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短时高温暴露对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成虫存活和生殖适应性影响的差异。【方法】将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的成虫在不同温度(37℃、39℃、41℃、43℃、45℃)下暴露1 h后比较两种粉虱存活、产卵量、后代存活情况的变化以及两者的差异。【结果】随着暴露温度的升高,B型烟粉虱成虫的存活率从99.1%下降到42.6%,温室白粉虱成虫的存活率从95.0%下降到13.5%。两种粉虱雌雄虫在45℃高温暴露1 h后,B型烟粉虱成虫的寿命超过10 d,而温室白粉虱成虫存活的时间不足24 h,存在显著差异。高温暴露对B型烟粉虱成虫的产卵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后代的存活率随着暴露温度的升高由70.7%下降到25.1%。温室白粉虱成虫在37~43℃暴露1 h后雌虫产卵量由62.4粒下降到1.5粒,45℃暴露1 h后停止了产卵活动;导致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成虫后代50%和90%个体死亡的温度分别相差1.6℃和4.1℃。【结论】B型烟粉虱成虫的耐热性高于温室白粉虱,高温对B型烟粉虱成虫存活和生殖适应性的影响要小于温室白粉虱,这有利于B型烟粉虱种群在夏季高温季节的发生。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对高温适应性存在差异尤其是高温对两者生殖适应性的影响是导致它们种群季节动态格局和分布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黑尾叶蝉几种感器的电镜扫描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索黑尾叶蝉的行为,以利用其行为调节防治黑尾叶蝉,采用扫描电镜对黑尾叶蝉雌雄成虫触角、复眼、单眼和前足跗节外部感器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黑尾叶蝉雌雄成虫触角上存在毛形感器和鳞形感器共2种感器,复眼、单眼和前足跗节上存在毛形感器,雌雄成虫各部位感器的类型和分布无明显差异。同时,描述了各种感器的形态特征和着生规律,并对其主要生理功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夏明辉 《农业知识》2020,(23):14-16
<正>草履蚧又名草鞋蚧、桑虱,是核桃、苹果等果园中早春发生危害的重要刺吸式害虫。形态特征1.成虫(1)雌成虫。体长椭圆形,上下扁,似草鞋状。背面多皱,体壁韧厚。体长达10毫米左右,宽约5~5.5毫米。背面赭褐色,体缘、腹面橘黄色,触角、足黑色,体表面附有一层极薄的白色蜡粉。体节明显,胸部背面3节,腹部背面一般为8节。触角多为8节,少数出现9节,鞭状,端节最长,各节密生细毛。眼小,胸足3对,发达。胸气门2对,气门口宽阔。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衡水地区日光温室粉虱发生规律,将温室南北向分为北面、中间、南面3个方位,沿东西向分成6段,2011年11月15日~2012年6月15日对越冬番茄整个生长季温室内不同位置的粉虱成虫发生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11月15日~12月2日粉虱成虫数量由0.8头/株增长到3.1头/株,2012年3月1日~4月1日粉虱成虫数量升至3.1头/株;整个番茄生长期共调查11次,其中,南北向上有9次为北面单株粉虱数量显著高于中间和南面,东西向上不同段的单株粉虱数量有4次无显著差异、7次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4次中间段高、2次西端高、1次东端高)。衡水日光温室粉虱成虫数量存在2个增长期,其中第1个在定植7d后、第2个在年后3月;整个生长期温室粉虱成虫分布呈北面高于南面的趋势,东西向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从卵到成虫发育历期及繁殖能力,比较叉角厉蝽各虫态的主要形态鉴别特征,为叉角厉蝽的扩繁及生防潜能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室内条件下,以云南元江采集并在室内扩繁6代以上的叉角厉蝽为研究对象,在培养皿中采用单头饲养的方法测定叉角厉蝽生长发育指标(卵孵化率、若虫存活率、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在饲养盒中雌雄虫配对共培养测定其成虫繁殖力特征。运用显微照相系统比较叉角厉蝽各虫态的主要形态特征。