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芦柑枯水病果皮细胞的电镜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柑桔枯水病是贮藏期的一种生理病害,在宽皮柑桔,病果果皮发泡(浮皮,Puffi-ng),果肉汁胞失水干缩、皮肉分离,是限制宽皮柑桔长期贮藏的主要因素。为了摸清其病理机制,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作者在对漳州芦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枯水病进行生理分折的基础上,对枯水病果皮细胞进行了电镜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咪鲜胺、使百功防治柑桔贮藏期病害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柑桔保鲜期间由病害引起的烂果直接影响果农经济效益。柑桔保鲜贮藏期病害主要是柑桔绿霉病、青霉病、蒂腐病、黑腐病等。目前柑桔保鲜药剂以使用多菌灵为主 ,但保鲜防病效果不尽人意。本试验探索了几种新药剂对柑桔保鲜期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药剂  5 0 %咪鲜按WP (福建三农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5 0 %使百功WP(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5 0 %施保功WP (德国艾格福公司 )1 2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在福建闽清上莲溪坪柑桔场 ,试验树为 1 8年生雪柑 ,于1 999年 1 1月 2 6日采收。试验共设 8个处理 :5 0 %咪…  相似文献   

3.
红桔果实容易枯水,难于贮藏,给鲜销和加工带来很大压力。溥膜单果包裝目前在柑桔贮藏上应用很广.一些生产单位在红桔贮藏上也采用此项措施。为此,本试验研究了赤霉素浸果处理和薄膜单果包装对红桔枯水的影响。 试材为四川大红袍红桔,于1987年11月13日采收,次日处理(即药剂浸果和包装),并贮于通风库内。设置4个处理;处理1,2,4-D 200ppm加多菌灵1000ppm;处理2,2,4-D200ppm加多菌灵1000ppm加赤霉素100ppm;处理3,2,4-D200ppm  相似文献   

4.
以八成熟红贵妃杧果为材料,研究赤霉素(GA3)不同浓度(0、100、300、500和1 000mg/L)溶液浸泡处理对杧果采后生理和保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GA3处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杧果硬度下降和色泽变化,延缓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变化;并保持果实贮藏品质,这与GA3处理维持了杧果贮藏后期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延缓细胞膜透性上升和抑制丙二醛积累有重要关系。其中以GA3500mg/L处理最适宜。  相似文献   

5.
贮藏期柑橘果实蒂腐病、黑腐病、炭疽病、褐腐病等一类病害(下面简称?蒂腐等病害)是贮藏橘果防腐保鲜工作的难点。采用柑橘防腐保鲜剂浸果主要?用于防治采后由伤口侵染引发的柑橘青绿霉等病害;然而对采前采后均可侵染?,但以采前侵染为主的柑橘蒂腐等病害的防治效果甚差。为寻找防治此类病害?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生长期使用大生等杀菌剂对预防贮藏期柑橘果实蒂腐等病?害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柑橘品种和试验地  供试的温州蜜柑品种试验地在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林特综合实验场;贮…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采后咪鲜胺浸果处理防控柑桔果实贮藏病害的保鲜效果,以成熟时期不同、八成左右成熟度的兴津温州蜜柑、北碚447锦橙、塔罗科血橙、伏令夏橙果实为试材,以清水浸果为对照,利用自然通风贮藏库进行了贮藏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常规浓度(333.33mg/kg)浸果对柑桔青(绿)霉病、炭疽病和总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各贮藏期咪鲜胺对各品种柑桔青(绿)霉病的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贮藏15d起对各品种柑桔总病害的防治效果有显著性差异,贮藏45d起对各品种柑桔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有显著性差异,对锦橙的保鲜效果最好,血橙次之,温州蜜柑第三,夏橙最差。保鲜时间,锦橙和血橙长达120d,温州蜜柑为60d,夏橙为30d。咪鲜胺浸果处理,可使果蒂持续保持绿色,对果实失重率、其他外观和口感等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是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市崇文区菜站用气体控制法(简称 CA)进行西红柿保鲜贮藏的方法启示下,与上海市果品公司、黄岩县水果公司协作进行。试验分两部分:(1)果实防腐试验,按中国农科院柑桔所外销柑桔2,4—D 和杀菌剂处理协作意见(初稿)之设计,2,4—D 用量适当减少。每处理30市斤左右,采后即时浸果半分钟,随即光果散装入木制长箱,置自然温度贮藏室贮藏。不定期检查腐果情况。(2)CA 法贮藏果实,采后均用1000PPM50%托布津+100PPM2,4—D 防腐处理,用自然降氧法在自然温度下进行。按不同氧分压3—5%、6—8%、9—11%和14—16%分组处理。贮藏果实均排列在小木架上,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柑桔贮藏病害计17种,其中采前潜伏侵染病害9种,采后伤口侵染病害4种,生理病害4种。柑桔黑腐病、青霉病危害最烈,绿霉病、褐腐病、酸腐病、干疤病、水肿病和枯水病也可造成相当损失。文中对各种病害的病原、症状及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应柿、桔、菜农种植专业大户要求提早应市争取高效益,我部与绍兴东湖化工厂协作共同提出用乙烯利催熟果蔬,技术简介如下。 一、采后浸果法 一般在采收前半个月,即转色期或在8~9成熟时采摘,用250~500ppm乙烯利药液浸果半分钟,捞出摊开晾干果面药液,随后堆放或装箱,据测定浸果处理后48小时,果皮叶绿素含量可下降到1/4。处理后一星期左右,可达到正常果皮鲜艳光亮标准,提高了商品率。但颜色淡黄(群众称黄胖色)缺少光泽,用乙烯利处理柑桔最好加  相似文献   

