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观察中药复方口服液的急性毒性和蓄积性毒性。急性毒性采取简化寇氏法给药,结果表明:即使达到小白鼠最大生理承受能力时,也测不出LD50,只能说明LD50〉60g/kg体重,故进行最大给药量试验。最大给药量试验采用16h 4次给药法,结果表明该药的最大耐受倍数为鸡治疗量的100倍。蓄积性毒性试验采用递增法灌胃给药,以蓄积系数评价其蓄积毒性,并比较对照组与给药组大白鼠、小白鼠体重有无差异。结果显示给药组大白鼠、小白鼠均正常生长,该药的蓄积系数k〉5.28,按蓄积评价标准该药属弱蓄积性或基本无蓄积性,表明该药在鼠体内代谢、排泄迅速,不易发生蓄积中毒。  相似文献   

2.
单诺沙星对昆明种小白鼠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昆明种小白鼠口服、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单诺沙星的急性毒性进行了研究。按简化机率单位法测行单诺沙星对小白鼠的品服LD50为2251.84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1829.28-2674.32mg/kg,LD90为4207.11mg/kg,LD10为1025.26mg/kg。腹腔注射单诺沙星的LD50为300.95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267.74-325.12mg/kg,LD90为388.31mg/kg,LD10为223.26mg/kg。静脉注射单诺沙星的LD50为52.02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50.43-53.57mg/kg,LD90为57.29mg/kg,LD10为47.26mg/kg。表明单诺沙星的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3.
根据试管 2倍稀释法测定的单诺沙星及氯霉素对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对实验性大肠杆菌病鸡进行内服给药 (每隔 12h给药 1次 ,连续 3d)治疗试验。结果表明 ,单诺沙星及氯霉素对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 0 0 5及 1 6mg/L。单诺沙星以 5mg/kg、氯霉素以40mg/kg的剂量给鸡内服后 ,对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分别为 87 5%及 55 0 %。  相似文献   

4.
单诺沙星脂质体是用于治疗鸡毒支原体病的肺靶向长效制剂。本试验通过滴鼻、点眼及气囊注射方式对10日龄健康海兰蛋雏鸡进行人工感染鸡毒支原体,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成6组,即脂质体高、中、低剂量组;原粉对照组;感染对照组(感染不给药)和健康对照组(不感染不给药),每组40只。采用混饮给药方式对发病鸡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当饮水中药物浓度为100、50、25 mg/L时,连用5 d,对感染鸡有明显疗效。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单诺沙星脂质体可显著降低感染鸡群的血清抗体反应阳性率,减轻气囊损伤程度,并提高治愈率、有效率及增重率(P0.01);其中100、50 mg/L剂量组治愈率(分别为85.7%,82.1%)与原粉对照组(65.0%)比较,差异显著(P0.05),临床推荐按50 mg/L剂量混饮给药,连用5 d。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内标法为定量手段,研究了单诺沙星经静注、口服两种途径给药后在雏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以菌落计数法测定了单诺沙星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球菌)的体外抗菌后效应。静注和内服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分别符合无吸收因素二室开放式模型和一级吸收一室开放式模型。静注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0.3313h、t1/2β5.9940h、Vd7.5246L/kg、AUC5.6916μg/(mL·h)、CLB0.8935/(kg·h)。内服给药后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Ka0.3029h、t1/2K6.5128h、tmax1.2100h、Cmax0.5159μg/mL、AUC5.1329μg/(mL·h),生物利用度为90.18%。抗菌后效应(PAE)结果如下,浓度分别为0.5MIC、2MIC、4.MIC的单诺沙星对大肠杆菌的PAE测定值分别为(0.6464±0.0294)h,(1.2077±0.0284)h,(1.6529±0.0496)h,对金葡球菌的PAE测定值分别为(0.5660±0.0075)h,(1.1746±0.0057)h,(1.4913±0.0257)h。  相似文献   

