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循环农业是一种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力就业的农业发展模式。内蒙古河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循环农业意义重大。分析了河套地区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提出了发展循环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绿色产业概念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人们在充分享受现代科技文明带来的成果同时,也受到了推进工业化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以及导致人类生存条件恶化的后果。目前,河套地区向日葵绿色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农业产业化意识薄弱、向日葵产业品牌化程度低等问题。不但制约了河套地区向日葵绿色产业的发展,还影响着农民增收。目前河套地区向日葵绿色产业发展理论研究的当务之急是要理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要不断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从而更好为当地农业提供气象服务,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1.内蒙古河套地区农业气候概况内蒙古河套地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位于黄河内蒙古段北岸"几"字弯上,北依阴山与蒙古接壤,南临黄河与鄂尔多斯隔河相望。东连草原钢城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及乌海市。东西长250公里,南北宽50余公里。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夏季高温干旱,冬季严寒少雪,年平均气温5.5-8.8度,年  相似文献   

4.
位于黄河几字的河套平原是内蒙古西部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在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以河套西瓜为例,虽然其品质优越,独一无二,但是河套地区出产的优质西瓜无品牌,常常出现优质不优价、销售不顺畅,有时出现滞销现象。文章分析了河套地区西瓜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用SWOT工具分析了河套西瓜品牌创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了河套西瓜品牌创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天赋河套·黄金农业种植带"气候认证发布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召开。会上,中国气象局宣布通过全面的定性和定量评价,认证内蒙古河套地区具备非常优质的作物种植气候条件,为适宜高品质农产品种植地带。巴彦淖尔市地处北纬40°全球农作物种植黄金带,境内的河套  相似文献   

6.
发展肉羊产业是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临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也是一个传统的种植业大市。面对W TO后大宗农产品普遍相对过剩的形势,如何使农业再上新台阶,农民增收再上新水平,是当前最现实、最严峻的课题。河套地区养羊成本低、饲养简便,且临河市已成为内蒙古西部地区肉羊集散地,因此,发展养羊业是临河市调整农业  相似文献   

7.
关于河套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河套地区发展设施农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河套地区发展设施农业要强化科技服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壮大农民营销队伍,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要发展壮大运销龙头企业,走产业化发展之路;要打造河套品牌,提升产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梨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巴彦淖尔盟河套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国家重要的粮油糖瓜果生产基地。河套平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光能丰富,年日照时数3210.8~3305.8h,是我国高日照时数地区之一,该地区无霜期127~135d,昼夜温差大,日均温差14℃,≥10℃有效积温3247℃,优越的光能条件特别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巴彦淖尔盟河套地区黄河灌溉条件便利,境内工矿企业少,工业“三废”污染程度低,空气清洁,水源纯净,是发展绿色优质农业的理想地区。……  相似文献   

9.
乌拉特前旗地处内蒙古河套平原,全旗总面积74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3.30万亩.是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典型的农业旗县.境内农业生态环境差异大,农业工作一直是全旗的中心工作,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也一直走在全旗各项工作的前列.  相似文献   

10.
武晓磊 《北京农业》2014,(33):33-34
内蒙古是我国春小麦主产区之一,本文选取内蒙古河套地区多年气象资料,分析了春小麦各生育期的光、热、水气候资源,得出河套地区积温高,光照条件强,农田水利灌溉条件好,有利于春小麦生长发育,是内蒙古小麦主产区之一,但要注意潮塌、春季大风沙、干旱、冰雹、干热风等灾害性天气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20.
6月份 做好夏蝗、一代玉米螟、一代二化螟的防治工作. (1)6月上旬是夏蝗防治的最佳适期,在蝗情侦察准确的基础上,进行及时防治可确保蝗虫不起飞危害.各区县除了国有荒地为区县植保站进行蝗虫监测及防治外,农田蝗虫监测及防治由农民自觉进行,若发生蝗情应及时向当地植保部门汇报和咨询,以取得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