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1月6日,由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提供核心技术的国家发改委绿色农用生物产品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项目——"千吨级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高技术产业化"在江西省  相似文献   

2.
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豚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纯化的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液,按4×10~6PIB/克体重剂量,经腹腔接种豚鼠,在第6天和第16天解剖取胰脏,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可在胰脏细胞内发现多角体病毒;用豚鼠肝、脾和胰等脏器匀浆液饲养棉铃虫幼虫,被感染虫患典型病毒病,死虫率6天解剖的豚鼠为70.83%,16天解剖者为91.3%; 病死虫脓计在扫描电镜下发现典型多角体.据此可确定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豚鼠脏器内滞留16天.至于豚鼠脏器细胞是否复制该病毒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夏秋高温天气有利于各种蔬菜害虫发生,常见的有斜纹夜蛾、黄曲条跳甲、甜菜夜蛾、小菜蛾、豆荚螟、烟粉虱等,生产上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药剂进行防治。防治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可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0倍液,或15%茚虫威悬浮剂3000倍液,或10亿/克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800倍液喷雾。  相似文献   

4.
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D克隆株感染2龄和3龄小菜蛾幼虫,测得LC50分别为2.01×105和2.82×107PIBs/lml,相同浓度的病毒感染小菜蛾,致死率与幼虫虫龄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接上期 )以菌治虫利用细菌、病毒等防治蔬菜病虫害。可用天然除虫菊素、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烟碱、苦参碱等防治蚜虫、叶螨、斑潜蝇和夜蛾类害虫;用座壳孢菌剂防治白粉虱;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1.苏云金杆菌又叫Bt,是用杀  相似文献   

6.
用昆虫病毒杆状病毒科的甘蓝夜蛾和棉铃虫的核型多角体病毒以及小菜粉蝶颗粒体病毒,对哺乳动物小白鼠、金黄地鼠,豚鼠和裸鼠分别经腹腔和静脉接种及口服病毒进行实验性感染,于感染后15—4O天解剖,取被感染动物脏器悬液回接靶虫,使靶虫患典型病毒病,死亡率达13—100%,其中口服病毒回接靶虫的阳性,对说明昆虫杆状病毒可感染哺乳动物的意义较大.经腹腔和静脉接种的哺乳动物,可在其胰脏和脾脏中经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到核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7.
<正>为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植保产品推荐名单,在总结农药试验、示范和应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实际,该省植保植检站日前提出《河北省2013年度农药产品推荐名单》如下:一、杀虫、杀螨剂(一)生物制剂和天然物质苏云金杆菌、蝗虫微孢子虫、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小菜蛾颗粒体病毒、苦参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和环保的日益重视,病毒杀虫剂和细菌杀虫剂在我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需求趋旺。目前,病毒杀虫剂和细菌杀虫剂在微生物农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品种很多,现将获准登记的病毒杀虫剂和细菌杀虫剂的名称列举于后,供参考。一、病毒杀虫剂自1993年12月15日第一个病毒杀虫剂产品10亿/克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登记以来(登记证号 LS93619),已先后有10多种病毒杀虫剂登记入市,其中核型多角体病毒8种,质核型多角体病毒1种,颗粒体病毒2种。  相似文献   

9.
<正>由中国科学院研制的科云牌"甜菜夜蛾多角体病毒杀虫剂(下称甜菜夜蛾)",用药后田间几乎"无活虫、无毒害、无抗性",为国内杀虫剂竖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甜菜夜蛾通过提高病毒含量,加快病毒升级,克服了生物农药死虫慢、抗性快的不足。凭着药效持久、杀虫彻底、长  相似文献   

10.
以3龄健康棉铃虫幼虫为供试昆虫,测定棉铃虫核型多角体和质型多角体在幼虫体内分别连续继代后的毒力变化。就质型多角体而言,不论是病毒的致死剂量(LD)还是致死时间(LT)均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而升高,继代10次后的病毒致死活性平均丧失59.3%,与未经继代的病毒相比.LD_(50)增加103倍,LT_(50)平均延长4.435d;而核型多角体在继代过程中的毒力未见显著变化,提示核型多角体与质型多角体在宿主昆虫内连续继代的遗传学行为有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防治甘蓝病虫害,探讨植物促生诱抗剂"普绿通"对甘蓝病虫害的防治作用,研究防治甘蓝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措施,特在息烽县石硐镇石硐村甘蓝种植基地开展甘蓝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示范。示范结果表明,利用"普绿通"浸种、浸根、苗期和大田期喷雾,对增强甘蓝植株长势,提高其对病害的免疫能力,减轻病毒病、霜霉病、黑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应用黄板诱蚜、释放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性诱剂诱杀小菜蛾雄虫、植物源农药防控菜青虫和蚜虫、高效安全农药精准使用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降低项目示范区甘蓝农药残留,提高甘蓝品质。  相似文献   