6.
以15 mg/kg的剂量肌肉注射单诺沙星,研究其在鲫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代谢规律。取给药后不同时间的鲫鱼血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单诺沙星的质量浓度,用MPTCP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健康鲫鱼肌注给药的药时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表观分布容积(V)为5.099 0 L±0.061 5 L,分布半衰期(t1/2α)为0.527 5 h±0.008 1 h,消除半衰期(t1/2β)为286.944 0 h±18.595 0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387.767 7/(mg/L).h±23.779 3/(mg/L).h。单诺沙星在鲫鱼体内的主要药物动力学特征为分布快且完全,消除缓慢,作用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兽用喹诺酮类药物--奥比沙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简述了奥比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参数、用药剂量规定、生物利用度及休药期等,并与恩诺沙星和单诺沙星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环丙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环丙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的一般毒性,采用改良Karber法测定小白鼠肌肉注射环丙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的LD50。以剂量递增染毒法测定小白鼠蓄积毒性和耐受性,按股四头肌法进行局部刺激试验。结果证明小白鼠肌注环丙沙星β-环糊精包含物的LD50为242.49mg/kg,本药对小白鼠无明显蓄积毒性、耐受性和局部刺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以高压液相色谱 (HPLC)法为定量手段研究了单诺沙星在健康和支原体与大肠杆菌合并感染鸡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60只健康鸡和 60只合并感染鸡内服单诺沙星 (5mg/kg)后 ,血浆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健康和合并感染鸡的主要动力学参数分别如下 :t1 /2ka为 0 2 4 2 8和 0 31 82h,t1 /2α为 0 891 7和 1 550 2h ,t1 /2 β为 8 793 6和 1 2 62 0 0h ,Tp为 0 9377和 1 1 1 0 7h ,Cmax为 0 5487和 0 51 0 6μg/mL ,每小时为3 0 52 3和 3 660 2mg/L ,Tcp为 31 1 1 5和 39 1 8h。单诺沙星在鸡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是吸收迅速且完全 ,体内分布广泛 ,但消除缓慢 ,有效浓度维持时间长。合并感染使单诺沙星在感染鸡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消除均减慢 ,达峰时间、有效浓度维持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得单诺沙星及其对照药物恩诺沙星、泰乐菌素对鸡败血支原体(MG)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625、0.125、0.5mg/L。试验鸡每只左右气囊分别接种MG S6株菌液0.75ml、滴鼻约0.3ml,同时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菌液0.3ml,人工诱发鸡败血支原体与大肠杆菌合并感染的疾病模型。25、50、100mg/L的单诺沙星、500mg/L的恩诺沙星和500mg/L的泰乐菌素连续饮水5d给药,对人工合并感染鸡败血支原体与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分别为93.3%、96.6%、96.6%、93.3%、86.6%,而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为23.3%。单诺沙星及其对照药物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并能极显著的降低感染鸡的死亡率、抗体反应阳性率、气囊损伤率及病原再分离率。  相似文献   

11.
螺旋藻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评价螺旋藻的毒性,从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进行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在急性毒性试验中,采用不同浓度的螺旋藻水溶液进行小鼠灌胃来测定螺旋藻的半数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小鼠以(10.0、5.0、2.5g/kg)不同剂量连续饲喂28d,在给药第28天观察小鼠的临床体征、体重、饲料利用率、白细胞总数、血液生化指标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小鼠均无死亡,无法测出LD50最大耐受量为10g/kg。亚慢性毒性试验中用药组小鼠的临床体征、体重、饲料利用率、白细胞计数、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小鼠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实质器官无异常病变。[结论]螺旋藻实际无毒,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测定抗球虫中药散剂常青散的亚急性毒性反应,取昆明小鼠为试验动物,随机分组,以临床应用剂量的2、4、8倍饲喂给药,确定常青散在28天内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反应。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小鼠全部健活,体征、体重、外观、行为、采食量及饲料利用率、脏器系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脏器结构均无异常。常青散对受试动物未见有明显的亚急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索蜂毒素—死亡素重组抗菌肽(MT-W)对昆明小鼠的毒性影响。试验通过小鼠口服急性毒性试验和口服生物利用度试验,研究了MT-W对小鼠主要脏器的影响,并检测了血液中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生化指标,并对MT-W的体内吸收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MT-W在试验设定浓度下,对试验小鼠的体重、器官/体重比率没有显著影响,血液生化指标与对照组也无统计学差异;在按照50 mg/kg体重给实验小鼠灌服MT-W溶液后,在血浆中未检测到MT-W。研究表明,MT-W对小鼠没有明显毒副作用,MT-W在口服后未被有效吸收。  相似文献   

