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黑熊为研究对象,应用解剖学的方法和理论知识,阐明肩胛骨、臂骨的分辨方法及特殊形态结构,根据测量学的理论基础对黑熊前肢骨的30多项指标、指数进行测量与计算,并与大熊猫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形态结构基本相似,但黑熊明显区别于大熊猫之处,就是没有内上髁孔.  相似文献   

2.
黑熊骨盆骨解剖特性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有关黑熊的形态学知识,以1头5岁雌性黑熊为研究对象,测量了黑熊骨盆骨的44项指标,并计算16项指数,将测量结果与大熊猫骨盆骨的15项指标进行比较,发现除髋臼间宽、耻骨长、荐髂联合长和骨盆联合长有较明显差异外,其余12项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3只黑熊前肢静脉解剖结构的观察,叙述了黑熊前肢静脉主干和属支的形态、结构及分布,并与人和大熊猫的相应静脉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两只黑熊(四个前肢)的解剖结构的观察,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黑熊前肢肌肉的形态、结构,并与猫、狗、大熊猫和人相应的肌肉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3只黑熊的前肢动脉解剖结构的观察,详细叙述了前肢动脉主干和侧支的形态、结构及分布,并与人、大熊猫的相应动脉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秦岭南坡野生大熊猫繁殖交配期的生境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2004年在秦岭南坡的佛坪和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大熊猫在繁殖交配期的生境状况进行了取样调查,对样方生境的13个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测量.经初步因子分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秦岭南坡大熊猫繁殖期的生境选择中,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是食物因子,其次是植被因子.地理特征因子、隐蔽条件因子、干扰因子等因地区自然背景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两个不同的保护区内,繁殖期的大熊猫对生境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患骨肿瘤黑熊血清蛋白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黑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方法分离正常黑熊、患骨肿瘤黑熊个体的血清蛋白,结果表明:从正常黑熊个体血清蛋白中共分离出17条谱带,从患骨肿瘤黑熊个体血清蛋白中共分离出19条谱带;正常黑熊个体和患骨肿瘤黑熊个体的血清蛋白在电泳迁移率为0.21、0.23、0.27、0.29、0.35、0.37、0.43、0.44、0.47、0.54、0.56、0.60、0.62、0.64、0.67位置处的谱带分布一致;正常黑熊个体血清蛋白在电泳迁移率为0.38、0.48位置处有谱带分布,患骨肿瘤黑熊个体血清蛋白在这两处缺失,在电泳迁移率为0.22、0.25、0.26、0.33位置处的谱带为患骨肿瘤个体所特有;正常黑熊个体和患骨肿瘤黑熊个体部分相同谱带血清蛋白的活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选用不同代数的黑熊成纤维细胞(3~6、7~9、10~12代)构建异种重构胚,筛选出最佳供体细胞代数,根据卵裂率、多细胞胚发育率、囊胚率评价黑熊成纤维细胞质量.结果表明,7~9代组与3~6代组、10~12代组卵裂率、多细胞胚发育率差异显著,3~6代组和10~12代组差异不显著,3组囊胚率差异均不显著.说明7~9代黑熊成纤维细胞为最佳供体细胞代数,且异种重构胚发育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应用定位监测方法对佛坪自然保护区内的大熊猫等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研究,获得了2003、2004年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羚牛等主要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样线上各物种丰富度指数、不同生境类型物种丰富度指数以及人类活动干扰强度指数。说明了保护区内以大熊猫为主的多种野生动物的动态变化趋势,大熊猫、羚牛等主要动物的种群状况基本处于稳定并略有增加,在垂直分布上呈上升趋势;影响大熊猫等野生动物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的干扰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碎化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探讨使用黑熊毛发作为试验材料替代其他生物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可行性,筛选满足试验需求的最佳使用量.以延边白头山制药有限公司养熊场的4头成年东北黑熊为试验材料,分别5次拾取2头黑熊铁笼内散落的带有毛囊的50、100根毛发,对麻醉的2头黑熊抽取全血3 mL以及皮下结缔组织1 g,并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提取基因组DNA.以微卫星位点ABB12和UT35为引物,设置20、50、100 ng·μL-13种模板浓度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采用50 ng·μL-1的模板浓度均可获得较好的PCR产物,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扩增基因具有较好的分辨效果.毛发DNA、血液DNA和组织DNA的PCR产物数量和质量并无明显差异.毛发数量与所提取的DNA浓度有一定关系.利用15个毛发DNA的PCR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均可观察到清晰的条带.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毛发DNA可作为东北黑熊遗传多样性研究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1.
对3头雌性黑熊的生殖系统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雌性黑熊卵巢脂肪囊发达,卵巢呈卵圆形或椭圆形,皮、髓质界限清晰;子宫为双分子宫,子宫角长,子宫颈管具有明显的子宫内口和外口,输卵管和子宫壁由黏膜、肌层和浆膜构成,子宫腺发达;阴道呈背腹压扁的管状,形成阴道穹隆和阴蒂窝.  相似文献   

