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此新亚属隐片纹石蛾亚属Occutanspsyche属于纹石蛾属,与侧枝纹石蛾亚属Ceratopsyche雄性外生殖结构相似,但第9节侧后突长,第10节背板有一对短肛上突,阳茎孔片隐藏于内茎鞘中或愈合成钩形骨片等可与之区别。新种产于广东南昆山,与H.hobby Mosely雄性外生殖器结构相似,但后者阳茎孔片钩状,内茎鞘腹叶完全中裂,内茎鞘突各有一背突和侧刺。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中国波纹蛾科新纪录属卡波纹蛾属Chaeopsestis Le Cerf,1941新纪录种卡波纹蛾Chaeopsestis ludovicae Le Cerf,1941.提供雄性成虫及外生殖器图.研究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昆虫学系.  相似文献   

3.
黄刺蛾别名刺蛾、洋辣子、毒毛虫、白刺毛,属鳞翅目刺蛾科黄刺蛾属,是林带、行道树、庭园树木和果树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4.
建宁杉奕刺蛾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蛾科(Limacodidae)幼虫多为害果树与林木,一般均系阔叶树种。近年,福建发生一种刺蛾严重危害杉木,建宁县林业局与福建林学院在专题研究。成虫标本经鉴定,属奕刺蛾属(Phlossa)一新种,特在此描述以供引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透翅蛾巳知23属,93种.罗氏蔓透翅蛾Cissuvora romanovi(Leech)为新组合和中国新记录,它与蔓透翅蛾属Cissuvora Engelhardt(1946)的另外2种成虫,可据雄性外生殖器特征检索鉴别.  相似文献   

6.
Matsumura(1931)设置台透翅蛾属Sasiba,其模式种Sc.taikanensis Matsumura的雄性外生殖器结构方面与透翅蛾亚科Sesiinae其他近缘属有明显差异,应作为有效的指名属单独存在,所以,Hep-pner等(1981)曾将该属并入兴透翅蛾属Synanthedon Hbner(1819),值得商榷.经解剖比较,黑赤腰透翅蛾Sesiarhynchioides(Butler,1881)、赤腰透翅蛾Sesia,Molybdoceps(Hampson1919),与台透翅蛾属的特征一致,故一并移入此属,予以重新组合,一新种为山胡桃透翅蛾从Scasibacaryavora Xu sp.nov.,是危害板栗Castaneamollissima Blume、薄壳山核桃(Caryaillinoensis(Wangenh.)K.Koch、栎树Quercusspp.的重要蛀干害虫.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东北地区2新记录种:泥土苔蛾Eilema lutarella(Linnaeus,1758)和点艳苔蛾北米亚种Asuraunipuncta megala Hampson,1900,以及东北地区1新记录属:艳苔蛾属Asura Walker,1854.对2新记录种成虫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特征进行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枣刺蛾和黄刺蛾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的详细介绍,总结了枣刺蛾和黄刺蛾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黄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黄刺蛾分布范围广,几乎遍及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幼虫危害多种园林植物,可将叶片吃成很多孔泂、缺刻或仅留叶柄、主脉,严重影响树势,甚至导致植株死亡。本文根据黄刺蛾的生态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以期减少对苗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邓晗嵩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561+7673-7561,7673
记述了贵州省蛾蜡蝉科1新记录属1新记录种—澳迷蛾蜡蝉Mimophantia australensis Korkaldy,1906。综述了该属的的分类研究史,描述了澳迷蛾蜡蝉属的特征,并绘制了成虫特征图。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了巨螯螨科膺盾螨属一新种道真膺盾螨Nothrholaspis daozhenensis sp.nov.。新种背板长1105-1165,宽712-742,背毛j6,J2,z1,z5及z6针状,肛前毛Jv1,Jv2针状,Jv3刷状,新种以其模式标本采集地命名,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GUGC)。文中还报道了中国巨螯螨科3新记录种:伯氏小全盾螨Holostaspella berlesei Krantz,1967,哈氏巨螯螨Macrocheles hallidayi Walter and Krantz,1986,刻纹巨盾螨Macrholaspis punctatus Ishikawa,1967,增订了中国巨螯螨科名录。  相似文献   

