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海拔梯度对菊芋果聚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雪梅  李屹  王丽慧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01-16003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梯度下菊芋各器官的果聚糖代谢特点。[方法]以青芋2号、青芋3号菊芋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不同海拔梯度下菊芋各器官中果聚糖的代谢。[结果]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菊芋各器官果聚糖总含量减少,地上部植株果聚糖聚合度(DP)降低、块茎内果聚糖积累总量和自地上部植株向地下部块茎转移分配率减少。海拔在2 600 m及以下,随海拔的升高菊芋块茎果聚糖聚合度降低,地上部植株果聚糖积累量降低;海拔在2 900 m以上,菊芋块茎果聚糖聚合度高、地上部植株果聚糖积累量高。[结论]该研究为拓展菊芋的种植区域和促进菊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森林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对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梯度的森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在不同海拔梯度设置标准样地,分层取样,分别测定了土壤pH、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结果表明:1)秦岭火地塘森林土壤理化性质总体变化特征:土壤pH值为5.59~6.65,容重为0.78~1.40 g·cm-3,孔隙度为36.29%~69.04%,有机质含量为16.84~70.14 g·kg-1,全氮含量为0.32~3.05 g·kg-1,全磷含量为0.32~0.69 g·kg-1,全钾含量为15.28~23.24 g·kg-1。2)火地塘地区森林土壤的理化性质随海拔梯度和采样深度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差异性:不同海拔梯度的土壤pH、容重随土层深度显著增加;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全磷、全钾含量随土层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土壤水分动态的长期定位观察,比较分析了不同海拔青海云杉林地土壤不同深度的含水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青海云杉林地异质性不同,海拔2 700 m青海云杉林地土壤含水量时间异质性>2 900 m青海云杉林>3 100 m青海云杉林>3 300 m青海云杉林(变异系数分别为23.38%、13.64%、10.49%、9.05%);不同海拔青海云杉林地土壤水分随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随土壤深度有递减的趋势,在苔枯层和0~10cm的土层范围内,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最高而且较为集中:相同土壤层次土壤含水量随海拔升高递增,3 300m处年平均土壤含水量是2 700 m处的2.6倍;土壤持水量的动态变化与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基本一致,相同土壤层次土壤持水量随海拔升高递增,80 cm以上土层持水量以3 300 m海拔最高,为279.56±56.03 mm(平均值±标准差),其他依次为3 100m海拔(278.89±44.34mm)、2900m海拔(214.71±37.77mm)、2700m海拔(118.21±21.24mm).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东大坡木本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发现不同海拔梯度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等均有一定的规律性变化,特别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在某一海拔梯度变化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川滇高山栎灌丛非结构性贮藏碳水化合物(NSC)和全氮含量与海拔的响应关系。[方法]选择川西折多山分布广泛的川滇高山栎灌丛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海拔梯度生长季节植株各组织NSC和全氮含量的变化。[结果]川滇高山栎地下组织NSC含量在休眠期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但在萌动初期、生长旺盛期和生长末期整体上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地上部分各组织NSC含量在不同季节对海拔的响应表现出非线性,无明显变化规律。休眠期川滇高山栎各组织全氮含量整体上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其他时期变化不一致。另外,川滇高山栎地下组织NSC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结论]为探索林下植物适应高山环境的生理生态机制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加强对高海拔地区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川滇高山栎灌丛非结构性贮藏碳水化合物(NSC)和全氮含量与海拔的响应关系。[方法]选择川西折多山分布广泛的川滇高山栎灌丛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海拔梯度生长季节植株各组织NSC和全氮含量的变化。[结果]川滇高山栎地下组织NSC含量在休眠期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但在萌动初期、生长旺盛期和生长末期整体上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地上部分各组织NSC含量在不同季节对海拔的响应表现出非线性,无明显变化规律。