10.
二次营养诊断与配方施肥 ,就是在上年进行营养诊断配方施肥后 ,当年对其柑园再次进行营养诊断及配方施肥的做法。其目的在于 :一是继续进行“有的放矢”的科学施肥 ;二是在于了解经一次配方施肥后 ,各品种间产量的增幅变化和土壤养分水平 ,为今后是否年年进行营养诊断与问题分析提供依据。1 试材与方法1 1 供试果园试验在顺昌县进行。供试 7片柑园 ,总面积为4 2 8× 6 6 6 7m2 ,分别为 (1)白石雪柑 52×6 6 6 7m2 ,树龄 12a ;(2 )民政雪柑 52× 6 6 6 7m2 ,树龄 12a ,(3)张墩芦柑 50× 6 6 6 7m2 ,树龄 7a ;(4 )张供芦柑 10 0…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我市6个柑桔主要栽培品种的果实贮藏效应,给贮藏保鲜提供依据,我站于1981~1982年,1982~1983年进行了塑料薄膜单果包装和3号虫胶涂果保鲜试验。现将两年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品种:温州蜜柑、雪柑、芦柑、福桔、南丰蜜桔、本地早。 (二)品种产地与采摘时间:1981年供试的果实,温蜜11月26日采自陈大茶果场,本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柑桔进行防腐保鲜,贮藏期的腐果率大为降低,然而果实失重却表现突出。因此,在贮藏期如何降低干耗率已成为提高桔果贮藏效益的关键。据有关资料报导,蔗糖脂保鲜剂浸果及防腐药剂处理后薄膜袋装果均能降低干耗率,特进行试验,现将情况简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供试品种椪柑,采自澄江边的八年生椪  相似文献   

13.
5406细胞分裂素为一种多功能激抗剂,主要成分为细胞分裂素,此外尚有萘乙酸、琥珀酸及维生素类物质和氨基酸等。作者于1985~1987年应用该物质处理柑桔果实,试验其在果实贮藏期间对腐烂、失重及品质变化的效应。 材料与方法 试材取自本校农场13年生椪柑,11月21~23日采收。试验设六个处理。Ⅰ、采前三天5406细胞分裂素800倍液喷果;Ⅱ、采前三天5406细胞分裂素1200倍液喷果;Ⅲ、采后5406细胞分裂素800倍液浸果;Ⅳ、采后5406细胞素1200倍液浸果;对照1.采后多菌灵1000ppm+2,4—D200ppm混合液浸果;对照2.采后清水浸果。  相似文献   

14.
红桔栽培面积大,产量多,但贮藏时褐斑和枯水发生严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成因及控制途径。 材料与方法 供试红桔采自重庆北碚一农户果园,分别于1990年11月15日和12月5日采收,采后用500ppm多菌灵浸果,各处理100个果,重复3次,不  相似文献   