12.
1986年秋作者在福建省福州市洪山桥附近菜地的葱(Allium fistulosum L.)上,采到原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 Yuncker)标本.这是自19S2年 Yuncker 报道以来在中国首次确证的菟丝子种.本文列其形态学和解剖学作了较详细的描述.我们的标本与前人描述的差别为:(1)花冠裂片与花冠管长度比例;(2)雄蕊与花冠裂片长度比例;(3)子房的形态.原野菟丝子是一个广布种,可以认为这些差别属于该种的变异范围.  相似文献   

13.
记录和描述采自新疆的中国新纪录种:双臂金羽蛾Agdistis falkovitschi Zagulajev,1986。该种前翅裸区基角和边缘具黑褐色斑点;抱器瓣基部宽,腹缘基角具一粗短的骨化刺,端部二裂成两个内弯的指状突;囊形突长袋状,后缘圆;阳茎在端部5/7处近115°弯曲,此处具一列粗短刺;阳茎末端具S-型角状器。  相似文献   

14.
欧洲花楸引种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丰富北方寒冷地区珍贵园林绿化树种资源,于1986年从波兰引进欧洲花楸种子,进行了播种繁殖,对其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生长节律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欧洲花楸生长迅速,生长高峰期出现在7月中下旬,全年生长期为120d左右。3年生实生苗进入快速生长期,年平均生长量达146.3cm;5年生实生苗即可开花结果。该树种适宜在东北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5.
1985~1986年对15个高粱品种籽粒,7个高粱米样品,以滤纸保湿法和分离培养法,从高粱籽粒和高粱米内部和表面共分离鉴定出19个真菌属、26个真菌种。致使籽粒霉变的病原菌种是Fusarium moniliforme和F.oxysporum。两种分离方法以分离培养法出现的种类和数量,远比滤纸保湿法的数量多。高粱米上寄藏的真菌种数的数量不及籽粒上出现频率高Drechslera sorghicola,Glomerella sorghi,Gonatohotrysafricanus,Stachybotrys chartarum,Torula graminis是国内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6.
窄径茧蜂是钻蛀性鳞翅目害虫幼虫的一类重要内寄生蜂,目前国内尚无系统的研究报道.本文记述窄径茧蜂亚科Agathidinae褐径茧蜂属CocygidiumSaussure分布于福建省的2个种.其中,全室径茧蜂Coccy gidiumabsolutusChen&Yang为新种,日本径茧蜂CocygidiumnihonenseSharkey为中国分布新记录种,并建立了该属中国已知6种的分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7.
记录了中国斑目管蚜蝇属的12种,其中1新种:八斑斑目管蚜蝇Lathyrophthalmusoctopunctatussp.nov.,1新记录种:石桓斑目管蚜蝇LathyrophthalmusishigakiensisShiraki.给出了中国12个种的检索表及其分布范围,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大植保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给出中国巧菌蚊属Phronia的属征,列出中国已知种检索表,描述2新种:Phroniablattocauda和Phroniagutianshana,记载了中国新记录种:PhroniabraueriDziedzicki,Phronia,taczanowskyiDziedzicki和PhroniawillistoniDziedzic-ki。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和浙江林学院昆虫标本室。部分副模分别存在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标本室和浙江百山祖自然保护区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给出中国巧菌蚊属Phronia的属征,列出中国已知种检索表,描述2新种:Phronia blattocauda和Phronia gutianshana,记载了中国新记录种:Phronia braueri Dziedzicki,Phronia taczanowskyi Dziedzicki和Phronia willistoni Dziedzicki。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和浙江林学院昆虫标本室。部分副模分别存在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标本室和浙江百山祖自然保护区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汪清林业局云冷杉天然林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云冷杉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标准地1986—2011年间13次调查数据,对其树种组成、直径结构、年龄结构、立木空间结构以及对林分结构有重要影响的天然更新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比稳定在5∶5,林分株数径阶分布曲线呈倒“J”型,林分属于成过熟林。平均混交度为083,即不同树种呈现强度混交结构状态,群落结构非常复杂。根据林层划分条件,乔木层可分为上林层(树高≥17 m)、中林层(12 m<树高<17 m)和下林层(树高≤12 m)。历年更新调查的结果显示:平均更新幼苗株数为4 328株/hm2,能够满足更新需要,但1988—2011年更新苗株数呈减少趋势;更新树种主要为冷杉、红松和云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