12.
正防治水稻二化螟、大螟,优先采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化学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氧虫酰肼等。防治稻飞虱,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应用吡虫啉、噻虫嗪(不选用吡蚜酮,延缓其抗性发展);喷雾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醚菊酯、烯啶虫胺、吡蚜酮等。防治稻纵卷叶螟,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7月份以来,一直持续高温干旱的天气,十分有利于斜纹夜蛾的发生。斜纹夜蛾的寄主植物极多,今年四代斜纹夜蛾大发生态势非常明显,目前田间虫卵量较高,希望各地重视四代斜纹夜蛾的防治。防治效果比较好的药剂有: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5%虱螨脲(美除)、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江西宜春新龙化工有限公司合作的"千吨级广谱昆虫病毒制剂产业示范工程"正式投产,该工程投资总额1亿元,年可生产病毒制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2000吨以上,成为当前亚洲最大的昆虫病毒制剂生产基地,这意味着我国昆虫病毒类农药产业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据记者了解,昆虫病毒资源十分丰富,至今全世界发现报道的昆虫病毒为1671种,我国调查发掘的昆虫病毒资源为291种,因此发展昆虫病毒类农药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5.
<正>7月23日,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获批甲噻诱胺的原药和25%悬浮剂临时登记。7月26日,江西宜春新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获批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200亿PIB/克母药和20亿PIB/毫升悬浮剂临时登记。这两个产品都是在国内获得首次登记。值得一提的是,甲噻诱胺是一种植物生长激活剂。2009年,利尔公司与南开大学合作共同开展"植物激活剂甲噻诱胺的创制开发"项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湖北省地方标准《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通过国标委审批并正式发布。该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孙修炼学科组牵头,并联合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的有关团队共同起草,是我国第一个有关病毒杀虫剂产品的区域标准。据介绍,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是我国注册最早、年产量最大的病毒杀虫剂。目前,我国有14家企业登记了21个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7.
苜蓿银蚊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作为新型生物杀虫剂已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对构建的重组杆状病毒(AcMNPV-BmKIT-Chi)进行了杀虫活性和生物安全性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重组病毒和野生型病毒的LC50分别为7.5×102,3.3×104PIBs/mL,重组病毒比野生型病毒具有更好的杀虫活性;检测了该重组病毒和野生型病毒对小鼠的易感性,所试小鼠未见明显急性毒性反应,高剂量重组病毒灌胃小鼠的脾脏增大,小鼠胸腺、脾、肾组织切片未有异常,重组病毒对小鼠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正>秋季是蔬菜多种害虫集中发生危害的时期,生产上应根据蔬菜布局和害虫发生情况科学开展防治,减少农药残留。当前在田蔬菜主要有花椰菜、甘蓝、大白菜、小白菜、萝卜、番茄、黄瓜、辣椒、豇豆、莴苣等,田间发生的害虫主要是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小菜蛾、黄曲条跳甲、美洲斑潜蝇、  相似文献   

19.
赵同贵 《耕作与栽培》2003,(4):42-42,F003
为探索防治小菜蛾安全、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于1999—2001年进行了小菜蛾颗粒体病毒防治小菜蛾的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40~60病死虫/667m^2。药效测定和田间防治效果达到80%~90%。与常用的50%甲胺磷1500倍效果相当,田间防治效果特别好。同时对小菜蛾颗粒体病毒的土法生产和适宜农户应用的简易保存方法进行研究试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一种名为"松毛虫赤眼蜂·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卡"的生物农药,获得了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审定和登记,这是首个获得国家登记的天敌生物农药产品。据农药检定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国外,赤眼蜂和病毒都是作为单一产品进行登记。国内已有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产品登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