【结果】叉角厉蝽从卵到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为29.00±1.41 d,卵历期为8.00±0.21 d,若虫期为19.76±0.12 d,1~5龄若虫平均发育历期为3.24~5.38 d,卵孵化率为92.91%,若虫存活率为80.21%,雌、雄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35.40±1.96和37.40±2.65 d;叉角厉蝽雌成虫交配后,一生平均产卵次数为4.73±2.01次,最多9次,最少2次,平均产卵前期为7.87±2.75 d,产卵期持续14.33±5.13 d,雌成虫与雄成虫交配单次平均产卵量为59.46±15.77粒,未交配雌成虫单次平均产卵量为29.34±15.31粒且为无效卵,最终无法孵化。叉角厉蝽卵为矮杯形或圆筒形,具卵盖,边缘有10~12根刺状精孔突,有金属光泽;1~5龄若虫体色红黑相间,若虫触角4节。1龄若虫触角第2和第3节末端有明显白色环,喙暗红色,接近体长,无翅芽;2龄若虫头部前段扁平突出,触角节间环变为红色,喙黑色;3龄若虫触角第2和第3节末端红色环明显,喙长为体长的一半;4龄若虫喙长为体长的一半,胸部刻点明显,出现翅芽,并延伸至胸部末端;5龄若虫喙暗红色,短于体长一半,中足和后足胫节中部出现白斑,翅芽延伸至腹部第3节;成虫体色黄褐与黑褐混杂相间,密布刻点,触角5节,喙黄褐色,最后一节黑色,喙长短于体长的一半,前胸背板侧角呈剑叉状突出,雄虫腹部近三角形,雌虫腹部卵圆形。【结论】明确了叉角厉蝽的发育历期和繁殖能力,证实叉角厉蝽无孤雌生殖现象。农业生产中可以喙的颜色、长度及翅芽发育作为叉角厉蝽主要形态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对活体无损伤、易于掌握的喙尾琵琶甲雌雄成虫鉴别方法.[方法]对喙尾琵琶甲雌雄虫形态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并从中选取几个主要特征(体长、体宽、长宽比、腹部刚毛刷和尾突)作为观察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喙尾琵琶甲雌雄二型与个体大小关系不大;通过尾突和刚毛刷可明显区分其性别;也可采用长宽比区分,即雄虫呈狭长状,雌虫略显矮胖.[结论]利用上述特征来鉴别,不仅能有效区别喙尾琵琶甲雌雄性而且不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Kuwayama)]雌雄成虫交配前期和雌虫产卵前期的时长及成虫交配、产卵和羽化的昼夜节律,为探索更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柑橘木虱防控措施和性诱防控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活体九里香幼苗和成株为试验材料,以自制塑料杯及养虫笼为试验载具,在室内控制环境条件及室外自然状态下对柑橘木虱成虫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柑橘木虱成虫繁殖行为前期及繁殖行为昼夜节律数据.[结果]柑橘木虱雌雄成虫的交配前期分别为10.64±2.25和9.84±1.79 d;雌虫的产卵前期为12.58±2.90 d.成虫交配、产卵和羽化活动主要在2:00—21:00进行,其活动高峰期分别为9:00—10:00、11:00—12:00和9:00—10:00.[结论]柑橘木虱雌雄成虫交配、雌虫产卵和若虫羽化集中在白昼进行,雌雄成虫交配前期和成虫羽化日节律存在两性差异现象.可根据柑橘木虱成虫繁殖行为日节律的特点对其进行防治及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8.
应用环境扫描电镜对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 persus Russell)的卵、伪蛹、成虫复眼、雄虫交尾器的外部形态进行观察.电镜观察可见,卵呈椭圆形,有卵柄;伪蛹体背有5对复合孔;管状孔微心型;舌状突起呈舌状,超出管状孔的后缘,其端部有4根刚毛;成虫复眼呈蝴蝶结状,雄虫腹部末端具交尾器.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记录种——香樟齿喙象的鉴别与为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林受钻蛀性害虫——香樟齿喙象Pagiophloeus tsushimcutus严重为害。该害虫为中国新记录种(上海和福建),隶属于象虫科Curculionidae魔喙象亚科Molytinae树皮象族Hylobiini齿喙象属Pagiophloeus。鉴别特征为鞘翅行间的大型颗粒状隆起,其行间3与行间5各具2个大型颗粒;雌雄虫区别在于腹板1~2节,雌虫隆起,雄虫略凹。提供了该害虫的为害状、鉴别特征、外部形态照片以及雌雄尾器的绘图。图4参9  相似文献   

10.
