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菜用大豆种质资源园艺性状鉴定和优异资源筛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菜用大豆是我国所特有的蔬菜。我国菜用大豆90%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1992 ̄1994年在北京地区对近400份菜用大豆进行了园艺性状鉴定。结果表明,菜用大豆生长习性以有限生长为主,花以紫色者多,青熟荚毛棕色占优势,籽粒黄、绿色占绝对优势,种子以大型和特大型为主,生育期以早熟和中熟为主。经过重复观察和区域试验、筛选出黄籽豆、五月半、六月白等早熟或丰产,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菜用大豆生产与研究动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福建省菜用大豆生产与研究动态徐树传(福建省农科院)刘德全(福建农业大学)菜用大豆亦称毛豆,日本称枝豆,是指豆荚鼓粒饱满,荚色、籽粒色呈翠绿时采青食用的总称,属大豆的专用型品种。但并非所有大豆品种都可以作为菜用大豆生产,根据台湾、日本市场对菜用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21份来自全国各地种质资源的大豆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菜用大豆相关品质及炭疽病抗性性状进行评价,筛选适宜浙江地区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资源。结果表明:121份大豆种质资源在生育期、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炭疽病抗性方面呈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性状种质资源差异显著;生育期为80~128 d,鲜籽单株产量为14.973~148.791 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29.037~136.683 mg·g-1,可溶性糖含量为4.310~31.130 mg·g-1,游离氨基酸含量为6.560 7~37.972 7 mg·kg-1,维生素C含量为4.832~15.460 mg·kg-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21份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通化平顶香、豫豆19、中黄58、冀豆21、菏豆13、六月黄为适于浙江地区菜用大豆品种选育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白毛豆292性状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毛豆292性状特征及高产栽培技术福建省农科院耕作研究所徐树传,黄建成,王金官,蔡爱萍,张丽华白毛豆292是菜用大豆,专供加工出口的一个优良品种。1988年从台湾省引进试种成功,目前已是我省菜用大豆的主推品种,同时为浙江、广东、安徽等省提供部分一级纯...  相似文献   

5.
基于主要农艺性状及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40份入选菜用大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为拓宽菜用大豆种质资源基础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聚类将40份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AFLP标记数据聚类将40个材料划分为3个AGs(AFLP-based groups)分子类群,且聚类结果与材料的地理来源无关。另外,8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30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3.75个等位变异;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704-0.9998,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5980-0.7924,总体平均值为0.7094,说明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较高,遗传差异较小,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菜用大豆种质资源的筛选和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6.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评定菜用大豆感官品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摸索一套合理的烹煮方法及品尝方式,采用感官评定来评定菜用大豆的感官品质。参照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及市场上认定的品质特征,确立其品质的6项主要因子(粒色、粒英外观、生食口感、熟食口味、熟食香味、生样可剥性)及各因子五等级(低劣、较差、一般、较好、优良)隶属标准,合理确定各个因子以重,运用模糊综合感官评判法评定菜用大豆品质。该方法应用于菜用大豆品质育种,证明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7.
1997—2000年对黑龙江省11份青子叶黑大豆品种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籽粒品质鉴定评价。筛选出多花、多英,多分枝种质3份,高蛋白种质4份,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MV)种质2份,高抗大豆霜霉病(Peronospora manshurica)种质3份。  相似文献   

8.
核心选样是在核心种质基础上提出的实用性概念,指围绕综合育种目标建立的核心材料库,供育种者选用.以我国菜用大豆主产区154个代表性地方品种为材料进行2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试验,依据荚长、荚宽、荚厚、百荚鲜重、百粒鲜重、单荚粒数和可溶性糖等感官品质性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欧氏距离计算遗传材料问的遗传距离,并用离差平方和进行聚类,根据树型图与方差分析,选出优良级别的2类,构建了由47个品种组成的夏播菜用大豆感官品质性状核心选样.将从代表性地方品种中单一性状优选的品种与从核心选样优选的品种作比较分析,表明从核心选样中选择的品种具有较多综合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部分省(区)市4504份大豆品种资源(栽培豆3202份,野生豆1302份)主要品质性状进行鉴定,分析了脂肪、蛋白质、脂肪酸的含量、变异及分布,鉴定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类型。初步筛选出一批高油分、高蛋白、高亚油酸、低亚麻酸的优良种质,未发现不含胰蛋白酶抑制剂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中国菜用大豆的种植制度和品种类型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韩天富 《大豆科学》2002,21(2):83-87
中国有种植菜用大豆的悠久历史。近10几年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上菜用大豆的主要出口国。中国菜用大豆有单作、单套作和田埂豆等种植形式,种植制度相当复杂。春毛豆是中国菜用大豆的主要生态类型,夏、秋毛豆在南方也普遍种植。虽然中国大陆有丰富的大豆种质资源,但生产上所用的菜用大豆品种大部分是从日本和台湾省引进的。目前急需抗病性强的春毛豆和品质优良的夏、秋毛豆品种。文中还介绍了中国菜用大豆的生产情况,并分析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近十五年来,垦区大豆栽培品种几经更新,变化显著。其趋势为:早熟品种比例增大;叶形变尖,茎杆变强,株型收敛;抗灰斑病能力趋强。品种的更新变化,适应了垦区生态条件,大豆栽培技术发展,以及商品市场的需要。现存的主要问题是:合丰25号在部分地区越区越期种植;缺少抗病品种和能突破低温限制因素的早熟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2.
孙璐  汪芳  孟骏  沈新春 《大豆科学》2019,38(2):322-329
大豆品质的优劣是衡量不同大豆制品好坏的重要依据,明确的品质评价方法和品质评价标准是确定大豆加工适宜性的可靠指标,且能够为后续筛选出大豆加工专用品种奠定基础。本文综述了大豆加工特性以及品质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主要归纳了大豆在制取蛋白、制油以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加工利用的加工特性,并从感官品质、理化营养品质、加工品质3方面总结了大豆的品质评价指标,整理我国现有的大豆品质评价标准,分析我国大豆品质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目标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5个大豆品种球蛋白含量的分析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线性梯度SDS—PAGE方法分析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11个地点的5个大豆品种的7S和11S球蛋白含量。结果分析表明:7S和11S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同一品种7S球蛋白和11S球蛋白含量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7S和11S球蛋白含量在品种间和地点间差异显著或板显著,地点和品种间互作则不显著;利用11S/7S值可以评价大豆蛋白质营养品质的优劣。5个大豆品种中九农7714和东农42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根系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盆栽方法,对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15份早熟大豆品种、14份中熟大豆品种和12份晚熟大豆品种的根系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根系性状存在差异。晚熟品种根系最发达,其次是中熟品种,早熟品种根系相对最不发达,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根系性状的差异在苗期表现不明显,花期和鼓粒初期差异表明明显。  相似文献   

