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郁南县的细蚕共育工作是始于一九八三年,当时县农委、多办组织蚕桑主产区、乡干部和技术人员,分批到化州县那务公社参观学习细蚕共育的经验。在罗旁、东坝、河口等区试办了八个共育室,取得初步成功后,八四年扩大到十六个共育室,八五年发展到六十个共育室,八六年大小共育室达到七十七间。由于郁南县发展细蚕共育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深受蚕户的欢迎,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桑地面积从  相似文献   

2.
为推动海安县蚕桑专业化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县蚕桑站经过广泛调查,从众多小蚕共育室中选择了责任心强、桑园面积和共育规模较大、共育水平高、在蚕农中有威信的顾维才共育室作为全县2011年小蚕专业化共育室建设的示范点。一年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成品蚕共育标准,落实小蚕共育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多种管理制度,强化技术培训指导,加强媒体宣传报道,维才小蚕专业化共育示范点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该共育室共育出来的小蚕平均张产茧比全村平均水平高7%。蚕农一致反映"维才共育室共育的小蚕不仅质量好,而且产量高,我们放心"。  相似文献   

3.
我县在一九七二年,组织了增村大队细蚕共育室。一九七三年开始大力推广细蚕共育。至今全县共办起了107,个细蚕共育室。细蚕共育在蚕区已普及了,使大部分的细蚕集中在共育室育至四龄饷食后分给群众饲养。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共育室育出的细蚕健壮,有利大蚕养成功和稳产高产,是促进蚕桑生产发展的一个好措施;深受群众欢迎,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十年来,我县  相似文献   

4.
潘家宽 《广西蚕业》2007,44(3):40-40
近年来随着我县桑蚕业不断发展,小蚕共育技术发展迅速。特别在2004年我县采取每个新建小蚕共育室补助2000元以上共育用具的措施后,全县小蚕共育室以每年30~50个增  相似文献   

5.
陆斌  俞学发 《江苏蚕业》1994,(4):27-27,26
<正>启东市合作乡过去共育技术水平低,小蚕共育质量不高,蚕茧单产一直低而不稳。1991年以来我们围绕提高共育质量,提高蚕茧单产,对共育技术进行了改革。 一、改直接加温为间接加温 1990年以前合作乡25个共育室都是采用煤饼炉直接在室内加温,不仅温度不稳,还常发生煤气中毒,1990年斜港村共育室64张春蚕,因煤气中毒死亡41.5张;林元村共育室72张春蚕,煤气中毒死亡38.5张。1991年春季我们吸取这些教训,全面推广地火龙、  相似文献   

6.
建立大型共育室是蚕桑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蚕农在建立大型共育室时,只是单纯扩大物理空间,技术和管理都照搬小型共育室的一套。使之产生大型共育室共育的蚕儿体质较小型共育室共育的蚕体质弱,蚕茧产量偏低,茧质偏差。根据这一情况,笔者通过比较大小型共育室的特点,提出管理好大型共育室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 我市自1980年开始推行企业化小蚕共育,至今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二、三年来,省、市、县对新建的村级集体标准共育室实行经济补助,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共育设施的建设进程。全市现有炕房共育室7125个,普通共育室1152个,一季可共育蚕种24万张以上,共育率可达99%以上。当然,共育室作为一个小企业,必然会涉及到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问题。笔者根据1991年度本站实施“淮阴市蚕桑生产配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项目的试点工作的初步经验及平时积累的资料,就企业化共育的质量和管理问题谈一些  相似文献   

8.
启东市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省重点产茧县。几年来,我市在抓好蚕桑科技普及,依靠科技促蚕茧增产的同时,不断改善蚕桑生产责任制。1989年,在部分乡试引小蚕共育联产计酬责任制。1990年逐步推广到全市34个乡的663个共育室,获得了成功。提高了共育室的科学管理水平,也增强了共育人员的责任心。一、小蚕共育联产计酬责任制的基本做法小蚕共育联产计酬责任制是以不改变共育室性质为前提,以改进共育技术,提高共育质量为目的,以经济奖赔为手段。其实质  相似文献   

9.
小型共育室由于推广多年,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都趋于成熟,建立大型共育室是蚕桑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蚕农在建立大型共育室时,只是单纯扩大物理空间,技术和管理都还是照搬小型共育室一套,在生产过程中就暴露弊端。笔者经过调查发现,目前有的经过大型共育室共育的蚕儿体质较小型共育  相似文献   

10.
张士宇 《蚕桑通报》2009,40(1):57-58
如东县的小蚕饲育,全部由共育室集中共育来完成。共育室的容量在50—400张蚕种不等,以共育100多张蚕种居多。共育室及蚕农,衡量蚕种质量的最先标准就是蚕种的一日孵化率。蚕种一日孵化率的高低,对共育室的共育操作以及共育质量,影响很大。若蚕种一日孵化率不高,共育室势必会分日收蚁、分批饲育。这样既不利于共育室的统一操作管理,又会加大共育人员的劳动强度。在当今共育人员日趋匮乏,且年龄老化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共育操作粗放,技术措施不到位等,使共育质量难以保证。而且蚕种一日孵化率不高,会严重影响到该品种及蚕种场的信誉,还会使共育室及农户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1.
共育大户顾维才18年来每年都进行春、秋2季小蚕共育,每期共育220多张,经他共育的7200多张蚕种的小蚕,分发给蚕农饲养后期期高产,得到了广大蚕农的信任,成为全县闻名的共育大户。他的共育经验是高标准建设共育室和配套共育设施,在共育中加强消毒防病、做好补催青工作、控制好共育室的温湿度、使用收蚁袋收蚁、精选良叶坚持试喂蚕、稀放饱食做好眠起处理等关键技术措施精心饲养小蚕;同时,为确保小蚕共育质量,建立了小蚕共育成品蚕的标准、安全防范、跟踪服务等共育室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桑式蚕台电器化控温共育室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式蚕台电器化控温共育室由电器化控温设备系统和共育室及操作室组成。可将温度控制在目的温度±0.5℃ ,每室可共育蚕种60~80张。其优点是可增加共育室有效容量、小蚕体质强健、降低劳动强度 ,从而提高了小蚕共育率  相似文献   