12.
延边地区黑熊无管取胆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延边地区黑熊无管取胆的简史、种类、关键技术、采胆技术等,并指出无痛无管取胆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熊猫粪和竹子叶厌氧发酵产沼气效果。[方法]分别以熊猫粪和竹子叶为原料,在30℃下进行批量式恒温沼气发酵试验,比较熊猫粪和竹子叶厌氧发酵产沼气效果。[结果]熊猫粪沼气发酵时间为40 d,原料产气率为50 ml/g,TS产气率为121 ml/gTS,VS产气率为123 ml/g VS;竹子叶发酵时间为92 d,原料产气率为83 ml/g,TS产气率为168 ml/g TS,VS产气率为197 ml/g VS。[结论]两种原料均可作为沼气发酵原料,竹子叶的产气潜力和降解效果明显好于熊猫粪,但熊猫粪的发酵时间仅为竹子叶发酵时间的2/5,表明经过大熊猫消化后的熊猫粪更易于发酵。  相似文献   

14.
人类活动加剧了大熊猫栖息地的破坏。通过检索和分析近40年关于大熊猫栖息地干扰因素的文献,发现大熊猫栖息地主要干扰因素为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竹子开花、竹子病虫害、放牧、旅游开发、道路建设、采伐、采矿等。通过文献梳理,指出现有研究区域集中,未来应拓宽研究范围,加强从人地关系视角研究大熊猫栖息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机制;指出现有研究中,人类活动对大熊猫栖息地干扰因素以定性研究为主,未来应结合人地关系理论,探索大熊猫栖息地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演化机制和规律,建立影响因子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干扰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大熊猫对拐棍竹的取食特性以及大熊猫取食对拐棍竹无性更新的影响,在四川省鞍子河自然保护区 内大熊猫活跃地区的拐棍竹林内设立大熊猫取食样地、模拟取食样地以及对照样地,跟踪对比观测了3 种样地处 理后连续3 年(20092011 年)拐棍竹种群的无性更新动态。结果表明:1)大熊猫取食样地具有如下特征:大熊猫 不取食直径小于7.5 mm 的拐棍竹竿;取食的拐棍竹竿平均竹密度为(10.872.85)个/m2 ,断桩平均高度为(0.79 0.10) m;取食率为(22.203.15)%;取食点距离最近乔木(DBH 10 cm)平均距离为(0.670.29) m。2)2009 2011 年,在没有大熊猫取食的条件下,拐棍竹的年补充率和年死亡率之间以及二者在不同年份之间都没有显著差 异,维持着自身的动态平衡;大熊猫取食会造成拐棍竹死亡率的增加,但同时,取食也能够提高拐棍竹的年补充率, 尤其是在大熊猫取食后的第2 年,年补充率显著高于年死亡率(P =0.000);大熊猫取食对拐棍竹的更新有着积极 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更新的作用只维持在取食后的3 年内,之后,拐棍竹会恢复原有更新速率。3)大熊猫取食 不仅能够促进拐棍竹更新,并且新生竹竿基径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大熊猫取食对竹林造成的干扰不会影响拐棍 竹的后续利用;拐棍竹无性系种群对大熊猫的取食具有无性系整合的补偿效应。4)模拟样地在2009 年补充率显 著高于死亡率(P2009 = 0.001);而2010 年和2011 年,补充率与死亡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2010 = 0.928;P2011 = 0.538),与取食样地表现基本一致,能够促进拐棍竹无性更新。   相似文献   

16.
人工圈养大熊猫出生幼仔一般采用自然哺育和人工哺育2种形式。人工哺育大熊猫幼仔1月龄内的饲喂及体重增长变化研究结果表明,3只研究个体均饲喂异母初乳时,其生长发育良好。经方差分析,3只幼仔1月龄内饲喂和体重变化均无显著差异。因圈养大熊猫产双胎的几率较大,所以采取人工哺育可以保证幼仔的成活率。目前人工哺育的方式主要是采集初乳及母乳和配制人工乳来进行人工育幼。  相似文献   

17.
熊的腹壁疝是有管取胆熊常见的并发病,铁衣的磨擦损伤及引流管处感染化脓易导致该病的发生.当腹压大、腹壁层厚时,可采用8字型缝合法及扭扣状减张缝合法.  相似文献   

18.
 玉米病虫害防治是自贡市的薄弱环节.根据自贡市近年来玉米病虫害的发生、防治情况分析认为,自贡市目前玉米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对象是:纹枯病、小地老虎、灯蛾、蚜虫、玉米螟.防治上应针对上述病虫害,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作保证的防治策略,推广选用抗病虫良种,加强栽培管理,苗期治虫保苗,中期防病控害,后期病虫兼治的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9.
针对胆囊脱垂、粘膜外翻、息肉增生等症状,手术时做圆形切口,切断与腹壁层的联系,分离重叠的浆膜层,按常规缝合胆囊口,施行整复及关腹,手术57例,均获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