休眠期川滇高山栎各组织全氮含量整体上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其他时期变化不一致。另外,川滇高山栎地下组织NSC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结论]为探索林下植物适应高山环境的生理生态机制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加强对高海拔地区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管涔山昆虫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以管涔山3 个不同海拔垂直梯度为研究样地,研究了不同海拔梯度上昆虫多样性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中海拔生境样地下的昆虫物种数最为丰富,有昆虫10 目22 科,优势种为膜翅目、半翅目和鳞翅目,优势度指数约为0.38,相对多度分别为19.03、18.88 和17.74;该海拔下昆虫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群落复杂性指数也均最高,分别为2.92、3.07、0.99、5.42;而低海拔生境表现出最高的优势度指数(0.33)。综上所述,管涔山海拔高度差异是影响昆虫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木薯农艺性状及块根品质对不同海拔梯度的响应,进而明确海拔梯度变化对木薯生长的影响。以木薯品种‘SC205’、‘GR4’为材料,于800~1600 m的海拔上种植。同海拔木薯的株高、茎粗、主茎高和落叶高度随时间不断增加而增加,但同时间段,随海拔升高呈降低趋势,2个品种在8—10月生长最快,11月生长相对缓慢,到12月生长基本停止;随海拔梯度升高,同一木薯品种块根品质呈上升趋势,除粗纤维含量外,其他均差异达极显著;同海拔不同木薯品种间,除粗纤维含量外差异显著;块根品质含量最高多出现在海拔1400 m,最低在海拔1000 m或800 m。不同海拔下,海拔800 m、1000 m木薯生长旺盛,海拔1400 m块根品质相对较好,生产上应根据用途选择适宜的木薯种植海拔。  相似文献   

9.
以滇西北玉龙雪山川滇高山栎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叶片光合特性及营养元素累积对不同海拔高度的适应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均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海拔3050 m处达到最大值;叶长/宽比在海拔2750 m和3050 m处显著低于其他海拔;最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随海拔的升高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其中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海拔3050 m处达到最大值;单位叶面积碳、氮元素含量随海拔的升高先下降后上升,而磷元素含量随海拔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且转折点均在海拔3050 m处。长期氮利用效率和光合氮利用效率均在海拔3050 m处达到最大值;叶的碳同位素组分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3050 m海拔点处于最低水平,而在3500 m海拔点最高。因此,海拔3050 m处是川滇高山栎的最适生长区域,光合效率最高,生长较快;而高海拔环境抑制了川滇高山栎的生长发育和光合碳同化,但却提高了其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闽北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海拔梯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在福建北部常绿阔叶林内随海拔梯度变化设置面积为1600m2的样地共6个,并应用不同的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高海拔的物种多样性较中海拔低,物种随海拔梯度变化呈现"中间高度膨胀"现象;物种变化速率较大值总是出现在受外界干扰及生境较严峻的低高海拔 同时提出了2个新的指标βz、βh,测度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菊芋中菊粉不同提取工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水浴浸提法、超声波循环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提取菊芋中菊粉,结果表明:常规提取法的最佳条件为温度60℃,时间50min,料液比为1:30;超声提取法的最佳条件为温度60℃,时间40min,超声功率600W,料液比为1:20;微波提取法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处理8min,微波功率700W,料液比为1:15.常规水浴浸提法、超声波循环提取法和微波提取法的菊粉得率分别达75.68%、82.16%和87.81%.以微波提取法的菊粉得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菊芋中菊糖的提取分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菊芋中菊糖的提取分离方法。[方法]菊芋经预处理后粉碎,得到粗菊粉,粗菊粉浸提后,经石灰乳除杂、Sevag法脱蛋白、活性炭脱色、乙醇沉淀等过程进行纯化得到菊糖,测定了总糖、还原糖的含量。[结果]TS4厂家生产的粉末状活性炭对粗菊粉浸提液的脱色效果最好。经纯化处理后,利用热水浸提法得到的菊芋菊糖粗提取液,清澈透明。纯化液经浓缩、乙醇沉淀后,得到黄色的精制菊糖,菊糖的含量为20.23%,纯度为92.60%。[结论]菊芋中菊糖的最佳提取方法为采用热水浸提法,即以固液比1∶15,80℃,浸提90min;再通过石灰乳除杂、Sevag法脱蛋白、活性炭脱色、乙醇沉淀等过程对粗提取液进行纯化。  相似文献   

13.