15.
长泰是全国柑桔基地县之一。栽培柑桔历史悠久,芦柑外形美观,品质优异,素有芦柑品种之冠的美称。但过去由于培育柑苗粗放和管理不严,使黄龙病发生较严重。根据1983年漳州市农业局调查我县黄龙病为害率高达55.6%,溃疡病37.7%,其它病虫害也较为严重,因此,直接影响了我县柑桔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振兴我县柑桔业和提高柑桔商品质量,1985年成立了长泰县园艺场,随后建立了初具规模的柑桔无检疫性病虫良种母本园(以下简称柑桔母本园)和柑桔无病苗圃。我场先后从福建省农科院窗厦柑桔母本园引进柑桔良种脱毒基础苗五千多株,做为无病苗圃采穗园。同时兴建大门、消毒  相似文献   

16.
漳州芦柑是宽皮桔类的优良品种之一,果大味佳,深受国内外人民所欢迎。但每年在采收入库后,一方面由于青霉、绿霉、黑腐、蒂腐、炭疽、褐腐、酸腐等病菌危害,造成不少腐烂损失;另一方面由于果实失重、“枯水”、“酒味”等生理变化,品质变劣,导致不能长期贮藏,影响了国内外市场上的供应。为了减少芦柑在贮藏期间的腐烂损失及品质变劣,延长芦柑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供应期,1973年我们采用了保护果蒂鲜绿的2,4—D 与内吸杀菌剂托布津、多菌灵等处理,并用不同采收期及塑料薄膜包装等方法,进行了芦柑鲜果贮藏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前,湖北省金水柑(椪柑)栽培面积超过1.3万hm2,椪柑果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1]已大面积推广,而椪柑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也随着柑桔果品市场的完善逐步得到应用。柑桔分级是采后商品化处理的重要内容。为了解金水柑不同横径大小级别果实的品质及采后贮藏情况,我们于2006—2007年连续两年进行了本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供试果实2006年12月4日采自本所6年生枳砧金水柑试验园。选择有代表性的树5株,管理水平中上,以单株为一区组,随机区组设计。根据椪柑分级标准[2],将椪柑果实按横径划分为4个等级:特级(70.0~85.0mm)、一级(65.0…  相似文献   

18.
供试的杨康微生物有机肥(以下简称杨康肥)由北京天禾绿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该产品由中美合资杨康生物肥料有限公司(山东东营)生产.试验地设在永春县天马柑桔场和永春县柑桔良种场(以下分别简称天马场、良种场),试验品种为芦柑(柑).天马场海拔580~620m,年均温18.4℃,年降雨量1 686mm,红壤,丘陵,坡度20°~25°,芦柑树龄为32和16年生;良种场海拔200~230m,年均温20.2℃,年降雨量1 686mm,红壤(含沙砾),丘陵,坡度15°~20°,芦柑树龄16年生.选择海拔高度相近、栽培管理一致、长势相似的芦柑树作为试验树和对照树.每处理50~70株,3次重复.  相似文献   

19.
期刊摘引     
<正> 对氯苯氧乙酸和赤霉素对巨峰葡萄形成无籽果的影响初报为了诱导巨峰葡萄形成无籽果实,北京市林果所曾用GA进行处理,但由于效果不够理想和穗轴变硬而缺乏实用价值。1982~1983年,该所又以5年生巨峰葡萄为试材,用对氯苯氧乙酸(PCPA)、赤霉素(GA)单用或混合处理进行了试验,花序在药液中浸蘸15秒。两年试验初步表明,在盛花前5~10天以PCPA15ppm和GA20ppm混合处理巨峰葡萄花序,可增加座果和穗重,无籽率高达92.2~99.5%,无籽果平均重5.25~5.95克,穗轴不硬化,果实含糖量高,风味好,成熟期可提前10~15  相似文献   

20.
柑桔在生理落果后,果实中后期的生长深受生态条件(土壤养分与水分、大气温度与降水量)、品种特性及柑树个体营养状况的影响。本试验目的在于研究闽南芦柑(椪柑)、桶柑(蕉柑)、印子柑(柳橙)等三个柑桔主栽品种果实中后期的生长与生态条件及品种特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有利于柑桔果实生长的适宜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