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4月初,汝州市陵头乡某一养鸡场,雏鸡在1-2周龄时发生鸡白痢的病例。该饲养场约有5000只新进雏鸡,在一周龄多时开始发病。由于该养殖户以前没有养过鸡,经验不足,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至用药不当不及时,导致部分雏鸡慢慢衰弱死亡。雏鸡发病率约为54%。死亡率约为23%。2008年4月11日上午我们赶至养殖场,  相似文献   

2.
2008年4月初,汝州市陵头乡某一养鸡场,雏鸡在1—2周龄时发生鸡白痢的病例。该饲养场约有5000只新进雏鸡,在一周龄多时开始发病。由于该养殖户以前没有养过鸡,经验不足,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用药不当、不及时,导致部分雏鸡慢慢衰弱死亡。雏鸡发病率约为54%,死亡率约为23%。2008年4月11日上午我们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饲养条件和病例剖检,  相似文献   

3.
1雏鸡阶段 曾祖代、祖代0~8周龄,父母代1~5周龄为雏鸡阶段。育雏后期,根据雏鸡体重和胸角度,参照外貌进行选种。 饲养曾祖代、祖代雏鸡与肉仔鸡时,0~4周龄日粮的粗蛋白水平为23%,代谢能为12.54兆焦/千克;5~8周龄时粗蛋白质20%,代谢能为13.38兆焦/千克。  相似文献   

4.
一 发病情况 2014年3月初,山东某养鸡场3周龄雏鸡中零星出现以石灰水样腹泻为特征的病例,2天之后零星死亡。发病率达80%以上,死亡率约1%。  相似文献   

5.
2008年3月初,某养鸡场饲养的雏鸡在1~2周龄时发生鸡白痢。该饲养场约有2500只新进雏鸡,在1周龄多时开始发病。雏鸡发病率约为54%,死亡率约为32%。1临床症状病雏精神委顿、衰弱,低头缩颈,羽毛蓬松,食欲下降。由于体温升高怕冷寒颤,常扎堆挤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一)根据雏鸡生理特点巧应对1.雏鸡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对饲料和环境的要求高。蛋用雏鸡2周龄体重约为初生时的2倍,8周龄为15倍。所以既要保证雏鸡的营养需要,又要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雏鸡羽毛生长快、更换勤,因此,雏鸡日粮的蛋白质,尤其是含硫氨基酸水平要高。  相似文献   

7.
通常小鸡出壳后1—6周龄为育雏期,而一般3周龄内雏鸡正常周死亡率应为0.5%以下,种蛋是否带菌、雏鸡抗应激抗病能力强弱和饲养管理是否科学等原因直接影响着雏鸡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1发病情况 2008年3月初.汝州市某饲养场约有2500只新进雏鸡在1周龄时开始发病,发病率约为54%,死亡率约为32%。病雏精神萎顿、衰弱、低头缩颈、羽毛蓬松、食欲下降、体温升高、怕冷扎堆、闭眼嗜睡。最明显的临床表现是下痢,排出灰白色稀便,泄殖腔及周围羽毛粘满白色粪便,部分病雏排便困难。有的病雏喘气、呼吸困难,有的可见关节肿大、行走不便、跛行。  相似文献   

9.
一、1-20周龄公母分群饲养 0-5周龄(育雏期)饲养管理:佳和黄肉种鸡公鸡叶5周龄的培育目标是:体格健壮,腿长、平胸,睾丸发育良好,体重比母鸡高30%左右,行走时龙骨与地面的角度约成45度。为使种公鸡有较长的腿部,种公鸡早期不能过渡限制饲喂。因为8周龄前腿部骨骼生长较快。种公鸡在0-5周龄饲喂雏鸡料,自由采食,  相似文献   

10.
从羽毛变换纵观鸡的生产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生雏鸡,全身着生绒毛,绒羽稀薄,保温性能差。随着雏鸡日龄的增长,绒羽逐渐脱换为青年羽,保温性能较绒羽好。雏鸡的羽毛生长迅速,3周龄羽毛重为体重的4%,4周羽毛重约为体重的7%,以后羽毛的重量大致保持不变,羽毛主要由角质蛋白组成,约占羽毛的82%,其蛋白质含量是肉、蛋的4~5倍。雏鸡绒羽的脱换有一定的规律,生后第1周主翼羽和尾羽先生出,第2周肩部和胸外侧的绒羽脱换为青年羽,第3周背后部和嗉囊部绒羽脱换,  相似文献   

11.
2008年3月初,汝州市陵头乡某一养鸡场,雏鸡在1-2周龄时发生鸡白痢的病例。该饲养场约有2500只新进雏鸡,在1周龄多时开始发病。由于该专业户以前没有养过鸡,经验不足,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部分雏鸡慢慢衰弱死亡。  相似文献   

12.
1 环境条件 1.1 温度 雏鸡1周龄时的温度要求为33—31℃,2周龄的温度要求为31~29℃,3周龄的温度要求为29~27℃,4周龄的温度要求为27—25℃,5周龄的温度要求为25.22℃,雏鸭、雏鹅的温度要求比雏鸡稍低一些。  相似文献   