以"青芋1号"菊芋为供试品种,对不同耕地类型菊芋种植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山旱地菊芋生长量仅为水浇地的1/2;宽窄行配置方式对生育前期菊芋茎、叶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未显示对块茎的增产效应;山旱地垄沟种植有利于促进茎、叶生长发育和块茎的膨大,增产效应显著。水浇地起垄种植有利于茎、叶生长发育和块茎的形成,增产效应显著。建议在山旱地适当提高种植密度以及采用垄沟种植,水浇地采用起垄种植。  相似文献   

14.
菊芋生产菊糖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启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31-20032
[目的]研究菊芋生产菊糖中去除杂质和脱色的关键技术,获得高品质的菊糖。[方法]通过盐析沉淀法、酶解法和加灰充碳法比较去除杂质效果;对活性炭脱色及组合离子交换脱色方法进行比较,确定最佳去除杂质方法和最佳脱色工艺。[结果]菊芋提取液经加灰充碳法去除杂质效果最好,再经组合离子交换脱色,总糖收率为94.8%,浓缩液透光率95%,符合产品要求。[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菊芋生产菊糖的产业化工艺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辅助提取菊芋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考察了乙醇用量、超声波频率、浸提时间、固液比、pH等因素对菊芋(Jerusalem artichoke)多糖提取量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超声波提取菊芋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浸提时间为14min,乙醇用量为50mL,超声波频率为12kHz,pH为8,固液比为1∶30(g/mL),在此最佳参数组合条件下,菊芋多糖的提取量为48.35mg/g。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鲜切菊芋在加工过程中菊糖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热水浸提的方法提取菊糖,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菊糖得率。[结果]鲜切菊芋在加工过程中菊糖受温度、pH值,贮藏时间、包装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结论]菊芋在加工过程中应避免高温条件,温度控制在80℃以下 避免强酸或碱性环境,pH值在6~8范围内 贮藏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6 d以内 包装方式最好用PE封装。  相似文献   

17.
贾若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68-11570
[目的]优选菊芋中菊糖的微波提取工艺。[方法]以新鲜的菊芋块茎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和提取温度为因素,设计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L16(45),研究菊糖的提取及其分离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确定微波法提取菊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时间8 min,提取温度95℃,微波功率500 W,料液比为1∶20(W/V,g/ml,下同),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菊芋菊糖的提取率为68.11%。[结论]该方法优选出了菊芋中菊糖的微波提取工艺,结果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8.
王蕊  庄平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7):120-123
为了提高洋姜泡菜的品质,以色泽和脆性为指标,研究温度、pH值、灭酶温度以及抑制剂对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洋姜去皮时应选择在低于10℃的环境中进行;洋姜切片护色时可选择酸性抑制剂调节pH值介于4~5,达到改善色泽与口感的作用;洋姜泡菜加工不适宜采用漂烫灭酶,分装后灭菌温度应低于90℃;在洋姜切片护色与拌料中可添加抑制剂来阻止酶促褐变,特别应利用含Ca2+抑制剂抑制褐变,提高产品的脆度,以添加0.4%CaCl2为佳。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下菊芋苗期糖代谢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芋2号”、“青芋3号”菊芋为材料,开展了干旱胁迫对菊芋苗期糖代谢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和胁迫强度的增加,可溶性总糖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其中果聚糖增加量较大.中度胁迫及重度胁迫下果聚糖含量显著提高,果聚糖在抗旱中起到重要作用;蔗糖含量随着胁迫强度及胁迫时间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葡萄糖在各胁迫下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菊芋种用块茎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试验就菊芋切块播种与整块播种对产量及植物学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菊芋整块播种从株高、光合叶面积、块茎大小、单株重、单株块茎数等植物学性状及产量方面均优于切块播种,且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