13.
我县从一九七三年开始,大力推广“细蚕共育”,到一九八一年全县共办起了80个共育室,使绝大部分的细蚕共育至四令饷食后分给生产队饲养。由于共育的细蚕发育较好,群众称赞“细蚕共育室”是蚕儿的“托儿所”“幼儿园”。大蚕又能稳产,增强了群众对种桑养蚕的信心和积极性,使我县蚕桑  相似文献   

14.
丰都县虎威分场连续三年共计饲育蚁量690 0多克 ,饲育农户 660多户 (次 )。近三年来该分场没有任何一户因脓病暴发而出现倒蚕的现象 ,结束了过去脓病暴发导致养蚕亏损的历史 ,科技人员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与好评。1 共育室的饲育型式共育室设在原蚕社条件适宜的农户家中。蚁蚕到共育户后 ,场内职工就蹲在共育室负责技术处理 ,直至共育结束。共育室采用地火笼暗道升温饲育 ,铁锅内盛装泥沙与水补湿。严格逐张收蚁 ,分区饲育。饲育期间的温度、湿度 ,饲料要求 ,眠期 ,换气等技术处理均按常规技术处理。三龄饷食后一对时分蚕到农户。2 脓病暴…  相似文献   

15.
叠式蚕台电器化控温共育室由电器化控温设备系统和共育室及操作室组成。可将温度控制在目的温度±0.5℃,每室可共育蚕种60~80张。其优点是可增加共育室有效容量、小蚕体质强健、降低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小蚕共育率。  相似文献   

16.
<正> 淮阴县高埝乡1990年统计共有桑园1300亩,但20多年来全乡一直无固定的规范化共育室,每到养蚕季节全乡80%左右的共育室靠租借民房来解决.15%左右的共育室要腾用村办公室、卫生室、会议室、民兵活动室、青年俱乐部或借用学校教室。这些房  相似文献   

17.
通常同一品种雌茧比雄茧重,雌的茧层量也比雄的茧层量重。但茧层率雌的比雄的小,56年春期嵊县蚕种场各共育室大部份鉴蛹全茧量雌雄相差还是正常的,但茧层量雌雄相差很小,甚至徐香增共育室雌的比雄的还轻。另有部份共育室  相似文献   

18.
针对广西小蚕供应与蚕农需求有矛盾的现状,分析了传统的共育模式和分室饲养共育小蚕两种模式的收蚁间隔、生产经营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认为分室饲养共育小蚕能合理利用蚕室蚕具和人力,并能有效做好蚕室消毒防病工作。通过比较不同间隔时间收蚁方式的优缺点,推荐间隔6 d为共育基础时间的分室饲养共育小蚕技术。建议通过增加共育生产线来提高共育室小蚕饲养批次,加强蚕室的消毒防病以及统筹管理工作,从而达到分室饲养的高成功率、高收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小蚕共育室要保证所共育的小蚕数量足、质量好,为蚕农提供发育整齐、健康无病的稚蚕。二、共育室以村组集资兴建为主,国家给予适当补助。共育室属集体所有,由村委会统一负责管理,由县、乡蚕桑技术人员负责技术指导。三、提倡由集体统一经营,也可实行承包经营。四、①共育室人员要求工作负责,事  相似文献   

20.
搞好小蚕共育是蚕茧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 ,小蚕期在人力、物力及用桑量等方面虽然只占整个蚕期的 5 %左右 ,但是小蚕饲育的技术与环境要求很高 ,共育户风险大 ,担子重。为了使广大共育户尽快地从繁琐用工中解脱出来 ,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1998年起 ,我县在陈洋镇洋角村二组进行了小蚕电器化叠式蚕台省力化育蚕试验 ,取得了成功 ,逐步向其它重点乡镇推广 ,深受共育户的欢迎。这项省力化技术的推广 ,能提高共育室的有效容量和共育质量 ,具有节省投入、省工省力、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1 电器化共育室的安装与使用一般是在原有的五有标准共育室中改建 ,也可单独建造。要求共育室能保温保湿 ,每间共育室配自动温控仪和加温电热线。离地面 2 0cm和离顶棚60cm处订上固定钩 ,将电热线排在墙两壁 ,线与线间距为 2 0cm。墙壁一侧安装温控仪 ,温控仪上连接一个探头 ,探头伸到共育室中央 ,通过探头探测到的温度传到温控仪上来控制温度。共育时 ,每个龄期只需按标准温度来调节温控仪 ,室内温度达到标准温度则温控仪自动断电停止加温 ,反之亦然。2 叠式蚕台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叠式蚕台常用木材制成 ,木框长 112cm ,宽82cm ,高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