以茶小绿叶蝉、茶蚜和白背飞虱3种农业上重要的半翅目害虫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它们在水面上的疏水行为及其前跗节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白背飞虱成虫和若虫均可站立于水面并具有较强的滑行能力,表明其前跗节疏水性最强;茶小绿叶蝉成虫可站立于水面,若虫足易陷入水中,表明成虫的前跗节疏水性强于若虫;茶蚜成虫和若虫足均陷入水中,表明其前跗节无疏水作用,但茶蚜成虫和若虫在水面均有聚集抱团现象;这3种昆虫都无法站立于大豆油面.电镜观察发现,茶小绿叶蝉成虫的前跗节较若虫更加扁平,爪中垫为一对椭圆形吸盘状结构,且表面附着的刺体数量显著多于若虫;茶蚜成虫和若虫具有一对发达的爪及2根棍棒状中垫毛,缺少爪垫及爪中垫;白背飞虱成虫和若虫具有发达的杯状吸盘结构的爪中垫.  相似文献   

11.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端黑萤(Luciola praeusta Kiesenwetter)成虫及幼虫头部的形态,结果表明:端黑萤成虫复眼发达,但口器退化,仅由上唇、1对上颚、1对下颚须及下唇组成;幼虫有1对不发达的侧单眼,1对发达的、左右对称的3节触角,其口器非常发达.具有1对锋利的、中空的镰刀状上颚,1对下颚须,1对下唇须和1对内颚叶.端黑萤幼虫口器的典型特征为上颚近1/2处向内侧弯曲成1个齿状突起.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对不同光波的趋光性,探索其复眼结构及在光适应和暗适应下的结构变化并阐明其趋光机制,为发展柑橘木虱非化学防控技术奠定基础。【方法】选用趋光反应装置测定柑橘木虱成虫对不同光波的趋光率,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和组织切片方法对成虫复眼形态和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柑橘木虱成虫对不同波长光的趋光率不同,对紫外光(365~370 nm)的趋光率为66.62%~71.38%,蓝光(470~475 nm)为47.17%~50.88%,绿光(520~525 nm)为39.37%~44.26%,黄光(590~592 nm)为28.18%~31.32%,红光(620~630 nm)为14.68%~18.33%。成虫复眼呈半球形,位于头部两侧触角基部,表面光滑无辅助结构,属于典型的并列相眼。小眼由角膜、晶锥、视网膜细胞、基膜和色素细胞组成,位于复眼中心区域的小眼呈六边形,边缘区域的小眼呈近圆形。雌、雄成虫每个复眼的小眼数分别为225~254和238~252个。【结论】柑橘木虱成虫对紫外光、蓝光和绿光的趋光率显著高于白光,雌雄成虫在复眼结构和形态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研究结果为阐明柑橘木虱趋光行为的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橘小实蝇成虫复眼结构及感光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成虫复眼外部形态、内部显微结构和光感受机制。【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橘小实蝇成虫复眼外部形态,组织切片研究成虫复眼内部显微结构及在不同光环境下小眼结构的变化。【结果】橘小实蝇成虫复眼位于头部两侧,正面观呈半球形,表面光滑平坦;小眼间隙有感觉毛,单个小眼由角膜、晶锥、网膜细胞及其特化的视杆、基膜等构成,晶锥、视杆周围和色素细胞内均含有大量的色素颗粒。不同单色光处理后,小眼内的附属色素细胞色素颗粒沿小眼纵轴移动。白光、绿光和黄光处理后,附属色素细胞色素颗粒沿小眼纵轴均匀分布;紫光、蓝光和红光处理后,附属色素细胞色素颗粒主要集中在视网膜细胞远端和角膜的近端。【结论】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复眼在外形和内部结构上无差异,均属于并置像眼,屏蔽色素颗粒的移动是其复眼适应外界光环境变化的重要机制,该研究结果为筛选橘小实蝇成虫敏感光波并对其进行灯光诱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克隆并分析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复眼Clock(Clk)生物钟基因的c DNA序列,探讨棉铃虫复眼中Clk生物钟基因的昼夜表达模式及其表达水平的影响因子,以确认其在复眼中是否起着调节生物节律的功能,为理解复眼中生物钟基因网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日龄棉铃虫复眼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末端扩增技术克隆棉铃虫Clk生物钟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得到的棉铃虫CLK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检测棉铃虫成虫不同器官(头、胸、腹、足、翅、脑、触角、复眼)中Clk生物钟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设置不同的光周期环境,检测复眼中Clk生物钟基因的昼夜表达模式;通过在暗期设置6 h不同波段光(UV、蓝光和绿光)照射,检测复眼中Clk生物钟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设置棉铃虫雌雄蛾交配处理,检测交配结束0 h和3 h复眼中Clk生物钟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饥饿处理棉铃虫雌雄蛾,检测复眼中Clk生物钟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克隆得到棉铃虫Clk生物钟基因的c DNA序列,命名为He CLK(Gen Bank登录号为KM233158),开放读码框1 860 bp,编码61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理论推测分子量(Mw)为69.32 k D,等电点(p I)为5.71。推导得到的氨基酸序列具有3个跨膜拓扑结构,包含多个昆虫CLK蛋白的保守区域(PAS和HLH),其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和黑脉金斑蝶(Danaus plexippus)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7%和74%。与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和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的同源性较低,分别为53%和52%。q RT-PCR结果表明在检测的成虫器官中,He CLK在复眼中表达水平最低,触角中表达水平最高。在14L﹕10D光周期下,复眼中He CLK的表达量在白天增高,夜晚下降。生物钟基因的昼夜表达模式在1 d黑暗下可以持续,而在持续黑暗下固有表达节律消失。复眼中He CLK的表达水平在6 h光照后上调,但不同波段光照射无显著性差异。复眼中He CLK的表达水平在交配后有下调趋势,在雄蛾交配后表达水平显著性下降。复眼中He CLK的表达水平在饥饿处理后无显著性变化。【结论】成功从夜蛾棉铃虫的复眼中克隆得到Clk生物钟基因,由Clk生物钟基因推导得到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典型的CLK蛋白特征,且与昆虫CLK蛋白同源性较高。在检测的棉铃虫成虫器官中,He CLK在复眼中的表达水平最低。He CLK在外周组织复眼中的表达水平受蛾类自身节律、光照和蛾类生理状态的影响,证实棉铃虫复眼中He CLK在调节生物节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生物钟基因网络在复眼与中枢神经中是否类似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In addition to multifaceted lateral compound eyes, most insects possess three frontal eyes called ocelli. Each ocellus has a single lens, as does the vertebrate eye. The ocelli of some flying insects, locusts and dragonflies, have been shown to function as horizon detectors involved in the visual stabilization of course. In a walking insect, the desert ant Cataglyphis, it is now shown that the ocelli can read compass information from the blue sky. When the ant's compound eyes are occluded and both sun and landmarks are obscured, the ocelli, using the pattern of polarized light in the sky as a compass cue, help in guiding the ant back home.  相似文献   

16.