14.
芪参口服液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芪参口服液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根据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对其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将40只昆明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采用最大给药量法测定小鼠口服芪参口服液的最大耐受剂量;在长期毒性试验中,将80只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3个剂量组分别按3.75、7.5、15 g/kg体重给大鼠灌胃,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4周。记录每日饮水量、饲料采食量及每周体重,检测给药4周及停药2周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脏器系数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口服芪参口服液的最大耐受剂量为生药量40 g/kg,此剂量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40倍。部分给药组采食量和饮水量与对照组相比出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变化,但对平均周增重无显著性影响(P>0.05);血常规的部分指标出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变化(P<0.01),但停药2周后,所有指标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组血液生化和脏器系数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本次试验条件下,该口服液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15.
为了测定增乳健牛散(生乳散)的亚急性毒性反应,取昆明小鼠为试验动物,随机分组,以临床应用剂量的2、4、8倍饲喂给药,确定增乳健牛散(生乳散)在28d内对小鼠的亚急挫毒性反应。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小鼠全部健活,体征、体重、外观、行为、采食量及饲料利用率、脏器系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脏器结构均无异常。增乳健牛散(生乳散)对受试动物未见明显的亚急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地胆头提取物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50mL/L乙醇热回流浸提结合冰冻干燥法,制备了地胆头提取物。分别给昆明种雄性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地胆头提取物,研究该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地胆头提取物对供试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123.24mg/kg,959/6可信限为1742.86mg/kg~2503.62mg/kg,地胆头提取物对供试小鼠属于低毒。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地胆头提取物未引起供试小鼠临床表现和体重异常,未引起心、肺和肾等脏器的病理变化,但高剂量的地胆头提取物能够导致肝脏中央静脉轻度充血。  相似文献   

17.
硫代甜菜碱的一般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萍  江善祥 《畜牧与兽医》2006,38(12):11-14
为提供硫代甜菜碱的安全性评价资料,本试验进行了硫代甜菜碱对小鼠的一般毒性研究。采用改良Karber法测得DMSP对小白鼠的口服急性毒性LD50为3739.4mg/kg,属低毒;用剂量递增连续20d染毒法测得DMSP对小白鼠的累积系数K>5.3,属基本无蓄积;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用药,小白鼠能对硫代甜菜碱产生耐受现象;小鼠亚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表明,DMSP在使用剂量范围内对小鼠的行为、体重、饮食状况、生理和生化指标均无不良影响。提示硫代甜菜碱毒性极低,在临床使用剂量下,作为饲料添加剂长期使用不会引起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诺氟沙星对昆明种小鼠精子畸形、亚慢性毒性、蓄积毒性及耐受性的影响。选取健康昆明种小鼠,采用灌胃法给药后观察小鼠的精子畸形率、脏器系数、蓄积系数及对乳酸诺氟沙星的耐受性。结果显示,精子畸形试验阴性对照组及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精子畸形率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给药60 d后,高剂量组雌性小鼠体重增加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高剂量组雌性小鼠肺脏器系数与对照组及低剂量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高剂量组雄性小鼠肺、肾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蓄积毒性试验中小鼠未见死亡,蓄积系数大于5;耐受性试验给药组小鼠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由此可知,乳酸诺氟沙星为弱蓄积药物,且对小鼠精子无致畸作用,但小鼠长期接触可能对其肺和肾组织有一定影响,并产生一定程度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试验用商品代艾维茵雏鸡1 200只,随机分组,用中草药制剂--免疫增强散按高、中、低三个剂量拌料,同时设氟哌酸药物对照和空白对照,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另选用昆明种小白鼠对免疫增强散进行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增强散对雏鸡有明显的增重作用,能显著提高雏鸡成活率和饲料转化率,低剂量效果最明显,中剂量、高剂量次之,三个剂量组同空白对照组、药物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育雏死亡率分别下降6.25%、5.83%、5.42%(空白组死亡率为7.5%),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13.51%、10.53%、9.28%.免疫增强散LD50>56.0 g/kg,无蓄积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抗鸡球虫病药物常山口服液的安全性,本试验采用改良寇氏法和剂量递增法对小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并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来明确常山口服液毒性损伤的主要靶器官。取60只昆明系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1个对照组和5个给药组,给药组分别按1.00、1.40、1.96、2.74和3.84 g/kg体重的剂量灌胃给药,连续观察7 d,记录小鼠急性毒性反应过程,并运用改良寇氏法公式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及LD50的95%可信限。结果显示,小鼠经口灌胃LD50为2.0961 g/kg体重,LD50的95%可信限为1.7414~2.5429 g/kg体重;剖检可见1.96、2.74和3.84 g/kg体重剂量组部分小鼠的肝脏、肾脏出现较严重的水肿、充血和明显的白色坏死灶;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小鼠出现急性肝脏损伤,表现为肝细胞退行性改变,病变主要是小叶周边变性、坏死及崩解,而肾脏损伤表现为肾淤血、间质水肿、肾曲小管上皮浊肿和广泛变性,各主要脏器以肝脏损害较为严重,可确定常山口服液损伤的靶器官主要为肝脏。结果表明,常山口服液按常规剂量使用是安全的,临床用于抗球虫病安全性较高,但大剂量、长疗程的用药会出现毒性反应,由于急性毒性试验观察时间较短,故还应结合长期毒性试验的毒性表现及多种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评价其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