13.
作者等对鹿儿岛县境内的肉用仔鸡场的大肠菌病的发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在216只淘汰鸡中有19%为大肠菌病,在大肠菌阳性病例中主要肉眼病变有肝包膜炎(53%)、心囊炎及腹水症(33%),残留卵黄及肾病变(20%),患病率4周龄以下者激增约在20~35%左右。间隔一周入场的各群雏鸡,在4~8周龄的雏鸡中平均发病率为15%,26%,29%,依次增  相似文献   

14.
自温育雏在我乡范集树范文福、范正田两家试验三年,共育雏5.9万只,15日龄的平均成活率达92.8%,最高达94.3%。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1.育雏批次及数量。每年3~5月份,在炕孵旺季进行自温育雏,每季(年)进雏鸡8~12批,每批进雏鸡1000~1800只。 2.雏鸡饲养密度。每只竹筐(约0.5米~2)底铺上垫草3厘米左右,1周龄饲养150只左右,1周龄以后,每只竹筐饲养110只左右,15日龄时出售。  相似文献   

15.
1育雏期(0~6周龄)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其体温调节机能在2周龄后才逐渐趋于完善,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正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雏鸡1周龄体重约为出生重的2倍,6周龄时约为15倍,其前期生长发育迅速,在营养上要充分满足其需要。由于生长迅速,雏鸡的代谢很旺盛,单位体重耗氧量是成鸡的3倍。在管理上必须满足对新鲜空气的需要。雏鸡消化器官还处于发育阶段,消化酶分泌能力不太健全,消化能力差。所以,配制雏鸡料时,必须选用质量好,易消化,营养水平高的全价饲料。幼雏由于对外界的适应力差,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弱,在饲养管理上稍有疏忽,即有可能患病。在30日龄之内雏鸡的免疫机能还未发育完善,自身产生的抗体还难以抵抗强的病原微生物侵袭。因此,必须为其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雏鸡不仅对环境变化很敏感,而且由于生长迅速,对一些营养素的缺乏和一些药物以及霉菌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反映也很敏感。所以,应注意环境控制和饲料的选择以及用药的慎重。雏鸡胆小,缺乏自卫能力,喜欢群居,对外界的异常刺激非常敏感,应避免新奇的颜色,防止鼠、雀、兽等动物的进入鸡舍。同时,注意其饲养密度的适宜性。刚出壳的雏鸡体内含水率在75%以上,如果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放时间过长,则很容易在呼吸过程中失去很多水分。育雏初期干燥的环境也会使雏鸡因呼吸失水过多而增加饮水量,影响消化机能。  相似文献   

16.
赵立新 《中国家禽》2001,23(15):29-30
1采用合理的换料方式   育成料取代育雏料不要机械的依周龄为界限,要看鸡群的体尺 (胫长 )、体重是否达到了本品种标准,在 8周龄时如果体尺整齐度达 90%,体重整齐度达 85%时可决定换料,否则继续喂育雏料 0.5~ 1周,但育雏料的饲喂原则不能超过 10周龄。饲料的更换要循序渐进,逐渐过渡以减少应激。如果鸡群体质较好,可采用“五五”过渡方法,即雏鸡料 50%,育成前期料 50%,混合喂饲 1周后再改育成料;如果鸡群体质较差,可采用“三七”过度方法,即雏鸡料 70%,育成前期料 30%,混合喂饲 1周,再配合 1周“五五”过渡,而后…  相似文献   

17.
从孵化出壳到20周龄以前的仔鸡统称为雏鸡。其中1~4周龄为幼雏;9~20周龄为大雏。育雏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整个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根据各地的饲养经验,雏鸡的饲养管理须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8.
艾维菌父母代肉种鸡经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弱毒疫苗免疫后,用琼脂扩散试验对不同免疫期种鸡的后裔雏鸡的母源抗体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发现,26周龄种鸡禽脑脊髓炎(AE)抗体阳性率为86.79/6~1009/6.其后裔雏鸡在1~7日龄时母源抗体阳性率为83.3%~100%;14日龄时降至30.0%~70.09/6;多数在21日龄时转阴。36周龄种鸡AE抗体阳性率为56.7%~76.79/6,其后裔雏鸡在1日龄时母源抗体阳性率只有50.0%~76.7%;7日龄时降至10.0%~50.0%;14日龄时全部转阴。表明,雏鸡AE母源抗体水平及其衰减规律受种鸡抗体水平的影响。攻毒保护试验发现,低母源抗体雏鸡(1日龄母源抗体阳性率为50.0%),不但7~28日龄脑内攻毒后6~11d全部发病,而且14日龄颈部皮下攻毒后11~13d也有6/10雏鸡发病;而高母源抗体雏鸡(1日龄的母源抗体为1009/6),虽然14~28日龄对脑内攻毒易感,但是颈部皮下攻毒后观察45d均未发病。证实,雏鸡1日龄的AE母源抗体为50.0%时,很难保护其免受AEV的侵袭。  相似文献   

19.
如果改善在鸡场和孵化厂中对种蛋的处理方法。就可望多获得1~4%的雏鸡,同时使1周龄内雏鸡的死亡率降低到1%以下,还可提高加工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影响火鸡雏发育、骨形成的因素,国外最近有如下试验报道:用初生到37周龄的火鸡200只,在投喂饲料中分别加入维生素D_3300、900、2700(IU/kg)。对于雄雏(Hatchl,649只;Hatch2,555只),饲料中再分别加入1.2%钙和0.8%磷进行饲养。Hatch1的雏鸡喂至4周龄;Hatch2的雏鸡喂至2周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