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连作西瓜光合特性及抗病性对小麦伴生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连作障碍是限制设施西瓜栽培的重要因素,利用植物间化感作用的伴生栽培模式是解决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为探讨小麦品种‘D125’伴生对连作西瓜生长的效应,采用连作西瓜土壤进行盆栽试验,设置西瓜单作和小麦伴生西瓜2个处理,研究连作西瓜光合特性及抗病性对小麦伴生的响应。结果表明,西瓜定植40 d时,伴生小麦与单作相比,西瓜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分别提高32.2%、28.5%、7.8%,叶片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a/b分别增加7.5%、8.4%和3.2%,且差异显著;西瓜定植60 d时,伴生小麦与单作相比,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分别提高52.9%、116.7%、33.8%,叶片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a/b分别提高5.8%、7.1%、4.9%,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但两个处理间的初始荧光、可变荧光、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及光化学猝灭系数无显著差异;西瓜白粉病病情指数降低6.3%。西瓜定植40 d后,伴生小麦与单作相比,西瓜叶片MDA含量和PAL活性分别降低44.43%和8.68%,SOD和PPO活性升高17.3%和84.5%;西瓜定植60 d,叶片PAL活性显著高于单作,MDA含量、SOD和PPO活性无显著差异。可见连作西瓜对伴生小麦产生了积极的响应,伴生小麦具有提高连作西瓜净光合速率,减缓西瓜叶片衰老,延长光合功能期的作用,提升了连作西瓜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2.
在浙江省东阳市千祥镇开展"元胡/西瓜—晚稻"一年三熟制间套种模式,效益分析显示,元胡当年纯收入51425元/hm2,西瓜收入22125元/hm2,晚稻纯收入5675元/hm2,全年实现纯收入79225元/hm2,种植效益十分可观。本文简介了该模式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年的西瓜种植经验,总结出大棚西瓜重茬增产的两大成功种植技术。(1)西瓜重茬地适宜采用比较适合南方夏季高温多雨、寡日气候的西瓜砧木新土佐来嫁接西瓜苗;(2)西瓜重茬地施用阿姆斯的微生物肥料,可增产增收。本文还介绍了嫁接和田间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地膜西瓜套玉米是文水县立体间套种植的典型模式,采用这种模式充分利用光能,提高了复种指数。达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BMV特征的西瓜成熟度无损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西瓜成熟度无损测定的难度较大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音频响应频带幅值向量(BMV)特征的西瓜成熟度无损检测方法。搭建了一套简单的音频采集平台,检验了BMV音频特征与西瓜成熟度的相关性,并与4种已用于西瓜无损检测的音频特征进行了比较;测定了不同打击力度对音频响应和BMV的影响;使用PNN算法对2个品种西瓜的BMV样本进行了成熟度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音频特征间的比较,BMV与西瓜成熟度相关性最高,并且打击力度对特征的影响较小,整套算法对2个品种的成熟度检测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西瓜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水果,不仅具备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而且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可见,西瓜种植产业成为发展成为农产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在西瓜种植及栽培过程中,大棚西瓜属于十分重要的模式。为满足市场需求,大棚早熟西瓜栽培技术得以应用,在促进西瓜更快生长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分析大棚早熟西瓜栽培技术,为更好地应用这一技术进行西瓜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间作种植模式下冬小麦棵间蒸发变化规律及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采用微型蒸渗仪(Micro-lysimeter)观测了单作和间作两种不同种植模式下冬小麦棵间土壤蒸发,分析了两种不同种植模式下棵间土壤蒸发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麦田棵间土壤蒸发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单作和间作麦田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两种种植模式下估算棵间土壤蒸发的数学模型,所建模型模拟精度较高,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拱棚西瓜与棉花套种栽培是一种比较经济实惠、高效的立体种植模式,具有投资少,效益高的优点。为了提高这种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需要选择合适的大棚结构,选择适宜的西瓜、棉花品种,培育适龄的壮苗,并进行精细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详细介绍了无公害西瓜的栽培技术,管理措施及获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促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西瓜作为一种常见的夏季水果,基于其果肉味甜,且可以起到降温去暑的主要特点,深受人们喜爱。江苏无锡作为我国西瓜的高产地区,随着我国种植技术以及种植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发现通过对现有栽培技术的完善,实现简易大棚西瓜产值的高效性,为促进无锡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针对简易大棚西瓜高效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以期筛选出最佳的西瓜简易大棚高效栽培模式,从而提高西瓜幼苗的成活率,降低农民种植成本。  相似文献   

11.