室内研究了不同日龄管侧沟茧蜂雌虫及寄生经历对寄主粘虫的寄生率和后代性比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管侧沟茧蜂对寄主的寄生率随着雌蜂日龄的不同而变化,无寄生经历和有寄生经历雌蜂对寄主的寄生率在3日龄时达到最大,分别为52.38%和54.61%;之后随着雌蜂日龄的增加,寄生率逐渐降低。无寄生经历和有寄生经历的2日龄雌蜂寄生寄主所产子代的茧重最大,分别为2.96mg和2.85mg,子代茧重随着雌蜂日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子代雌蜂体重有随母代雌蜂日龄增加呈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子代雄蜂体重在低日龄(0~2d)和高日龄(7d)处理时较轻,在中间日龄(3~6d)处理较重而且恒定。1~3日龄雌蜂所产子代雌雄比较高,3日龄时最高,而后随着母代雌蜂日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新羽化未交配雌蜂寄生得到的后代均为雄性。管侧沟茧蜂的寄生经历对寄生率、子代茧重、子代性比和子代成蜂重量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红缘天牛对5种枣树挥发物的嗅觉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缘天牛是危害阔叶树的主要钻蛀性害虫之一,为了明确哪一品种枣树的活性部位对红缘天牛有引诱作用。以木枣、狗头枣、赞皇枣、壶瓶枣和骏枣的枣叶、枣枝和枣花为实验材料,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红缘天牛对5种枣树不同部位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以空气为对照的条件下,红缘天牛雌雄成虫对木枣枣叶的挥发性气味趋向率分别达到70.00%和69.23%,木枣的枣叶对红缘天牛有引诱作用(P<0.05)。红缘天牛雌、雄成虫对狗头枣枣枝挥发性气味反应最强,趋向率分别达到77.42%和73.68%,狗头枣枣枝对红缘天牛有很强的引诱作用(P<0.01);此外木枣枣枝对红缘天牛雌虫也具有引诱作用(P<0.05)。所有枣树品种的枣花挥发物对红缘天牛既无引诱作用也无忌避作用(P>0.05)。木枣挥发物对红缘天牛成虫具有较好的引诱作用,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温度和营养条件对管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控温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和营养条件对管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不同温度条件下成虫寿命存在显著差异;补充水分对管侧沟茧蜂成虫寿命没有明显影响,补充蜂蜜水能明显延长成虫寿命。在18℃饲喂20%蜂蜜水条件下,成虫寿命最长(雌虫为24.6±3.0d,雄虫为13.8±2.5d),且相同条件下雌成虫寿命长于雄成虫;在30℃不饲喂条件下,成虫寿命最短(雌成虫为1.4±0.1 d,雄成虫为1.2±0.1 d)。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出对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sis Lewis成虫具有引诱活性的挥发物。【方法】使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白星花金龟雌、雄成虫对10种寄主挥发物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白星花金龟对不同挥发物的嗅觉行为反应具有显著差异,且雌、雄成虫对同种挥发物的嗅觉行为反应存在差异。白星花金龟雌成虫对壬醛、芳樟醇、1-辛烯-3-醇及正己醇具有较强的正趋性;雄成虫则对芳樟醇、1-辛烯-3-醇、正己醇、反-2-己烯醇及正己醛呈现正趋性。【结论】芳樟醇、1-辛烯-3-醇及正己醇可以作为白星花金龟植物源引诱剂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The relative effect of light in inducing downward movements of the tips of isolated arms of Asterias amurensis is maximal at 485 millimicrons when the compound ocellus is intact; at 504 millimicrons when the ocellus has been removed.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e coexistence of two photoreceptive systems, ocellar and nonocell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