小麦渍害指标与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江淮地区冬小麦渍害孕灾环境和渍害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渍害是冬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淮河以南区域冬小麦减产率≥10%的情况有80%是渍害引起的。综合考虑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照的作用,基于灾损率和致灾因子确定了冬小麦渍害灾害分级指标,构建了反映冬小麦渍害程度的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2.
江淮丘陵地区水稻“颖壳不闭合”现象生理因素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水稻严重减产甚至出现绝收现象,以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发生的水稻“颖壳不闭合”现象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水稻“颖壳不闭合”现象发生的症状与特点,从水稻“颖壳突变体”、雌雄性器官发育不全或成熟不一致、颖花雌雄性器官发育不全不能完成受精过程、穗部营养受到障碍致使子房或胚乳中途停止发育等生理因素对水稻“颖壳不闭合”现象的影响做了简要分析,并从高温、重金属毒害及土壤水肥条件不平衡等其他外界因素对水稻“颖壳不闭合”现象的影响做了简要分析。根据水稻“颖壳不闭合”现象的发生特点,从水稻品种选择、合理种植、科学施肥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丘陵山地区域双季晚稻机械化种植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适宜南方丘陵山地区域机械化高效生产的水稻品种,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2个丘陵山地区域典型生态点不同供试晚稻品种机械化种植条件下的秧苗素质、茎蘖动态、产量与品种种植性状等。试验结果表明:低丘地区以品种‘Ⅱ优418’产量最高,达6.855 t/hm2;高丘地区以品种‘岳优9113’产量最高,达6.637 t/hm2。因此,在丘陵双季稻区晚稻机械化种植品种应具有分蘖力强、生育期短和抽穗整齐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江淮地区机插双季早稻适宜的肥料运筹模式,以常规早稻品种‘浙辐203’为材料,在实地机插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3种肥料运筹模式(当地农民常规习惯施肥、高产推荐施肥和控释复合肥施肥)对双季早稻产量构成、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重和茎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施肥模式的平均实际产量达8201.7 kg/hm~2,且高产推荐施肥模式和控释复合肥施肥模式在每穴有效穗数、公顷有效穗数、理论产量上均显著大于当地农民常规习惯施肥模式,在千粒重上均显著小于当地农民常规习惯施肥模式。高产推荐施肥模式可改善双季早稻机插的群体结构,在获得适宜穗数的基础上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并减缓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的下降速率,促进生育中、后期主要器官内干物质的积累与转运,提高水稻群体的光合速率,增加群体生物学总量而达到增产。高产推荐施肥模式可作为江淮地区机插双季早稻获得高产的适宜施肥技术模式,对控释复合肥施肥模式进行工艺改进,也可有望成为该地区机插双季早稻高产的一种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紫色丘陵区土壤养分含量分布及空间变异特征,对因地制宜施肥给予科学指导,笔者利用地统计学方法,以重庆市铜梁县为例,对紫色丘陵区土壤中速效氮、磷、钾、有机质及土壤pH进行空间分布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速效氮、磷、钾及有机质的均值分别为105.86 mg/kg、7.19 mg/kg、81.31 mg/kg、22.89 g/kg,均属于中低等水平;土壤pH主要集中在6.5附近,土壤偏酸性。土壤有效磷变异系数最大,为77.61%;其次是速效钾、有机质和碱解氮,均属于中等变异性强度;相对而言,pH分布最为稳定,变异系数为17.78%。从空间插值图可知,碱解氮含量大都在114.42~148.39 mg/kg之间变化;有效磷含量基本都小于14.35 mg/kg;速效钾分布最不规律,约1/2区域的速效钾含量在60.56~74.82 mg/kg之间;有机质含量则主要集中分布在15.27~33.77 g/kg;大部分地区土壤pH在5.2~6.5之间,进一步说明该区域土壤偏酸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双层拱架塑料大棚在江淮地区应运而生,但该类棚型未定,棚内生产小气候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介绍了双层拱架塑料大棚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使用AutoCAD和ProE建立了双层拱架的三维模型,再通过ANSYS ICEM CFD软件将三维模型简化为2-D模型并进行结构化网格划分。针对双层拱架塑料大棚的通风效果分别进行贯流式通风和单面通风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贯流式通风时内棚和保温层温度分布均匀,并带走棚内热量,有利于双层棚的结构稳定性,能够保证明显的通风效果;单面通风时从内棚进口处开始向另一面,温度呈现阶梯递增形式,最高温度达329 K,最大温差达29 K,保温层温度较均匀、变化不大。因此,采用贯流式通风有利于双层棚的通风效果。仿真与分析结果为双层拱架塑料大棚的实际应用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江淮丘陵地区水稻“颖壳不闭”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摸清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水稻“颖壳不闭”土壤养分限制因子,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通过化学分析、吸附试验及盆栽试验,以高粱为指示作物,对安徽省江淮之间的肥东县、长丰县和颍上县水稻“颖壳不闭”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三县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主要是肥东为Zn、N、P、K,长丰为Zn、N、K、P,颍上为N、K、P、Zn。江淮之间的水稻“颖壳不闭”的土壤缺素是几种元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江淮稻麦轮作区野燕麦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为种下单位的划分及生物学特性和防除的研究提供依据,在安徽省境内14个地市(县)共采集野燕麦样本14份,种植于半野外环境下,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群体的多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地区野燕麦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根据样本间形态等性状的遗传差异,14个野燕麦群体可分为两大聚类群,分别为聚类群Ⅰ、聚类群Ⅱ;同时又可将聚类群Ⅰ分为3个明显的亚聚类群.沿淮和沿江地区的野燕麦群体明显不同,这可能与土壤沉积物源、土壤pH值及土壤水分含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9.
江淮地区杂交中籼水稻不同播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田霞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52-57
为了探明江淮地区的温光资源对杂交中籼水稻的秧苗素质、生育进程、茎蘖动态、田间抗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通过选用不同熟期不同品种的杂交中籼水稻,设置不同的播、栽期,明确江淮地区高产优质的杂交中籼水稻的适宜播期。结果表明,5 月15 日以后播种的品种,随着播期的推迟,品种的生育进程延后、茎蘖数减少、产量降低,所以,杂交中籼水稻在江淮地区的播期不能迟于5 月15 日以后,适宜播期是4月15日—5月15 日。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丘陵区旱地棉花综合措施优化组合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棉花播期、密度、行距和果枝数的复因子试验以及氮、磷、钾肥的单、复因子试验,确定了太行山丘陵区旱地棉花在干旱气候年型的播期和主要群体结构指标的优化组合,明确了该区旱地棉花氮、磷、钾肥的增产效应及最佳配比,提出了适合该区旱地棉花高产、稳产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