为发展立体农业,探索新的立体种植模式,实现高产高效。近年来,山亭区农业局进行了马铃薯‖红萝卜/西瓜‖花椰菜‖豆角/玉米→菠菜一年七种七收立体高效栽培模式的试验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在保护地种植西瓜时各种各样的有害病菌特别容易在土壤中富集繁衍。另外,相对于露地西瓜而言,保护地西瓜更容易产生病虫害。从综合防控角度出发,介绍了综合防控的意义,重点探讨了综合防控在西瓜保护地栽培上的规范管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调查研究了雷州林业局纪家、河头林场桉树人工林间种西瓜对林木和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造林前空隙种一造西瓜或在桉树林地间种西瓜,均有利于桉树生长,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和年生长量均比对照林分显著增加,经济效益显著;土壤养分也有增加。作为农林复合经营的有益尝试,值得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了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于追溯系统中的果品标识,该文提出了一种采用西瓜蒂外围纹理信息标识果品个体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采集西瓜图像并在瓜蒂外围构造一个环形区域;将环形区域归一化后利用Gabor滤波器对图像纹理进行特征提取及编码;然后通过计算码间的Hamming距进行纹理编码的匹配.在试验中,为100个西瓜在采后贮藏初始、第7天和第14天各采集一幅图像并计算出3组每组100个纹理编码,将第7天、第14天的每一个编码与初始阶段的每一个编码两两比对,累计完成20 000次比对证实西瓜纹理具有唯一性,不同个体的纹理特征各不相同.使用成对数据的假设检验证实在采收后14d内纹理特征不随时间的推移产生显著变化(P>0.05).通过理论和试验证实算法对平移、尺度和旋转具有适应性,即西瓜在图像中的平移、尺度和旋转对Hamming距的计算不会产生显著影响(P>0.05).使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在50个西瓜的纹理编码内训练出判别阈值,并用该阈值判别另外50个西瓜3个时间点间相互比对生成的100个来自同一个西瓜的Hamming距和4 900个来自不同西瓜的Hamming距,结果表明上述Hamming距均能正确判别,准确率与召回率为100%.该研究为农产品追溯系统的标识技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济源市玉泉街道办事处从1984年开始发展大棚蔬菜至今已30多年,结构从简易竹竿塑料大棚到设计科学的玻璃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品种从单一种植到草莓、彩椒、礼品西瓜等多种种植模式,投资少,见效快。蔬菜生产形成了以日光温室、大、中拱棚设施为主的保护栽培体系,其中日光温室、大棚1 800余座,菜农年每667 m~2最高收入达45 000元。先后引进五彩椒、樱桃番茄、礼品西瓜、紫长茄、无刺水果黄瓜等名特新优品种40个。基于此,针对当地菜农多年种植经验,摸索出日光温室彩椒-礼品西瓜高效栽培技术种植模式,希望可以帮助更多菜农解决实际问题。彩椒667 m~2产值2.8万元,礼品西瓜产值4万。两茬667 m~2产值为6.8万元,效益4.9万元。  相似文献   

16.
不同轮作模式对砂田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砂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综合效能的旱作覆盖技术,有明显改良和调节农田小环境的功效,近年来随着砂田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西瓜连作现象非常普遍,连作障碍明显。针对砂田西瓜连作障碍明显的现状, 基于定位试验, 研究了西瓜连作(对照, CK)和西瓜→花豆、西瓜→辣椒、西瓜→南瓜3种轮作方式对砂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理化性状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连作相比, 3种轮作模式均可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 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 增加细菌、放线菌数量及细菌数量与真菌数量比值(B/F), 减少真菌数量; 其中以与辣椒轮作效果最为明显, 多样性指数(McIntosh指数, 0.247)较CK(0.146)显著增加, 放线菌数量比例(31.98%)较CK (14.22%)显著增加, 但真菌数量及占总菌数的比例(0.06%)相对CK(0.43%)明显降低。轮作能改变土壤微生态环境, 提高砂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缓解西瓜的连作障碍,西瓜与辣椒轮作是有效预防和克服连作障碍的较佳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信息探索》2010,(4):22-22
寿光市纪台镇、昌乐县尧沟镇部分菜农打来电话,称2010年春西瓜上感染了一种新病毒,会导致西瓜绝收,建议拔除重新定植。确实,在寿光、昌乐等地,发现检疫性病毒病——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注意预防是应该的,但是不问缘由拔掉重新定植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6种种植模式进行田间定位试验,比较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估各种植模式的优劣程度,以期为宅基地复垦耕地种植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各种植模式均降低了土壤容重和砾石含量,且两者差异均显著;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团聚体,但各模式间土壤孔隙度差异不显著,土壤团聚体只在5mm和2~5mm粒径间呈显著性差异,其中CP3(胡豆-玉米)改善土壤结构效果最好。试验结束后6种种植模式除对土壤pH值、全氮和全钾影响不显著外,对其他化学性质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各化学性质中CP3(胡豆-玉米)的土壤pH值、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最高,有机质含量最低,CP2(油菜/玉米)的有机质、全磷、全钾和有效磷含量最高,CP6(莴笋-玉米)的全氮含量最高,碱解氮和全磷含量最低,其余化学指标均是CP4(马铃薯/西瓜)的含量最低。综合比较各种植模式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可知,CP4(马铃薯/西瓜)提升土壤养分的效果最差,CP2(油菜/玉米)和CP3(胡豆-玉米)对土壤养分的提升效果较好。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估得出CP3(胡豆-玉米)的关联度最大,为最优模式,能够较好的改善土壤结构和提升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间隔网的土培根箱试验,对旱作水稻或/和西瓜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简称AM真菌)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 Becker&Gerdemann),研究了旱作水稻/西瓜间形成菌丝桥并诱导水稻磷酸盐转运蛋白OsPT11的表达和对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箱两侧均未接种AM真菌时,旱作水稻和西瓜根系均不形成菌根,水稻根系的磷酸盐转运蛋白OsPT11也不表达。(2)西瓜侧接种AM真菌时,西瓜与水稻间形成的菌丝桥引起水稻菌根的形成,并诱导水稻根系磷酸盐转运蛋白OsPT11表达。(3)菌丝桥侵染和直接接种侵染对旱作水稻和西瓜形成丛枝菌根能达到相同的效果,旱作水稻和西瓜的菌根侵染率分别为80%以上和70%以上。(4)在旱作水稻/西瓜间作系统中,当接种AM真菌时,水稻和西瓜根际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水稻地上部全磷含量降低,而西瓜地上部全磷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永川区五间镇于2008年成立了重庆益保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西瓜种植面积133 hm2.五间西瓜已初具影响力,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瓜农经济效益显著,尝到了种植甜头.其成功的主要经验是“改传统种植为科学管理;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