15.
大豆种间杂交新种质遗传潜力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姚振纯  林红 《大豆科学》1996,15(4):310-316
通过对野生大豆(G.soja)、栽培大豆(G.max)种间杂交后代新种质,与不同类型栽培大豆、野生大豆Griffing双列杂交F2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的估算,不同类型亲本间一般配合力差异极显著,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重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正向优势居前两位的是野生大豆ZYD328、种间杂交后代品系8-44-3,论述了野生大豆及其种间杂交后代品系,对改良大豆品种基因的拓宽及有益基因的累加,具有很大的遗传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20个大豆品种的理化指标及其制成腐竹的相关品质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腐竹感官评定指标与仪器测定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腐竹感官评定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腐竹的亮度参数L*及机械特性(抗拉强度、延伸率)与多项感官评价结果呈显著相关关系.L*与色泽、气味、综合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与揭膜速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大豆子粒比重与生态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纬度、不同品种类型大豆子粒比重有差异。随着纬度的增加 ,春大豆子粒比重增加。同一产地大豆子粒比重春豆 <夏、秋豆 ;但变异系数春豆 >夏、秋豆。大粒子粒比重不如小粒种子 ,大豆百粒重、体积和比重均呈显著和不显著的负相关。大豆子粒比重和生育日数、结荚日数呈正相关和开花与结荚日数二者比值呈显著的负相关 ,缓慢的鼓粒速度有利于增加大豆比重。在大豆生育阶段子粒比重和日照、温度关系由显著的正相关演变为极显著的负相关 ,和温差由负相关演变为极显著的正相关。在大豆营养生长时期长日照、高温、较小温差 ,在生殖时期短日照、较低温和大的温差有利大豆干物质积累。大豆子粒比重的变化与品种的遗传型本身和物质积累时的气候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张太平  朱星陶 《大豆科学》2000,19(2):131-139
从贵州大豆品种中随机抽取144份进行脂肪氧化酶测定、豆奶加工试验和品质、农艺性状分析。结果发现了33份楷氧酶缺失品种(其中包括2份育成品种),占鉴定总数的22.9%,包括缺失Lox2、Lox3和Lox2、3几种类型,以缺失Lox3类型较多。脂氧酶民缺失的地方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较低,其氨基酸成分及比例与正常品种一样,而缺失的育成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则高达47%以上。利用强碱高温消除豆浆中的豆腥味后,  相似文献   

19.
基因枪对大豆进行PSY基因的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龚学臣  季静  王罡  王萍 《大豆科学》2006,25(2):137-140
以3个大豆品种的体细胞胚为受体,以PSY为目的基因,应用基因枪法对大豆进行了遗传转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大豆基因型的体细胞胚对抗性选择标记(Hyg)的敏感性存在极显著差异;高渗处理的培养基加入0.4mol/L甘露醇有利于PSY基因的导入;对已获得10株抗性再生苗,经PCR和PCR-Southern分析鉴定,有4株为阳性,初步证明外源基因PSY已整合到大豆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0.
近红外透射光谱法(NITS)分析大豆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研究大豆品质性状的快速测定方法,以我国东北部四省区572份大豆样品为材料,采用近红外透射(NITS)技术非破坏性测定大豆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调选出的校正集样品经实验室常规分析测定,建立其吸收光谱与化学成分间的关系模型,校正并优化原有测定方程.校正方程经预测获得了较高的预测集决定系数0.9757(蛋白质)、0.9549(脂肪)和较低的标准误差2.18(蛋白质)、0.88(脂肪).结果表明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大豆品种品质普查、大豆品质育种材料筛选和商品大豆质量分类分级.本研究试验用样品数量多、来源分布均匀、品种信息丰富,因此,所建立的近红外透射预测模型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